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0張PPT)專題八 寫作2025年高考專題復習清單1 教材寫作小練筆本清單梳理了統編教材中關于寫作的小練筆任務,供考生練習使用。請考生結合教材課文知識重點,認真練習。這些寫作練筆任務經常在高考時與“語言文字運用”“現代文閱讀”結合考查,如2023年新課標Ⅰ卷現代文閱讀Ⅱ的第9題考查了“擬寫文學短評思路”。基礎知識清單1.寫札記五首詩歌風格各異,但詩人都善于運用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情思。任選一首,想一想:詩中運用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有怎樣的特點?激發了你怎樣的情思?如何通過意象來欣賞詩歌?記錄下自己的思考,寫一則札記。遷移教材:必修上冊第一單元“單元學習任務”二.1。【佳作展臺】 《沁園春·長沙》中的意象思考作者首先選取的意象是湘江。深秋,作者獨自一人站在橘子洲頭,望著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奔流。腳下是橘子洲,面前是奔流不息的湘江水,背后是“寥廓江天萬里霜”的秋景圖,整個畫面氣勢恢宏?!傲ⅰ鼻肮谝弧蔼殹弊?,讓人仿佛看到作者頂天立地、雄姿英發的偉人形象。作者把自己置身于秋水長天的廣闊背景之中,把讀者帶進了一個高遠的境界。此外,作品中還有一系列的意象:山、林、江、舸、鷹、魚、萬類。山、林、江、舸分別為萬山、層林、漫江、百舸,以數量之多和外在形象之大渲染博大的、遼闊的空間。作者眼中看到的是:莽莽蒼蒼的群山,層層疊疊的樹林,一片火紅。樹林如火,是作者熱情如火的外在形象。紅色象征著激情,象征著燃燒,象征著革命,也可以將其看成燎原的星星之火,暗示當時的革命形勢,與作者志氣昂揚、心潮澎湃的思緒相契合,體現了強大的藝術魅力。接著作者又把視線從廣闊的背景中收回,百條大船在寬廣的江面上劈波斬浪,競相行駛,描寫出一幅熱鬧的“百舸爭流圖”,烘托了作者心中的火熱激情。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中,由于選取意象典型,表達意象生動,組合意象巧妙,營造出了高遠的意境,描繪了一幅幅壯闊的畫面,使得這首詞給人以強烈的審美體驗。2.寫詩青春之美,在人的一生中是彌足珍貴的。結合本單元詩作和能夠引發你思考的其他作品,發揮想象寫一首詩,抒寫你的青春歲月,給未來留下寶貴的記憶。注意借鑒本單元詩歌在意象選擇、語言錘煉等方面的手法,使詩作多一些“詩味”。遷移教材:必修上冊第一單元“單元學習任務”四和后面的《學寫詩歌》。【寫作指導】如今的高考作文雖限制了詩歌的體裁,但是在其他體裁的寫作中融入詩情,無疑也會加分。激活情感在詩歌創作中非常重要,我們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①深入體會時代精神,從所處的社會、時代中尋找詩情,關注社會,準確把握時代的脈搏。②關注生活,將日常生活場景中蘊含的豐富情感進行藝術化表達。③擁有發現美的眼睛,用詩意的眼光看待世界。3.寫推薦書選擇一份報紙或一個新聞網站,瀏覽一周的內容,從中挑選出三四篇你認為比較優秀的新聞作品。小組合作,從新聞價值、報道角度、結構層次、語言表達等方面草擬一份優秀新聞評選標準。每個小組按照標準評選出一篇優秀新聞作品,合作撰寫一份推薦書,闡述推薦理由,與新聞作品一起在全班展示、交流。遷移教材:必修上冊第二單元“單元學習任務”三。【寫作指導】擬寫新聞作品的推薦書,即讓讀者了解這篇新聞作品的優勢和特點,可用積極的語言描述其優點,用實例來證明其特色,激發讀者對作品的興趣,讓讀者了解它的價值,從而接受這篇新聞作品。描述新聞作品的優點時,可從新聞的主要內容、社會價值、報道角度、結構層次、語言表達等角度入手。4.寫心得體會本單元的文章,從不同角度探討學習問題,闡發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如《勸學》強調“學不可以已”,看似平淡實含至理;《師說》提出“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觀點,透辟而振聾發聵;《反對黨八股》主張“我們應當禁絕一切空話”,堅決而不留余地。從幾篇課文中摘錄一些名言警句,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遷移教材:必修上冊第六單元“單元學習任務”一.1。【佳作展臺】《勸學》:(1)“君子曰:學不可以已?!边@不但是《勸學》的第一句,也是《荀子》整本書的第一句。為什么首先要提出關于學習的問題呢 因為荀子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必須用道德教育來矯正,所以他特別重視學習。“性惡論”是荀子社會政治思想的出發點,他在《荀子》一書中首先提出學習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關鍵,解決根本問題。(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本渲械摹叭铡迸c起句“學不可以已”的“已”緊密呼應,突出了要“知明而行無過”,就必須不斷學習,從而有力地闡明了文章的中心論點。5.寫發言提綱魏征有感于守成之難,敢于犯顏直諫;王安石不避眾議洶洶,堅持變法除弊;杜牧總結秦朝覆亡教訓,意在針砭時弊;蘇洵探究六國破滅緣由,旨在警示當朝。他們胸懷天下,勇于擔當,拳拳之心見于字里行間。認真閱讀本單元課文,感受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圍繞“責任與擔當”的話題,小組選定一個議題(如“古代士人的擔當”“以天下為己任”等),各自準備發言提綱,召開一次專題討論會。遷移教材:必修下冊第八單元“單元學習任務”一。【寫作指導】擬寫發言提綱,要圍繞選定的議題展開,先解釋議題含義,確定發言觀點,再列舉一系列相關論據,論證發言觀點,最后聯系現實,提出給我們的啟示。此題只需擬寫提綱,列出發言的要點,不需要按照發言稿的格式書寫。6.寫短論理性的聲音需要理性地表達,這就要求觀點鮮明,言必有據,運用合適的論述方法(如比喻和類比)等。選取本單元一篇課文,從理性表達這一角度進行分析,寫一篇短論。遷移教材:必修下冊第八單元“單元學習任務”二.3。【佳作展臺】 《六國論》中的理性表達《六國論》文章開頭第一句話開門見山地提出中心論點:“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比缓筇岢鰞蓚€分論點:第一個分論點是“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第二個分論點是“不賂者以賂者喪”。第2段論證了第一個分論點,運用對比論證法和引用論證法,針對韓、魏、楚三國賂秦的弊端進行論證。第3段運用舉例論證法論證了第二個分論點。第4段又以假設進一步申說,如果不賂秦,則六國不至于滅亡,從反面加以論證,從而得出“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的論斷。最后一段,借古論今,諷諫北宋統治者切勿“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文章圍繞中心論點展開論證,既深入又充分,邏輯嚴密,無懈可擊。全文綱目分明,脈絡清晰,結構嚴整,不僅句與句、段與段之間有緊密的邏輯關系,而且首尾照應,古今相映。7.寫讀后感閱讀本單元前四篇課文,領會文章的理論價值。四篇課文觀點鮮明,論述透徹,思維縝密,語言準確。閱讀這類文章,有助于我們豐富思想,發展思維,提升語言運用能力,也有助于我們形成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請任選一篇課文,選取一個角度(如思想觀點、論述方法、思維方式、語言表達),寫一則讀后感,談談自己閱讀重大理論文章的收獲。遷移教材: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一單元“單元研習任務”一.1。【寫作指導】本單元的課文都是經典的理論文章,通過學習本單元課文,可以獲得思想啟迪,提升思維品質,這與高考的要求一致。閱讀本單元課文,要抓住主要概念,把握核心觀點,理清論述思路,感受文章強大的思想力量;同時要注意欣賞文章的論證藝術,體會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嚴密性。撰寫讀后感,落腳點是自己閱讀文章后的收獲。8.寫人物短評歷史的畫卷,往往異彩紛呈;歷史的評說,有時見解不一。圍繞“歷史的評說”這一話題,完成下面的寫作任務。司馬遷寫《屈原列傳》,在敘事中穿插議論,并在文末以“太史公曰”點題,直接發表對人物的看法和評價。借鑒這種寫法,揣摩《蘇武傳》中班固對蘇武的認識和評價,嘗試以班固的視角,寫一則人物短評。遷移教材: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三單元“單元研習任務”三.1。【佳作展臺】十九年如一日,蘇武牧羊于大漠,孤獨與寂寞伴他左右,但他從沒想過屈服。富貴對于他似過眼云煙,忠心對于他才是永恒的追求。時間沒有磨滅他的氣節,孤獨沒有打敗他的信念。他用七千多個日日夜夜鑄造了一段不朽的傳奇,他用對祖國的忠誠激勵了無數后人。持一節旄節,心懷大漢于茫茫大漠;牧一群公羊,游走于沙漠敗草之中。在漫天風雪中且行且歌的牧羊人,用勇氣和執著書寫了一段流傳千古的悲歌。9.寫文章提要科學論文發表時,一般都有提要或摘要,可以讓讀者迅速了解研究成果,也便于論文的歸類、整理。搜集并閱讀一些論文提要,看看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選擇本單元的一篇文章,為其寫一段提要,200字左右。遷移教材:選擇性必修下冊第四單元“單元研習任務”二.1。【佳作展臺】《天文學上的曠世之爭》回顧了我國古代關于宇宙結構模式的論爭,介紹了我國古代天文學關于宇宙結構的幾種主要學說——“天圓地方”“宣夜說”“蓋天說”“渾天說”,以我國古代天文學上的一場持續千余年之久的學術爭論“渾蓋之爭”為話題,追溯中國古代宇宙結構學說的發展過程,指出中國古代天文學有重視校驗的傳統。清單2 教材寫作指導本清單梳理了統編教材中關于寫作的練習任務,從寫作步驟到不同文體,請考生認真研讀任務,結合自身情況練習。一、審題立意本單元課文中有不少經典語句,雖然產生于兩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閃爍著智慧的光輝,給我們以人生的啟迪;有些語句在新的時代下又可以辯證思考,從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闡釋。從下列語句中任選其一,也可以從本單元課文中另選一句,準確理解其思想內容,自選角度,自定立意,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闡述你的認識和思考,題目自擬。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致知在格物。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遷移教材: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二單元“單元研習任務”四和后面的《審題與立意》。【寫作指導】 本題實際上是一道言語類材料作文題,材料中的語句都蘊含豐富。解答該題,學生首先要選定經典語句,深層次地挖掘經典語句的含意。然后結合自己的感觸與思考,從“小我”或“大我”的角度出發,以古鑒今,古為今用,激活這些經典語句的內在生命力。本題的審題重點是材料的第一句,這一句有兩個分句,第一個分句的意思是課文經典語句至今仍給我們以人生的啟迪,第二個分句的意思是課文經典語句在新時代下可以從新角度進行辨析和闡釋,這是兩個立意角度。這兩個立意角度都側重古為今用,鼓勵學生創造性繼承、創新性轉化這些古人的思想財富。立意時,注意立意角度清晰,不要脫離給定材料的范圍,否則就是離題、偏題。在此前提下,立意應當具體、明確,不能泛泛而論,應該選定一個角度或劃定某個范圍,小切口,深挖掘,才能談得更具體、深入。在寫作時,注意利用新時代的新素材寫出新意。例如,可選擇正面典型闡述古人的思想,也可運用古人的思想對目前的社會問題進行批判反思。二、素材運用很多革命先輩和英雄模范為了人民為了理想信念無私奉獻、英勇犧牲,他們的事跡卻并不廣為人知,你的家鄉也許就有這樣的英雄。以班級為單位,參觀訪問家鄉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或革命歷史遺跡,并查閱資料,搜集、積累相關素材,選擇自己擅長的文體進行寫作??梢詫懭宋锼孛?、事跡簡介、人物通訊等,也可以根據基礎材料創作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等。寫完后與同學交流,并以“家鄉的英雄”為主題,合作編輯文集。遷移教材: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一單元“單元研習任務”三和后面的《材料的積累與運用》。【寫作指導】 這項任務是學習革命傳統作品以后的實際應用,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挖掘社會資源,切身感受身邊真實的英雄或榜樣。第一個活動是選定參觀訪問的對象,或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或是革命歷史遺跡,也可以擴展一些,如你知道的某個英雄人物或榜樣人物。參觀訪問時要注意記錄一些材科,也可以拍些照片,為后面的活動作準備。有條件的還可以通過圖書館、網絡等查閱一些文字或圖片材料。第二個活動是選擇某一文體進行寫作,寫作時可參考本單元所學的一些作品的寫法,如紀實性作品中記敘與抒情、議論的結合,新聞作品的簡潔明了等??蛇x用自己擅長的文體,積累較多的素材進行寫作。第三個活動是編輯以“家鄉的英雄”為主題的文集。文集涉及內容選擇、欄目設置、排版設計、撰寫前言或后記等,可以以班級為單位分工合作完成。三、語言錘煉言之無文,行而不遠。無論是追求語言的準確、清晰、恰當,還是生動、形象、傳神等,都和遣詞造句的能力有關。推敲錘煉,尋找最合適也最能出彩的字句,應當成為我們表達的追求。本單元作品中有很多值得品味的精彩語句,如:《阿Q正傳》中,多次用“飄飄然”來表現阿Q精神勝利后的得意忘形;徐志摩的潭水,“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茅盾筆下,夕陽的余暉“幻成了滿天的彩霞”。所有這些,都是作者錘煉出來的精彩語言。結合本單元課文中的實例,探究語言的表達技巧,選擇一個角度,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語言鑒賞札記。遷移教材: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二單元“單元研習任務”三和后面的《語言的錘煉》。【佳作展臺】詞句出彩,傳神遞韻錘煉語言,就是尋找最合適也最能出彩的詞句,恰到好處地狀摹出形象的神韻,表現出性格的特征,狀摹出場面的特質,表達出心理、情感的微妙之處。生動的動詞或形容詞,最有利于狀摹出形象的神韻。《阿Q正傳》中“阿Q兩只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辮根,歪著頭”,句中用了一個動詞“捏”,而不是“攥”或“抓”,生動地狀摹出阿Q長有癩瘡疤的頭上毛發稀少、辮子細瘦的形象。“小尼姑全不睬,低了頭只是走。阿Q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著伊新剃的頭皮,呆笑著”中的“摩著”“呆笑”,極寫阿Q的下流相,盡顯阿Q欺軟怕硬的丑態?!恫桊^》中“二德子不聽王利發的話,一下子把一個蓋碗摟下桌去”,句中用了一個“摟”字,寫二德子故意打碎蓋碗的動作,刻畫出二德子一副蠻不講理的無賴相。字詞可以在形象刻畫上傳神,句子當然可以更傳神?!恫桊^》中寫黃胖子出場,“嚴重的沙眼,看不清楚,進門就請安”,說話間并不停留,徑直“往里走”?!斑M門就請安”看似謙恭有禮,但徑直“往里走”顯示了江湖流氓做派。精妙的詞語或句子,可以傳達出人物內心的情感體驗或心理活動,使其神韻畢現?!栋正傳》中寫阿Q與王胡比捉虱子,“他很想尋一兩個大的,然而竟沒有,好容易才捉到一個中的,恨恨的塞在厚嘴唇里,狠命一咬,劈的一聲,又不及王胡響”?!昂藓蕖薄昂菝灰А?,將阿Q因身上的虱子不如王胡的大、咬得不如王胡的響而產生的懊惱、不甘與急于勝過王胡的心理描寫得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文學作品中的人物語言,能委婉曲折地表達人物的心理活動或情感傾向?!哆叧恰分?儺送二老安排人送翠翠回家時,“翠翠想起自己先前罵人那句話,心里又吃驚又害羞,再也不說什么,默默地隨了那火把走去”。“吃驚”“害羞”形象地傳遞出翠翠得到被自己誤解的男子的幫助后,有幾分羞澀,又有幾分難為情的心理?!澳北砻鞔浯湓谛睦锘匚哆@件事,儺送在她心里留下了抹不去的記憶,讓她的內心不再平靜。爺爺和翠翠帶著天保大老送的鴨子往回走時,爺爺說:“翠翠,莫鬧,我摔到河里去,鴨子會走脫的!”翠翠回答說:“誰也不稀罕那只鴨子!”翠翠借對鴨子的態度,委婉而又明確地向爺爺表示自己無意大老,同時也體現了少女羞于提起婚嫁的心理。運用精當的動詞或形容詞,可以將場面的特征渲染出來?!恫桊^》中秦仲義與龐太監交鋒時,“茶客們忽然全靜寂起來,幾乎是閉住呼吸地聽著”,“靜寂”“閉住呼吸”極其精練地狀摹出一場激烈交鋒即將到來時的緊張氣氛。有時,形容詞、疊音詞的反復運用,能夠收到狀摹場面、描摹人物、襯托形象的多種功效?!肚厍弧分袑憽毒扰嵘返难莩?,“那慧娘站在臺中往下蹲,慢慢地,慢慢地,慧娘蹲下去了,全場人頭也矮下去了半尺,等那慧娘往起站,慢慢地,慢慢地,慧娘站起來了,全場人的脖子也全拉長了起來”?!奥?慢慢地”的連用和重復,既描摹出觀眾入迷的場面,又襯托出秦腔名角演技的高超,可謂一石二鳥,妙不可言。四、文體寫作(一)應用文1.優秀的古詩詞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蘊和獨特的藝術匠心,學習欣賞時應當重點關注,細加品味。比如,曹操《短歌行》運用比興手法和典故表述心志,陶淵明《歸園田居》用白描呈現日常生活畫面,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用瑰麗的想象表現夢境,白居易《琵琶行》把抽象無形的音樂化為具體可感的形象等。從本單元選擇一首詩詞,就你感觸最深的一點,寫一則800字左右的文學短評。遷移教材:必修上冊第三單元“單元學習任務”三和后面的《學寫文學短評》。【佳作展臺】 用典言志,天衣無縫——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用典藝術欣賞古人寫詩,如果過多地引經據典,會有賣弄學問之嫌,被人稱作“掉書袋”。但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雖然連用七個典故,卻給人一種行云流水、天衣無縫般的流暢感,因此明代卓人月《古今詞統》點評其詞:“典故一經其手,正不患多?!北疚膬H以上闋為例,管中窺豹地淺談一下作者用典的藝術。“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劈頭用典,正不多見。三國時吳國的皇帝孫權,曾建都京口,作為新都的屏障,打垮了來自北方的曹操的軍隊,保衛了國家。辛棄疾登臨北固亭,放眼遠望,由眼前的千古江山,聯想到曾經在此建功立業的孫仲謀,銜接得天衣無縫。眼前的江山還在,但像孫權這樣的英雄已無處尋覓了。詩人起筆便抒發了江山依舊,但英雄不再、后繼無人的感慨,為全詩奠定了悲壯蒼涼的基調。此處以“江山”襯托“英雄”,與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有異曲同工之妙。接下來的“斜陽草樹,尋常巷陌”,前面承接“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后面引出“人道寄奴曾住”,看上去流暢自然,似乎沒有稀奇之處,但其實它化用了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以及周邦彥《西河·金陵懷古》“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里”的詩詞意境,形象地展現了一幅草樹掩映、斜陽映舍的平常巷陌圖,突出了古跡無處尋覓的歷史愴然。此處的用典,用得不著痕跡。即使看不出用典,也絲毫不影響其表情達意和意境氛圍的塑造,真是達到了“羚羊掛角,無跡可尋”的境界。上闋最后一句“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引用劉裕的典故。懷想當年劉裕以京口為基地,平定了內亂,取代了東晉政權,還曾兩度揮戈北伐,先后滅掉南燕、后秦,收復洛陽、長安,幾乎可以攻克收復中原。這個典故言簡意賅,達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一方面描繪了劉裕北伐時的雄姿,一方面表達出自己對英雄的仰慕之情,一方面又以劉裕之“雄”,反襯南宋統治者妥協求和的懦弱,表達出詩人對他們茍且偷安的不滿。名為懷古,實是諷今;懷古其外,諷刺其內。具有很高的藝術性。由眼前的江山,聯想到曾經在這里叱咤風云的孫權,由孫權去后風景的蒼涼,自然聯想到同樣在此橫刀立馬的劉裕。上闋雖然連用三個典故,但思路之連貫、過渡之絲滑、情感之流動,達到了天衣無縫的程度。這樣的用典,非但不給人生硬的感覺,反而給人以美妙的藝術享受,怪不得古人說“典故一經其手,正不患多”。【材料解讀】 材料第一句,要求我們關注優秀古詩詞的深刻意蘊和獨特的藝術匠心,其中“深刻的意蘊和獨特的藝術匠心”暗示了本次寫作任務的內容指向。第二句通過列舉曹操等人的詩歌予以解釋,是第一句的舉例說明。第三句提出寫作任務,審題重點詞語是“本單元”“感觸最深的一點”“文學短評”。綜上分析,可以明確本次的寫作任務,考生要從必修上冊第三單元選擇一首詩歌,就其中一點分析其深刻意蘊與藝術匠心。【立意指導】立意及題目示例:①《以白描手法描繪出心中理想的田園生活——陶淵明〈歸園田居〉白描手法賞析》。②《瑰麗的想象,奇特的夢境——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賞析》。③《化無形為有形——白居易〈琵琶行〉音樂描寫藝術賞析》。2.馬克思深刻洞察歷史發展的規律,從紛紜復雜的社會現象中抽絲剝繭,發現了資本主義的深刻矛盾和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并自覺承擔起創建革命理論、領導革命實踐的重任;林覺民矢志拯救國家民族,“為天下人謀永福”,不惜犧牲個人幸福,舍生忘死,視死如歸。本單元的文章展現了革命導師和革命先烈對時代使命的深刻理解,表現了他們將個人抱負與時代要求相結合的人生選擇。以小組為單位,從本單元中任選一篇文章進一步研讀,想想其中展現的精神品質和人生選擇,對你思考“抱負與使命”這一話題有何啟發。聯系當下社會生活,以《我們的使命》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講稿。遷移教材:必修下冊第五單元“單元學習任務”一和后面的《寫演講稿》。【材料解讀】材料分兩層:前兩句為第一層。第一句引述,基于課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和《與妻書》分析評價馬克思、林覺民的偉大事跡,第二句總結,引出本單元的主題——將個人抱負與時代要求相結合。第二層提出兩個學習任務,第一個任務是口頭表達題:以小組為單位,研讀本單元其中一篇文章,說說其中展現的精神品質和人生選擇對思考“抱負與使命”有什么啟發。第二個是寫作題,要求聯系當下社會生活,以《我們的使命》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講稿。第二個任務是在第一個任務的基礎上提出的:通過對課文的研讀,初步明確了人物精神品質與人生選擇對思考“抱負與使命”的啟發;然后再聯系當下的社會生活,進一步思考青少年在當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革命導師和革命先烈在他們各自的時代,挺身而出,以天下為己任,承擔起推進社會變革的使命,無愧于他們的時代;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應該做出怎樣的人生選擇,才無愧于自己的人生,才無愧于這個偉大的時代,無愧于國家和人民呢?這正是《我們的使命》這篇演講稿要重點回答的問題。【立意指導】①獻身民族復興,實現人生價值。②實現國家的現代化,我們這一代人的光榮使命。③平凡的崗位,崇高的追求。④在民族復興的大潮中,我愿做一滴小小的水滴。3.閱讀下面的材料,提煉觀點,圍繞“文化走出去”的話題,聯系社會生活,任選一個角度,寫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申論。要求立意明確,有思想性;在90分鐘之內完成。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摘自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一個故事勝過一打道理?!敝v好中國故事是外宣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的基本途徑。從毛澤東同志向美國記者斯諾、史沫特萊等人講述“延安故事”,到習近平總書記通過講故事介紹中國道路和共建美好世界的理念主張,善于通過故事傳播理念、以理服人、以情動人,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今天,中國故事最精彩的主題,是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什么管用。我們要圍繞國際社會關注的問題,主動宣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動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斗圓夢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同時,要采用外國人聽得懂、易接受的話語體系和表述方式生動鮮活地講,貼近中國實際、貼近國際關切、貼近國外受眾入情入理地講,平等待人、虛懷若谷、真誠親和地講。(摘自《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重要講話精神》,2018年9月2日《人民日報》)遷移教材:選擇性必修中冊第四單元“單元研習任務”三和后面的《觀察社會現象,學寫申論》。【材料解讀】第一則材料提出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目標和要求,簡單說來就是,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形象,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第二則材料論述為什么要講好中國故事(它是外宣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的基本途徑,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講好什么樣的中國故事(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什么管用),如何講好中國故事(采用外國人聽得懂、易接受的話語體系和表述方式生動鮮活地講)。申論寫作的一般方法是,在整理、概括、分析材料反映的主要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對策,給出可行的解決方案并進行論證。就此項任務來說,“主要問題”已經確定:講好中國故事?;镜摹皩Σ摺币舶诓牧现校骸皥允刂腥A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采用外國人聽得懂、易接受的話語體系和表述方式生動鮮活地講,貼近中國實際、貼近國際關切、貼近國外受眾入情入理地講,平等待人、虛懷若谷、真誠親和地講。”至于“可行的解決方案”,則需要我們結合現實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擬出幾條具體的方法。如結合最近火熱的《逃出大英博物館》,可以拍攝擬人化的小故事,以情動人。【立意指導】①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②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③“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庇猛鈬寺牭枚?、易接受的表述方式講述中國故事。④創造性地利用互聯網和多媒體,講述中國故事。4.高中時代,我們會面臨重要的選擇,比如選擇什么高考科目、未來從事什么職業等。給友人寫一封信,談談自己的選擇及理由。要求說真話,抒真情,以理服人,以情動人。遷移教材: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三單元“單元研習任務”四和后面的《說真話,抒真情》。【材料解讀】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作文題。各項任務是確定的:寫作者是高中生,寫作的文體是書信,讀者是友人,內容是對高中時代自己所面臨的重要問題(高考科目、未來從事的職業)的選擇及理由,要求是說真話,抒真情,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友人”一般是同齡人,是知心人,是可以向之說真話,抒真情的人。說真話、抒真情是最基本的要求。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說,不應說套話、空話、假話。雖然如此,但也應注意不能過于隨意:自己的選擇代表著對自己未來的規劃,作文應體現出人生的自覺意識,即了解自己的情況,對未來有合理的、符合自己條件的規劃;選擇應表現出責任意識與擔當意識——對自己的人生、對家庭、對社會,乃至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與擔當。【立意指導】①無悔青春選擇,逐夢星辰大海。②志當存高遠。③獻身科學,推動社會進步。④泛舟文學之海,描繪美好人生。(二)寫人敘事1.教過兩代人的山村小學教師,抗擊疫情護佑生命的醫護人員,精心擦拭每一塊玻璃的保潔阿姨,春耕秋收辛勤勞作的農民……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勞動者值得我們關注,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不少事也可能觸動我們的心靈。寫一個你熟悉的勞動者,不少于800字,題目自擬。遷移教材:必修上冊第二單元“單元學習任務”四和后面的《寫人要關注事例和細節》。【材料解讀】第一句話列舉了四類勞動者:山村小學教師、醫護人員、保潔阿姨、農民。第二句總結上文,擴大了勞動者范圍。然后引出寫作任務——寫一個你熟悉的勞動者。其中“生活中”“平凡的勞動者”“值得我們關注”“觸動我們的心靈”“你熟悉的”都限定了寫作對象,但同時也啟發我們的聯想。單元寫作指導《寫人要關注事例和細節》指出了寫作方法:通過典型事例和真實感人的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立意指導】本次作文的立意應是“值得我們關注”“觸動我們的心靈”背后的東西??梢越柚牧狭信e的四類勞動者立意,舉一反三。①教過兩代人的山村小學教師——堅守在落后、封閉、艱苦的環境中,傳承文化,托舉未來。②抗擊疫情護佑生命的醫護人員——以仁慈之心,點燃生命之燈。③精心擦拭每塊玻璃的保潔阿姨——用心做好每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成就美化環境的大事業。④春耕秋收辛苦勞作的農民——在泥土里辛勞,奉獻出人類賴以生存的糧食。2.我們讀小說,常常會對其中的人物、故事或場景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是因為小說往往取材于我們的生活。日常生活中的人與事,看似平淡無奇,但在特定的情境中,人物也可能展現自己的光彩,事情也可能具有獨特的情味。記述自己的一段真實經歷,或發揮合理想象創作一個虛構的故事,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遷移教材:必修下冊第六單元“單元學習任務”三和后面的《敘事要引人入勝》。【材料解讀】材料由引導語和寫作任務組成。前兩句為引導語,從我們讀小說的經驗說起,講到生活中看似平淡無奇的人和事,在特定的情境中可能展現自己的光彩,或具有獨特的情味??梢月撓当締卧男≌f來理解。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林沖本想委曲求全,不料樹欲靜而風不止,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他奮起反抗,手刃仇人,原本匍匐在地上的英雄終于站了起來,成為一個大寫的人。再如《裝在套子里的人》中有這樣一個鏡頭:華連卡和弟弟騎著自行車,漲紅了臉,興高采烈,喊著“多可愛的天氣!多可愛,可愛得要命!”而在旁邊注視著她的別里科夫臉色從發青變成發白,說“難道中學教師和小姐騎自行車還成體統嗎?”這個鏡頭,將活潑與保守并置在一起,極有“情味”。最后一句是寫作任務:或記述自己的一段真實經歷,或創作一個虛構的故事,人物盡可能寫出“光彩”,故事盡量寫出曲折。【立意指導】①以寫人為主,故事為刻畫人物形象服務,可模仿《裝在套子里的人》。②以敘事為主,重在敘述一個有情味的故事,可模仿《變形記》。(三)小說散文1.欣賞小說,不僅要品析作品在情節設置、形象塑造等方面的獨到之處,更要理解作者通過作品表現出的對社會人生的認識與思考。同樣,創作小說,固然需要學習典范作品的寫作技巧,更重要的還是認真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從下列寫作任務中任選一項完成。(1)本單元小說反映了不同時代的社會生活,展示了小說名家的風格特征。選擇你喜歡的一篇細加研讀,從中選取感興趣的某一要點,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賞析文章。【材料解讀】本任務要求寫一篇賞析文章?!氨締卧≌f反映了不同時代的社會生活,展示了小說名家的風格特征”是寫作的依據;“選擇你喜歡的一篇”“選取感興趣的某一要點”“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賞析文章”是寫作要求。所謂“感興趣的某一要點”,可以是內容方面的,如《大衛·科波菲爾》中反映英國工業時代的社會影像,以及普通人的生活;也可以是小說寫作技巧方面的,如《老人與?!返摹傲愣葘懽鳌?,《復活》中的對話描寫,《百年孤獨》中的魔幻現實主義手法等。【立意指導】①困境中的溫暖——《大衛·科波菲爾》中大衛與米考伯一家的交往。②救贖與墮落——《復活》中的聶赫留朵夫與瑪絲洛娃。③零度寫作——《老人與?!返臄⑹鎏卣鳌"墁F實的幻影——《百年孤獨》的魔幻現實主義手法欣賞。(2)只要你認真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存在著不少“小說元素”,或讓人感動,或引人深思,或令人開懷……試著從中采擷一二,以之為基礎創作一篇小小說。遷移教材: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三單元“單元研習任務”三和后面的《學寫小小說》。【材料解讀】本任務要求創作一篇小小說,生活中讓人感動,或引人深思,或令人開懷的“小說元素”是創作的基礎。也就是說,可以以生活中的一個人或一件事為基礎,通過嫁接、想象、變形、補充等,將它“創作”成一篇小小說。此處的“創作”,就是允許虛構。【立意指導】單元研習任務中《學寫小小說》中的一段可以指導我們立意:一篇優秀的小小說總要以“意”為核心,或頌揚,或諷刺,或表達對人生的思考,或展現生活側面,從故事中提煉出意義。當實在沒有“高大上”的意義可以表達的時候,就不必強求,“展現生活的一個側面”也是其意義。2.同是寫景抒情,本單元的幾篇文章運用的藝術手法各具特色。借鑒這些文章的寫法,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以下題目供參考,也可以自擬題目。(1)對我們的校園(村莊或小區等),你也許已經非常熟悉了,但很可能其中還有你未曾留意的一小塊天地;同一處景物,你也未必觀察到它在不同時間的變化。以《我仿佛第一次走過____》為題,寫一篇散文。【材料解讀】這是一道“半材料、半命題”的作文題。材料第一句是引導語,意在引發我們的聯想,觸發我們的寫作欲望?!拔覀兊男@(村莊或小區等)”是聯想的范圍,“未曾留意的一小塊天地”“同一處景物在不同時間的變化”是寫作的對象和內容。我們可以以此為聯想的觸發點,聯想熟悉的相關景物?!段曳路鸬谝淮巫哌^____》是半命題,“仿佛第一次”的意思并不是真的“第一次”,而是原來未曾留意,或第一次發現同一處景物在某個時間呈現出新景象,讓人有新的認識和驚喜。【立意指導】“我仿佛第一次走過……”含有驚喜的意思,或原來未曾留意,而現在竟然發現它如此美好;或原來雖經??吹?,卻不經意間發現在某一時刻呈現出新的景觀,令人欣喜。無論哪種情況,這“仿佛第一次走過”的驚喜就是要表達的主要思想感情。(2)四季更替是大自然的節律,每個季節都有它獨有的特點。“立春”“立秋”“夏至”“冬至”,這些字眼都能引發很多遐想和回憶。選擇一個節氣,觀察此時的景物和人們的活動,寫一篇散文。遷移教材:必修上冊第七單元“單元學習任務”三和后面的《如何做到情景交融》。【材料解讀】這是一道材料作文題。前兩句是引導語,“立春”“立秋”“夏至”“冬至”,“這些字眼都能引發很多遐想和回憶”規定了寫作的方向。第三句是寫作任務,審題關鍵詞“節氣”“此時的景物和人們的活動”指向寫作內容。【立意指導】四季更替是自然的節律,“立春”“立秋”“夏至”“冬至”這些節氣是對自然節律的反映。此題意在引導我們觀察自然與生活,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趣,傳承傳統文化。這應是作文的立意方向。(四)議論說理1.《勸學》是兩千多年前荀子對學習問題的樸素認識,《師說》是一千多年前韓愈對“恥學于師”的批評。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我們今天在學習中又遇到了新的難題。針對當下學習中的某些問題,以《“勸學”新說》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遷移教材:必修上冊第六單元“單元學習任務”三和后面的《議論要有針對性》。【材料解讀】這是一道“材料+命題”式的作文題。第一句用本單元的兩篇課文《勸學》《師說》引出學習與從師的話題。第二句由古到今,指出“我們今天在學習中又遇到了新的難題”,至于新難題是什么,材料并沒有明確指出,需要我們自己思考和聯想。第三句提出寫作任務,其中“針對當下學習中的某些問題”是寫作指向,《“勸學”新說》是作文題目,“不少于800字”是字數要求?!丁皠駥W”新說》這個題目,要求我們結合當今的時代特點,在荀子《勸學》的基礎上重新思考某些問題,并寫出新意,從而使之適用于當下。【立意指導】①鍥而不舍,金石未必可鏤。②批判為父母而讀書的不良學習風氣。2.古代文化經典包含著先賢對社會、人生、歷史的深刻思考,至今還能給我們很多啟發。閱讀這些經典時,既要充分理解先賢的思想,也要立足現實,自主思考。從以下兩個話題中任選其一,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闡述你的觀點。話題1:孟子勸說齊宣王“發政施仁”,認為“推恩足以保四?!?。他對實現理想社會的設想,在今天看來有什么可資借鑒之處?又有哪些不足?話題2:經典寓言的寓意是豐富的。有人認為《庖丁解牛》表達了莊子“順應自然”的思想,有人則認為主要是強調人要“保全天性”……你怎么理解這則寓言的寓意?遷移教材:必修下冊第一單元“單元學習任務”三和后面的《如何闡述自己的觀點》。【佳作展臺】 人間正道是滄桑孟子“發政施仁”“推恩足以保四?!钡乃枷胧且环N“王道”,即通過施行仁政、獲得人民的擁護而稱王;當時諸侯王普遍信奉的是“霸道”,即通過武力征服天下。我認為,“王道”不合時宜,“霸道”難以持久,只有“滄桑”——“王道”“霸道”各得其宜才是人間“正道”。“王道”是理想之道,卻不合時宜。沒有現實土壤的花朵,只能是水中月,霧中花,看著挺美,卻難以實現。孟子的“推恩足以保四海”就是如此。它從“愛人”的根本立場出發,推導出“制民之產——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王天下”的成功路線。這是一個看上去多么符合人民愿望的路線啊。但可惜的是,現實是殘酷的,它常常不按照人民的愿望行事。當時各國互相征伐,“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生靈涂炭,民不聊生。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一個諸侯王,如果不發展軍事力量,僅是發展生產,讓百姓富足的話,就如同一只肥羊被投入虎狼之圈,恐怕連命都難以自保,更別說“王天下”了。但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是,孟子的思想雖然在當時難以實現,卻在之后的歷史長河中載沉載浮,不斷被統治者提及,并成為傳之久遠的治國之策。不僅在封建社會,就是在今天,它仍然有著旺盛的生命力,給人以良好的啟示。它告訴我們,政府是舟,百姓是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它告訴我們,百姓“倉廩食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習總書記指出:“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我們要時刻不忘這個初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蔽覀凕h的執政理念是根植于孟子的“王道”思想的。如果僅從很短的歷史階段看,孟子的“王道”的確失敗了。但如果從一個更長的歷史階段看,誰又能說它失敗了呢?反觀“霸道”,雖然能取勝于一時,卻難以取勝于一世。像暴秦、暴隋就是這樣。秦朝就是依靠“霸道”滅亡了齊國等六個諸侯國從而成就“王天下”的偉業,但由于“仁義不施”,結果很快覆滅了。陸賈在劉邦時期所說的“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的道理就在這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歷史上成功的王朝,都懂得武力奪取天下、仁義治理天下的道理。幾乎每一個政權,都是通過血與火的斗爭得來的,但在政權穩定后,莫不重視民生。劉邦奪取關中后與百姓“約法三章”,從而贏得關中百姓的擁護,這是他戰勝項羽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只有“王道”“霸道”各得其宜的“滄?!敝啦攀侨碎g“正道”。【材料解讀】以話題1為例,本話題一共有三句話。第一句是“述”,即陳述話題指向——孟子勸說齊宣王“發政施仁”,認為“推恩足以保四海”。第二、三句是“問”,即針對以上話題提出問題:孟子對理想社會的設想,在今天有什么可資借鑒之處?又有哪些不足?這個話題實質是要求我們聯系今天的現實,辯證地評價和看待孟子施行仁政的理想。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一種“民本”思想,它要求統治階級與百姓共情,施行仁政,發展生產,讓百姓豐衣足食,過上好日子,從而得到百姓擁戴,進而達到“王”天下的目的。從可資借鑒的角度看,這種思想重視民生,重視民心所向,與我們黨“一切為了人民”“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是一致的。它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推恩思想,有利于激發人的善良之心、惻隱之心,從而有利于提高個人道德修養。從不足的角度看,那就是它過于理想化,對社會的構想過于浪漫,不切合戰國時期諸侯混戰的社會實際,因而難以取得成功。【立意指導】①理想固然美好,可惜不接地氣。②雖然不切實際,仍有積極意義。③“仁政”需要可培育的土壤。3.“說得清,道得明”是說明文寫作的基本要求。從下列寫作任務中任選一項完成,并交流修改。交流時,要注意了解同學能否明了你要說明的事理,存在哪些疑惑與誤解,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交流后,可適當修改自己的習作,做到清楚明晰。(1)探索生物世界的奇異現象,追尋天宇中的神奇星光,調查民間文化的各種形態,觀察人們不同的勞動方式,凡此種種,都可以讓我們有所發現,增進我們對某些道理、規律的認識。寫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說明你所發現的某一事理。【材料解讀】第一句是引導語,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探索自然,調查社會,都會讓我們有所發現。第二句是寫作任務,其中“說明你所發現的某一事理”就是這次寫作的核心任務。發現的事理,可以是自然方面的,它也許是生物世界的奇異現象,如含羞草為什么會害羞?大雁為什么會長途旅行?也可以是社會方面的,如春節拜年的習俗等。需要注意的是,寫作任務是要求說明“某一事理”,因此,作文中不但要寫明某種自然或社會現象,還要探究其中之“理”,一般是解決“為什么”的問題。(2)常識對我們的生活、學習都很重要。它們有些是對自然現象的總結,如“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有些與文化相關,如中國古代宮殿建筑多采用對稱布局;有的則凝結著人生的某些經驗,如“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這些常識的背后其實都存在某些事理,試以“常識中的‘理’”為話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說明文,題目自擬。遷移教材:必修下冊第三單元“單元學習任務”四和后面的《如何清晰地說明事理》。【材料解讀】本題與前一個寫作任務相似,區別在于此題聚焦于“常識”中的“理”。材料第一句說明常識很重要,第二句介紹“常識”的三種類型,第三句指出這些常識背后都存在著某些事理,并提出寫作任務。需要注意的是,作文可以寫某一種常識背后的“理”,也可以寫多個常識背后的“理”;可以寫材料列舉的一個或幾個常識,也可以選擇其他自己熟悉的常識來寫。4.有“問題意識”,獨立思考,才有可能提高思辨能力。從以下任務中任選一題完成,并交流修改。注意交流時要暢所欲言,質疑論辯要有風度,尊重不同意見,認真記錄不同觀點及其依據。(1)一項閱讀調查顯示,有相當比例的成年人傾向于傳統紙質圖書閱讀,也有不少成年人則傾向于電子閱讀。對此,有人認為“讀屏”意味著碎片化的淺閱讀,有人則不以為然,認為兩種閱讀方式可以共存融合,相得益彰。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談談你的看法,題目自擬。【材料解讀】第一句提出一種社會現象:有的成年人傾向于傳統紙質書的閱讀,有的則傾向于電子閱讀。第二句在此基礎上提出兩種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讀屏”意味著碎片化的淺閱讀,有人認為兩種方式可以共存。第三句提出寫作任務。顯然,此處的寫作任務,就是針對傳統紙質書的閱讀和電子閱讀的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你可以贊同兩種觀點中的一種,也可以提出自己獨立的觀點,關鍵是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并在論證時合理思辨,比如可通過反駁對方的觀點來論證自己的觀點。【立意指導】①“讀屏”是碎片化的淺閱讀,難以深入、全面地獲得知識。②紙質圖書閱讀與電子閱讀可以共存。③“讀屏”是社會發展的趨勢,難以阻擋。(2)有人認為,道德底線低的人有時比道德底線高的人占優勢,你做不出來的,他做得出來,所以他們總能如魚得水。但師長告誡我們:要堅持“高線”,守住“底線”;只有守住“底線”,才是守住了為人的根本。以“底線”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遷移教材:必修下冊第八單元“單元學習任務”四和后面的《如何論證》。【材料解讀】前兩句提出兩種觀點:有人認為道德底線低的人有時比道德底線高的人占優勢,但師長教育我們應守住“底線”。第三句提出寫作任務——以“底線”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此題關鍵是有自己獨立的見解,要觀點鮮明,不能模棱兩可。從價值導向上來說,選擇第二種觀點符合國家對青年的要求。論證時要運用思辨能力,此題也可以通過反駁對方的觀點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立意指導】①要堅持“高線”,守住“底線”。②道德底線低的人得不償失,終將作繭自縛。③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5.運用理性思維深入思考,有理有據地把道理說清楚,是發表言論、闡述見解的基本要求。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項完成,并與同學交流。交流前擬一個提綱,列出自己的主要觀點和依據;交流過程中注意記錄不同意見并加以思考。(1)認識事物時,我們的判斷常常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如篤信古人、權威和書本,聽信大多數人的意見等?!白怨乓詠怼薄爸麑<冶硎尽薄皶险f”“大多數人認為”等常見說法,就體現了這些影響。圍繞這樣的短語,延伸思考,充實依據,選取合適的角度,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材料解讀】材料的前兩句為引導語,第一句指出我們認識事物時,判斷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并舉例說明,第二句列舉出幾種常見說法,第三句提出寫作任務。應針對認識事物時判斷受影響這一話題,圍繞材料第二句的短語,選取合適的角度進行寫作。從材料的立場來說,對這種影響進行否定批判比較符合材料的傾向,作文時要有自己獨立而深刻的思考,運用充實的依據論證觀點。(2)人們在獲得一些新的東西時,也有可能失去另一些東西?;ヂ摼W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不少便捷,那么人們可能會失去什么呢?就這個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遷移教材: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一單元“單元研習任務”三和后面的《深化理性思考》。【材料解讀】本題的材料共三句話,第一句話有兩個關鍵詞“獲得”“失去”,揭示了生活中的普遍哲理。第二句話“互聯網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不少便捷,那么人們可能會失去什么呢?”規定了寫作內容。第三句話提出寫作任務??忌鑷@互聯網來討論得到與失去的話題,思考互聯網帶給人們的便利和產生的弊端。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