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裴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月全詩以月為主體,緊扣月下的春、江、花,月是詩中生命的紐帶,統攝全詩。春、江、花、月、夜五個意象,哪個意象是全詩的紐帶?升起高照西斜墜落以月升月落的時間順序為線索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水流春去欲盡, 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 碣石瀟湘無限路。月生月斜月懸月落月是詩之魂春 江 花 月 夜 月下之景月下之思月下之情(1——8句)(9——16)(17——36)《春江花月夜》思想變化可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想一想,你覺得如何劃分層次更符合詩人的思路。關于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繪由景引發的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抒寫思婦游子的兩地相望相思之情。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前八句通過對哪些意象的描寫,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抒發了怎樣的情感?(一)感受月下之景(一)感受月下之景幽美恬靜清幽靜謐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潮連海、月共潮生、水繞芳甸月照花林、空里流霜、汀上白沙意象意境春江花月圖良辰美景引發了作者什么樣的遐想?詩人對人生對宇宙產生了怎樣的哲思?(二)感悟月下之思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二)感悟月下之思望著一輪明月,作者的關注由景物,轉到了對人生宇宙的思考。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生命長河則是綿延長久的。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并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于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請同學們朗讀詩句,找出其中的意象,品味其中情感。(三)體會月下之情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月下之情白云:以白云的漂浮不定喻漂泊的游子;以浮云遮天蔽日喻指君王被小人/黑暗勢力蒙蔽;以浮云的瞬息萬變喻指世事變幻無常、物是人非的滄桑;以白云的舒卷自如表達對自由超脫的隱逸生活的向往。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扁舟:漂泊、自由、隱居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李白)漂泊在外不得志的代名詞。明月樓: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余哀。——曹植浦:是水邊或河流入海的地方,一般用作地名。古人多走水路,送別經常在碼頭,因此浦邊送行和灞橋折柳一樣逐漸成為固定意象。(三)體會月下之情意象白云扁舟子青楓浦情感游子羈旅之愁婦女相思之愁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望月相思圖(三)體會月下之情意象徘徊之月玉簾搗衣砧情感思婦閨怨婦女相思之情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思婦懷遠搗衣:古代的一種服飾民俗,即婦女把織好的布帛,鋪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軟熨貼,好裁制衣服,稱為“搗衣”,多于秋夜進行,常表達征人離婦的惆悵情緒,遠別故鄉、游子思鄉的愁緒。在古典詩詞中,凄冷的砧杵聲又稱為“寒砧”,此意象常與思念、懷鄉、惡戰有關。落花流水落月、殘月(三)體會月下之情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意象情感游子寂寞愁苦思歸之情游子思歸全詩小結畫意哲理詩情月下之景月下之理月下之情春江花月夜月色清涼月色朦朧人生無盡宇宙永恒思婦懷遠游子思歸春江花月圖月下沉思圖思婦懷遠圖游子思歸圖這詩是有憧憬和悲傷的,但它是一種少年時代“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憧憬和悲傷。所以,盡管悲傷,仍然輕快,雖然嘆息,總是輕盈,依然是一語百媚,輕快甜蜜的。——李澤厚《美的歷程》哀而不傷1、月亮情結:(1)思鄉懷親之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2)清幽雅致之境:“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3)凄清孤苦之情:“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4)時空永恒之嘆:“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李白《把酒問月》)“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拓展延伸2、江水時空:人類的渺小——浩渺宇宙(空間),人生短暫——歷史長河 (時間)(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2)“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3)“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棄疾《南鄉子》(4)“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3、落花意蘊:年光流轉、紅顏易老、生命無常綜觀中國詩歌史,寫花開的少,寫花落的多。飄零的落花中,彌漫著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遲暮的感慨與恐懼。繽紛的落花是中國古典詩歌傷春主題的核心意象。以落花為媒介,用優美流暢的語言來表達對年光流轉、紅顏易老、生命無常的感嘆,幾乎涵蓋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義。(1)“欲向相思處,花開花落時。”薛濤《春望詞》四首之一(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紗》(3)“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幾道《臨江仙》(4)“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 《紅樓夢》(5)“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