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赤 壁杜牧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理解詩歌內容,掌握詩歌中的關鍵詞匯和典故,如“折戟”、“東風”、“周郎”、“銅雀”、“二喬”等。培養學生朗讀、背誦詩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準確、流利地誦讀《赤壁》。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討論、分析等方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歌的意境和情感。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如圖片、視頻等,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赤壁之戰的歷史背景和詩歌所描繪的場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杜牧對歷史事件的獨特見解和感慨,理解他借古諷今、抒發個人情感的寫作手法。培養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興趣和熱愛,增強文化自信。教學重難點重點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背誦詩歌,掌握關鍵詞匯和典故。難點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理解詩人借古諷今的寫作手法。培養學生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目錄新知背景理清詩意詩詞品析總結提升貳肆叁壹行業PPT模板http:///hangye/壹新知背景導入新課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詩歌《赤壁》中,詩人杜牧用了一個非常巧妙的比喻來形容赤壁之戰的勝負。你們想知道這個比喻是什么嗎?想知道詩人杜牧是如何看待這場戰役的嗎?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詩歌的世界,尋找答案吧!了解詩人【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文學家。其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又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傳世。代表作有詩歌《泊秦淮》《山行》,散文《阿居宮賦》等。寫作背景《赤壁》選自《樊川詩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版)。詩人任黃州刺史時所作。赤壁是東漢末年周瑜大敗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西北長江南岸。杜牧所詠的赤壁并非三國時孫、曹大戰的地方,二是湖北黃岡的赤鼻磯。杜牧游覽赤壁,有感于三國時代吳蜀聯軍大敗曹兵的歷史,撫今追昔,寫下了這首懷古詠史之作。所以說此詩雖為詠史詩,其實是作者借題發揮,借以抒發自己的感慨。文體知識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是近體詩的一種形式。絕句由四句組成,分為律絕和古絕,律絕跟律詩一樣,講究平仄,押韻嚴格。常見的絕句有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文體知識貳理清詩意詩詞誦讀赤 壁杜 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jǐxiāojiānɡcháobiàn釋讀詩詞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折斷的鐵戟沉在沙底還沒有爛掉,拿起磨洗后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未銷:沒有完全銹蝕。銷,銷蝕。將:拿,取。磨洗:磨光洗凈。認前朝:辨認出是前朝遺物。前朝,這里指赤壁之戰的時代。釋讀詩詞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中了。銅雀:即銅雀臺。曹操建于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因樓頂鑄有大銅雀而得名。二喬:即江東喬公的兩個女兒,東吳美女,被稱為大喬、小喬。大喬嫁孫策,小喬嫁周瑜。叁詩詞品析詩詞品析赤 壁[唐]杜 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從折戟寫起,興起對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嘆,為后兩句發議論、抒感慨做鋪墊。賞 析懷古詩(詠史詩)“將”“磨”“洗”“認”一系列動詞生動表現出詩人對前朝古物的興趣和對歷史的思索。興感之由(敘事)點出此地有過歷史風云。暗寓歲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詩詞品析詩歌開頭為什么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沙里沉埋著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引發歲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對歷史的詠嘆。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詩詞品析這兩句使用“將”“磨”“洗”“認”一連串的動詞,生動地表現出作者當時興奮的神態和對歷史事件的高度關切,使下面的懷古幽情水到渠成。前兩句中使用了哪些動詞?有什么表達效果?詩詞品析作者運用托物起興的表現手法,借一件古物來興起對前朝人物和事跡的慨嘆。沙里沉埋著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歷史風云。戰戟折斷沉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物是人非之感。這兩句是寫其興感之由,為下文的議論做鋪墊。這首詩的第一、二句使用了什么寫作手法?有什么作用?詩詞品析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反寫歷史,表明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其中暗含詩人生不逢時之嘆和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氣。又運用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以二喬兩位美女的命運象征東吳的命運,生動形象又頗具風致。賞 析論史抒懷(議論)默寫常考句“東風”除了實指外,也可指周瑜取勝的天時、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條件,特別是孫權的信任所帶來的機遇。詩詞品析①后兩句以二喬的命運隱喻東吳的存亡,以小見大,慨嘆歷史上英雄成敗要看機遇。②以此影射自己生不逢時,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境況。含蓄地反映出詩人的抑郁不平。第三、四兩句議論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詩詞品析前兩句是敘事,后兩句是議論。前兩句敘事是為了引出下文的議論。詩的前兩句和后兩句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內在聯系?詩詞品析“東風不與周郎便”中的東風指什么?現在常用來象征什么?東風指赤壁之戰中的東南風。現在常用來象征機遇、機會等。詩詞品析這兩句詩對歷史史實進行了反面的假設,以二喬的命運象征東吳(國家)的命運,以小見大,使詩歌的表達更加形象性,感情表達更加含蓄。體會“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兩句議論的妙處。詩詞品析“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歷史眼光?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杜牧認為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勝者就可能是曹操,歷史將要重寫。反映了他敏銳的歷史眼光和獨到的見識:不以成敗論英雄,認為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這兩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施展。這兩句詩似乎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豪氣與自信。肆總結提升課堂總結 本詩借古諷今,借一件古物興起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嘆,抒發了自己對人生命運的深刻感悟,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mèn)之情以及告誡統治者不要寄希望于僥幸。詩歌主旨寫作特色1.以小見大,含蓄蘊藉。 前兩句從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寫起,不直言戰爭之勝負,而通過“銅雀春深鎖二喬”一句,以兩位美女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對東吳政治軍事形勢的重大影響,二喬的命運在這里形象地代表了東吳的命運,通過以小見大,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深刻警策,言近旨遠。2.設想奇特,手法新奇。 這首詩緊扣歷史事件,將對歷史興衰成敗的評價寓于豐富的想象之中,尤其是英雄與美人互相映襯,設想奇特,手法新奇,內涵豐富,讓人回味無窮。結構梳理興感之由借古諷今折戟未銷前朝之物感慨議論東風之力二喬命運借物詠嘆隨堂練習典型考題1.根據提示默寫古詩名句。(1)《赤壁》中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牧《赤壁》中詩人慨嘆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同時蘊含機遇造人的哲理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隨堂練習2.閱讀《赤壁》,選出鑒賞有誤的一項( )這是一首詠史詩。詩中的“前朝”,指東漢末年的戰亂時代;“銅雀”即銅雀臺,是曹操的休閑行樂之處。詩歌由“折戟”這一小物引發思古之幽情,用“二喬”的命運來折射曹魏命運,體現了“大中取小,小中見大”的寫法。三、四句假設東風不助周瑜,二喬定會被曹操鎖進銅雀臺,由此表達了作者的歷史興亡之感。整首詩尺幅之中有歷史的大氣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時還蘊含著作者英雄無用武之地的不平。B【解析】“用‘二喬’的命運來折射曹魏命運”表述有誤,詩人以“二喬”命運折射的是東吳命運。素養提升詠史懷古詩題材特征常見意象情感主題代表作品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詠嘆史實、描寫古跡來抒發詩人的興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諷今。①前代的都城:咸陽、長安、金陵、姑蘇、洛陽、汴京。②發生過重大事件的地點:驪山、赤壁、新亭、隋堤、馬嵬、華清宮、汴河、淮水。③特定的歷史朝代:六朝、吳國、隋代、晚唐、南唐、后蜀等。①感慨壯志難酬或懷才不遇。②感慨國運衰微,物是人非,喟嘆朝代興亡變化。③借古諷今,警告統治者吸取歷史教訓。④追慕古賢,表達敬仰之情或建功立業之愿。李商隱《賈生》、杜牧《赤壁》、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素養提升古詩詞中“風”的意象類型含有生機勃勃和喜春之意。象征詩句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東風(春風)喻指重要條件。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赤壁》)西風(秋風)象征秋之肅殺,包含凝重的悲涼色彩。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東風(春風)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李白《北風行》)象征冬之寒苦,寄寓幽怨、凄苦情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