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年鳳翔中學高一上學期第一學月地理試卷(卷面分值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第Ⅰ卷(選擇題)一、選擇題:本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一、單選題2001年7月18日、19日黎明,天空上演了“眾星捧月”的天文奇觀——肉眼可見的土星、金星、木星和火星,依次排列在月球周圍。由于天文學家對這一奇觀作了預測,許多天文愛好者大飽了眼福。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天文奇觀“眾星捧月”中的四顆行星中,哪兩顆行星之間存在小行星帶( )A.金星和火星 B.土星和金星C.木星和土星 D.火星和木星2.天文奇觀“眾星捧月”中的四顆行星中,屬于巨行星的是( )A.金星和火星 B.土星和金星C.木星和土星 D.火星和木星3.下列屬于天體的是( )①地球 ②河外星系 ③天空中飛行的飛機 ④星際空間的氣體和塵埃 ⑤隕石 ⑥流星體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⑥2023年3月24日(農歷初三)傍晚,天空上演“月掩金星”的天象,我國大部分地區觀測到了這一難得的天文奇觀。“月掩金星”是指月球、地球、金星排成一條直線時,金星被月球掩蓋的自然現象。完成下面小題。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現象是因月球體積比金星大 B.小行星帶位于金星與地球之間C.金星的公轉軌道為正圓形軌道 D.金星繞日公轉方向與地球相同5.下列能夠正確反映“月掩金星”現象的圖示是( )A. B.C. D.拉薩位于寬闊的拉薩河谷北側,年平均日照總時數多達3005.3小時,有“日光城”之稱,年降雨量為454毫米且多夜雨。如圖示意我國拉薩地區多年平均太陽輻射與日照時數的年內變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太陽輻射與日照時數呈正相關 B.太陽輻射與日照時數呈負相關C.拉薩5~7月太陽輻射最豐富 D.拉薩日照時數夏季最高7.拉薩8月日照時數較少的原因( )A.地形 B.晝夜長短 C.緯度 D.天氣狀況8.拉薩年平均日照總時數長的主要原因是( )①海拔高,大氣稀薄②緯度高,太陽高度角大③降雨量大,水汽多④天空晴朗,大氣透明度好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夸父計劃”是我國繼“嫦娥計劃”后又一重要的空間探測計劃。該計劃主要是針對太陽活動進行監測,幫助科學家深入研究日地空間環境,為災害性空間環境預報提供觀測數據。該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在距地球150萬千米的日地連線上設置一顆衛星,用來全天候監測太陽活動的發生及其伴生現象。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9.該衛星可在太陽光球層、色球層監測到的太陽活動分別是是( )A.黑子、耀斑 B.耀斑、日珥 C.日冕、耀斑 D.太陽“風暴”、黑子10.當太陽活動增強時,給該衛星正常工作帶來的影響最主要是( )A.衛星與地面指揮系統的聯系中斷 B.衛星被大量高能帶電粒子擊毀C.衛星被引發的“流星雨”襲擊 D.衛星周圍空間溫度過低2023年9月,經過200多天野外發掘和長達一年的修復與分析研究,確認發現于福建省政和縣約1.5億年前的地層中一件保存近乎完整的恐龍化石屬于鳥翼類恐龍新物種,并將其命名為“奇異福建龍”,同一地層中還發現大量水生、半水生的魚類和兩棲類等脊椎動物化石。下圖為“奇異福建龍”及政和動物群生態復原圖,完成下面小題。11.“奇異福建龍”生存的地質年代是( )A.泥盆紀 B.侏羅紀 C.寒武紀 D.第四紀12.該地層中發現的脊椎動物( )A.以大型哺乳類動物為食物 B.最早出現于早古生代時期C.以裸子植物作為食物之一 D.在第四紀時期遭到大滅絕13.推測“奇異福建龍”生存時期,福建省政和縣地區的地理環境最可能是( )①淺湖、沼澤②廣闊深海③溫暖、濕潤④寒冷、干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對流層頂高度與對流活動強弱密切相關。圖中示意青藏高原1980-2010年間對流層頂氣壓的月平均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4.1.青藏高原地區對流層頂高度最大的月份是( )A.2月 B.5月 C.7月 D.12月15.導致青藏高原地區2月-7月對流層頂高度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冷空氣勢力增強 B.太陽輻射增強C.植被覆蓋率提高 D.大氣降水增多16.近20年來,青藏高原對流層頂高度呈上升趨勢。產生這一變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化石燃料使用增多 B.途經航空班次增多C.地表植被密度增大 D.人工降雨頻率增大“霧”和“霾”是對流層中兩種不同的天氣現象:“霧”是空氣中水汽凝結而成、懸浮在空中的溫小水滴:“霾”是空氣中懸浮著大量的煙、塵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濁現象。為減輕“霧霾”影響,2013年以來全國打響了“藍天保衛戰”,取得顯著成效。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7.“霾”的主要組成物質是大氣中的( )A.氮氣 B.氧氣 C.雜質 D.水汽18.下圖所示①②③④四幅圖中,氣溫變化特征最有利于驅散“霧霾”的是( )A. B.C. D.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中有數百個碧藍澄澈的湖泊。夏季晴朗的午后,湖邊常會刮起一種被當地居民稱為“太陽風”的風。如圖示意某日陸面和湖面氣溫日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9.該地的“太陽風”( )A.從湖泊吹向陸地,性質較濕潤 B.從湖泊吹向陸地,性質較干燥C.從陸地吹向湖泊,性質較濕潤 D.從陸地吹向湖泊,性質較干燥20.上圖示意某日陸面和湖面氣溫日變化。該日,“太陽風”消失的時間大致是( )A.7時前后 B.12時前后 C.18時前后 D.21時前后如圖為北半球低緯度近地面等壓線分布圖(比例尺相同,單位:hPa),回答問題。21.四地風力由大到小排序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 D.④>③>②>①下圖為北半球部分地區(陰影部分為海洋,非陰影部分為陸地)某時刻近地面等壓線圖(單位:hPa)。圖示時刻沿海地區出現大霧天氣。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2.受大霧天氣影響( )①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少 ②地面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增加③大氣對地面輻射的吸收減弱 ④大氣逆輻射增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3.圖中甲、乙、丙、丁四地中風力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4.圖中A、B兩地的風向分別是( )A.東南風、西北風 B.東北風、西南風C.西北風、東南風 D.西南風、東北風第Ⅱ卷(非選擇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6分)新疆阿克蘇地區是塔里木盆地油氣勘探開發的主戰場,經過勘探,其中一口井在地下1300米左右的深度找到了石油層。2023年10月30日16時56分,在阿克蘇地區發生3.0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下圖示意地球內部圈層結構和地震波傳播速度。(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球圈層中的 (填名稱),其與軟流層以上的地幔頂部固體巖石部分共同構成 。(4分)(2)比較P、Q兩地地殼厚度大小,并說明理由。(6分)(3)在阿克蘇地區利用地震波進行石油勘探時,可以確定下圖中 最可能含有石油,說明確定儲油位置的具體原理 。(6分)2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甘肅省是我國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省區之一,但太陽能資源開發利用率偏低,目前該省正在加大對太陽能資源的開發力度。下圖為甘肅省太陽輻射[單位:kW·h/(m2·a-1)]分布示意圖。(1)描述甘肅省太陽能資源分布特征。(6分)(2)分析甘肅省太陽能資源豐富及開發利用率較低的原因。(8分)(3)簡要評價大規模利用太陽能發電的優缺點。(8分)2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杭州主城區坐落在杭嘉湖平原,西臨天目山區,東望東海。杭州城市熱島效應強度在夜晚較強,白天較弱,局地風向受到地形、海陸分布、城市建成區等的共同影響。夏季,杭州主城區東側風向全天相對穩定,西側風向晝夜基本相反。下圖示意杭州主城區東西向地形剖面。(1)指出夏季杭州主城區西側晝夜的風向差異,并分析原因。(6分)(2)分析夏季杭州主城區東側全天風向相對穩定的原因。(4分)(3)說明西部山區夏季對杭州主城區大氣環境的改善作用。(4分)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D D B C D B A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C A C B A C B A D題號 21 22 23 24答案 C B D C25.(1) 地殼 巖石圈(2)P地地殼厚度大于Q地。理由:P地位于山地,Q地位于山間盆地,山地海拔高于盆地,地殼厚度大于盆地。(3) 甲 原理:橫波和縱波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橫波只能在固體物質中傳播,縱波可以在固、液、氣體中傳播;當遇到石油層時,橫波波速消失,縱波速度減小,因此確定儲油位置。26..(1)①分布不均;②西北部太陽能資源豐富;③東部、東南部太陽能資源相對匱乏(2)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原因:①該省位于中緯度地區,夏季太陽高度較大,白晝時間長;②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時間長;③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透明度高。開發利用率低的原因:①常規能源豐富;②基礎設施不完善,開發難度大;③經濟不發達,人口、城市較少,能源需求小;④資金短缺,科技水平較為落后。(3) 優點:太陽能分布范圍廣,能量巨大,清潔無污染缺點:占地面積大,成本高;受緯度、天氣、季節、晝夜等因素影響較大,不穩定27.(1)風向差異:白天盛行偏東風,夜間盛行偏西風。原因:杭州主城區西側為山坡,白天山坡增溫快,形成明顯的谷風,盛行偏東風;夜晚,西側山坡降溫快,形成山風,同時有城市熱島效應,盛行偏西風。(2)夏季,陸地增溫快于海洋,城市東側盛行海風,為偏東風;受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城市東側刮偏東風。(3)夜晚來自山區的冷氣流可以緩解城區熱島效應;山風帶來的濕潤清潔空氣可以改善城區空氣質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