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座位號、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位于浙江寧波的河姆渡文化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氏族村落遺址,反映了距今約7000年前長江下游流域氏族的情況。某中學設計了一系列反映河姆渡文化時期的生活圖景,下列選項合理的是( )①原始人群每天的食物很少,但大家都是平均分配 ②有的氏族成員很富裕,有的氏族成員十分貧困③氏族成員們正在通過氏族議事會討論近期事務 ④氏族首領掌握著全部農用工具和土地,租賃給其他成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井田指的是具有一定規劃的方塊田,井田制是我國奴隸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度,西周時盛行。那時,道路和渠道縱橫交錯,把土地分隔成方塊,形狀像“井”字,因此稱作“井田”。井田屬周王所有,分配給奴隸主使用,奴隸主強迫奴隸集體耕種井田。井田制所處的歷史時期( )①當時社會金屬工具已廣泛使用 ②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③鐵制農具得到廣泛使用和推廣 ④統治階級鼓吹“君權神授”,鉗制勞動人民的思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毛澤東曾說,中國歷代的農民,就在這種封建的經濟剝削和封建的政治壓迫之下,過著貧窮困苦的奴隸式的生活。地主階級這樣殘酷的剝削和壓迫所造成的農民的極端的窮苦和落后,就是中國社會幾千年在經濟上和社會生活上停滯不前的基本原因。由此可見( )A.封建制度對中國社會的進步總是起制約作用 B.封建制生產關系影響了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C.封建等級制度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 D.地主階級占有絕大部分土地和全部勞動成果4.空想社會主義的創始人托馬斯·莫爾在他的名著《烏托邦》中虛構了一個航海家航行到一個奇鄉異國“烏托邦”的旅行見聞。在那里,財產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實行著按需分配的原則,大家穿統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廳就餐,官吏由公眾選舉產生。他認為,私有制是萬惡之源,必須消滅它。這表明空想社會主義者( )①找到了進行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 ②批判了資本主義的弊端,具有一定的歷史進步性③設計了未來社會的藍圖,看到了階級斗爭的強大力量 ④追求一個沒有壓迫、人人平等的未來理想社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在繼承人類優秀思想成果、深入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創立的。下列關于科學社會主義表述正確的是( )①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思想來源②巴黎公社的建立使社會主義實現了從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③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④《共產黨宣言》的發表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黨的領導制度萌芽、建立的重要階段,為黨的領導制度建設奠定了重要基礎。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①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 ②新民主主義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③新民主主義革命屬于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④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75年前,當毛澤東同志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近代以來歷經苦難斗爭的中國人民,終于迎來中華民族浴火重生的曙光。這表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①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②成為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③使得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斗爭有了主心骨④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1953年,黨先后作出關于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和關于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在這兩個決議的指導下,全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合作社都增產增收,并且一般都是互助組優于單干,合作社又優于互助組。因此互助合作運動受到廣大貧苦農民的歡迎,參加合作社已開始成為一種群眾性的行動。這表明( )①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促進了我國經濟發展 ②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能推動生產力發展③我國為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奠定經濟基礎 ④生產資料公有制在我國已經全面鋪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認真總結社會主義建設重大成就基礎上,結合當時國情,初步規劃了新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目標和戰略步驟。下列關于黨的八大表述正確的是( )①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 ②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③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正確方向 ④明確提出了黨和全國人民在社會主義改造后的主要任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某中學的歷史研學社開展“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中國艱辛探索之路”的主題研究,同學們在研學過程中收集了反映當時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的圖片資料(如下圖)。1959年發現大慶油田 第26屆世乒賽首奪男子團體冠軍我國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索結晶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從中可以感悟到( )①我國已成為先進的工業化國家 ②我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③人民展現出更加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④我國社會的基本矛盾出現了根本轉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改革開放40多年來,入圍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數量不斷增加,1997年中國(大陸)只有4家,2020年以133家位居世界第一,2023年達到143家,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中國企業在世界500強企業中的地位變化見證了中國發展奇跡。這表明改革開放( )①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②是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③極大改變了中國企業和中國的面貌 ④是中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右圖為《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紀念郵票“高舉旗幟”,以深圳墾荒牛雕塑、“新中國第一股”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票樣、小崗村大包干雕塑為主圖,以麥田、港口、建筑和塔吊等為背景,輔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文字。該紀念郵票反映了( )①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鑄就了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的精神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④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旗幟,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綜合國力持續攀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①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②意味著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我國社會基本矛盾已經發生轉變③必須深入推進社會革命新的偉大工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④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2024年6月30日,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歷經7年建成開通。深中通道是繼“中國天眼”、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機場之后建成的又一大國工程。這些大國工程攻克了多項世界級技術難題,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大國工程的建設成功,離不開廣大參與者的辛勤付出。這充分證明( )①中國式現代化是干出來的,偉大事業都成于實干②實現中國夢離不開偉大工程、偉大事業的推進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顯著優勢④我國已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實現了科技自立自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2024年2月4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中央巡回指導組暨中央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總結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指出,要把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因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①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主題 ②是回答時代之問的科學理論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 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具體舉措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習近平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實踐證明,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這印證了中國式現代化理論( )①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可照搬的發展道路 ②為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辟了廣闊前景③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終理論成果 ④既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又符合中國實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深刻分析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產生的根源,論證了危機的必然性,揭示了危機引發的各種經濟社會后果。效百年間,歷經自由資本主義、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以及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等不同階段延續至今,當代資本主義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世紀80年代以來,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全面干預與調控,已成為貫穿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再生產整個過程的普遍現象,經濟運行呈現出明顯的可調控的發展態勢。這使得當代資本主義在一定時期內依然表現出一定的發展潛力和生命力。材料二 2024年是《共產黨宣言》在倫敦發表176周年。中國共產黨是《共產黨宣言》精神的忠實傳人。《共產黨宣言》提出的一些重要思想,比如唯物史觀、階級斗爭等,在人類思想史上具有革命性、開創性、突破性意義。我們黨的第一部黨綱就是按照《共產黨宣言》精神制定的。準確把握《共產黨宣言》的理論內涵和科學原理,有助于我們從源頭上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刻感悟這一思想的真理偉力,不斷增進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用這一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共產黨宣言》值得我們反復學習、深入學習,不斷從中汲取思想營養,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1)有人認為,隨著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全面干預與調控,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已不復存在。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關知識,請對此觀點展開評析。(8分)(2)結合材料二,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說明中國共產黨人為什么要反復學習、深入學習《共產黨宣言》。(8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在“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彷徨困頓中,馬克思主義給中國帶來“柳暗花明”。從此,中國共產黨開展了以馬克思主義之“矢”射中國之“的”的偉大實踐。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領導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在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了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歷史清晰地昭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材料二 “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人對這一歷史之問的探索和作答從未停止。“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的論斷,“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堅定,堅持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方向的篤行,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再到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推進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彰顯了開創、堅持、捍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偉力。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取得的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歷史清晰地昭示,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1)結合材料一,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說明為什么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10分)(2)結合材料二,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說明為什么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8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2024年4月25日,搭載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八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后,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199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啟動。30多年來,在黨中央的正確決策和堅強領導下,航天人艱苦創業、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創造了一個個奇跡,這是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結果:30多年來,舉國上下一盤棋,全國110多個研究院所、3000多個協作單位和幾十萬工作人員承擔了研制建設任務,取得了連戰連捷的輝煌戰績;30多年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國航天奮發向上,積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文化,造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偉大載人航天精神,充分展示了偉大的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關知識,從“四個自信”的角度談談中國載人航天創造奇跡的原因。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擺脫貧困,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總書記調研開路、步履不停,在前行中深刻思考、深遠謀劃,為發展開拓新空間、注入新動力。中國式現代化是幾代人的魂牽夢縈。近代以來,追尋現代化和民族復興是中國人心中最偉大的夢想。今天,民族復興的接力棒,歷史地落到我們這代人身上。讓我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放飛自己的青春夢想。中國式現代化開創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堅持把人民利益作為最高價值標準,是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現代化;同時,也是造福世界人民的現代化。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關知識,論證新征程應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復興的中國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