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福建中考地理模擬卷(二)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點外賣是現代年輕人的一種重要生活方式。讀某小區及周邊地區平面示意圖(左圖)和小區樓號指示牌(右圖),完成1~2題。1.外賣員要去該小區2號樓送餐,當騎行至圖中位置時,與2號樓的圖上距離約為5厘米,則其實地直線距離是( )A.300米 B.750米 C.3 000米 D.7 500米2.甲、乙、丙、丁四處各有一塊面向最近大門的小區樓號指示牌,當外賣員從大門進入小區后,看到如右圖所示的指示牌,則該指示牌位于( )A.甲處 B.乙處 C.丙處 D.丁處飛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翹起,是一種考慮室內光照和建筑美觀的中國傳統建筑特色,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下圖分別為飛檐景觀圖和飛檐光照原理圖。讀圖,完成3~5題。 3.同一建筑,夏季和冬季正午時分,室內光照面積不同是由________產生的( )A.地球的自轉 B.地球的公轉C.屋檐的形狀 D.建筑的朝向4.從室內光照的角度考慮,“飛檐”設計的主要目的是( )A.擴大夏季遮陽的面積 B.擴大冬季采光的面積C.縮小夏季遮陽的面積 D.縮小冬季采光的面積5.某建筑師在鄭州采用了“飛檐”的設計。若屋頂高度不變,與北京相比,應做的調整是( )①飛檐長度不變,加大飛檐翹起角度?、陲w檐翹起角度不變,縮短飛檐③飛檐長度不變,縮小飛檐翹起角度 ④飛檐翹起角度不變,加長飛檐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024年7月,龍巖市某山地景區遭遇暴雨天氣,景區工作人員利用地理知識引導游客積極應對,化解潛在風險,有效保護了游客安全。據此完成6~7題。6.代表“暴雨”天氣狀況的符號是( )A. B. C. D.7.景區工作人員引導游客采取的保護措施可能有( )①狂風暴雨時,應防范懸崖高處的碎石跌落②電閃雷鳴時,應遠離大樹,防止遭到雷擊③若洪水來襲,應快速向地勢高的地方逃生④若泥石流發生,應順著泥石流流動方向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新西蘭多火山、地震,植物生長茂盛,植被覆蓋率約80%,是名副其實的“綠色王國”。下圖示意新西蘭位置,據此完成8~10題。 8.新西蘭位于( )A.印度洋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B.太平洋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C.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的交界處D.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9.新西蘭植被覆蓋率高,主要原因是( )A.深受海洋影響,氣候溫和,降水豐沛B.機場眾多,便于引進優質草種、樹種C.火山灰形成的土壤,不利于植物的生長D.嚴格執行法律法規,禁止砍伐一切林木10.北島和南島相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南島緯度更低,年平均氣溫更高B.南島海岸線更曲折,優良港口更多C.北島的面積更小,機場數量更少D.北島交通干線更密集,交通更便捷“A”形茅屋是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傳統民居,因其外形酷似字母“A”而得名。圖1為巴布亞新幾內亞氣候資料圖,圖2為“A”形茅屋景觀圖,讀圖完成11~12題。11.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氣候特征是( )A.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溫和多雨B.全年高溫多雨C.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D.全年溫和濕潤12.“A”形茅屋的外形設計主要是考慮( )A.保暖 B.防風 C.防潮 D.排水2024年2月7日,中國第五個南極考察站秦嶺站正式開站,這是中國第三個南極常年考察站。南北極地區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域,近年來極地呈現快速增溫趨勢。下面為北極和南極地區示意圖。據此完成13~15題。13.秦嶺考察站的主體建筑采用底部架空設計,其主要目的是( )A.節約建筑材料 B.降低建設難度C.便于通風透氣 D.防風與抗雪埋14.極地呈現快速增溫趨勢,其可能的影響是( )A.淡水資源將大幅增加 B.全球陸地面積將增大C.南極冰層厚度會下降 D.北極航行范圍會縮小15.為緩解極地地區升溫現象,我們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倡導低碳生活,綠色出行 ②增加耕地面積,科技興農③推廣清潔能源,節能減排 ④加強國際合作,互利共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隨著“銀發浪潮”的到來,養老成為當下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朝陽產業”。2020年起多所高等院校陸續開設養老相關專業,2024年養老服務專業迎來首批本科畢業生。讀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趨勢圖,完成16~17題。16.“銀發浪潮”反映我國面臨的人口問題是( )A.人口負增長 B.人口分布不均C.人口基數大 D.人口老齡化加劇17.高校開設養老服務專業有利于( )①推動年輕人順利就業 ②提升“銀發”群體的幸福指數③扭轉我國的人口發展趨勢 ④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客運交通工具的空載率越大,說明當天載客的次數和乘客總數越少。下圖示意上海市某年8月25~31日某種客運交通工具的空載率變化。據此完成18~20題。18.該種客運交通工具搭載乘客最少的一天是( )A 星期四 B.星期五 C.星期六 D.星期日19.一般情況下,影響該種客運交通工具空載率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A.作息日期 B.乘客職業 C.居民收入 D.城市環境20.該種客運交通工具最可能是( )A.長途客車 B.航空客機 C.出租汽車 D.遠洋游輪中國國家版本館由中央總館、西安分館、杭州分館和廣州分館組成,用于收藏、保護和展示國家版本資源,被譽為“中華文化種子基因庫”。下圖示意中國國家版本館的地理位置及其建筑風格。據此完成21~23題。21.四個館( )A.都分布在第一級階梯 B.分布在第一、二級階梯C.都分布在第二級階梯 D.分布在第二、三級階梯22.四個館的建筑風格( )A.如出一轍 B.以敦煌神韻為主C.各具特色 D.以江南宋韻為主23.四個館均設有藏品展覽區,這為市民提供了( )A.了解文化的窗口 B.運動鍛煉的場所C.享受美食的餐館 D.購物娛樂的商城當地時間2024年1月1日,英國倫敦舉辦元旦大游行活動,游行隊伍浩浩蕩蕩穿過倫敦最著名的街道和景點,其中華人代表方隊由龍獅隊、十二生肖與熊貓隊以及花車組成。下圖為華人龍獅隊表演場景照片。讀圖,完成24~25題。24.觀看游行的當地居民( )A.通用俄語 B.主要是白種人C.信仰佛教 D.主要是黑種人25.華人代表方隊在英國倫敦進行表演帶來的積極影響有( )A.加深中英文化交流 B.提升英國國際地位C.縮短中英直線距離 D.改變中國農業格局二、非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除特別標注外,每空1分,共50分。2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福建某中學師生前往H村開展紅色研學活動。下面為H村等高線地形圖。了解“紅色故土”(1)電子地圖具有定位、縮放等功能。同學們在電子地圖中查找到H村,使用電子地圖的________功能放大比例尺,查看H村周邊景點分布;然后查閱H村等高線地形圖,發現該村所在區域屬于________(填地形類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4分)追尋“烽火印記”(2)迎著朝陽,同學們來到海拔約________米的A地參觀學習“革命墻繪”;隨后前往位于A地________方向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圖中B地)敬獻花籃,此時同學們觀察到碑影較長。(4分)賡續“紅色精神”(3)臨近正午,同學們返回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與烈士告別,觀察到此時碑影較短。一天中碑影的長短變化,主要是由于地球________運動產生的。27.走進“火山之國”尼加拉瓜。同學們通過查閱地圖和資料,來認識“火山之國”尼加拉瓜。下面為尼加拉瓜簡圖。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1分)(1)尼加拉瓜位于________(東/西)半球,屬于________(臨海國/內陸國/島國),首都是________。(2)描述尼加拉瓜的緯度位置并評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尼加拉瓜位于板塊________(內部/交界)地帶,多火山。境內的尼加拉瓜湖數萬年前曾是太平洋的海灣,因火山噴發與海洋隔絕成湖,屬于________(內/外)流湖。(4)填寫圖示地區地理要素特征及其關系圖。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5)受自然環境影響,尼加拉瓜城市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________。28.“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寧,天下平。黃河流域必須下大力氣進行大保護、大治理,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路子,最終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下面為黃河水系圖。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7分)(1)在黃河源頭甲地附近易出現的生態環境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從水系狀況看,黃河流經乙區域后水量明顯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水文狀況看,河口水文站水量比青銅峽水文站水量明顯減少,其主要的人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于自然和人為的原因,黃河流域丙地區的生態環境影響了黃河下游地區的環境。圖1為丙地區地理環境示意圖,圖2為黃河下游“地上河”示意圖。結合圖文資料及所學知識完成框圖的填寫。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29.南方地區樹木常綠,山清水秀,河湖密布。下面是南方地區區域圖。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7分)【主題一 復雜多樣的地形】(1)A地形區名稱是____________,B地形區名稱是____________,兩地均位于我國的第________級階梯。【主題二 重要的水田農業區】(2)長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的糧食作物是________;簡述該地形區發展水田農業的優越自然條件(至少三點)。元陽哈尼梯田是人地協調的典范,完美體現了山水林田居的統一。(3)說出圖中林區布局的合理性。【主題三 豐富多樣的南方食材】南方地區盛產竹筍、蓮藕、茶、椰子、柑橘、菠蘿、香蕉、螺類、魚蝦等。(4)簡要說明南方地區食材豐富的原因。30.水稻的栽培和傳播緩解了古代亞洲人糧食不足的狀況,成為世界耕作文明史上的重要事件。5 000年前,我國華南地區的先民利用野生稻進行選育,培育出的栽培水稻品種向亞太地區擴散。秦、漢時期長江流域開發的精耕細作技術(防洪、灌溉、修筑梯田等)日趨完善,這些水稻種植技術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至今仍然在水稻耕作文化圈廣泛使用。下圖示意水稻種植文化傳播概況。據此回答下列問題。(7分)(1)氣候資源是水稻孕育演化的重要條件。野生稻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5000年前,栽培水稻擴散到長江流域。長江流域逐漸成為世界水稻種植文化中心,該地適宜水稻種植的氣候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水稻育種技術彰顯了華夏人民的智慧。秦、漢時期,長江流域培育的水稻新品種傳往我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然后向東傳入________(國家)。與栽培水稻起源地的品種相比,這種新品種具有耐________(旱/寒)的特征。(3)水稻種植在我國古代實現了因地制宜。秦、漢時期人們在平原和坡地開發了不同的水稻種植技術。與平原相比,坡地種植水稻更需要的精耕細作技術是____________、________。3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智慧生態治沙 振興美麗鄉村【過渡地帶 生態脆弱】風水梁鎮位于庫布齊沙漠東緣,當地風沙活動頻繁。圖1示意庫布齊沙漠及風水梁鎮的位置。(1)庫布齊沙漠東緣位于黃土高原以北,距離海洋較________,降水較________,生態脆弱。(4分)【種養結合生態治沙】為了改善生態環境,當地選擇種植沙柳(圖2)。沙柳根系發達,生命力頑強,耐割易生,固沙效果顯著。獺兔適合在干燥的環境中生活,善于挖掘沙土,尋食干草、草根,且喜食沙柳。沙柳的生長和獺兔的活動相互促進。風水梁鎮居民通過種植沙柳和養殖獺兔,實現了沙漠變綠洲,并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2)舉例說明獺兔活動對沙柳生長的積極作用。(3)說出種植沙柳對獺兔養殖業的有利影響。(2分)【因地制宜持續發展】風水梁鎮因地制宜,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獺兔養殖產業。但有專家指出,獺兔養殖要保持適度的規模,否則會帶來一系列問題。(4)請說出當地居民若盲目擴大獺兔養殖規??赡軒淼纳鷳B問題。(2分)答案一、 1.B 2.A 3.B 4.B 5.A 6.B 7.A 8.D 9.A10.D 11.B 12.D 13.D 14.C 15.C 16.D 17.B18.D 19.A 20.C 21.D 22.C 23.A 24.B 25.A二、 26.(1)放大 山地(低山丘陵)(2)300 東南(3)自轉27.(1)西 臨海國 馬那瓜(2)緯度位置:位于低緯度地區、熱帶地區評價:水熱條件好(3)交界 外(4)①山地、平原 ②西高東低③自西向東?、芗永毡群?br/>(5)西部28.(1)濕地被破壞(草地退化;土地荒漠化等)(2)支流匯入(有湟水、洮河匯入) 流經寧夏平原、河套平原,農業引水灌溉(3)①夏季多暴雨(坡度大)?、谧兟、壑矘浞N草(退耕還林、還草,興修水利,打壩淤地,修建梯田)?、芗庸痰虊?br/>29.(1) 四川盆地 云貴高原 二(2)水稻 地勢平坦;雨熱同期;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3)涵養水源,為聚落梯田提供用水;保持水土,防止滑坡、泥石流等。(4)地形多樣;水熱條件好,氣候差異大;河湖眾多。30.(1)熱帶雨林 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2)日本 寒 (3)修筑梯田 灌溉31.(1)遠 少(2)獺兔的活動通過改善土壤結構、提供養分、提高植物存活率和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等方式,對沙柳的生長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3)種植沙柳對獺兔養殖業具有顯著有利影響,不僅能夠提供豐富的飼料來源,改善生態環境,還能提升經濟效益和推動可持續發展。(4)土地荒漠化加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