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5.七律·長征作者簡介:毛澤東,字潤之,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沖一個農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長征的起因中央紅軍,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發,1935年10月19日到達延安吳起鎮,行程達二萬五千里,開始長征人數8.6萬;紅四方面軍,于1935年3月由川陜蘇區彰明、中壩等地出發,1936年10月9日到達甘肅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師,行程一萬余里,開始長征人數8萬;紅二方面軍,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劉家坪等地出發,1936年10月22日到達會寧以東的將臺堡,同紅一方面軍會師,行程兩萬余里,開始長征人數1.7萬;紅二十五軍(后編入紅一方面軍),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羅山何家沖出發,1935年9月15日到達陜西延川永坪鎮,同陜甘紅軍會師,行程近萬里,開始長征人數7千。資料袋: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紅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剿”,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退出根據地進行長征。其間經過11個省,翻過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爬雪山,過草地,行程約二萬五千里……其間他們歷經無數次生死考驗,由開始時的八萬多人到長征勝利時,只剩下了六千多人。終于,1935年10月,長征即將勝利,毛主席回顧所經歷的艱難險阻,激動地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這是一首七言詩。所謂的七言詩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個字,一共有八句話。就是七律。七律詩中間四句兩兩相對應,而且朗讀的時候還有和諧的韻律與鮮明的節奏。偶句末字押韻,中間四句對仗;分為四聯,每聯兩句,分別是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七律知識知多少?七律·長征毛澤東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這是一首七律詩,每句七個字,在節奏上是每句四頓。讀時應按以下節奏讀出“紅軍不怕遠征難”的英雄氣概?!?br/>首聯遠征難:總括了紅軍長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難。等閑:平平常常譯文: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體現了紅軍不怕艱難險阻的英雄氣概。這句話在全文起什么作用:開門見山,點明中心頷聯紅軍戰士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頸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第5、6句詩概括了紅軍長征途中的哪兩件大事?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巧渡金沙江1935年5月3日,軍委干部團的同志們接受了搶奪皎平渡的任務。他們翻山越嶺日夜兼程180里,當晚就來到了金沙江邊。在渡口,他們幸運地找到了一條敵軍的偵察船。他們把敵軍的衣服穿上后,又在當地農民的協助下,從水里撈出了一條破船。 再用布把漏洞塞上之后,他們乘坐這兩條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敵人的哨兵以為探子回來了,沒有在意。他們來了個突然襲擊,一舉消滅了一連正規軍和一個保衛隊,控制了皎平渡兩岸渡口。后來,他們又找到了五條船,動員了36名艄公。 與此同時,紅一軍團趕到了龍街渡口,紅三軍團趕到了洪門渡,但這兩個渡口都沒有船只,加上江寬水急無法架橋。軍委命令他們迅速轉到皎平渡過江。 從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時間里,紅軍主力就靠這7只小船從容地過了江。擔任后衛的9軍團在南渡烏江以后奉軍委命令一直在黔江繞圈子,時東時西,忽南忽北,牽制了敵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們到了云南東川與巧家縣之間,并于5月9日在樹節順利地渡過了金沙江。兩天以后,敵人的追兵才趕到南岸??杉t軍早已毀船封江,遠走高飛,無影無蹤的走了。飛奪瀘定橋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軍向天險大渡河挺進。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都是高山峻嶺,只有一座鐵索橋可以通過。這座鐵索橋,就是紅軍北上必須奪取的瀘定橋。國民黨反動派早就派了兩個團防守瀘定橋,阻攔紅軍北上;后來又調了兩個旅趕去增援,妄想把我紅軍消滅在橋頭上。我軍早就看穿了敵人的詭計。28日早上,紅四團接到上級命令:“29日早晨奪下瀘定橋!”時間只剩下20多個小時了,紅四團離瀘定橋還有240里。敵人的兩個旅援兵正在對岸向瀘定橋行進。搶在敵人前頭,是我軍戰勝敵人的關鍵。紅四團翻山越嶺,沿路擊潰了好幾股阻擊的敵人,到晚上7點鐘,離瀘定橋還有110里。戰士們一整天沒顧得上吃飯。天又下起雨來,把他們都淋透了。戰勝敵人的決心使他們忘記了饑餓和疲勞。在漆黑的夜里,他們冒著雨,踩著泥水繼續前進。忽然對岸出現了無數火把,像一條長蛇向瀘定橋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敵人的增援部隊。紅四團的戰士索性也點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對岸的敵人賽跑。敵人看到了這邊的火把,扯著嗓子喊:“你們是哪個部分的?”我們的戰士高聲答話:“是碰上紅軍撤下來的。”對岸的敵人并不疑心。兩支軍隊像兩條火龍,隔著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猛,像瓢潑一樣,把兩岸的火把都澆滅了。對岸的敵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來宿營。紅四團仍舊摸黑冒雨前進,終于在29日清晨趕到了瀘定橋,把增援的兩個旅的敵人拋在后面了。瀘定橋離水面有好幾丈高,是由13根鐵鏈組成的:兩邊各有兩根,算是橋欄;底下并排9根,鋪上木板,就是橋面。人走在橋上搖搖晃晃,就像蕩秋千似的?,F在連木板也被敵人抽掉了,只剩下鐵鏈。向橋下一看,真叫人心驚膽寒,紅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樣,從上游的山峽里直瀉下來,撞擊在巖石上,濺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濤聲震耳欲聾。橋對岸的瀘定橋背靠著山,西門正對著橋頭。守城的兩個團的敵人早已在城墻和山坡上筑好工事,憑著天險,瘋狂地向紅軍喊叫:“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紅四團馬上發起總攻。團長和政委親自站在橋頭上指揮戰斗。號手們吹起沖鋒號,所有武器一齊開火,槍炮聲,喊殺聲,霎時間震動山谷。二連擔任突擊隊,22位英雄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跟在他們后面的是三連,戰士們除了武器,每人帶一塊木板,一邊前進一邊鋪橋。突擊隊剛剛沖到對岸,敵人就放起火來,橋頭立刻被大火包圍了。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傳來了團長和政委的喊聲:“同志們!為了黨的事業,為了最后的勝利,沖呀!”英雄們聽到黨的號召,更加奮不顧身,都箭一般地穿過熊火,沖進城去,和城里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搏斗。激戰了兩個小時,守城的敵人被消滅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狽地逃跑了。紅四團英勇地奪下了瀘定橋,取得了長征中的又一次決定性的勝利。紅軍的主力渡過了天險大渡河,浩浩蕩蕩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線。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譯文: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云的山崖,熱氣騰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金沙水拍云崖暖,“暖”字寫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風高浪急、暖氣蒸騰的實景;烘托出紅軍戰士渡江脫險的喜悅心情和一片沸騰的景象。大渡橋橫鐵索寒“寒”字既烘托出瀘定橋險惡的形勢,又描繪出紅軍戰士浴血奮戰,飛奪瀘定,令敵人膽寒的壯烈情景。突出了紅軍克敵制勝、一往無前的大無畏精神。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表達了紅軍戰士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暖”字表現了紅軍戰士渡江脫險的喜悅心情;“寒”字表現了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岷山是紅軍長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紅軍戰士跋山涉水,歷經千難萬險,勝利在望,詩中又是怎樣描述的?尾聯是對首聯的回應。紅軍的長征就要到達目的地了,他們取得了勝利,所以個個都笑逐顏開。體現了紅軍以苦為樂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譯文:更使紅軍欣喜的是翻越了白雪皚皚的千里岷山,人人心情開朗,個個笑逐顏開。其實當時紅軍二、四方面軍正在行軍途中,還未越過岷山,可毛澤東卻說:“三軍過后盡開顏”,這是為什么?從最初的“不怕”“只等閑”到最后的“更喜”“盡開顏”我們可以體會到全詩怎樣的感情基調? 板書設計同學們,我們今天能在和平的環境下,健康快樂地成長,都是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此時此刻你想對這些革命烈士說些什么? 毛澤東詩詞名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稇浨囟稹渖疥P》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赌钆珛伞だ觥?br/>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憶秦娥·婁山關》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七律·答友人》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七律·人民解放軍 占領南京》毛主席的每一首詩詞都是那樣的豪情萬丈,成為了不朽的史詩。請同學們課后去收集毛澤東的詩詞,好好地讀一讀。下課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