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2張PPT)“我心目中的英雄”宣講會回歸唐宋,歌古代英雄尋英雄背影,感英雄情懷。讓我們一起仰望那些偉岸的身影,去感受先輩崇高的精神;書寫英雄的贊歌,將“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情懷銘記在心。”抗美援朝頌英雄胸懷護國戰爭贊英雄之堅國共戰爭詠英雄之潔情景再現訴英雄心聲尋找身邊的平凡英雄(統編版)五年級下讓教學更有效古詩三首(統編版)六年級下www.21cnjy.com第2課時一素養目標目錄學習活動二游戲復習三四作業分層一素養目標素養目標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1.會認“仞、岳”等6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書寫會寫字“仞、岳、摩、遺”等6個生字;正確讀寫課文中的重點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從軍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1.借助注釋和插圖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主要意思。2.體會古詩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助注釋和插圖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主要意思。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愛國的思想感情。二學習活動12穿越千百年走近詩人 對比閱讀感悟詩詞中的家國大義回歸唐宋歌古代英雄任務一活動一:穿越千百年走近詩人每一個朝代,都有一些經久流傳的作品,它們或記述愛國將士誓死戍守邊關的動人事跡,或表現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之心。今天,我們一起穿越千百年,走進詩人,近距離接觸戍邊將士,感受他們高尚的愛國情懷。玉門關的遺址圖片王昌齡的《從軍行》組詩共七首,七首詩呈現出七幅不同的畫面,我們今天學的是第四首。////////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讀出節奏。理解詩題從軍行樂府曲名,內容多寫邊塞情況和戰士的生活。邊塞詩又稱出塞詩,是以邊疆地區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邊塞詩的思想內容極其豐富:可以抒發渴望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豪情壯志,可以狀寫戍邊將士的鄉愁、家中思婦的別離之情,可以表現塞外戍邊生活的單調艱辛、連年征戰的殘酷艱辛,可以驚嘆描摹邊地絕域的奇異風光和民風民俗。代表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等。王昌齡(?——約756年)盛唐邊塞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天寶間詩名甚盛,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尤擅長七絕,多謝當時邊塞軍旅生活,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其詩含蓄、深婉、渾厚、明快,其七絕與李白齊名,被世人譽為“七絕圣手”。現存詩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輯有《王昌齡集》。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朗讀《從軍行》,讀出節奏,讀準字音。從軍行[唐]王昌齡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評一評讀得通順響亮 ☆讀得有感情、通順、響亮 ☆☆讀得好,配樂好 ☆☆☆ 同學們,你們覺得自己把古詩讀得如何?小組之間快來評價一下吧!學習古詩的方法有哪些?有感情地朗讀看注釋看插圖想象畫面結合寫作背景理解結合詩人生平理解請同學們運用這些方法,默讀這兩首古詩,邊讀邊看注釋。讀完一句想想這句的意思,讀完一首,想想整首詩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也可以邊讀邊與同桌討論。利用注釋,查字典等方法學習古詩,理解古詩的大意。有不明白的地方自己先標記出來。學習任務1默讀古詩,把令你印象深刻的字或詞圈出來。根據你的圈畫,思考: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2學習任務請同學們圈畫出詩中描寫景物、人物、和相關的動作神態、語言和所表達的感情。在預習單上填寫如下圖示讀前兩句詩,圈畫出詩中的景物,借助注釋,說一說詩句的意思。青海湖又名“措溫布”,即藏語“青色的海”之意,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內,既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咸水湖。祁連山,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終年積雪,祁連山脈位于中國青海省東北部與甘肅省西部邊境。青海省的省會西寧。以景物渲染氣氛,烘托出邊塞環境的惡劣,戍邊將士的辛苦。這樣景物有什么好處?這是什么地方?環境如何?西北邊塞結合插圖,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位置偏僻邊疆、環境惡劣給人以沉重壓抑之感青海湖上大片陰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上遙望玉門關。青海湖上連綿不斷的大片陰云遮暗了雪山,一座城關孤單地矗立在荒漠中,和它遙遙相對的是軍事要塞——玉門關。大片陰云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在《從軍行》中,是誰在遙望呢?他們“望”到了什么呢?戍邊將士青海雪山玉門關唐代西、北方的強敵,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節度使的任務是隔斷吐蕃與突厥的交通,一鎮兼顧西方、北方兩個強敵,主要是防御吐蕃,守護河西走廊。青海地區,正是吐蕃與唐軍多次作戰的場所;而玉門關外,則是突厥的勢力范圍。這兩個方向的強敵,正是戍守“孤城”的將士心之所系。據《資治通鑒·唐紀》載,玄宗時,改府兵為募兵,兵士戍邊時間從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終于成為久戍之役,“自天寶以后,山東戍卒還者十無二三”。玉門關:古關名,故址在甘肅敦煌西北。“暗雪山”中的“暗”字應如何理解?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邊疆生活艱辛,戰場拼殺兇險邊塞“暗”遠離家鄉和親人,不能團聚將士心情“暗”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既描繪出了邊塞防線的景色,也渲染了戰爭將至的緊張氣氛,飽含著蒼涼悲壯的情調。有感情地朗讀,讀出邊塞荒涼、肅殺的感覺,可以讀得低沉、緩慢一些。讀后兩句詩,借助注釋,說一說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感情。由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轉為直接抒情。透過一個“穿”字,你想到了什么?戰時之長久戰爭之艱苦戰事之頻繁敵寇之強悍詩人是怎么描寫戍邊戰士的生活的?你從詩句中體會到了什么?由“黃沙”“百戰”“穿”感受到邊塞環境的惡劣、戰爭的殘酷;由“終不還”體會到將士們保家衛國、殺敵報國的決心。穿透、磨破樓蘭國是西域古國名,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代小國,國都樓蘭城(遺址在今中國新疆羅布泊西北岸)。這里泛指西域地區少數民族政權誓言從這兩句詩中,你似乎看到了哪些畫面?聽到了哪些聲音?戰士們身經百戰,連鎧甲都被磨破了,但只要不打敗敵人他們就絕不返回。看到漫天的黃沙,看到將士們身上的鎧甲都磨破了;聽到刀劍的撞擊聲、震天動地的廝殺聲,以及將士們與敵斗爭到底的誓言。將士們為保家衛國血戰到底的豪邁氣概,這也是詩人愛國之情的體現。“不破樓蘭終不還”是以誰的口吻說的?從中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情感?不破樓蘭終不還!眼觀世界樓蘭古城有感情朗讀古詩。從軍行[唐]王昌齡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描寫邊塞風景抒發將士們保家衛國的豪情壯志活動二:對比閱讀,感悟詩詞中的家國大義邊塞詩春風不度玉門關讀下面兩首古詩,兩首詩歌里都有相同的地方?孤城遙望玉門關。自由朗讀古詩,讀準字音和停頓。涼州詞[唐]王之渙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rènqiānɡ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邊塞詩詩人簡介王之渙(688—742)唐詩人,字季淩,晉陽人,后徙絳。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寫邊塞風光著稱,意境雄渾,多為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傳世之作僅六首,《涼州詞》和《登鸛雀樓》尤有名。詩句描繪了哪些景物?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景象?涼州詞[唐]王之渙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rènqiānɡ詩歌大意遙望黃河上游,遠遠的好像從白云里流出來,一座孤城聳立在高山峻嶺之間。羌笛奏出悲傷的《折楊柳》,好像在埋怨這荒涼嚴寒的邊陲春光來遲。其實這又何必呢,因為春風是吹不到玉門關外來的啊!《涼州詞》詩歌賞析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詩人描繪了我國古代西北邊疆雄偉壯觀而又荒涼蕭瑟的景象,并對常年駐守在此的將士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詩的后兩句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豁達、廣闊的胸懷。《涼州詞》小組合作探究兩首古詩在內容、情感方面有哪些異同。從軍行[唐]王昌齡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涼州詞[唐]王之渙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把你的發現,填一填。古詩 內容 情感《從軍行》《涼州詞》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從軍行》《涼州詞》,同學們你們收獲到什么?現在請同桌之間相互討論一下。接著請欣賞從軍中視頻,感受當時的氣氛。三游戲復習勇敢挑戰課文知多少?青海長云( ),孤城遙望( )。黃沙百戰( ),不破樓蘭( )。暗雪山我是背誦小達人玉門關穿金甲終不還我是知識小寶庫出塞[唐]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涼州詞[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四作業設計分層作業拓展作業:1.假如你是一名久戍邊關的戰士,你想說些什么?如果此刻,你就是戍邊將士的小孩,你最想對爸爸說些什么?任選一項寫下來。2.搜集并閱讀邊塞詩。基礎作業:完成課堂練習冊。課程結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09 從軍行.mp3 【大單元·任務制】統編版語文五下第四單元第2課時 古詩三首 課件.pptx 樓蘭古城遺址.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