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預習檢查課堂導入他,頻遭貶謫,一生歷典八州,身行萬里,走過無數窮山惡水,卻都如處天堂;他說:此心安處是吾鄉。他,被無數小人中傷下獄,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見識了人間萬千丑態卻說:眼前見天下無一不是好人。他晚年曾用這樣的一首詩概括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水調歌頭學習目標積累掌握詩詞和名言,并熟讀成誦。了解宋詞體裁中的特點,體會詩詞意蘊感悟蘇軾曠達的胸襟和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創作背景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后,這一愿望仍無法實現。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后,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詞是一種詩的別體,隋唐時興起,全盛于宋代。詞又名詩余、曲子詞、樂府、長短句等。詞,大體上可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每種詞調都有特定的名稱叫“詞牌”,如《水調歌頭》。每個詞調都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各不相同。詞的段落叫做闋( què ),也叫做片。文體知識文體知識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是作者內在的思想情感與外在的客觀物象的統一。意境,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詩歌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作者簡介本文的作者( ) , 字子瞻,號( ) ,( )人,北宋著名的( )家、書畫家,詩、詞、散文皆獨步一時, 其詩與( )合稱“蘇黃”,詞與( )合稱“蘇辛”,散文與( )并稱“歐蘇”,是( )之一。蘇軾東坡居士四川眉山文學家黃庭堅辛棄疾歐陽修唐宋八大家字詞積累給紅色的字注音:宮闕( ) 瓊( )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低綺戶( ) 嬋娟( ) 丙辰( )quèqióngshēngqǐchán juānchén聽讀感知要求:詩歌朗誦朗讀感知丙辰(chén)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què),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qióng)樓/玉宇,高處/不勝(shēng)/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gé),低/綺(qǐ)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chán)娟(juān)。小序上闋下闋疏通文意小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丙辰中秋,寫作時間大醉,人物狀態兼懷子由。寫作緣由(多重)丙辰年中秋節,暢飲到第二天早晨,喝得大醉,加上懷念子由,特寫下這首詞。疏通文意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把酒端起酒杯宮闕宮殿明月從什么時候開始出現的啊? 舉起酒杯去問青天。不知有著宮殿樓閣的天上,今晚是哪一年?化用李白《把酒問天》中的詩句: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表面問天,實際上想知道當今朝廷的情況。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疏通文意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歸去回到天上瓊樓玉宇指想象中的宮殿我想要乘借風力返回天宮,又怕在那潔白玉石修筑的月宮里,那么高的地方,一定寒冷得受不了。也指政治遭遇而言,想回朝廷,但又怕黨爭激烈,難以容身。高處不勝寒:人在高位,有許多不如意的地方。不勝經不住疏通文意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著做出各種舞姿面對自己清爽的影子,站起來盡情起舞,又哪里像似在人間發生的事呢。面對自己清爽的影子,站起來盡情起舞,又哪里像似在人間發生的事呢。疏通文意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不應不該何事為什么月光照遍華麗樓閣,低低照進雕花的門窗,再照到難以成眠的我。月光不應當有什么怨恨,為什么要經常在人們別離時候出現圓月呢?寫月亮的移動,時間的推移,過渡到個人的思弟之情。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月圓人不圓,豈不是和我做對?用反問的口氣、埋怨的口吻向月亮發問。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疏通文意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此事指人的“歡” “合”與月的“晴” “圓”人們都會有悲哀、歡樂、分離、會合,月亮也有顯現、消失、渾圓和殘缺的時候,這類事情從古至今都難以圓滿解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生和自然的規律,表達了詞人樂觀、曠達、豪邁的胸襟。疏通文意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嬋娟本意指婦女姿態美好的樣子,這里指月亮只希望人們都能夠長久平安,就能和遠在千里之外的親人共同欣賞美好的月色啦!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分析:詞人把對兄弟的情感升華到探索人生樂觀與不幸的哲理高度,表達了樂觀向上、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生態度。進一步自我安慰,自我解脫,使全詩豁然開朗,表現作者曠達、樂觀的精神境界。(千古名句)詩歌賞析寫作者在“天上”“人間”的徘徊、矛盾。詞的上下闕主要寫了什么?兩者有何關系?上闕寫景望月抒寫對兄弟的懷念之情,以積極樂觀的曠達情懷作結。下闕抒情懷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詩歌賞析哪一句體現了作者向往天上宮闕,不愿留在人間?為什么?“我欲乘風歸去 ”在人間作者孤獨、寂寞,感受到的只是失意與別離的折磨。詩歌賞析蘇軾在孤寂、愁苦、矛盾中思索,詞中那幾句最能看出他的人生感悟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主旨歸納這首詞通過中秋醉酒賞月的描寫,抒發了作者政治失意的苦悶和對弟弟子由的想念之情。詞人情懷由心中有所郁結到心胸開闊,表達了作者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對生活的寄托的美好祝愿。常見意象內涵意象 詩句 內涵竹 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 正直謙虛菊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孤傲清高梅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高尚純潔蓮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高潔脫俗松柏 豈不罹凌寒,松柏有本性。 堅貞高潔燕子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年華易逝流水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時光易逝課外拓展再見課程結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