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1張PPT)行路難(其一) 李白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詩詞三首說起唐詩,不能不提到李白。余光中在《尋李白》中這樣贊嘆他:“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倍鸥υ凇讹嬛邪讼筛琛分羞@樣描述李白:“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蓖瑢W們,今天我們來學習李白的名篇《行路難》,一同輕叩浪漫詩仙那扇獨特的心扉。李白少有壯志,一生以“安社稷”、“濟蒼生”為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以歷史上管仲、晏嬰等名相為期待,想輔佐帝王成就偉業。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同鄉司馬相如、楊雄那樣,以一篇辭賦文章一鳴驚人,為天子所用。他24歲離開蜀地,漂泊大半生,直到42歲才被唐玄宗詔進長安京城,進翰林院入仕,自恃才氣,清高自傲,飄逸灑脫的他,不把朝廷中的一些權貴放在眼里。兩年后被排擠出朝廷,最后被唐玄宗“賜金還鄉”,被迫離開京城。詩人“濟蒼生”“安社稷”的愿望無法實現。求仕無望的他深感人生路的艱難,滿懷憤慨以《行路難》為題寫下三首詩。李白(701~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樽斗箸塞zūndǒuzhùsè歧q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行路難(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酒杯里盛著價格的清醇美酒,玉盤里裝潢價值萬錢的佳肴。樽:盛酒的器具。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錢(即萬錢),形容酒美價高。羞:同“饈”,美味的食物。 直:同“值”,價值。“金樽”“玉盤”“斗十千”“直萬錢”寫出了什么?這兩句話描繪了什么場景?“金樽”“玉盤”寫出了器皿貴重 ;“斗十千”“直萬錢”寫酒饌(酒席)佳美,極言宴飲的豐富、奢華。夸張,對偶,用典寫出宴會的歡樂場景,反襯出詩人內心的悲苦。以樂景寫哀情。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吃喝,拔出寶劍環顧四周心里一片茫然。箸:筷子。 茫然:若有所失的樣子。這兩句詩表達詩人內心怎樣的感受?寫出了詩人內心的苦悶、抑郁、悲憤。停下酒杯,投開雙箸,猛地騰身而起,拔出寒光閃閃的長劍,前后左右,茫然四顧,內心是無限的寂寥、悵惘。“停”“投”“拔”“顧”四個連續動作,形象地把詩人政治失意后,心緒茫然、痛苦悲憤的心情表現出來——“舉杯消愁愁更愁”啊!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想渡黃河,堅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塞:堵塞。川:河流。太行:太行山,在現在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處。黃河這兩句詩反映了詩人怎樣的處境?以“冰塞川”“雪滿山”來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和仕途的坎坷,交代了詩人惆悵的原因。表達了自己的仕途受到阻礙,濟世安民的理想無法實現的痛苦、失望。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閑來坐在碧溪邊釣魚,又想象夢中在日邊乘船遠航。閑來垂釣碧溪上:相傳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蹯pán溪垂釣,后輔佐周武王滅商。忽復乘舟夢日邊:相傳伊尹受商湯任用前,曾夢見乘船經過太陽旁邊。姜太公和伊尹都是詩人的自況。詩人夢寐以求的就是像兩位先賢那樣,受命輔佐圣明之君,做一番濟世拯物的事業。用典故借著歷史人物受重用的事實,暗示古人能有的機遇,自己也不見得沒有,表達了自己對重回朝廷仍抱有希望。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難啊,行路難,岔路多啊,如今身處何方?歧路:從大路上分出來的小路。今安在:如今身處何方?也可理解為:現在要走的路在哪里?反復詠嘆“行路難”,節奏短促,聲調低沉,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憂慮、焦灼不安和迷惘,理想抱負不能實現的苦悶之情。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我堅信乘風破浪的時機一定會到來,到那時將揚起高高的帆遠渡碧海。長風破浪會有時:比喻終將實現遠大理想?!端螘ぷ趷鈗uè傳》載,南朝時宗愨用“乘工風破萬里浪”來形容自己的抱負。會,一定,必然。 云帆:高高的帆。 濟:渡。寫出了詩人樂觀、自信、倔強、對理想的執著追求。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詩人相信自己總有一天會高掛云帆,乘風破浪,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這是一種積極的追求、樂觀的自信。現在常用這兩句詩表達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負和實現理想抱負的堅定信念。詩人以行路難來描寫人生道路上的坎坷,抒寫了懷才不遇的憤懣,表達了詩人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對理想的不懈追求。以下對詩歌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詩的開頭兩句以夸張的筆法,營造了歡樂的宴飲氣氛,體現了詩人愉悅的心情。B.詩中以“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來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艱難險阻。C.詩中運用典故,含蓄地表達了詩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D.詩的最后兩句寫出了詩人堅信遠大的抱負必能實現的豪邁氣概。A1.生活中難免經歷痛苦與挫折,請你用本詩中的句子對身處逆境的朋友進行激勵或勸勉 :2.本詩使用典故古人能有此機遇,自己也不見得沒有的句子:3.詩人以“行路難”比喻 ,詩中具體體現“行路難”( 照應題目 )的詩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閑來垂釣碧溪上 ,忽復乘舟夢日邊。世路艱難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劉禹錫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唐代文學家,有“詩豪”之稱。曾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劉禹錫的詠史詩十分為人稱道。這些詩以精煉的文字和意象,表現他閱盡滄桑后的沉思。他的散文長于說理,著有《劉夢得文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白居易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劉禹錫因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改革,失敗后被貶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劉禹錫罷和州刺史任返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歸洛,兩位詩人在揚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寫了一首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相贈,為劉禹錫長期被貶的不幸遭遇鳴不平。對劉禹錫屢遭貶謫懷才不遇的命運寄予深切的同情。 劉禹錫回憶往事,感慨萬千,就寫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首詩,答謝白居易。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在巴山楚水這些凄涼的地方,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巴山楚水:詩人曾被貶夔州、朗州等地,夔州古屬巴郡,朗州屬楚地,故稱“巴山楚水”。二十三年:從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到寫此詩時,共二十二個年頭,因第二年才能回到長安,所以說“二十三年”。棄置身:指遭受貶謫的詩人自己。首聯交代了什么?“凄涼地”和“棄置身”表露出詩人怎樣的心情?交代了貶地之荒僻,貶時之漫長。表露出詩人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以及痛苦而又孤寂的心情。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聞笛賦:西晉向秀所作的《思舊賦》。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馬氏集團殺害,向秀經過嵇康故居時,聽見有人吹笛,不禁悲從中來,于是作了此賦。爛柯人:晉人王質。南朝梁任昉《述異記》載,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斧子柄已經朽爛?;氐酱謇?,才發現已經過了上百年,與他同時代的人都去世了???,斧柄。懷念故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頷聯在表現手法上有何特點?描寫了怎樣的現狀?體會作者此時此刻的心情。特點:用典。現狀:寫回鄉所見,人事俱非,今昔對比,恍如隔世。心情:面對此景,詩人百感交集,不勝感慨。用“聞笛賦”“爛柯人”兩個典故抒發了詩人思念朋友以及對歲月流逝、世事變遷的慨嘆。前兩聯感情基調是低沉憤懣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側畔:旁邊。 病樹:枯樹。 春:爭春,逢春。沉船旁邊千船萬帆競發,枯樹前頭有萬木爭春。頸聯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寫的是什么意思?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境界?頸聯運用了對偶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對偶工整,結構嚴謹,節奏感強,富有表現力?!俺林邸薄安洹北扔髟娙俗约?,是抒發詩人的身世之感。這兩句詩感謝友人關懷,也是和友人共勉。意指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么,社會總是要向前發展的,未來肯定會比現在好。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陳代謝的哲理。表現了詩人心胸豁達,樂觀的境界。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暫憑:暫且憑借 長:增長,振作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懷美酒振奮精神。結合標題,談談尾聯的用意。照應題目,直抒胸臆,點明酬贈的題意是“長精神”,既是對友人關懷的感謝,也是和友人共勉。“長精神”表現了詩人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這兩聯感情基調是由低沉憤懣變為高昂樂觀這首詩既表現了作者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無限辛酸的憤懣不平的思想感情,也表現了詩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作者的情感憤激而不淺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悵而不頹廢,沉郁中見豪放、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這首詩中所表現的身經危難、百折不回的堅強毅力,給人以莫大的啟迪、鼓舞。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 (朝代)詩人 創作的一首 (體裁)。2.《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飽含詩人無限的辛酸和憤怒的詩句是 , 。3.《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蘊含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深刻哲理的詩句是 , 。唐代劉禹錫七言律詩巴山楚水凄涼地 二十三年棄置身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下面對《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凄涼地”一詞富有感彩,表現出作者貶謫生活的痛苦。B.詩的頸聯富有哲理,包含著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C.“長精神”三字含義深刻,表現出作者意志不衰、堅忍不拔的氣概。D.全詩慷慨激昂、感情豪放,蘊含哲理,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D對這首詩內容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首聯中的詞語“凄涼地”“棄置身”,暗含詩人長期謫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憤激心情B.頷聯寫詩人回到了久別的家鄉,雖人事全非,心里卻有欣慰之情。C.頸聯“沉舟”和“病樹”是比喻久遭貶謫的詩人自己。D.尾聯點明酬贈題意,既是對友人關懷的感謝,也是和友人共勉。B蘇軾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què闕qióng瓊shēng勝chán嬋創作背景這首詞寫于宋神宗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即丙辰年)中秋節夜晚。當時,蘇軾正被貶為密州太守(今山東諸城縣),他的弟弟蘇轍(子由)也因與變法派意見不合,遠在山東濟南,此時兄弟二人已有六、七年沒有相見了。此時,蘇軾開懷暢飲直到天明,禁不住思緒萬千,乘著酒興,寫下了這篇千古名篇。重溫作者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詩人、詞人,豪放派詞人代表,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同杰出詞人辛棄疾并稱為“蘇辛”。蘇軾的學識廣博,他開豪放詞風,在散文、詩歌、詞、書法和繪畫等方面都很精工。民間有“蘇文熟, 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一說。有《東坡樂府箋》流傳于世。疏通賞析丙辰中秋,歡飲達旦, 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丙辰:宋神宗熙寧九年。達旦:到天亮。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字子由。熙寧九年中秋節,歡暢痛飲到天亮,大醉,寫了這篇《水調歌頭》,兼以懷念弟弟子由。小序在本詞中有何作用呢 詞前的小序交代的詞人寫這首詞的時間和緣由領起全篇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疏通賞析明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出現的?我端著酒杯問青天。不知道月中的宮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宮闕:宮殿 夕:晚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我想乘風回到天上去,只恐怕那用美玉砌成的樓宇,高高在上,分外嚴寒。歸去:回到天上去。 瓊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宮。 不勝:經受不住。把酒問月,想象奇特在人間作者孤獨、寂寞,感受到的只是失意與別離的折磨。向往天上,但又害怕天寒。“恐”流露了詞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的心理。疏通賞析在月光下起舞,身影也隨著舞動,(月宮里)哪里比得上在熱鬧的人間。何似:哪 里比得上。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既然月宮不適合自己,還不如在人間縱情起舞。表現了詞人隨遇而安、自我排遣的樂觀心態。上片:敘述了詞人向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高處不勝寒”僅僅指禁不住高處的寒冷嗎?聯系寫作背景,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含義。探究一:不愿回朝廷做官,討厭那里的黨派相爭,勾心斗角。探究二:禁不住人世間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探究三: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單冷清。疏通賞析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不能入睡的人(指詩人自己)。朱閣:朱紅色的樓閣 綺戶:雕花的窗戶(月兒)不該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在人們不能團聚時圓呢。何事:為什么 長向:偏偏在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由問轉入看似埋怨月亮故意捉弄人,其實是寫月圓人不圓,佳節難以團聚的遺憾。擬人疑問疏通賞析人間總有悲有歡有離有合,月亮總有陰有晴有圓有缺,這種事情自古就難以求全。此事:指人的“悲歡離合”和月的“陰晴圓缺”只希望你我健康長壽,歲歲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但:只。 嬋娟:本意指婦女容顏美好的樣子,這里指月亮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議論說理,人的悲歡離合就如月的陰晴圓缺是必然的規律,即如此,何必傷感,表現詩人的樂觀豁達下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對月抒懷,抒發對兄弟的美好祝愿和思念及自己積極樂觀、曠達的情懷。這兩句既是對親人的勸慰,也是對自己政治遭遇的寬慰。表現了詞人的美好祝愿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合作探究請同學們總結:詞的上下兩片分別寫了什么內容?作者以什么為線索將上下兩片串聯在一起的?全詞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上片:望月寫景下片:對月抒情明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合作探究《水調歌頭》中,上天為什么說“歸去”?想“乘風歸去”卻“又恐”,表現了詞人的什么怎樣的心理?詞中哪兩句是由出塵之想轉向入世情懷的過渡?上天而說“歸去”,因為在作者看來,也許那美好皎潔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園。上片末兩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是兩片之間的過渡句。飛天探月之念、出塵之思,終于讓位于對人間生活的熱愛。然而真要絕棄人世,飄然歸去,他又猶豫了?!坝焙汀翱帧眱蓚€字寫出了詞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而詞人對月宮仙境產生的向往和疑慮,寄寓著詞人想回到朝廷中卻又害怕黨爭激烈,難以容身的矛盾心理。本詞上闋寫作者既向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下闋寫對月懷人,以積極樂觀的曠達情懷作結。表現了詩人的樂觀曠達之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主旨探究板書設計水調歌頭上片下片望月問天【寫景】想象:明月-宮闕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懷人問月【抒情】聯想:月圓-人合議論升華 富有哲理熱愛生活樂觀曠達課堂檢測《水調歌頭》中: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 ,, 。表示時間變化的句子: , , 。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 : , ,。表達作者美好祝愿的句子: ,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我欲乘風歸去轉朱閣, 低綺戶, 照無眠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此事古難全課堂檢測A.《水調歌頭》一詞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闊大,描寫虛實結合,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B.《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首詩感情濃郁,但前后基調不同,前四句高昂樂觀,后四句低沉憤懣,前后形成鮮明的對比。C.《行路難(其一)》這首詩反映出詩人積極、樂觀、執著的心理。D.《水調歌頭》這首詞上片寫詞人對天上宮闕的向往和對人間生活的熱愛,下片寫詞人在月下對親人的懷念和祝福,自始至終洋溢著樂觀向上、積極奮進的情緒。A下列對詩歌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的,隨時都可能遇到不如意的事。失意時,莫沮喪;苦悶時,莫彷徨;受挫時,莫氣餒。逆境過后是順境,冬天過后是春天。人生感悟感悟:一個人,無論面臨怎樣的逆境和挫折,都要以一顆樂觀向上的心來對待生活。要明白: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