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寫作:布局謀篇布局謀篇要求方法結構完整,邏輯嚴謹,文脈暢通,靈活多變而富有創造性,有利于突出中心對材料的組織、結構的安排等做整體謀劃,包括文章的整體結構安排,也包括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之間的關系規劃。梳理材料,擬出框架觀照全局,列出提綱確定多個材料之間的關系(并列、遞進、因果、總分等),明確材料的主次地位,安排內容的先后、詳略。事件性材料:理清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事物性材料:從不同角度解析材料的構成數據性材料:確定具體數值,評估其可信度寫作指導觀照全局,列出提綱清晰表現文體特點清晰標示文章線索清楚標示內容的先后、詳略及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明確標示出層次與段落、開頭與結尾、過渡與照應等各方面的設計安排記敘文:列出事件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議論文:列出論點是什么,如何引出論點,如何進行論證,如何得出結論說明文:列出說明對象是什么,說明對象的特點,從哪些角度進行說明等記敘文:時間發展、地點變換、思想感情的變化、事情發展等議論文、說明文:文體本身的邏輯線索【一】古老的建筑、獨特的物產、美麗的傳說……這些都可能是你家鄉的名片。試以《家鄉的名片》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思維導圖某物產某名人某民風民俗某景點開頭:開篇點題中間:以時間為線索結尾:呼應開頭題文展示例文展示家鄉的名片可作為家鄉名片的特產很多,但我最喜歡家鄉的煎餅!煎餅是沂蒙山人的主食,雖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飯桌上多了白饅頭、大米飯,但是沂蒙山人還是離不開煎餅,一日不吃想得慌。煎餅,雖說是老百姓一日三餐的尋常飯食,可它松脆香甜,易食耐放,很多文人墨客為之傾倒。如蒲松齡老先生就曾贊道:“圓如亮點批注開篇點題,同時照應題目。“但是”表轉折,表明沂蒙山人對煎餅的情有獨鐘。望月,大如銅鉦,薄似剡溪之紙,色似黃鶴之翎。”一語道出煎餅薄如紙、色香味俱佳的特點。每天早飯,半張煎餅卷上剛炒好的辣椒,再加一根油條,那味道真是又香又辣又爽口,就是拿什么山珍海味來,我也不跟你換呢!兒時我最喜歡看奶奶烙煎餅的情景:奶奶用油擦子擦一遍鏊子,鏊子黑黑的臉立刻就泛起油亮的光澤。等鏊子燒得滾燙的時候,奶奶就從面糊盆里舀一勺面糊放在正中,然后右手握尺板,懸肘,提腕,旋轉,亮點批注引用蒲松齡對煎餅的描寫,既寫出了煎餅的特點,又增添了文學色彩。尺板像鐘表的秒針,快速且毫厘不差地走了一個圓,面糊如水般漫開,覆蓋了鏊子。尺板逐漸平起內收,鏊子上就出現了一個完整的圓。煎餅熟了,奶奶就雙手扯著煎餅邊緣猛地掀起,于是一張薄薄的米黃色的煎餅便做成了。煎餅好吃,但要烙好卻不容易,鏊子燒得太熱會烙糊,太涼則揭不下來,也不好吃。只有恰到好處,煎餅才會色正味香,圓整松脆。奶奶是烙煎餅的好手,燒鏊、舀糊、攤糊一氣呵成,烙出的煎餅簡直像一件工藝品。亮點批注具體描寫奶奶烙煎餅的過程。把“煎餅”比作“工藝品”,不僅寫出了奶奶烙煎餅的技藝高超,而且還蘊含著作者對煎餅的喜愛之情 。如今,家鄉的煎餅已走出了山村,來到城市的大街小巷。不少家鄉人在城里以賣煎餅為生,生意紅火。他們長年累月地在鏊子上畫著一個又一個“圓”,滿足著城里人對煎餅的需求。哦!家鄉的煎餅多像一根絲帶,一頭連著鄉村,一頭連著城市。親愛的朋友,來我的家鄉做客吧,來嘗嘗我家鄉松脆香甜的煎餅!亮點批注把“煎餅”比作“絲帶”,表明煎餅為家鄉的人帶來商機,也拉近了城鄉距離。照應開頭,發出邀請,收束全文。【名師總評】本文作者在熟悉的范圍內確定足以代表家鄉特色的物產——煎餅,作為家鄉的名片,立意符合要求;然后選擇與主題契合的材料,詳細介紹了“煎餅”的制作、食用方法,表達了作者對煎餅的喜愛和對家鄉的贊美之情。文章運用了總—分—總的結構形式,條理清晰,首尾照應,結構完整。【二】閱讀下面的材料,從中選擇你感觸最深的一點,自擬題目,自定文體,把你的故事或感悟寫出來。不少于600字。孩子拿著橘子問:“媽媽,為什么吃橘子要剝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訴你,你想要得到的東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勞動的。”“橘子里的果肉為什么是一瓣兒一瓣兒的呢?”“那是橘子在告訴你,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來慢慢享用的。還是為了告訴你,你手中的東西,不能獨自享用,要懂得與別人分享。”思維導圖閱讀材料,提煉立意(論點):付出、分享等。選擇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證明論點。選取事件,列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總結全文,得出結論,深化論點。照應開頭,畫龍點睛,點明主旨。例文展示懂得分享,才懂得人生“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收獲兩份快樂;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訴,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句話讓我終生難忘。那天,我正津津有味地讀著作文報刊,無意間瞟見我的作文——《小螞蟻》在報紙上發表了。知道這個消息,我欣喜若狂,找誰來分享呢?嗯,就告訴夏天吧!亮點批注以富含哲理的話開篇,點明主旨,引出下文。交代事情的起因:“我”的作文在報刊上發表了。我拿著報紙興高采烈地走到夏天的座位前。“你瞧!”我用手指了指我的作文,“我的文章發表了!”她立刻從座位上站起來,大聲喊道:“哇,你真棒!恭喜你!”那時,我真正體會到了“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收獲兩份快樂”這句話的含義。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有一次考試,我的成績不理想,心中十分沮喪。我的眼前飄著一層層愁云,心里也像塞了一團亂麻,一時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我垂頭喪氣,像霜打的茄子——蔫了。夏天見此情景,湊到我身邊,問我:亮點批注運用語言描寫,寥寥數語,生動地敘述事件的經過和結果,照應開頭,深化了主旨。“余暉,你怎么了?”“唉,我考試只得了八十多分……”“這有什么關系! 只是一次小考,下次努力考好就可以了!”她坦然地笑了。“可是……”她打斷了我的話:“如果說人生的過程像一幅畫,那么這幅畫就是由各種成功和失敗作為色彩繪制成的。其間有山重水復,那是失敗涂抹的陰霾;有柳暗花明,那是成功描繪的彩虹。”她的一番話讓我受益匪淺,它詮釋了“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訴,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句至理名言。亮點批注運用心理描寫和語言描寫塑造了具體可感的人物形象。語言極富文采,具有很強的哲理意味。點明事件的結果,再次照應開頭,深化了主旨。分享,與朋友一起分享快樂,你將會得到更多的快樂;分擔,與朋友一起分擔憂愁,你將會倍感輕松。來吧!同朋友一起,共同迎接明天不落的太陽吧!亮點批注總結全文,首尾呼應,結構嚴謹,進一步深化文章的主旨。【名師總評】這篇優秀的習作亮點頗多。從主題上看,文章立意深刻,闡述了“只有懂得分享才能更好生活”的道理;從內容上看,內容豐富,作者選取了兩個相互對照的事例,使主題更全面;從布局謀篇上看,這篇文章在結構安排方面頗具匠心,采取了首尾呼應的布局方式,使文章結構更嚴謹,層次更分明。【三】我們每天都在路上。生活路上有歡笑,學習路上有艱辛,交友路上有甘甜,追求路上有付出。在路上,我們有堅實的腳步,有豐富的體驗,有無盡的期盼與思考。請以《在路上》為題,自定文體,寫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思維導圖在路上思路開篇點題或提出觀點——在路上;精選“路上”的材料,敘述、描寫或議論結尾扣題或歸納觀點,發出號召。方法敘事文章: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相結合。議論文章:綜合運用多種論證方法進行論證。選材與路上風景(自然、社會)有關的材料;體現成長,倡導正能量。審題路的含義:自然之路、生活之路。文體選擇:不限定文體。例文展示在路上今年暑假,最有意思的事便是去爬山。那天,天剛蒙蒙亮,我跟表姐就起床了。我們躡手躡腳地背上背包,拿著手電筒走出了家門。在清爽的晨風的陪伴下,我們開始爬山。山上的小路被來來往往的登山者踩得結結實實,踏上去很舒服。風吹得路旁的樹沙沙作響,不遠處的小溪流動著,發出清脆的響聲。山上不知哪兒,有幾只早起的鳥兒正在唱歌……我覺得整個人好像浮在風里,無比自在。亮點批注開門見山,語言簡明扼要,交代了人物和要寫的事件。環境描寫,風吹樹聲、小溪流水聲、鳥兒的歌聲都襯托了“我”快樂的心情。腳下的路越來越陡,曲折盤旋。好在天漸漸亮了,慢慢地,可以看清路上的東西了。走到一塊大石處,表姐停下了腳步,示意我向下看。此時我已氣喘吁吁,大汗淋漓,但我還是順著她的目光向下看去——哇,好漂亮啊!在深色的天幕下,屋舍錯落地點綴在一片濃綠的樹叢中,遠處以山為背景,一條涓涓流動的小溪穿過村落而來,好似一幅放大的山水畫。我用力跺了一下腳,心中激蕩起無限的自豪與滿足。啊,我把一切都踩在腳下了!亮點批注“大汗淋漓”從側面表現了山路的難走。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在半山腰看到的美景,為下文描寫登頂埋下了伏筆。再往上,山路變得更為崎嶇難走了,帶刺兒的灌木伏在路旁,要用手不斷撥開它們才能前行。不一會兒,手腳就被劃破了許多處,我又痛又累,不想再往上爬了。但我又不愿意放棄這次難得的機會。半山腰的美景是看到了,山頂的景色會不會更美?我努力地跟緊表姐的腳步。又過了十幾分鐘,忽然眼前一亮,藍天一下子向我蓋過來。我愣住了,看著腳下云海起伏,不禁心跳加快。居然到山頂了!我頓時無比興奮,飛快地跳上不遠處的一塊巨石坐下。亮點批注心理描寫,通過“我”的思想斗爭,突出了山路的崎嶇難走。“蓋過來”化靜為動,表現了“我”登頂之后的興奮和震驚。坐在山頂上,我愜意地享受著山風和這無邊的美景。心中無比暢快,更覺有一種收獲。這一道山路又何嘗不是我們的人生之路?我們懷抱著夢想上路,要取得一點點成績可能很容易,但如果我們因此滿足或被接下來的困難嚇倒,就此止步,那將錯過更美的風景,造成一生的遺憾。在追夢的路上,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不要放棄,堅持不懈,終會到達頂點。在追夢的路上,不要迷戀路旁的風景而駐足不前,未來的世界會比現在更大、更精彩。亮點批注由登山聯想到人生,通過對心理活動的描寫,揭示了本文的主題。結尾照應前文,點明主旨,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名師總評】作者通過描寫一次登山的經歷,表達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在路上”的“路”,既指實際的登山之路,又指人生之路。文中對沿途景物的描寫,對“我”心理活動的描寫,都圍繞一個中心:在人生之路上,遇到困難不放棄、不迷失,堅持到底,才能看到更大、更精彩的世界。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在經受了失敗和挫折后,我學會了堅韌;在遭受到誤解和委屈時,我學會了寬容;在經歷了失落和離別后,我懂得了珍惜。【要求】請圍繞以上文字的內容和含義,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標題,確定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現你所在學校的校名,以及教職工、同學和本人的真實姓名。【真題解讀】這是一道材料作文題。在這則材料中,失敗與挫折、誤解與委屈、失落與離別等都可以稱為“挫折”。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但經受挫折、失敗,可以增加人生的“財富”。磨難同時也是磨煉。當挫折降臨時,關鍵是我們如何應對它。用不同的態度面對挫折,就會有不同的人生。文章可從此處切題,組織材料,選擇自己最擅長的文體,結合自己的經歷,可以寫“我”遇到了怎樣的挫折,它帶給自己怎樣的打擊,“我”是如何面對這些挫折的,最終有怎樣的收獲或感悟,在哪些方面提升了自己;也可以談對困難、挫折的正確認識,以議論為主,結合典型事例證明自己的觀點。滿分作文挫折,讓生活更精彩走過崎嶇的小路,才能體會到生活的艱辛;穿過茫茫的迷霧,才能感受到陽光的明媚;經過播種的辛苦,才能品嘗到收獲的甜蜜。陽光總在風雨后,挫折過后的生活將更加精彩!你能想象到一支鉛筆一生要經歷多少痛苦與磨難嗎?首先,制作鉛筆,其表層的木料要與大樹分離,然后被拉到工廠經過切割、烘烤、打孔等工序后,再注入石墨。成為成品之后,人們每一次削鉛筆,它都要忍受巨大的苦痛,漸漸地它成了一只小小的鉛筆頭,又會被人們無情地扔進垃圾桶里。可即使如此,鉛筆也無怨無悔,因為它認為自己的生命是有價值的。一張空白的紙,因為有了它的足跡,便不再是一張普通的紙,這張紙成了人類智慧的載體。鉛筆在一次次挫折中獲得了提升,心靈得到了升華。它的生命也在這一次次的挫折中得到了延續……其實仔細想想,人何嘗不是如此呢?人的一生注定不會是一條直線,而是一條曲線。只有走遍所有的彎路,才能登上光輝的頂點。曹雪芹經歷了家族由盛及衰的巨大波折,由一個“錦衣紈绔”變為落魄“寒士”,但在過著“舉家食粥酒常賒”的貧困生活時,他仍然堅持創作,終完成了《紅樓夢》。蒲松齡參加科舉考試屢屢失利,在仕途上四處碰壁,但他沒有因此而頹廢,而是發憤圖強,潛心于文學,寫出了《聊齋志異》。貝多芬一生充滿了坎坷,疾病的折磨一次次把他逼向絕境,他失望過、痛苦過,但他以頑強的意志,一次次地扼住命運的咽喉,寫出了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攀登上了音樂藝術高峰。其實,人生更像一次遠征,挫折將永遠伴隨著我們。雖說挫折帶來的凄苦是人生濃重的暗色,但在這暗色上亦不乏強者涂上的一抹抹亮色。沒有刻骨銘心的挫折,人生既不豐富也不完整。既然我們擺脫不了挫折,那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吧,拍拍身上的灰塵,說:“沒什么了不起!”然后昂起頭,繼續前行。一朵花的凋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一次挫折摧毀不了整個人生。挫折,只會讓我們愈戰愈勇,讓我們的人生更具挑戰性,讓生活更精彩!【名師總評】這是一篇富有激情、昂揚向上的文章。文章以鉛筆充滿“磨難”“挫折”的一生起筆,自然引出下文對人生種種磨礪的論述:只有經歷挫折,才能有所作為;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與其畏懼,不如直面。文章從多面說理,引例得當,讓人信服,是一篇不錯的考場作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