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7張PPT)行路難李 白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以上是描寫李白的詩句,可以看出李白是個怎樣的人?好酒,有才,狂放,傲岸…… 當李白遇到困難的時候,他是否還能如此狂放、豁達呢? 請大家大聲朗讀《行路難》這首詩。寫作背景 李白懷著治國安邦的理想來到長安,卻發現玄宗皇帝早已年老昏聵,不理政事,他不過想借李白的詩來粉飾太平而已。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傲岸更是同當時的官場格格不入。 于是,讒言紛紛而至…… 于是,皇帝旨意又下:賜金放還!品讀詩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吟讀這些詩句,你能從中感受到李白此時怎樣的心情? “金樽清酒”“玉盤珍羞”,以宴席之精美來側面烘托詩人內心的茫然,并與下句“停”“投”“拔”“顧”形成對比,表現了詩人極度憤懣、抑郁的心情。品讀詩句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請試著說說你對這兩句詩的理解。 這兩句寫出了“四顧”的原因,用“欲渡黃河”“將登太行”象征對某種理想的追求,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仕途的艱難。說明自己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濟世安民的理想無法實現。品讀詩句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這兩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用典。 作者借古人的事例、言論表明自己對前途的希望與信念。品讀詩句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這幾句與本詩其他句的句式截然不同,你認為作者這樣寫有何用意? 重復出現的“行路難”、句末的疑問的修辭、短句的緊張急促以及直白的話語,表現作者內心極度的迷惘與失落。品讀詩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從最后這兩句詩可以看出,作者擁有怎樣的胸懷? 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詩人相信自己總會有一天高掛云帆,乘風破浪,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這是一種積極的追求,樂觀的自信。課堂小結 本詩既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憤,也表達了他對人生前途充滿樂觀的豪邁氣概。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寫作背景 此詩作于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劉禹錫在和州刺史任上被罷官返回洛陽,同時白居易也因遭貶從蘇州返回洛陽,二人在揚州初逢時,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詩贈與劉禹錫,于是劉禹錫便寫了此詩作答。白詩引路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白居易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品讀詩句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請從前四句詩中各找出一個最能體現詩人情感的字或詞語,說說自己對它的理解。品讀詩句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凄涼:詩人積極從政,本是為國為民,誰料卻被貶到這荒涼的地方,心中自然感到抑郁悲涼。凄涼的不是“巴山楚水”這個地方,而是詩人的內心。品讀詩句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棄置:詩人這一被貶就是整整的二十三年,人生又有幾個這樣的二十三年啊?最可能有所作為的一段大好時光就這樣虛度了,詩人感覺自己就像被朝廷拋棄了一樣,內心中的酸楚與痛苦簡直無法言傳。品讀詩句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空:詩人“懷舊”應該是懷念當初一同參與改革的舊友,可自己身處“巴山楚水”,無法與舊友相見,再三吟誦《思舊賦》又有何用?更何況這些舊友多受到迫害,很多已不在人世。一個“空”字,隱含了詩人內心的無奈和對統治者迫害舊友的不滿。品讀詩句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翻:回到家鄉,本應該備感親切,家鄉的人與物都是自己一生的眷戀。可二十三年的別離,家鄉變化太大了,已經無人相識。“翻”在這里應該是“卻”的意思,寫出了自己回到家鄉恍如隔世的感覺,暗示自己被貶時間之長,這其中同樣滿含著的是酸楚與痛苦。品讀詩句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作者運用典故,表達了怎樣的感情?“聞笛賦”的典故寄托了他對因參與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懷念。“爛柯人”的典故抒發歲月流逝,世事變化之大,物是人非的感嘆。品讀詩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這兩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運用比喻、對偶的修辭手法。 詩人以“沉舟”“病樹”自喻,表現自己雖身經磨難,但仍保持堅定的意志和積極樂觀的精神。品讀詩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如何理解詩句中的“長精神”? 長精神,與友人共勉,既有對友人的感激,又表現了詩人對宦海沉浮世事變遷的豁達胸襟,對未來堅定的信念和樂觀的精神。朗讀體味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沉郁艱澀昂揚樂觀課堂小結 劉禹錫通過這首詩感慨世事滄桑,抒發了被貶的悲憤,又表現了詩人對仕宦升沉、世事變遷的豁達襟懷。詩人對未來充滿信心,展現了他奮發昂揚地重新投入新生活的熱情,以及雖歷經磨難,但百折不撓的樂觀精神。生平拓展 因參與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革新活動,劉禹錫被貶郎州司馬。10年后,被朝廷“以恩召還”,回到長安。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觀賞桃花,寫下了《游玄都觀》:“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以桃花隱喻暫時得勢的奸佞小人。生平拓展 于是詩人再度遭貶,一去就是12年。12年后,詩人再游玄都觀,寫下了《再游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依然不改初衷,痛快淋漓地抒發了自己不怕打擊、堅持斗爭的倔強意志。“前度劉郎今又來”的不懈斗爭精神,一直為后人敬佩。“前度劉郎”也成為流傳至今的成語。古詩鏈接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劉禹錫吟君嘆逝雙絕句,使我傷懷奏短歌。世上空驚故人少,集中惟覺祭文多。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萬古到今同此恨,聞琴淚盡欲如何。水調歌頭蘇 軾走近作者 蘇軾 (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等傳誦甚廣。自主學習1.大聲朗讀。2.對照注釋,理解每一句的意思,不明之處用鉛筆圈畫。3.思考:本詞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解讀小序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當時蘇軾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蘇軾的弟弟蘇轍(子由)被貶謫到離蘇軾數百公里的山東濟南,兄弟七年沒有見面。時值中秋佳節,蘇軾望月思親,遂寫下這千古名篇。思考討論 詞的上下兩闋各寫了什么內容?兩者有何聯系?上闋:望月(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寫景)下闋:懷人合作探究詞中的哪些句子寫出了詞人的內心矛盾?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合作探究“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明寫月宮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潔,把那種既向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含蓄地寫了出來。也指政治遭遇,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黨爭激烈,難以容身。“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此處化用李白的詩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寫詞人的入世思想戰勝了出世思想,表現了詞人執著人生、熱愛人間的感情。合作探究“天上”、“人間” 有何深意?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懷?“天上”、“人間” 分別暗指 “朝廷”、“地方”,以高處之寒隱喻自己受黨爭迫害的政治遭遇,雖有寂寞、惆悵之感,但在人間也不錯,做個地方官,逍遙自在,同樣可以為國家出力,為百姓造福。想通了,于是蘇軾化解了心中的苦悶,最終以對生活的熱愛排遣了憂郁,對月起舞,表現出積極樂觀的情懷。合作探究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一句中,作者為什么“無眠”?夜已深了,失意與離愁涌上心頭,使詞人難以成眠。“轉”和“低”準確生動地描寫了月亮的移動和行蹤,暗示夜已經深沉。那么夜已深了,失意和離愁,自然涌上心頭,使詞人難以成眠。而“無眠”就準確生動地表現了那些離別之人因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難以入眠的情景。也主要表達了作者思念弟弟難以入眠的情景。欣賞品味 作者是否一直陷入深深的痛苦?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全。人世間總有悲傷、歡樂、離別、相逢的變遷,月亮也有陰、晴、圓、缺的變化,這些事自古以來就難以周全。這句話寫出了人月無常,自古皆然的道理,人的悲歡離合與月的陰晴圓缺一樣,兩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無法克服的遺憾,詞人受到月的啟發,惆悵的心情得到慰藉,表現了詞人曠達的胸懷。欣賞品味說說你對“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理解。只希望兩人歲歲平安、身體康健,雖遠隔千里,也能共賞這高懸的明月。詞人希望自己和弟弟以及分離的人們從共賞明月中互相慰藉,互相祝福,希望大家歲歲平安,推己及人,表現了詞人博大的思想境界和樂觀的情懷。欣賞品味(1)借酒消愁的苦悶(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2)出世入世的糾結(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3)人生世事的曠達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全。)(4)美好博大的祝愿(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作者的情感變化:苦悶——矛盾、糾結——樂觀——祝愿。了解詩人的心路歷程,感受作品的風格。這首詞流露出詞人怎樣的情感?課堂小結 本詞上半闕寫飲酒問月,由幻想超脫塵世,轉化為喜愛人間生活。下半闕寫對月懷人,由感傷離別轉為探求人生哲理,進而表達對離人的祝福。全詞深沉婉曲,情景交融,以美麗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創造出幽深高遠的境界,表達出作者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詩中明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舉頭望明月,地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比較閱讀月下獨酌(其一)李 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本詩與蘇軾的詞在思想感情的表達方面有何異同比較閱讀知人論世——了解人生磨難比較三首詩詞,談談它們的共同點,并說說學習的啟示。咬文嚼字——咀嚼憂傷心情以意逆志——體會豁達情懷聯系實際——感悟人生真諦比較閱讀知人論世——了解人生磨難瀏覽“閱讀導航”,說說三位作者的人生遭遇。他們都才華橫溢,但是都懷才不遇,壯志難酬,英雄無用武之地。比較閱讀先讀一句詩,再說說你從中體會到的作者的憂傷心情。咬文嚼字——咀嚼憂傷心情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惆悵茫然心酸悲憤愁苦孤寂比較閱讀詩人們沒有沉浸在憂傷中無法自拔,而是自我療愈,走出痛苦,重燃希望和信心。尋找詩句來感受豁達情懷。以意逆志——體會豁達情懷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積極樂觀豁達開朗滿懷自信比較閱讀詩人面對挫折,面對苦難,自我療傷,在苦難中歌唱,我們能從中獲得什么啟示呢?聯系實際——感悟人生真諦心有陽光,不畏荒涼。人生路漫漫,同道前行不孤單。人生,本就是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詩意人生不失意,人生失意亦詩意。我們要像這些詩人一樣,學會在苦難中放聲歌唱,汲取力量,奮然前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