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6全國版高考政治一輪必修2 經濟與社會題型專練2題型一 傳導路徑類選擇題1.(題支推導型)(2023福建,2,3分)2022年,福建實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夯實筑牢工業“壓艙石”,消費成逆勢增長“強引擎”,投資“馬車”蹄疾步穩,實現了經濟發展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首次跨過5萬億元大關,位居全國第8。要繼續保持經濟提質增量的良好發展勢頭,應該( )①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釋放市場主體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②加大財政對居民消費的補貼力度→激發消費潛力→升級消費結構→拉動消費增長③加大民生基礎設施投資→鼓勵生產要素投入→擴大房地產規模→提升經濟總量④鼓勵清潔能源技術研發→培育新動能產業→推動產業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題支篩選排序型)(2025屆重慶巴蜀中學10月月考,5)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是我國的重大決策部署。為加大對設備更新支持力度,中央財政除了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還安排資金支持設備更新貸款貼息政策,通過“一加一提一優”,推動貼息政策落實落細。中央財政貼息比例從1個百分點,提高到1.5個百分點;中央財政向省級財政預撥貼息資金,省級財政按季度向銀行預撥貼息資金,銀行在收息時直接扣除,經營主體可直接享受優惠信貸利率。上述政策的預期效果傳導路徑正確的是 ( )①企業設備更新申請貸款②財政資金給予貸款貼息③商業銀行降低貸款利率④增強企業設備更新動力⑤減少企業貸款利息支出A.①→②→③→⑤ B.①→③→②→⑤C.①→②→⑤→④ D.①→②→④→⑤3.(題支推導型)(2025屆遼寧東北育才學校等校10月聯考,2,改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要利用工業互聯網對產業鏈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鏈條的改造提升,助力產業鏈實現智能轉型、柔性生產(針對大規模生產弊端而提出的新型生產模式,該模式通過系統結構、人員組織等方面的改革使生產系統對市場需求變化快速適應)、高效合理和可持續。以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舉措傳導路徑正確的是 ( )①依托新興技術手段→打造智慧化供應生態→服務企業數字化轉型→提高企業運行效率②拓寬生產力的要素→數據全面開放共享→充分挖掘數據價值→助力優勢資源高效配置③打造新型生產模式→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助力供需精準對接→助力產業鏈的柔性生產④改造提升產業鏈→提高經營效益→推動產業體系優化升級→助力實現智能轉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題支推導型)(2025屆四川南充一診,7)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于2024年9月8日全文發布了《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4年版)》。2024年版全國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限制措施由31條減至29條,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實現“清零”。該措施對我國制造業產生影響的傳導路徑正確的是( )①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助推行業投資多元化→推動制造業做大做強②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優化國內大循環格局→提高制造業對外開放水平③積極拓展國際市場→推進產業科技不斷創新→邁向全球產業鏈中高端④增強外商投資信心→促進制造業迭代升級→提高我國制造業整體實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題支推導型)(2025屆遼寧沈陽重點學校聯考,5,改編)2024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意見強調,商務部要會同有關部門發揮促進服務消費發展工作協調機制作用,強化統籌謀劃,制定專項政策舉措,共同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文化惠民政策促進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傳導路徑是( )①社會保障水平提高→居民儲蓄意愿增強→經濟建設投資增加→先進制造業發展②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穩定居民收入預期→服務、旅游等消費增加→服務業發展③發展教育文化事業→人力資源質量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競爭力增強④加強體育文化建設→社會總需求擴大→拉動經濟高速增長→國民經濟總量增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題型二 圖表概括類試題1.(表格)(2025屆湖北黃岡調研,3)下表為我國2024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分經濟類型和分門類的增加值同比增速。全國規模 以上工業 分經濟類型國有控 股企業 股份制 企業 外商及港澳 臺投資企業 私營 企業增加值同 比增長率 4.6% 6.5% 4.3% 5.7%全國規模 以上工業 分門類采礦業 制造業 電力、熱力、燃氣 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同 比增長率 2.4% 6.5% 6.0%注:2024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7.8%,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7%,增速分別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1.8和2.7個百分點。以上信息反映出我國 ( )①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市場經營主體活力充足②股份制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壯大非公有制經濟力量③供給需求穩步改善,經濟發展質量提升④工業生產提質增速,產業結構得到優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柱狀圖、折線圖并用)(2023山東,3,3分)圖1是2018—2022年我國煤炭和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變化情況,圖2是2018—2022年我國GDP、萬元GDP能耗降低率變化情況。據此,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圖1圖2①煤炭消費比重的回升說明市場上清潔能源供給量減少②萬元GDP能耗持續降低意味著能源消費總量不斷下降③煤炭和清潔能源消費比重的變化表明能源結構持續優化④萬元GDP能耗降低與GDP增長相協調意味著經濟發展更有效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柱狀圖、折線圖并用)(2025屆湖北百校大聯考,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圖是截至2023年底我國各類電源裝機容量及同比增速情況。(來源: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注:截至2023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約29.2億千瓦,同比增長13.9%。其中,并網風電和光伏發電合計裝機容量達到10.5億千瓦,占總裝機容量比重約為36%。 材料二 理論上,風電、光伏等綠電生產使用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零,不應該計算碳排放。然而,2023年以前,湖北碳控排企業無論是否購買使用綠電,統一按照0.525 7噸/兆瓦時碳排放因子計算碳排放。即便一家企業使用1億千瓦時綠電,還是會核定該企業排放了5.257萬噸二氧化碳。為推動綠電與碳排放“掛鉤”,2024年5月,湖北“電—碳—金融”三市場協同交易在武漢正式啟動,“碳配額變貸款、貸款去買綠電、綠電抵扣碳排放”的循環成為常態。湖北4家企業簽訂共計1.54億千瓦時綠電購買合同,獲得7 250萬元低息綠色貸款,可抵扣最多11萬噸的碳配額。目前,“電—碳—金融”三市場協同模式在湖北實現常態化開市,預計年交易電量達20億千瓦時。(1)解讀材料一反映的經濟信息。(6分)(2)結合材料二,運用《經濟與社會》的知識,分析湖北構建“電—碳—金融”三市場的原因。(10分)題型三 評析類非選擇題(2025屆河南部分學校聯考,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圍繞“增加農民收入”這一主題,某校學習小組收集到以下資料: ▲在A工業區的生產線上,61歲的尹某正在檢查上一道工序縫合后的毛絨玩具是否有線頭外露。尹某說,工廠實行計件工資制,上班時間靈活。近年來,當地按照“總部企業+新社區工廠+家庭工坊”的發展模式,推進毛絨玩具文創(織襪)等產業快速發展。截至2023年底,該市在營毛絨玩具企業807家(點),吸納就業1.98萬人。 ▲2023年,S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經營主體達到8 913個,同比增長15%;接待游客7 911萬人次,增長近40%;休閑農業營業收入108億元,同比增長38%;農副產品就地銷售收入42.7億元,同比增長22.7%;帶動39萬戶農民受益,同比增長14.7%。 ▲2024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11 950元,比2023年同期增長5.8%;全國居民人均經營凈收入3 235元,比2023年同期增長6.4%;全國居民人均轉移凈收入3 768元,比2023年同期增長5.0%;全國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1 780元,比2023年同期增長2.1%。據此,有同學認為,增加農民收入依靠產業發展就行了。結合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的知識評析該同學的觀點。(9分)題型四 措施/體現/啟示類非選擇題1.(體現)(2024河北,17,1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時強調:“要推進醫聯體建設,推動京津養老項目向河北具備條件的地區延伸布局。”河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因地制宜,在對接和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康養產業。保定市盤活利用農村閑置宅基地、住宅,打造京津冀首選頤養幸福城市;承德市發揮溫泉富集、生態環境美等優勢,承接京津養老服務需求;秦皇島市依托北戴河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范區建設,打造中國康養名城……河北日益改善的生態環境和持續提升的醫療服務水平對京津人群的吸引力越來越強。結合材料,運用“我國的經濟發展”知識,分析河北省是如何通過發展康養產業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10分)2.(措施)(2024福建,17,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福建省在全國率先提出以鄉村建設與鄉村創新創業創造為主題的兩岸合作機制,明確鄉村可委托臺灣團隊開展規劃設計咨詢等駐村“陪護式”服務。某集鎮路窄,人車混行,街道上線纜縱橫交錯。房舊,環衛、排水等設施不健全;公共空間、休閑綠地少。臺灣團隊利用臺灣社區營造經驗,征集當地居民意見,建立“人居環境整治積分制”,提供全程陪護式服務。團隊將線纜下地,美化建筑立面,提升綠地景觀;將古建筑修復打造成國學館、適老空間等公益場所,開辦長者食堂;提煉集鎮文化符號,舉辦特色廟會活動,打造特色美食街;將閑置幸福院改造成“菇菇工坊”,聯動菌菇生產企業,開發菇飲、菇食等產品。如今,宋代古橋、老街再現千年風采,吸引大量游客打卡;菌菇文創產品引導游客購物;村民收入普遍增加;該集鎮實現了“蝶變”,獲得“省級集鎮環境整治樣板”第一名。結合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知識,分析該鎮實現“蝶變”的路徑。(6分)3.(措施)(2024廣西,17,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當前,我國正加快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激發市場活力,促進各類資源要素向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方向順暢流動。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低空經濟已經成為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方向。建設全國 統一大市場 低空經濟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促進國內市場規則、標準和制度統一;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釋放龐大消費需求。 深圳是全球低空經濟的前沿陣地。聚集了1 700多家無人機企業,年產值超900億元。通過吸引電動航空全球領軍企業德國L公司落戶,彌補了深圳在載人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制造研發的短板。我國無人機行業龍頭D企業得益于深圳產業鏈的配套和完善,在飛控、云臺、圖傳等方面不斷取得突破,形成核心競爭優勢,其產品占全球市場份額超70%。低空經濟正處于發展的“新風口”,加速滲透到電力巡檢、農業植保、外賣配送、觀光旅游等更加寬廣的產業空間和消費場景。但低空經濟發展仍面臨一些問題,如:國家、行業、地方的標準和規則仍存在部分空白;核心零部件國產化能力需提升,故障診斷、避障等關鍵核心技術需突破;創新人才缺乏。結合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的知識,分析我國應如何通過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助力低空經濟發展。(12分)必修2 經濟與社會題型專練2題型一 傳導路徑類選擇題1.(題支推導型)(2023福建,2,3分)2022年,福建實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夯實筑牢工業“壓艙石”,消費成逆勢增長“強引擎”,投資“馬車”蹄疾步穩,實現了經濟發展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首次跨過5萬億元大關,位居全國第8。要繼續保持經濟提質增量的良好發展勢頭,應該( )①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釋放市場主體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②加大財政對居民消費的補貼力度→激發消費潛力→升級消費結構→拉動消費增長③加大民生基礎設施投資→鼓勵生產要素投入→擴大房地產規模→提升經濟總量④鼓勵清潔能源技術研發→培育新動能產業→推動產業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B 2.(題支篩選排序型)(2025屆重慶巴蜀中學10月月考,5)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是我國的重大決策部署。為加大對設備更新支持力度,中央財政除了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還安排資金支持設備更新貸款貼息政策,通過“一加一提一優”,推動貼息政策落實落細。中央財政貼息比例從1個百分點,提高到1.5個百分點;中央財政向省級財政預撥貼息資金,省級財政按季度向銀行預撥貼息資金,銀行在收息時直接扣除,經營主體可直接享受優惠信貸利率。上述政策的預期效果傳導路徑正確的是 ( )①企業設備更新申請貸款②財政資金給予貸款貼息③商業銀行降低貸款利率④增強企業設備更新動力⑤減少企業貸款利息支出A.①→②→③→⑤ B.①→③→②→⑤C.①→②→⑤→④ D.①→②→④→⑤答案 C 3.(題支推導型)(2025屆遼寧東北育才學校等校10月聯考,2,改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要利用工業互聯網對產業鏈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鏈條的改造提升,助力產業鏈實現智能轉型、柔性生產(針對大規模生產弊端而提出的新型生產模式,該模式通過系統結構、人員組織等方面的改革使生產系統對市場需求變化快速適應)、高效合理和可持續。以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舉措傳導路徑正確的是 ( )①依托新興技術手段→打造智慧化供應生態→服務企業數字化轉型→提高企業運行效率②拓寬生產力的要素→數據全面開放共享→充分挖掘數據價值→助力優勢資源高效配置③打造新型生產模式→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助力供需精準對接→助力產業鏈的柔性生產④改造提升產業鏈→提高經營效益→推動產業體系優化升級→助力實現智能轉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 4.(題支推導型)(2025屆四川南充一診,7)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于2024年9月8日全文發布了《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4年版)》。2024年版全國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限制措施由31條減至29條,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實現“清零”。該措施對我國制造業產生影響的傳導路徑正確的是( )①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助推行業投資多元化→推動制造業做大做強②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優化國內大循環格局→提高制造業對外開放水平③積極拓展國際市場→推進產業科技不斷創新→邁向全球產業鏈中高端④增強外商投資信心→促進制造業迭代升級→提高我國制造業整體實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B 5.(題支推導型)(2025屆遼寧沈陽重點學校聯考,5,改編)2024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意見強調,商務部要會同有關部門發揮促進服務消費發展工作協調機制作用,強化統籌謀劃,制定專項政策舉措,共同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文化惠民政策促進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傳導路徑是( )①社會保障水平提高→居民儲蓄意愿增強→經濟建設投資增加→先進制造業發展②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穩定居民收入預期→服務、旅游等消費增加→服務業發展③發展教育文化事業→人力資源質量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競爭力增強④加強體育文化建設→社會總需求擴大→拉動經濟高速增長→國民經濟總量增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C 題型二 圖表概括類試題1.(表格)(2025屆湖北黃岡調研,3)下表為我國2024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分經濟類型和分門類的增加值同比增速。全國規模 以上工業 分經濟類型國有控 股企業 股份制 企業 外商及港澳 臺投資企業 私營 企業增加值同 比增長率 4.6% 6.5% 4.3% 5.7%全國規模 以上工業 分門類采礦業 制造業 電力、熱力、燃氣 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同 比增長率 2.4% 6.5% 6.0%注:2024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7.8%,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7%,增速分別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1.8和2.7個百分點。以上信息反映出我國 ( )①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市場經營主體活力充足②股份制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壯大非公有制經濟力量③供給需求穩步改善,經濟發展質量提升④工業生產提質增速,產業結構得到優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B 2.(柱狀圖、折線圖并用)(2023山東,3,3分)圖1是2018—2022年我國煤炭和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變化情況,圖2是2018—2022年我國GDP、萬元GDP能耗降低率變化情況。據此,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圖1圖2①煤炭消費比重的回升說明市場上清潔能源供給量減少②萬元GDP能耗持續降低意味著能源消費總量不斷下降③煤炭和清潔能源消費比重的變化表明能源結構持續優化④萬元GDP能耗降低與GDP增長相協調意味著經濟發展更有效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D 3.(柱狀圖、折線圖并用)(2025屆湖北百校大聯考,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圖是截至2023年底我國各類電源裝機容量及同比增速情況。(來源: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注:截至2023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約29.2億千瓦,同比增長13.9%。其中,并網風電和光伏發電合計裝機容量達到10.5億千瓦,占總裝機容量比重約為36%。 材料二 理論上,風電、光伏等綠電生產使用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零,不應該計算碳排放。然而,2023年以前,湖北碳控排企業無論是否購買使用綠電,統一按照0.525 7噸/兆瓦時碳排放因子計算碳排放。即便一家企業使用1億千瓦時綠電,還是會核定該企業排放了5.257萬噸二氧化碳。為推動綠電與碳排放“掛鉤”,2024年5月,湖北“電—碳—金融”三市場協同交易在武漢正式啟動,“碳配額變貸款、貸款去買綠電、綠電抵扣碳排放”的循環成為常態。湖北4家企業簽訂共計1.54億千瓦時綠電購買合同,獲得7 250萬元低息綠色貸款,可抵扣最多11萬噸的碳配額。目前,“電—碳—金融”三市場協同模式在湖北實現常態化開市,預計年交易電量達20億千瓦時。(1)解讀材料一反映的經濟信息。(6分)(2)結合材料二,運用《經濟與社會》的知識,分析湖北構建“電—碳—金融”三市場的原因。(10分)答案 (1)我國目前仍以煤電為主,(1分)但氣電、風電、光伏發電、核電等新能源發電量持續增加,(1分)其中風電、光伏發電同比增速較快,(1分)說明我國電源結構持續優化,(1分)供給體系更加多元化(或“形成了風電、氣電、核電、水電等新能源發電的多元化電力供應體系”),(1分)電力產業加快綠色低碳轉型。(1分)(2)①這是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內在要求。(2分)構建“電—碳—金融”三市場有利于破除阻礙碳資源要素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動電、碳、金融協同發展,提高碳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3分)②這是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2分)構建“電—碳—金融”三市場有利于降低節能企業生產成本,推動生產生活方式清潔低碳轉型,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3分)(考生如從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題型三 評析類非選擇題(2025屆河南部分學校聯考,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圍繞“增加農民收入”這一主題,某校學習小組收集到以下資料: ▲在A工業區的生產線上,61歲的尹某正在檢查上一道工序縫合后的毛絨玩具是否有線頭外露。尹某說,工廠實行計件工資制,上班時間靈活。近年來,當地按照“總部企業+新社區工廠+家庭工坊”的發展模式,推進毛絨玩具文創(織襪)等產業快速發展。截至2023年底,該市在營毛絨玩具企業807家(點),吸納就業1.98萬人。 ▲2023年,S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經營主體達到8 913個,同比增長15%;接待游客7 911萬人次,增長近40%;休閑農業營業收入108億元,同比增長38%;農副產品就地銷售收入42.7億元,同比增長22.7%;帶動39萬戶農民受益,同比增長14.7%。 ▲2024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11 950元,比2023年同期增長5.8%;全國居民人均經營凈收入3 235元,比2023年同期增長6.4%;全國居民人均轉移凈收入3 768元,比2023年同期增長5.0%;全國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1 780元,比2023年同期增長2.1%。據此,有同學認為,增加農民收入依靠產業發展就行了。結合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的知識評析該同學的觀點。(9分)答案 該觀點是片面的。(1分)①創新產業發展模式,拓寬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渠道,能增加農民的工資性收入;(1分)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和休閑農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不僅能增加農民的經營性收入,還能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增加農民收益。(2分)該觀點看到了產業發展對農民增收的拉動作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1分)②該觀點忽視了增加農民收入的其他路徑,是片面的。增加農民收入還需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降低農民生產成本,增加農民勞動性收入;(2分)還需要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1分);政府要加大對農民的扶持力度,把給農民的各項補助補貼補到位,增加農民的轉移性收入。(1分)(考生如從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題型四 措施/體現/啟示類非選擇題1.(體現)(2024河北,17,1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時強調:“要推進醫聯體建設,推動京津養老項目向河北具備條件的地區延伸布局。”河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因地制宜,在對接和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康養產業。保定市盤活利用農村閑置宅基地、住宅,打造京津冀首選頤養幸福城市;承德市發揮溫泉富集、生態環境美等優勢,承接京津養老服務需求;秦皇島市依托北戴河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范區建設,打造中國康養名城……河北日益改善的生態環境和持續提升的醫療服務水平對京津人群的吸引力越來越強。結合材料,運用“我國的經濟發展”知識,分析河北省是如何通過發展康養產業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10分)參考答案 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增進民生福祉,在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上持續用力。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共享發展,創新產品供給,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改善生態環境,推進康養資源共享,提高京津冀人民獲得感、幸福感。推動高質量發展。對接京津,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優質供給滿足多樣化養老需求。盤活閑置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通過產業振興推進鄉村振興。2.(措施)(2024福建,17,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福建省在全國率先提出以鄉村建設與鄉村創新創業創造為主題的兩岸合作機制,明確鄉村可委托臺灣團隊開展規劃設計咨詢等駐村“陪護式”服務。某集鎮路窄,人車混行,街道上線纜縱橫交錯。房舊,環衛、排水等設施不健全;公共空間、休閑綠地少。臺灣團隊利用臺灣社區營造經驗,征集當地居民意見,建立“人居環境整治積分制”,提供全程陪護式服務。團隊將線纜下地,美化建筑立面,提升綠地景觀;將古建筑修復打造成國學館、適老空間等公益場所,開辦長者食堂;提煉集鎮文化符號,舉辦特色廟會活動,打造特色美食街;將閑置幸福院改造成“菇菇工坊”,聯動菌菇生產企業,開發菇飲、菇食等產品。如今,宋代古橋、老街再現千年風采,吸引大量游客打卡;菌菇文創產品引導游客購物;村民收入普遍增加;該集鎮實現了“蝶變”,獲得“省級集鎮環境整治樣板”第一名。結合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知識,分析該鎮實現“蝶變”的路徑。(6分)參考答案 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民生。②堅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引入人才支持,助力鄉村發展。③立足當地資源,推進農文旅融合,促進特色產業轉型升級,拓寬村民增收渠道。3.(措施)(2024廣西,17,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當前,我國正加快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激發市場活力,促進各類資源要素向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方向順暢流動。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低空經濟已經成為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方向。建設全國 統一大市場 低空經濟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促進國內市場規則、標準和制度統一;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釋放龐大消費需求。 深圳是全球低空經濟的前沿陣地。聚集了1 700多家無人機企業,年產值超900億元。通過吸引電動航空全球領軍企業德國L公司落戶,彌補了深圳在載人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制造研發的短板。我國無人機行業龍頭D企業得益于深圳產業鏈的配套和完善,在飛控、云臺、圖傳等方面不斷取得突破,形成核心競爭優勢,其產品占全球市場份額超70%。低空經濟正處于發展的“新風口”,加速滲透到電力巡檢、農業植保、外賣配送、觀光旅游等更加寬廣的產業空間和消費場景。但低空經濟發展仍面臨一些問題,如:國家、行業、地方的標準和規則仍存在部分空白;核心零部件國產化能力需提升,故障診斷、避障等關鍵核心技術需突破;創新人才缺乏。結合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的知識,分析我國應如何通過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助力低空經濟發展。(12分)參考答案 ①堅持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相結合,促進國內市場規則、標準和制度的統一,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有利的制度環境。(3分)②促進技術、人才等各類資源要素暢通流動,助推資源要素向低空經濟領域聚集,為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供條件。(3分)③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更豐富的應用場景,拓寬產業空間,釋放消費需求。(3分)④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構建國內大循環,使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更好聯通,培育我國低空經濟參與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3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