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絕密★啟用前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二年級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卷歷史注意事項:1.考生答卷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座位號寫在答題卡上。將條形碼粘貼在規定區域。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做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的規定區域內,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1.股商時期,把上、下用來標識垂直空間高、低的方位秩序引入到廣闊的社會空間,使其成為神靈系統、宗廟系統、祖先稱謂、地理地名等領域內分類和命名的重要依據。這一變化表明該時期()A.神權與王權已緊密結合 B.宗族觀念影響國家治理C.尊卑觀念秩序逐漸形成 D.國家組織動員能力較強2.岳麓秦簡《行書律》中規定:傳行書,署急輒(立即)行,不輒行,貲(以財物贖罪)二甲。不急者,日盛(完畢)留三日,費一盾;四日以上,貲一甲。二千石官書不急者,毋以郵行。”這說明當時()A.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 B.國家體制運行規范有序C.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 D.道路交通運輸體系發達3.孔子重人輕天,認為天是有道德傾向的,與人不可分割;孟子致力于人道的闡述,擺脫了對神或天意的追求,立足于人的心性修養;漢代董仲舒把天塑造為人格神,提出天人感應、天人合一。這反映了儒家()A.認識天人關系的觀點一致 B.提供封建秩序的天道依據C.尊重宇宙與社會客觀規律 D.根據時代需要改造其學說4.圖1是西域胡人放牧時發明了雙足交叉可折疊的小馬扎“胡床”。隋朝因忌諱“胡”字改為“交床”;南宋時人們講究舒適度把“交床”改造成“交椅” (如圖2)。之后交椅”逐漸成為身份地位的象征,“坐第一把交椅”成了首領的代名詞。這一變化體現了()A.民族交融豐富了中華文化內涵 B.主流價值觀念發生了嬗變C.市民階層助推社會生活的豐富 D.政局變化影響文化的變遷5.清代前期,地方官常勸諭百姓:“山頭地角道旁溪畔,但可種植雜糧,尺寸毋使廢棄;其山巔地力瘠薄之處,須更番輪種”如多畜牛以積糞,多種桑以飼蠶,畔上種瓜以盡地力......田頭種豆以備蔬菜”。這折射出當時()A.地方官科技素養水平高 B.國家賦稅依賴于農業生產C.高產農作物被廣泛引進 D.人多地少的矛盾比較突出6.下表為1850~1859年,上海港和廣州港的外籍商人數(單位:人)。這反映出近代中國()年份 到上海港的外籍商人數 到廣州港的外籍商人數1850年 362 3621855年 243 3341859年 408 172A.關稅自主權逐漸喪失 B.農民運動波及范圍廣C.區域貿易格局的調整 D.商業經營方式的創新7.光緒帝在1898年8月的上諭中說:即如劉坤一、譚鐘麟,總督兩江、兩廣地方,于本年五六月間諭令籌辦之事,并無一字復奏。迨經電旨催問,劉坤一則籍口部文未到,一電塞責。譚鐘麟且并電旨未復,置若罔聞。可見()A.晚清中央集權面臨嚴重挑戰 B.光緒帝急切求變地方應接不暇C.守舊勢力激烈阻撓變法開展 D.通訊方式落后使政令傳達不暢8.1914年,楊濟川、葉友才、袁宗耀三人拼湊資金制成中國第一臺電扇;1916年,他們在上海四川北路橫浜橋又創辦了華生電器制造廠,生產華生牌電風扇,這是我國第一家自研自制的電扇廠。這一舉動()A.推動了中國工人階級隊伍壯大 B.體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C.反映了實業救國成為國人共識 D.表明帝國主義放松對華侵略9.1934年3月,《蘇區黨團組織與工作條例》規定從中央到蘇區的蘇維埃、工會、互濟會、反帝擁蘇同盟及其他群眾團體的委員會中的黨員均應組成黨團”,黨團必須堅決執行同級黨委會的決議,并經常性地向同級黨委會報告決議的執行情況。這表明蘇維埃政府()A.得到社會各階層的擁護 B.堅持維護革命統一戰線C.具備了獨立決策的能力 D.將黨的領導作用制度化10.如圖是1948年8月,黨領導的城市根據地頒布的第一部勞動保護基本法,由此可知()第二條發揚工人職員之勞動熱忱,以發展公營企業與合作企業。規定正確勞資關系,以幫助私人工商業之正常發展。適當的改善勞動條件,保證勞動者戰時之必需生活。廢除對工人施行的半封建的超經濟剝削。第三條勞動者享有一切民主自由權利,政府以法律及一定物質條件保障之。《哈爾濱特別市戰時暫行勞動條例》(摘選)A.社會主義改造有步驟地進行 B.新民主主義的理論得到實踐C.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了城市 D.國民政府試圖扭轉戰爭局勢11.據下表,客運電力機車的發展反映出我國()我國目前運營的部分客運電力機車概況型號 時間 最大運營速度 技術特點韶山9G 2002年 160千米/小時 以法國8K型電力機車為基礎發展而來CRH380A 2010年 350千米/小時 在川崎重工700系基礎上自主創新CR400AF 2017年 350千米/小時 完全自主化、標準化、系列化CR450AF 2024年 400千米/小時 運營速度、能耗等主要指標國際領先①科教興國戰略提出②對外開放決策制定③社會經濟快速發展④技術創新持續推進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12.兩河流域南端的蘇美爾地區,城邦間及和遠方地區的貿易很早開始。隨著車輪、木船的發明,這一地區的運輸更加便捷,人口、糧食等資源逐漸向某些中心地區集中,最終引發“城市革命”,形成新的經濟、社會結構。這可用于佐證兩河流域()A.統一局面的逐步顯現 B.社會分工的趨勢加強C.早期文明要素的發展 D.貿易規模和范圍擴大13.10~11世紀,日本領主為對抗國司(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壓榨,將所開墾田地名義上“寄進”給有勢力的權貴或寺院等,以他們為庇護者,形成寄進地系莊園,自任莊官,維持對土地的實際支配權。這一現象()A.增強了武士權勢 B.埋下了地方分裂的隱患C.完善了幕府體制 D.提高了莊園經濟的效益14.1793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制定《公共教育法》,將《人權宣言》和憲法列為中小學生絕對必需的基本知識內容”。1881年,第三共和國頒布實施《費里法案》要求在公立學校開設公民課。這些舉措旨在()A.強化民眾公民意識 B.應對內外政治危機C.培育民眾革命思想 D.推動教育體系改革15.1921年6月,英美外交大臣就英日同盟的未來走向進行會談。最終英國使用外交辭令向美國表達:如果決定續簽協議,協議越符合美國的利益和愿望越好。當時潛臺詞為:如果達不到這一點就不會續簽《英日同盟條約》。該會談反映出()A.華盛頓會議調和了英美關系 B.凡爾賽體系埋下新沖突隱患C.英國覬覦太平洋區域的野心 D.美國拆散英日同盟已經奏效16.20世紀60年代,美國實施阿波羅”登月計劃,蘇聯則全力推進“聯盟號”載人航天工程;美國研發“民兵"系列洲際導彈,蘇聯迅速研制“撒旦”洲際彈道導彈與之抗衡。這折射出美蘇兩國 ()A.科技水平日益接近 B.軍事變革引領全球C.冷戰對抗日趨激烈 D.全球戰略計劃實施二、非選擇題:本題4小題,共52分。請將答案寫在答題卡的對應位置。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隨著時間的推移,古人在食用茶葉的過程中逐漸發現茶葉的藥理功能。漢代,日常飲茶不僅成為民間的生活習俗,更逐漸進入上層社會,就連貴族也將飲茶作為一種享受。成書于東漢的《神農食經》對茶的功能和作用則轉向精神層面,“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魏晉南北朝時期,飲茶因契合當時儒家、道教、佛教的精神追求而進化成為一種文化現象與社會時尚。-摘編自趙建建《茶文化起源初探》材料二166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獲得對華茶葉貿易專營權,茶葉大量出口到歐洲市場。同時,西印度群島糖業的發展為英國飲茶習慣的形成提供了條件,“糖不但可以遮掩苦澀之味道,使茶水更為適口,而且有清肺之良效,亦能增益腎臟功能”。18世紀末,茶葉走私貿易非常盛行。即使在英國貧困百姓家,一天也能喝上兩次茶。因為廉價而且能夠迅速補充能量,茶飲特別受工人階層的歡迎。-摘編自劉章才《飲茶在近代英國的本土化論析》(1)根據材料一,概括我國古代茶文化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17~18世紀茶文化在英國盛行的原因。(8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鴉片戰爭后,文祥等人認為影響國家安危的原因在于中國“在內無深知洋務之大臣,在外無究心撫馭之疆吏”,主張“馭外之端”為保證國家安全的第一要務。在梁啟超看來,國家安全與否,在于“新民”“新民為今日中國第一急務”。皇權無法徹底放棄專制而建立近現代國家安全體系,傳統的“國家安全”已搖搖欲墜。1912年初,清帝國“安全體系”徹底崩潰。-摘編自張永燥《從先秦“王畿”到近代民族國家》材料二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在分析安全威脅的基礎上作出了一系列的深刻思考和重大決策,形成了系統、完整的以軍事安全為核心的國家安全思想。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從我國國家安全利益出發,提出了具有鮮明的以綜合安全為特征的國家安全思想。進入20世紀90年代,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根據冷戰后國際安全形勢的新特點和全球化發展的新要求,敏銳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順應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和國家安全觀念的變化,提出了以普遍安全為核心的國家安全思想。-摘編自曹峻《試論中共三代領導集體的國家安全思想》(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鴉片戰爭前后中國國家安全觀的變化。(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中國國家安全思想的特點及意義。(10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巴黎新橋建于1606年,是現代城市史上一座里程碑式的建筑。它一改中世紀橋梁傳統,比任何一條城市的街道還要寬闊。它沒有在兩側建造房屋以使行人能夠清晰地觀賞塞納河的景致。橋上的步行道是現代社會上最早出現的步行道,也是最早啟發歐洲人分離人流和車流的發明。人行道被抬高將近半尺,配套像陽臺一樣的觀景臺,越來越多的巴黎人走出家門走上新橋。新橋的建立打開了巴黎的公共娛樂空間,不同階層的人在新橋接觸,信息的傳播催生了法國的報紙,新聞里出現的關鍵人物和時間也總是能張貼在橋上-新橋,成為少有的真正塑造都市生活的公共工程。-摘編自[美]若昂·德讓《巴黎:現代城市的發明》根據材料指出新橋是巴黎走向現代起點的證據,并分別說明理由。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宋以后,道教將佛教護法神的“那吒”吸收并改造為道教神祇“哪吒”,賦予其更豐富的本土化特征。明代,《封神演義》,哪吒被賦予叛逆、勇敢、忠誠的性格特征,成為家喻戶曉的神話人物。1979年,動畫片《哪吒鬧海》,哪吒變身為一個反抗東海龍王壓迫、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2019年,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賦予哪吒“逆天改命”的現代精神。2025年,《哪吒之魔童鬧海》“若前方無路,我便踏出一條路”深深打動觀眾,隨著電影在全球熱播,引起了海內外觀眾的巨大反響。-摘編自付方彥《哪吒形象在中國的流變過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哪吒與中華文化”自擬一個論題并進行闡釋。(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二年級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卷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題號 123456789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BDADCABDBACBADC二、非選擇題:本題4小題,共52分。17.(14分)(1)特點:歷史悠久;功能多樣;影響階層廣泛;茶文化的發展與中醫藥文化相關聯;儒道佛思想觀念助推其發展;茶飲日益時尚化、大眾化。(任答3點,每點2分,共6分)(2)原因:世界各地的聯系加強,世界市場的推動;英國東印度公司取得茶葉貿易的壟斷權,開展茶葉貿易;糖業促進了飲茶推廣;茶葉走私貿易盛行;工業革命推動;茶葉的補養功能和保健功能被認可。(任答4點,每點2分,共8分)18.(14分)(1)變化:從“內防”為主到“外防” 為主;從維護皇權到維護民族國家。(每點2分,共4分)(2)特點:始終以維護國家利益為核心;具有時代性和繼承性。(每點2分,共4分)意義:在不同階段維護了國家安全;有利于營造穩定的社會環境,從而保障經濟的發展;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中國國家安全思想,是中國安全戰略的集中體現;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任答3點,每點2分,共6分)19.(12分)證據 理由時間:1606年(或歐洲 從經濟角度看,寬闊的街道體現了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要求。寬闊的街道有利資本主義興起時期)寬闊、于近代交通的發展,便利了人們的出行,加強了各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促進敞亮的橋面、街道 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從文化角度看,寬闊、敞 新橋改革了中世紀橋梁狹窄、閉塞的傳統,建立起寬闊、敞亮的橋面。人行道和觀亮的橋面,人行道的設計,景臺的設計,既保障了交通的暢通和安全,為現代橋梁和道路建設提供了范式,也觀景臺的設計等。 便利了人們觀賞塞納河的風景,體現了人文精神、人文關懷,是資產階級追求現世幸福的表現。從社會生活角度看,公共 新橋以及以新橋為中心形成的公共活動空間,促使來自各個階級的民眾參與到公共娛樂空間體現了巴黎社 活動中,沖擊了傳統的等級秩序,加速了信息的傳播,催生了近代社會生活。會生活走向現代化。每一方面(包括證據與理由)4分,答出3方面即12分。20.(12分)【示例1】論題:哪吒形象的演變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典型特征。(2分)闡釋:哪吒的形象起源于古代印度佛教,隨佛教東傳進入中國后,經歷了千年演變,最終成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文化符號,這一過程展現了中華文化對外來文明的包容吸納,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宋代道教將佛教護法神“那吒”吸納為本土神祇“哪吒”,并賦予其道教神性;明代《封神演義》融入了儒家倫理與民間對個性解放的訴求,將哪吒塑造成反抗父權、追求自由的少年英雄,哪吒從宗教護法神向文學經典神話人物的轉型,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創新性;現代以來,哪吒形象的重塑與時代主題深度契合,展現了新時代對傳統文化的深度挖掘與創新表達,體現了中華文化的連續性。(8分)綜上,哪吒形象的千年演變,是中華文化強大生命力的生動體現,更是“文化自信”的歷史根基。(2分)【示例2】論題:哪吒形象的演變折射出時代發展影響中華文化。(2分)闡釋:佛教護法神“那吒”被道教吸納為“哪吒”,這體現了唐宋時期“三教合一”的思想趨勢;明代《封神演義》通過哪吒的叛逆,表達了對程朱理學束縛人性的批判,與商品經濟發展催生的市民意識密切相關;新中國成立后,哪吒形象的重塑始終緊扣時代主題:1979年《哪吒鬧海》中,哪吒反抗東海龍王的壓迫,體現了改革開放初期勇于開拓、敢闖敢試的時代精神;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強調英雄主義,反映了改革開放不斷深化進程中個人價值的覺醒;2025年《哪吒之魔童鬧海》,又通過多元文化符號的疊加,傳遞了新時代化自信”與“美美與共”的理念。(8分)綜上,社會發展推動文化符號與時俱進,文化發展應順應時代潮流,從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