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3張PPT)最 后 一 次 演 講聞一多教 學 目 標1.了解演講詞的思想內容,把握演講者的觀點。2.揣摩演講者的語氣語調,感受其強烈的愛憎情感。教 學 目 標3.品味演講者的語言,理解即興演講的特點。教 學 重 難 點課 堂 導 入課 堂 導 入同學們對剛才視頻中所演繹的歷史事件有了解嗎?大家知道, 1945 年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和美帝國主義勾結,想要奪取勝利的果實,陰謀發動內戰,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反內戰、反獨裁”的愛國主義運動在全國范圍內蓬勃興起,國民黨反動派冒天下之大不韙,一方面撕毀政協會議,派兵向解放區大舉進攻;另一方面,在他們暫時統治的區域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殺手段瘋狂鎮壓人民。課 堂 導 入1946年7月11日,愛國民主戰士李公樸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學召開追悼李公樸先生的大會,會上混入了國民黨分子,在李公樸夫人血淚控訴的過程中,他們毫無顧忌,說笑取鬧,擾亂會場,讓人忍無可忍。許多消息表明,國民黨特務下一個暗殺對象就是聞一多,事先約定聞一多不作講演,但此時他難壓怒火,拍案而起,滿腔悲憤地發表了這一篇演講。會后返家途中,被特務分子暗殺。這篇演講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講。”作 家 作 品聞一多(1899—1946),原名聞家驊,湖北浠水人。新月派代表詩人、學者、堅定的民主戰士。1920年發表了第一首新詩《西岸》,從此進入中國詩壇。代表作有詩集《紅燭》《死水》,散文《五四斷想》等。他的詩歌抒寫了對祖國和人民命運的深切關注,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其散文抨擊社會時弊,表達對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的痛恨。作 家 作 品詩人新詩集《紅燭》《死水》是現代詩壇經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了組詩《七子之歌》,表達了深摯的愛國之情。作 家 作 品學者1932年到清華任教后,開始全力專攻古典文學。學術著作有《神話與詩》《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等。他對《周易》《詩經》《莊子》《楚辭》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匯成“新義”),被郭沫若稱為: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作 家 作 品民主戰士他一身正氣,抗戰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對國民黨統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書齋,投身到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國民黨特務刺殺身亡。作 家 作 品巨人心中的巨人,大師筆下的大師。——臧克家寫 作 背 景抗戰勝利后,國民黨當局陰謀發動內戰。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民主和平,反動獨裁和內戰,開展了蓬勃的愛國民主運動。國民黨當局為了鎮壓這一運動,制造白色恐怖,屠殺愛國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樸先生在昆明被特務暗殺。聞一多是第二個暗殺對象,他毅然出席了15日舉行的李公樸先生追悼大會,他事先沒準備發言,但面對會場上特務們的無理取鬧和囂張氣焰乙他忍無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講臺,發表了這篇義正詞嚴的講演。當天下午,他就被暗殺。課文是這次講演的記錄整理稿。所以稱為“最后一次的講演”。基 礎 梳 理演講詞概念特點表達效果也叫講演詞、演說詞。是指在公眾場合就某一問題或某一事件等公開發表自己見解的講話文稿。具有宣傳、鼓動和教育的作用,可以把演講者的觀點、主張與思想感情等傳達給聽眾或讀者,使他們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以“寫”來體現“說”的藝術,與其他文體相比,具有鼓動性、針對性和啟發性等特點。基 礎 梳 理《最后一次講演》是一篇用滿腔愛國熱忱譜成、用鮮血寫就的文字,是一篇感彩鮮明的講演詞,屬議論文體裁。演講詞有以下特點:第一,考慮聽眾對象,要有針對性。第二,觀點鮮明,態度明確。第三,思路清晰,內容充實。第四,語言通俗生動,感情深厚充沛。基 礎 梳 理1.重點字音wū miètúkǒngjiànzhàobǐ誣蔑( )屠殺( )恐怖( )挑撥離間( )召開( )卑鄙( )賦予( )卑污( )wūyǔ基 礎 梳 理2.多音字héng(橫豎)jiān(中間)橫間hèng(蠻橫)jiàn(間接)基 礎 梳 理2.多音字shào(召公)zhào(召喚)tiāo(挑擔)tiǎo(挑撥)挑召基 礎 梳 理3.詞語釋義蠻橫:捏造事實冤枉人。卑鄙惡劣。交給(重大任務、使命等)。卑劣:賦予:誣蔑:(態度)粗暴而不講理。基 礎 梳 理3.詞語釋義品行低下,不知廉恥。發展和提倡優良作風、傳統等。挑撥離間:發揚:卑鄙無恥:搬弄口舌,引起爭端,使互相猜忌而離散。整 體 感 知1.聞一多演講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聞一多先生在李公樸先生的追悼會上,義正詞嚴地當眾揭露、痛斥反動派的罪惡和卑劣,表達了對民主和平的堅定信心。整 體 感 知2.聞一多在演講時心情如何?本文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悲憤;慷慨激昂。整 體 感 知3、由聞一多先生在演講中所表達的強烈情感,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愛憎分明,大義凜然,視死如歸,正義浩然等等。整 體 感 知4.文章思路簡述一、(1—3) 痛斥——反動派贊揚——李公樸二、(4、5) 剖析——反動本質鼓舞——人民斗志三、(6—12) 號召人民爭取勝利分析 探究合 作 探 究1.聞一多從哪幾個方面痛斥敵人的卑劣無恥?①李公樸無罪而遭毒手;②要殺,又不敢光明正大地來殺,只會偷偷摸摸地暗殺;③殺了人,為推脫罪責,反造謠誣蔑,嫁禍于共產黨。合 作 探 究2.第2段連用三個“無恥”和三個“光榮”有什么表達效果?三個“無恥”:強烈譴責了反動派。三個“光榮:高度贊揚了李公樸為爭取民主和平而英勇獻身的革命精神。對比敵人的“無恥”與李先生為革命事業而獻身的“光榮”形成對比,寫出了作者對反動派的蔑視和對李先生的高度贊揚。合 作 探 究3.聞一多先生為什么痛斥國民黨反動派暗殺李公樸是“歷史上最卑劣最無恥的事情”?1.“他只不過用筆寫寫文章,用嘴說說話,而他所寫的,都無非是一個沒有失掉良心的中國人的話!”就“遭此毒手”,可見敵人的卑劣無恥。2.“要打要殺”,“又不敢光明正大地來打來殺,而偷偷摸摸地來暗殺”,更見敵人的卑劣無恥。3.“殺死了人,又不敢承認,還要誣蔑人”,嫁禍于共產黨,最是卑劣無恥。與反動派形成對比的是誰呢?李公樸為了真理、和平而獻身的精神。對比突出敵人的兇殘卑劣,李先生及人民的光榮。合 作 探 究4. 聞一多先生在演講中預言敵人“快完了” ,人民一定勝利,依據是什么?(1)“他們這樣瘋狂地來制造恐怖,正是他們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們制造恐怖,其實是他們自己在恐怖啊! ” (2)“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 (3)“歷史上沒有一個反人民的勢力不被人民毀滅的! ”合 作 探 究5.演講者談及特務時用“你們”“他們”,面對聽眾時則用“我們”。這三種不同的稱呼有什么表達效果?向聽眾揭露敵人的罪行,揭露他們的險惡意圖,流露出作者極端的憤怒和對敵人的蔑視。對敵人進行正面責問,顯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你們他們鼓舞人們團結斗爭,表現了作者與群眾親密無間的革命感情。我們合 作 探 究6.“我們有力量打破這個黑暗,爭到光明!我們的光明,就是反動派的末日! “光明”和“黑暗”指什么?光明黑暗指全國的解放指國民黨反動派的殘暴統治合 作 探 究7.聞一多先生對進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樣的號召?熱情地號召青年,爭取民主和平的勝利。合 作 探 究8.文末表達了聞一多先生怎樣的斗爭決心?表明聞先生為追求光明和民主,決心為革命事業獻身的斗爭精神,隨時準備為真理獻身的斗爭精神。語言特色1、對進步力量和反動派講的話,語氣和用詞的感彩截然不同。2、在講演中大量使用設問句、反問句和感嘆句表達強烈感情3、反復、對比等手法的運用,增強語氣,加強了表達效果。合 作 探 究1. 對進步力量和反動派講的話,語氣和用詞的感彩截然不同。語氣上:提到李公樸,語氣熱烈,滿懷崇敬,反復稱頌給他的“光榮”。歌頌進步青年等人民的力量,語氣充滿信心,再三強調“人民的力量是要勝利的”。斥責反動勢力時,語氣則充滿蔑視憤怒和仇恨。說他們“最卑劣最無恥”。合 作 探 究1. 對進步力量和反動派講的話,語氣和用詞的感彩截然不同。詞語感彩上:對人民,對先烈,多使用褒義詞,如“光榮”“光明”“寶貴的生命”等;對敵人,則使用了一系列貶義詞,如“卑劣”“無恥”“瘋狂”“末日”等。合 作 探 究2、在講演中大量使用設問句、反問句和感嘆句表達強烈感情設問句作用:引起聽眾的注意和思考,使聽眾產生共鳴。設問句比普通的陳述句更能表達強烈的情感。設問,為了強調某部分內容,故意先提出問題,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正確運用設問,能引人注意,啟發思考。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過用筆寫寫文章,用嘴說說話……”(第一段)今天這里有沒有特務?你站出來!(第二段)合 作 探 究2、在講演中大量使用設問句、反問句和感嘆句表達強烈感情反問句作用:揭露反動勢力卑劣無恥的行徑。預言反動派必然失敗。這樣的反問句語氣凌厲,將敵人置于前夫所指的境地。反問,是無疑而問,把要表達的確定意思包含在問句里。反問的語氣有助于表達鮮明的愛憎情感。“這成什么話?”(第一段)“憑什么要殺死李先生?”(第二段)“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嗎?”(第五段)合 作 探 究2、在講演中大量使用設問句、反問句和感嘆句表達強烈感情感嘆句作用:表達演講者強烈的愛增情感。1.“你站出來!是好漢的站出來!你出來講!”(第2段)憤怒2.“告訴你們,我們的力量大得很,強得很!”(第5段)贊頌3.“我們有力量打破這個黑暗,爭到光明!” (第5段)期盼4.“歷史賦予昆明的任務是爭取民主和平,我們昆明的青年必須完成這任務!” (第11段)鼓舞指語氣上明顯表現出內心的喜怒哀樂等強烈情緒,強調贊嘆、驚訝、傷感、憤怒、譏諷等各種情感反應。合 作 探 究3、反復、對比等手法的運用,增強語氣,加強了表達效果。反復“說什么共產黨殺共產黨,無恥啊!無恥啊!”(第2段)反復:為了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情感,特意重復使用某些詞語、句子或段落等,能夠起到增強語氣、表達強烈感情的作用。合 作 探 究3、反復、對比等手法的運用,增強語氣,加強了表達效果。對比對比:把對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較,讓讀者在比較中分清好壞,明辨是非。在講演中運用對比,能將好與壞,善與惡,美與丑對立揭示,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某集團的無恥,恰是李先生的光榮!”(第2段)“為什么要打要殺,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來打來殺,而偷偷摸摸地來暗殺。” (第2段)本 課 小 結本文圍繞李公樸被害事件,揭露反動派的無恥暴行和虛弱的本質,贊頌烈士的斗爭和犧牲精神,號召人民與敵人斗爭到底。拓 展 延 伸我們新一代青年肩負著刻苦學習、掌握本領、開拓未來、建設國家的歷史重任。我們要努力學習,立志成才,這樣才能無愧于無數為共和國的誕生而英勇斗爭、光榮獻身的無數革命先烈。聞一多先生的遺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一個嶄新的世界,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學們,我們新中國的青年一代的任務又是什么呢?怎樣才能對得起革命先烈呢?板 書 展 示完成歷史任務歷史上最卑劣最無恥事件暗殺李公樸為何被暗殺爭取民主和平真理是一定勝利的號召青年繼承光榮傳統隨時準備犧牲再 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