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6全國版高考政治一輪必修3 政治與法治第六課 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第2課時 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五年高考1.(2024廣東,8,3分)高一(2)班同學來到廣東某社區新建的議事場所“玻璃屋”,參加社區黨支部組織的“陽光溫暖話民生”活動,記錄如下:參與主體 社區黨支部、居委會、人大代表、居民代表、民情觀察員等討論議題 電梯加裝糾紛、電動車亂停亂放協商成效 化解糾紛,規范管理,達成共識居民評價 “玻璃屋”成了“暖心屋”據此,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見解,其中合理的有( )①居民進行利益表達、參與社區公共治理有了新平臺②人大代表密切聯系群眾,就民生事項積極行使表決權③居委會堅持為民辦實事,主導重塑社區社會治理新格局④社區黨組織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打通服務的“最后一百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4江蘇,6,3分)某市將全過程人民民主貫穿于立法全過程,事前廣泛動員,深入普及相關法律;事中搭起平臺,讓基層意見充分匯集,力求取得不同意見中的“最大公約數”;事后及時反饋,形成民主決策的全鏈條、全流程的閉環。由此可見,該市 ( )A.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依法享有民主決策權B.創新基層自治組織,全鏈條開展民主立法活動 C.開展立法協商,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D.完善地方立法制度,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3.(2024新課標,16,4分)某市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按區域聯結轄區單位、行業等各領域黨組織、群團組織和各類社會組織,采取派駐黨建指導員等方式組建聯合黨委,暢通各類群體之間的訴求表達和協商渠道,推動區域黨建工作互聯互動。這一做法( )①意在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提高黨的群眾組織力②能夠推動實現民主決策,消除不同群體間的利益沖突③有助于發揮基層群眾的積極性,增強黨的社會號召力④有利于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提高基層治理能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4福建,5,3分)被民政部列為“全國一百篇優秀村規民約”的《浮渡民約》,由村民代表會議倡立,涵蓋孝老愛親、遵紀守法、協商調解等內容,四字一句,朗朗上口;以抓熱點、消痛點、疏堵點為導向,經過數十年持續完善,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鄉風文明。《浮渡民約》的倡立和完善有助于 ( )①優化民主協商、民主管理程序②提高村民的公共參與意識③推動村務管理規范化、組織化④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3湖北,7,3分)鑼鼓文化是某村的傳統特色文化,該村黨支部發揮這一特色,利用微信群打造“擊鼓議事堂”,實現群眾事群眾說、群眾議、群眾定。每當村里需要就重大事項作出決策,村黨支部(“擊鼓隊”)就會在微信群發出信息,如同擊響“議事鼓”,村民代表便集聚一堂,積極建言獻策。“擊鼓議事堂”這一形式( )①發揮了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②完善了基層自治的議事規則③豐富了基層自治的組織形式④提高了基層自治的治理效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加強基層治理工作。完成下題。6.(2023全國甲,19,4分)近年來,某地積極探索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打造區、街道、社區三級微服務平臺,形成“黨建引領、社區主導、社工參與、情感治理、數據賦能”五大機制,構建起以“大數據、微服務”為主要特色的社區治理和服務綜合體系,被評為全國基層治理創新典型案例。這啟示我們,加強基層治理 ( )①要統籌發揮街道、社區的政府管理職能②要以向基層放權賦能、減輕基層負擔為前提③需要推動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④要堅持系統治理、綜合治理理念,提高治理智能化、專業化水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3山東,5,3分)某村為推進特色田園綜合體建設,成立村民自管組并建立“一問一答”制度。自管組由黨支部牽頭,在廣泛征求村民意見的基礎上選舉產生,負責收集并處理群眾的問題和建議,不能處理的由村委會和鎮政府出面解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特色田園綜合體建設取得明顯成效。這一成效得益于( )①建立黨的基層組織,積極協調各方利益②完善協同共治機制,提升基層治理能力③優化基層職權配置,規范政府服務流程④引導村民有序參與,提高民主協商效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23重慶,9,3分)我為鄉村振興助把力,重慶某村兩委鼓勵村民參加“五好家庭創建”“創業孵化實訓”“美麗庭院改造”等活動,以家庭或村民小組為單位進行公開評比,并給予物質精神獎勵,激發村民自治內生動力。這些措施( )A.反映村民參與基層自治方式的多樣性B.是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決策權利的具體體現C.有利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鄉村治理新格局D.使村民對兩委的工作做更有效的評議9.(2023遼寧,7,3分)李先生向社區提出了解決人車分流問題的建議。在街道黨總支牽頭下,社區多次召開物業、商鋪及李先生等居民共同參與的意見征求會議,最終形成了反映整體訴求的社區生活秩序優化方案。方案的落地增強了人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這一過程( )①提高了公眾維權意識和協商式監督的積極性②體現了對社區治理成果認同和共享的廣泛性③實現公眾意見征詢從決策前向決策后的延伸④表明黨和人民是利益一致、同心同向的整體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2023新課標,16,4分)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通過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明確規定,中央社會工作部統一領導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黨的工作,指導混合所有制企業、非公有制企業和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在上述組織和群體中加強黨建工作( )①是夯實黨的執政基礎的需要②是對政府機構職責的優化和調整③有利于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④能夠進一步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夸大作用:形成了新格局、推動了新進程)(2022湖北,8,3分)某市將全市“人、事、地、物、組織”等信息運用大數據技術繪制成實時“民情地圖”,且將全市劃分為大、中、小三級網格,配備相應網格員,從而形成一個智能化的管理系統。當基層網格員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時,會上報至“民情地圖”,市政務聯勤指揮中心會視該問題的特點,指令不同職能部門處置、反饋并持續跟蹤,形成基層治理閉環。“民情地圖”( )①創新了基層社會治理新形式②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③助力了各職能部門高效運轉④推動了基層民主實踐新進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22湖南,6,3分)某區聚焦社區居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動員居民參與社區提案,推動“社區參與有序化、社區議題合理化、社區協商規范化、社區共識最大化、社區服務精準化”。該區在基層治理方面的做法能夠( )①保障居民享有更多民主權利②調動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③增強居民參與民主管理的實際本領④創新自治組織形式,維護居民合法權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2024湖南,17(2),8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年來,湖南以鄉村治理為載體,大力推進“和美湘村”建設。某地推行“黨建引領、互助五興”農村基層治理模式,組織農村黨員、干部、后備干部等優秀分子同五戶左右群眾建立互助組,實現“家家黨員聯,戶戶見黨員”,清除基層治理盲區;立足民族融合聚居的實際,充分尊重各民族風俗習慣,完善民族自治共治,促進民族團結、鄉村發展;通過集體議事、共建共治等方式,實現治理工作思路由“農民依靠”向“依靠農民”轉變;積極組織實施農村“法律明白人”教育培訓工程,培養“法律明白人”參與調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加強法治宣傳工作。2023年,該地有兩村入選省級“和美湘村”示范村。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知識,闡述該地“和美湘村”建設中的舉措對鄉村治理的示范價值。(8分)14.(2023湖北,18,8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中,湖北J村黨委順時而動,應勢而為,通過“黨建強村、產業興村、民主治村、文化活村、生態美村”,帶領村民闖出一條致富路、幸福路。該村黨委大力加強黨建,組織黨員進網格、到車間、聯群眾、亮身份。堅持村級重大事項決策廣泛征求意見,聽取民意,請專家論證,確保科學決策。通過優惠政策招商安商,盤活集體資產,實現了技改、轉型、擴規的“一舉三得”,為該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2022年,該村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0多億元,村集體經濟收入近6 000萬元。堅持經濟發展的成果向群眾傾斜,每年向村民發放“11補貼1補償”紅利1 000多萬元,村民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積極做強村級文化陣地,豐富群眾精神生活。帶領群眾走綠色發展路,改善人居環境,打造詩情畫意的現代新型村莊。經過多年努力,該村連續三屆蟬聯“全國文明村”,并被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湖北省宜居村莊”“湖北省生態村”等稱號,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極大增強。運用《政治與法治》知識,簡述該村黨委在“帶領村民闖出一條致富路、幸福路”過程中是如何發揮作用的。(8分)三年模擬1.(2025屆西南大學附中11月階段性檢測,14)2024年,重慶忠縣石黃鎮在金星社區試點開展“忠議小院”“院落微治理”項目,不定期召開“小院議事會”,集體商議解決院內居民遇到的難事,實現了“院落事院落議、院落定、院落管”,道路變整潔、庭院變美麗,群眾的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這表明( )①村民協商議事形式創新推動了基層民主的發展②只有實現基層自治組織創新才能提高治理效能③拓寬渠道充分吸收社情民意便于政府服務人民④協商民主是實現基層社區有效治理的重要方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4北京東城二模,5)與電動自行車相關的火災事故時有發生,牽動人心。由于未設置電動自行車統一充電設施,某小區居民將蓄電池帶上樓充電或者拉“飛線”到樓下充電,造成嚴重安全隱患。防范化解這一問題需( )①物業服務公司嚴格規范罰款標準,依法懲治小區“飛線”充電行為②政府部門、居委會和企業等多方協同,完善公共充電配套設施③社區行使社會管理職能,與電動自行車車主簽訂《小區規范充電協議》④全體居民集體行使基層公共事務的管理權,加強對電動車充電的管理和巡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5屆陜西校際聯考,5)隨著城市人口增加,基層治理“觸角”難以真正延伸到每家每戶。為破解這些難題,某市打造“三個一批”選拔方式,即構建1名網格黨支部書記、1名黨建指導員和多名紅色樓長、志愿者的“1+1+N”網格工作格局。同時,該市配套制定20余項制度文件,通過黨組織進“院”,全面激活基層共建共治的“神經末梢”。這種做法 ( )①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的治理效能②推動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③提高了公民參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門檻④有利于人民群眾依法直接行使國家權力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4.(2025屆江西贛州二十四校期中,10)連片稻田金浪翻滾,寬闊的道路旁農家小院錯落有致,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映入眼簾,某村的變化是強化黨建引領賦能基層治理的生動縮影。近年來,該村堅持黨建引領,多管齊下、精準施策,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喜人景象,面貌煥然一新。該村的做法 ( )①提升了基層政府的治理效能②推動了基層黨建和社會治理的融合③加強了黨建引領力,增強了群眾獲得感④將黨的全面領導與依法治村相結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5屆湖北百校大聯考,14,改編)某校的思想政治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列舉了D社區的“四事”工作法(見下圖):居民說事:了解小區居民在想什么、關注什么。 民主議事:利用業主群、座談會、議事會等形式進行廣泛討論。 代表會議定事:遵循議事規則,把內容與方案交由居民代表大會、業主大會決策。 聚力辦事:凝聚共建單位黨組織、志愿者、達人等力量,落實好“代表會議”作出的決定。圍繞“四事”工作法,同學們紛紛談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確的是 ( )①同學甲:“居民說事”賦予了居民充分的民主權利②同學乙:“民主議事”能夠找出解決問題的好方案③同學丙:“代表會議定事”保障自治組織民主執政④同學丁:“聚力辦事”依托共治力量,讓民意落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4遼寧撫順六校協作體三模,6)“千萬工程”實施以來,浙江因地制宜出臺安吉鄉村治理標準、寧海村級小微權力清單等制度規范,創設嵊州“民情日記”、杭州小古城村“樟樹下議事”等“村民說事”機制,首創“桶長制”“塘長制”“河長制”等,推廣民主懇談、村民票決制等民主自治形式,勾勒出鄉村之治的新內涵。浙江的鄉村治理實踐給我們的啟示有 ( )①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②豐富基層自治組織形式和實踐形式③開展民主協商,引導村民有序參與④將基層的管理權分配給每一個村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5屆河北石家莊質測,6,改編)河北省吳橋縣西街村探索“黨建+調解”模式,將村民分入“微網格”,要求黨員干部定期對“網格”中的村民走訪座談,列出問題清單,限時解決村民問題。同時,該村推行“民事民議、民事民說、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糾紛化解機制,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這表明西街村( )①堅持居民自治,充分保障居民決定權②整合資源鞏固基層政權,履行社會管理職能③創新基層自治的治理模式,激發基層治理活力④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為基層治理賦能增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鏈接2024新課標卷T16·同材料)(2025屆鄂東南省級聯盟期中,6)某市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按區域聯結轄區單位、行業等各領域黨組織、群團組織和各類社會組織,采取派駐黨建指導員等方式組建聯合黨委,暢通各類群體之間的訴求表達和協商渠道,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取得了積極成效。這一做法( )①意在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推動形成基層治理合力②為居民表達利益訴求、參與社區公共治理提供新路徑③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進一步確立了黨的領導核心地位④創新基層群眾自治的實踐形式,調動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2025屆安徽江南十校綜合素質檢測一,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統籌推進鄉鎮(街道)和城鄉社區治理,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工程。安徽某鎮以所轄6個村(社區)為試點,逐步探索形成“三五”模式,拓展新時代基層治理新格局。以“五進” 引領共治 堅持“黨員骨干示范帶頭、領導干部全員參與”機制,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宣傳、凝聚、服務群眾的職能職責,采取進民居庭院、進田間地頭、進手機微信、進組規民約、進組級陣地的“五進”方式,將黨史學習教育、政策法規、環境治理、鄉村振興等內容進行全覆蓋式宣傳,潛移默化引導群眾以“五會” 凝聚共識 倡導“一人一票,大家的事情大家辦”。各試點組采取民主推薦投票等方式,公開選出組級理事會和監事會,并結合實際召開民情懇談會、民主議事會和群眾評議會。召開屋場會300余場,有效解決基層“憂心事”“煩心事”320余件,辦結率達99.3%,群眾參與自治的熱情不斷高漲以“五零” 實現共享 充實基層公共法律服務力量,培養更多“法律明白人”;深入宣傳道德模范等典型事跡,宣傳真善美。大力推進以“建設零違章、環境零污染、安全零事故、治安零發案、村(居)民零上訪”為主要內容的“五零”建設,幫助群眾增強法治觀念和轉變精神面貌,著力營造溫馨舒適、安全穩定的生產生活環境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知識,分析該鎮在“拓展基層治理新格局”中的典型經驗。(12分)必修3 政治與法治第六課 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第2課時 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五年高考1.(2024廣東,8,3分)高一(2)班同學來到廣東某社區新建的議事場所“玻璃屋”,參加社區黨支部組織的“陽光溫暖話民生”活動,記錄如下:參與主體 社區黨支部、居委會、人大代表、居民代表、民情觀察員等討論議題 電梯加裝糾紛、電動車亂停亂放協商成效 化解糾紛,規范管理,達成共識居民評價 “玻璃屋”成了“暖心屋”據此,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見解,其中合理的有( )①居民進行利益表達、參與社區公共治理有了新平臺②人大代表密切聯系群眾,就民生事項積極行使表決權③居委會堅持為民辦實事,主導重塑社區社會治理新格局④社區黨組織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打通服務的“最后一百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B 2.(2024江蘇,6,3分)某市將全過程人民民主貫穿于立法全過程,事前廣泛動員,深入普及相關法律;事中搭起平臺,讓基層意見充分匯集,力求取得不同意見中的“最大公約數”;事后及時反饋,形成民主決策的全鏈條、全流程的閉環。由此可見,該市 ( )A.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依法享有民主決策權B.創新基層自治組織,全鏈條開展民主立法活動 C.開展立法協商,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D.完善地方立法制度,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答案 C 3.(2024新課標,16,4分)某市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按區域聯結轄區單位、行業等各領域黨組織、群團組織和各類社會組織,采取派駐黨建指導員等方式組建聯合黨委,暢通各類群體之間的訴求表達和協商渠道,推動區域黨建工作互聯互動。這一做法( )①意在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提高黨的群眾組織力②能夠推動實現民主決策,消除不同群體間的利益沖突③有助于發揮基層群眾的積極性,增強黨的社會號召力④有利于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提高基層治理能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 4.(2024福建,5,3分)被民政部列為“全國一百篇優秀村規民約”的《浮渡民約》,由村民代表會議倡立,涵蓋孝老愛親、遵紀守法、協商調解等內容,四字一句,朗朗上口;以抓熱點、消痛點、疏堵點為導向,經過數十年持續完善,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鄉風文明。《浮渡民約》的倡立和完善有助于 ( )①優化民主協商、民主管理程序②提高村民的公共參與意識③推動村務管理規范化、組織化④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 5.(2023湖北,7,3分)鑼鼓文化是某村的傳統特色文化,該村黨支部發揮這一特色,利用微信群打造“擊鼓議事堂”,實現群眾事群眾說、群眾議、群眾定。每當村里需要就重大事項作出決策,村黨支部(“擊鼓隊”)就會在微信群發出信息,如同擊響“議事鼓”,村民代表便集聚一堂,積極建言獻策。“擊鼓議事堂”這一形式( )①發揮了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②完善了基層自治的議事規則③豐富了基層自治的組織形式④提高了基層自治的治理效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加強基層治理工作。完成下題。6.(2023全國甲,19,4分)近年來,某地積極探索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打造區、街道、社區三級微服務平臺,形成“黨建引領、社區主導、社工參與、情感治理、數據賦能”五大機制,構建起以“大數據、微服務”為主要特色的社區治理和服務綜合體系,被評為全國基層治理創新典型案例。這啟示我們,加強基層治理 ( )①要統籌發揮街道、社區的政府管理職能②要以向基層放權賦能、減輕基層負擔為前提③需要推動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④要堅持系統治理、綜合治理理念,提高治理智能化、專業化水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 7.(2023山東,5,3分)某村為推進特色田園綜合體建設,成立村民自管組并建立“一問一答”制度。自管組由黨支部牽頭,在廣泛征求村民意見的基礎上選舉產生,負責收集并處理群眾的問題和建議,不能處理的由村委會和鎮政府出面解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特色田園綜合體建設取得明顯成效。這一成效得益于( )①建立黨的基層組織,積極協調各方利益②完善協同共治機制,提升基層治理能力③優化基層職權配置,規范政府服務流程④引導村民有序參與,提高民主協商效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 8.(2023重慶,9,3分)我為鄉村振興助把力,重慶某村兩委鼓勵村民參加“五好家庭創建”“創業孵化實訓”“美麗庭院改造”等活動,以家庭或村民小組為單位進行公開評比,并給予物質精神獎勵,激發村民自治內生動力。這些措施( )A.反映村民參與基層自治方式的多樣性B.是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決策權利的具體體現C.有利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鄉村治理新格局D.使村民對兩委的工作做更有效的評議答案 C 9.(2023遼寧,7,3分)李先生向社區提出了解決人車分流問題的建議。在街道黨總支牽頭下,社區多次召開物業、商鋪及李先生等居民共同參與的意見征求會議,最終形成了反映整體訴求的社區生活秩序優化方案。方案的落地增強了人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這一過程( )①提高了公眾維權意識和協商式監督的積極性②體現了對社區治理成果認同和共享的廣泛性③實現公眾意見征詢從決策前向決策后的延伸④表明黨和人民是利益一致、同心同向的整體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 10.(2023新課標,16,4分)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通過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明確規定,中央社會工作部統一領導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黨的工作,指導混合所有制企業、非公有制企業和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在上述組織和群體中加強黨建工作( )①是夯實黨的執政基礎的需要②是對政府機構職責的優化和調整③有利于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④能夠進一步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 11.(夸大作用:形成了新格局、推動了新進程)(2022湖北,8,3分)某市將全市“人、事、地、物、組織”等信息運用大數據技術繪制成實時“民情地圖”,且將全市劃分為大、中、小三級網格,配備相應網格員,從而形成一個智能化的管理系統。當基層網格員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時,會上報至“民情地圖”,市政務聯勤指揮中心會視該問題的特點,指令不同職能部門處置、反饋并持續跟蹤,形成基層治理閉環。“民情地圖”( )①創新了基層社會治理新形式②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③助力了各職能部門高效運轉④推動了基層民主實踐新進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 12.(2022湖南,6,3分)某區聚焦社區居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動員居民參與社區提案,推動“社區參與有序化、社區議題合理化、社區協商規范化、社區共識最大化、社區服務精準化”。該區在基層治理方面的做法能夠( )①保障居民享有更多民主權利②調動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③增強居民參與民主管理的實際本領④創新自治組織形式,維護居民合法權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C 13.[2024湖南,17(2),8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年來,湖南以鄉村治理為載體,大力推進“和美湘村”建設。某地推行“黨建引領、互助五興”農村基層治理模式,組織農村黨員、干部、后備干部等優秀分子同五戶左右群眾建立互助組,實現“家家黨員聯,戶戶見黨員”,清除基層治理盲區;立足民族融合聚居的實際,充分尊重各民族風俗習慣,完善民族自治共治,促進民族團結、鄉村發展;通過集體議事、共建共治等方式,實現治理工作思路由“農民依靠”向“依靠農民”轉變;積極組織實施農村“法律明白人”教育培訓工程,培養“法律明白人”參與調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加強法治宣傳工作。2023年,該地有兩村入選省級“和美湘村”示范村。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知識,闡述該地“和美湘村”建設中的舉措對鄉村治理的示范價值。(8分)參考答案 ①加強黨建引領,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黨建推進基層治理; ②立足實際,開展特色民族鄉村治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③創新工作思路,激發/發揮村民的主人翁意識(或發揮村民主體作用),調動村民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讓基層民主煥發更旺盛活力;④以法治為導向,加強法治宣傳和教育,提升基層治理的法治化水平(或用法治思維推動鄉村治理)。14.(2023湖北,18,8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中,湖北J村黨委順時而動,應勢而為,通過“黨建強村、產業興村、民主治村、文化活村、生態美村”,帶領村民闖出一條致富路、幸福路。該村黨委大力加強黨建,組織黨員進網格、到車間、聯群眾、亮身份。堅持村級重大事項決策廣泛征求意見,聽取民意,請專家論證,確保科學決策。通過優惠政策招商安商,盤活集體資產,實現了技改、轉型、擴規的“一舉三得”,為該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2022年,該村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0多億元,村集體經濟收入近6 000萬元。堅持經濟發展的成果向群眾傾斜,每年向村民發放“11補貼1補償”紅利1 000多萬元,村民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積極做強村級文化陣地,豐富群眾精神生活。帶領群眾走綠色發展路,改善人居環境,打造詩情畫意的現代新型村莊。經過多年努力,該村連續三屆蟬聯“全國文明村”,并被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湖北省宜居村莊”“湖北省生態村”等稱號,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極大增強。運用《政治與法治》知識,簡述該村黨委在“帶領村民闖出一條致富路、幸福路”過程中是如何發揮作用的。(8分)參考答案 該村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鄉村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堅持解放思想,創新發展思路;充分發揚民主,堅持民主決策,形成鄉村發展的強大合力。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提高村民物質生活水平,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改善村民居住環境,做到發展成果由村民共享。三年模擬1.(2025屆西南大學附中11月階段性檢測,14)2024年,重慶忠縣石黃鎮在金星社區試點開展“忠議小院”“院落微治理”項目,不定期召開“小院議事會”,集體商議解決院內居民遇到的難事,實現了“院落事院落議、院落定、院落管”,道路變整潔、庭院變美麗,群眾的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這表明( )①村民協商議事形式創新推動了基層民主的發展②只有實現基層自治組織創新才能提高治理效能③拓寬渠道充分吸收社情民意便于政府服務人民④協商民主是實現基層社區有效治理的重要方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B 2.(2024北京東城二模,5)與電動自行車相關的火災事故時有發生,牽動人心。由于未設置電動自行車統一充電設施,某小區居民將蓄電池帶上樓充電或者拉“飛線”到樓下充電,造成嚴重安全隱患。防范化解這一問題需( )①物業服務公司嚴格規范罰款標準,依法懲治小區“飛線”充電行為②政府部門、居委會和企業等多方協同,完善公共充電配套設施③社區行使社會管理職能,與電動自行車車主簽訂《小區規范充電協議》④全體居民集體行使基層公共事務的管理權,加強對電動車充電的管理和巡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 3.(2025屆陜西校際聯考,5)隨著城市人口增加,基層治理“觸角”難以真正延伸到每家每戶。為破解這些難題,某市打造“三個一批”選拔方式,即構建1名網格黨支部書記、1名黨建指導員和多名紅色樓長、志愿者的“1+1+N”網格工作格局。同時,該市配套制定20余項制度文件,通過黨組織進“院”,全面激活基層共建共治的“神經末梢”。這種做法 ( )①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的治理效能②推動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③提高了公民參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門檻④有利于人民群眾依法直接行使國家權力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答案 B 4.(2025屆江西贛州二十四校期中,10)連片稻田金浪翻滾,寬闊的道路旁農家小院錯落有致,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映入眼簾,某村的變化是強化黨建引領賦能基層治理的生動縮影。近年來,該村堅持黨建引領,多管齊下、精準施策,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喜人景象,面貌煥然一新。該村的做法 ( )①提升了基層政府的治理效能②推動了基層黨建和社會治理的融合③加強了黨建引領力,增強了群眾獲得感④將黨的全面領導與依法治村相結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C 5.(2025屆湖北百校大聯考,14,改編)某校的思想政治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列舉了D社區的“四事”工作法(見下圖):居民說事:了解小區居民在想什么、關注什么。 民主議事:利用業主群、座談會、議事會等形式進行廣泛討論。 代表會議定事:遵循議事規則,把內容與方案交由居民代表大會、業主大會決策。 聚力辦事:凝聚共建單位黨組織、志愿者、達人等力量,落實好“代表會議”作出的決定。圍繞“四事”工作法,同學們紛紛談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確的是 ( )①同學甲:“居民說事”賦予了居民充分的民主權利②同學乙:“民主議事”能夠找出解決問題的好方案③同學丙:“代表會議定事”保障自治組織民主執政④同學丁:“聚力辦事”依托共治力量,讓民意落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 6.(2024遼寧撫順六校協作體三模,6)“千萬工程”實施以來,浙江因地制宜出臺安吉鄉村治理標準、寧海村級小微權力清單等制度規范,創設嵊州“民情日記”、杭州小古城村“樟樹下議事”等“村民說事”機制,首創“桶長制”“塘長制”“河長制”等,推廣民主懇談、村民票決制等民主自治形式,勾勒出鄉村之治的新內涵。浙江的鄉村治理實踐給我們的啟示有 ( )①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②豐富基層自治組織形式和實踐形式③開展民主協商,引導村民有序參與④將基層的管理權分配給每一個村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 7.(2025屆河北石家莊質測,6,改編)河北省吳橋縣西街村探索“黨建+調解”模式,將村民分入“微網格”,要求黨員干部定期對“網格”中的村民走訪座談,列出問題清單,限時解決村民問題。同時,該村推行“民事民議、民事民說、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糾紛化解機制,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這表明西街村( )①堅持居民自治,充分保障居民決定權②整合資源鞏固基層政權,履行社會管理職能③創新基層自治的治理模式,激發基層治理活力④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為基層治理賦能增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 8.(鏈接2024新課標卷T16·同材料)(2025屆鄂東南省級聯盟期中,6)某市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按區域聯結轄區單位、行業等各領域黨組織、群團組織和各類社會組織,采取派駐黨建指導員等方式組建聯合黨委,暢通各類群體之間的訴求表達和協商渠道,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取得了積極成效。這一做法( )①意在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推動形成基層治理合力②為居民表達利益訴求、參與社區公共治理提供新路徑③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進一步確立了黨的領導核心地位④創新基層群眾自治的實踐形式,調動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 9.(2025屆安徽江南十校綜合素質檢測一,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統籌推進鄉鎮(街道)和城鄉社區治理,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工程。安徽某鎮以所轄6個村(社區)為試點,逐步探索形成“三五”模式,拓展新時代基層治理新格局。以“五進” 引領共治 堅持“黨員骨干示范帶頭、領導干部全員參與”機制,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宣傳、凝聚、服務群眾的職能職責,采取進民居庭院、進田間地頭、進手機微信、進組規民約、進組級陣地的“五進”方式,將黨史學習教育、政策法規、環境治理、鄉村振興等內容進行全覆蓋式宣傳,潛移默化引導群眾以“五會” 凝聚共識 倡導“一人一票,大家的事情大家辦”。各試點組采取民主推薦投票等方式,公開選出組級理事會和監事會,并結合實際召開民情懇談會、民主議事會和群眾評議會。召開屋場會300余場,有效解決基層“憂心事”“煩心事”320余件,辦結率達99.3%,群眾參與自治的熱情不斷高漲以“五零” 實現共享 充實基層公共法律服務力量,培養更多“法律明白人”;深入宣傳道德模范等典型事跡,宣傳真善美。大力推進以“建設零違章、環境零污染、安全零事故、治安零發案、村(居)民零上訪”為主要內容的“五零”建設,幫助群眾增強法治觀念和轉變精神面貌,著力營造溫馨舒適、安全穩定的生產生活環境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知識,分析該鎮在“拓展基層治理新格局”中的典型經驗。(12分)答案 ①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加強政治領導和思想領導,激發群眾學習自覺和行為自覺。(4分)②發展基層民主,站穩人民立場,探索“五會”形式,保障基層群眾通過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生動實踐直接行使民主權利(或“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調動群眾自治積極性(或“增強群眾獲得感”)。(4分)③堅持黨建引領,將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通過“五零”建設,增強群眾法治觀念,提高基層治理法治化水平,實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4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