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8張PPT)滿江紅(小住京華)秋瑾學習目標1.結合作者的生活經歷及作品的寫作背景,理解詞的內容。(重點)2.感悟作品的思想內涵,把握作者的感情。(難點)3.領會詞中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激發自己的愛國感情。【秋瑾】(1875-1907),原名閨謹,字璇卿,自號競雄,別號鑒湖女俠,漢俠女兒。中國女權和女學思想的倡導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從容就義于紹興軒亭口,年僅32歲。【代表作】《秋瑾詩詞》《秋女士遺稿》《秋女烈士遺稿》《秋瑾集》等。秋瑾是著名的近代民主革命志士。1875年生于紹興的一個典型的小官僚地主家庭。其父秋壽南曾任湘鄉縣督銷總辦。秋瑾兄妹四人,秋瑾稍大即入家塾,受封建教育,念的是《三字經》、《百家姓》、《神童詩》等,但她愛讀的卻是詩詞、明清小說和筆記傳奇。秋瑾的家庭秋瑾短促的一生創作了很多詩詞。現在《秋瑾集》收存詩、詞、歌二百二十多首,另有集外佚詩約十五首,共二百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東渡日本為界,其詩作可分為前后期。前期:1891-1904后期:1904-1907前期主要是詠物寫景、感事抒懷、思念親友之作。后期主要是抒發立志改天換地的革命豪情,充滿了對祖國前途的深切憂慮。秋瑾的創作1903年春,王廷均用錢捐得戶部主事官職,秋瑾隨夫入京。時值八國聯軍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機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敗,決心獻身救國事業,而其夫無心國事。中秋節,秋瑾與丈夫王廷均發生沖突,離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門外泰順客棧,后由吳芝瑛出面調解,而秋瑾下決心沖破家庭牢籠,投身革命。不久即東渡日本留學。這首詞是她在中秋節的述懷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舊禮教的束縛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悶彷徨和雄心壯志的開闊胸懷 。1.沖破家庭牢籠的喜悅激動。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2.投身革命、報效國家的萬丈豪情。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3.知音難覓的苦悶憂愁。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讀出情感①“為籬下,黃花開遍”化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和李清照“人比黃花瘦”的詩句。②“四面歌殘終破楚”作者用《史記.項羽本紀》中漢軍破楚的故事,喻指八國聯軍攻破北京事,來比喻說明自己終于沖破家庭牢籠。詞中典故③“不因人熱”。因:依靠。漢時梁鴻不趁他人熱灶燒火煮飯。比喻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賴別人。典故出自《東觀漢記·梁鴻傳》:“比舍先炊已,呼鴻及熱釜炊。鴻曰:‘童子鴻不因人熱者也。’滅灶更燃火。”此處反用其語“因人常熱”,有“處冷地而舉熱腸”(秋瑾《致琴文書》)之義。惟其如此。才有了她憤然東渡,獻身革命事業的豪然壯舉;才有了“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誓把革命進行到底的撼人氣概。④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青衫濕”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馬青衫濕”,極言作者對自己前途的擔心和憂慮。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點明了什么?(寫作時間和地點) “為籬下,黃花開遍”,是化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和李清照“人比黃花瘦”的詩句,寫秋色,但主要是用來說明沖破家庭牢籠后興奮而又愁苦的心理。把陶淵明和李清照表現不同思想的詩句雜用在一起,來表達自己初離家庭時的矛盾心情,別具匠心。“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句子賞析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 展現的畫面。從寫法的角度賞析“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天高氣爽,籬笆下菊花盛開,一地金黃,秋風拂來,暗香盈袖。秋天的容顏像擦拭過一般明凈。以樂景反襯哀情。詩人用菊花盛開、天空明凈、秋色清爽的京城中秋美景反襯詞人內心的煩悶悲哀與彷徨。“四面歌殘終破楚”引用了哪個典故?有何作用?用《史記·項羽本紀》中漢軍破楚的典故,來比喻自己沖破家庭的牢籠,同時更是當時社會環境的寫照,暗指當時的國事,列強進逼,中國前途危殆。表明了她對國家危難的擔憂。“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進一步說明了雖然表面過著貴婦人的生活,實則痛苦不堪的“八年風味”。表明了作者對貴婦人的生活并不留戀,反而蔑視的人生態度。“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短句,節奏明快,格調高昂,豪邁雄健。)這四句深入淺出,是鑒湖女俠的自我寫照,一幅巾幗英雄的形象,生動地在我們眼前展開,作者運用“列與烈”兩字諧音和意義不同的顯著變化,來表達她的抱負、志向和思想感情,正是上接“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這兩句進一步的思想發展。“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①雖有理想抱負,卻不被世俗之人理解的苦悶;②即使遭遇挫折和磨難,仍以英雄自勉的豪氣。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本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表達了詞人對外國列強進逼、中華大地前途危殆的憂思。簡要賞析“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本句引用典故,抒發了詞人難覓知音,不禁潸然淚下的苦悶心情。( 本句引用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的典故,抒發了詞人對自己前途的擔心和憂慮。)有人評價秋瑾這首詞“基調高昂,語言剛健清新”,試聯系本詞內容加以分析。“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運用短句,節奏明快,格調高昂,豪邁雄健,將身不能為男兒,心卻不讓須眉的苦悶表達的淋漓盡致。“平生肝膽”“英雄末路”等詞句脫口而出,不假雕飾,顯得清新自然,卻又剛健質樸。而結語真實地表達了自己知音難覓、不禁潸然淚下的苦悶。上片:回顧過往生活——苦悶、不屑。(自己初離家庭時的矛盾心情,別具匠心)下片:展望未來前途——憂慮、期待。(雖有凌云壯志,但知音難覓,不覺淚濕衣襟)中心思想對比這四首詞,說說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①感情上都與愛國緊密聯系;②風格上都具有豪放、開闊、雄壯的特點。不同點:感情的側重點略有不同。《漁家傲·秋思》是與思鄉緊緊聯系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是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更多的是表達自己壯志未酬的抑郁、憤慨;《滿江紅》則是要挽救國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婦女獨立與解放。相關評論1939年,周恩來在浙江紹興題詞“勿忘鑒湖女俠之遺風,望為我越東女兒爭光!”孫中山為秋瑾烈士題詞“巾幗英雄”1958年9月9日,吳玉章為秋瑾烈士題詞。紀念場所紹興大通學堂秋瑾烈士紀念碑拓展遷移痛同胞之醉夢猶昏,悲祖國之陸沉誰挽? 日暮窮途,徒下新亭之淚; 殘山剩水,誰招志士之魂? 不須三尺孤墳,中國已無干凈土 好持一杯魯酒,他年共唱擺侖歌 雖死猶生,犧牲盡我責任; 即此永別,風潮取彼頭顱。 壯志猶虛,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腸堪斷!秋瑾絕命書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人比黃花瘦。立大志 高瞻遠矚 天下興亡人人有責有作為 披荊斬棘 青史流芳個個不讓老師寄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