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蜀道難》《蜀相》比較探究導入檢查預習學習任務:設計一份黑板報,品讀比較《蜀道難》和《蜀相》這兩首詩歌。準備2分鐘。設計要求:1.確定板報主題,4個版面2.版面一:體裁、意象、意境、手法、思想感情版面二:語言特點、對詩風的影響版面三:詩心 版面四:推介語3.完善板報內容《蜀道難》《蜀相》體裁雜言古體詩,格律不拘,形式靈活七言律詩,結構嚴謹、法度森然意象黃鶴、猿猱、青泥、悲鳥、子規、連峰、枯松、飛湍瀑流、崖石、劍閣、豺狼、猛虎、長蛇祠堂、柏樹、碧草、黃鸝意境陰森幽邃;雄奇壯觀幽靜凄清、寂寞陰冷手法借景抒情、夸張、用典、象征、點面結合、動靜結合、虛實情景交融、敘議結合、以實寫虛思想情感勸告友人早歸對自己追求功業未成的憤慨對世道艱難的感慨及對國家隱藏危機的擔憂對諸葛亮的稱頌及其“未捷先死”的惋惜憂國憂民卻壯志難酬的苦悶浪漫主義豪放飄逸現實主義沉郁頓挫品味詩風虛實結合: 虛實結合是指現實的景、事與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襯,交織一起表達同一樣的情感。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系,互相滲透與互相轉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從而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置身詩境 探究手法虛實相生中的“實”,是指作者描寫客觀世界中實際存在的實物、實景、實境,也即眼前之景、可觀之景。⑴(2)虛實相生中的“虛”,是指作者通過思考、聯想或想象而虛擬出來的,眼前看不見、摸不著而又從字里行間能體味出的虛物、虛景、虛境。“虛景”主要有三種:①虛幻的想象、神話或夢境;②追憶中的歷史、往事;③設想中的情境或尚未實現的未來。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劍閣崢嶸而崔嵬枯松倒掛倚絕壁連峰去天不盈尺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古蜀國五王上左:蠶叢;上右:柏灌;下左:魚鳧;下中:杜宇;下右:鱉靈《蜀相》分兩部分,實寫,前四句憑吊丞相祠堂,從景物描寫中感懷現實,透露出詩人憂國憂民之心;后四句虛寫,詠嘆丞相才德,從歷史追憶中緬懷先賢,又蘊含著詩人對祖國命運的許多期盼與憧憬。全詩蘊藉深厚,寄托遙深,造成深沉悲涼的意境。李白詩中多想象,多夸張,似乎是以“虛”為主,但《蜀道難》中的蜀山之高、劍閣之險,又非虛設。全詩虛實結合,借情抒情,兼用神話傳說、夸張等增加詩歌的神秘感,體現了李白詩豪放飄逸的特點。《蜀道難》語言特點“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勻稱整齊“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的散漫舒展“枯松倒掛倚絕壁”的精煉凝重“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的流暢輕快七言歌行句式以七言為主,又摻雜以四言、五言、八言、九言等,短者僅三字,長者達十一字,長短不等,錯落交接。對詩風影響散文化的詩句,參差錯落,長短不齊,形成句式靈活多變,語言奔放恣肆的風格特點。《蜀相》領聯“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鵬空好音”和頸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不但字數、結構、意義等都符合對仗的要求,而且平仄也形成相對的形式,完全體現出了古代詩歌中律詩對仗的工對之美。七言律詩結構嚴整,法度森然,對仗工整精巧。結構嚴整,法度森然,對仗工整精巧,體現杜甫頓挫詩風語言特色《蜀道難》《蜀相》嘆蜀道難,憂國隱患贊頌英雄,懷古傷己精神追求:濟蒼生,懷家國他們都有一顆共同的報國宏心。這才是他們共同的真情,共同的詩心。如果說李白的豪放是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那么他們共有的報國宏心是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響,他們都渴望入仕,為此在仕途沉浮,在蜀地吟詠感嘆。尋覓詩心李白和杜甫都與蜀地有著不解之緣。李白的青少年時代都是在蜀中度過的,在這里,“他獲得了富有創造性的壯美的風格的源頭”(李長之《李白傳》);杜甫則在蜀中客居數年,其間留下了四百多首詩作,除《蜀相》外,《春夜喜雨》《客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也都創作于這一時期。結合背景解讀:李白與杜甫精神認同的“家”在哪里?李白勸朋友離別蜀地,蜀地對于李白來講是離別的家;顛沛流離的杜甫,避亂蜀地,蜀地對他來講是客居的家。杜甫的《秋興八首》有五首都是在懷念長安李白的《長相思》則直抒胸臆:“長相思,在長安。”長安,這也是當時所有士人們共同的精神家園,也反映出當時的文人們共有的擔當與情懷——濟蒼生、懷家國的情懷。為《蜀道難》或在《蜀相》寫一段推薦語,激發同學們唐詩的閱讀熱情。時間3分鐘。讀寫結合,激發讀詩熱情寫作指導:推薦語重在“推介”,目的在于讓人喜歡。要向讀者介紹一篇文章,首先應該告訴大家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后應該介紹這篇文章值得推薦的地方,即文章的主要特點。寫推薦語可以集中闡述其中的一個方面,也可以綜合幾個主要方面來推薦,如主題理解、語言風格、藝術手法等,闡述時可適當引用、概括相關語句加以具體說明。示例: 《蜀道難》雄奇之作《蜀道難》是李白初入長安時所作,據說賀知章一讀此詩就大為贊賞,稱之為“謫仙人”。此詩襲用樂府舊題,但從思想內容到藝術形式有創新。詩人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藝術地再現了蜀道崢嶸、突兀、崎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氣勢,借以歌詠蜀地山川的壯秀,顯示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自然的感情。全詩294字,律體與散文間雜,筆意縱橫,豪放灑脫,感情強烈,一唱三嘆。“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開篇伊始,詩人發出的強烈詠嘆,奔騰直瀉,抒發出詩人面對蜀道高峻艱險的驚愕、感慨……詩中諸多的畫面此隱彼現,無論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觀、林木之荒寂、連峰絕壁之險,皆有逼人之勢,氣象宏偉,境界闊大,集中體現了李白詩歌的藝術特色和創作個性,深受學者好評,被譽為“奇之又奇”之作。李白在詩文中運用神話傳說,虛寫映襯,摹寫神情和動作描寫,借景抒情,夸張等藝術手法,以變幻莫測的筆法,寫出了雄奇飄逸的詩篇。作者表面寫蜀道之艱險,實則寫仕途坎坷,反映了詩人在長期漫游中屢遭挫折的生活經歷和懷才不遇的憤懣。如今的蜀道已變通途,蜀道再難,也綿延于我們的腳下,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杜甫借歌頌諸葛亮的過人才智和豐功偉績,惋惜諸葛亮的“出師未捷”,壯志未酬,抒發了自己的功業未就的深沉感慨。課文小結閱讀古典詩詞,我們體味到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了熱愛生活、珍愛自然的感情;閱讀古典詩詞,我們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而增強文化自信,提升了審美境界。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