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阜陽實驗中學2024一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八年級期末考試歷史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1949年,“人民”開始成為最為流行的政治詞匯。從“人民解放軍”“人民銀行”到使用的”人民幣”、乃至每天走過的“人民路”…人民廣場“等,“人民”一詞頻繁地出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這表明我國()A.完全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B.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已經建立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已確立D.人民真正成為國家主人2.1947年,中國共產黨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兩者的共同作用是()A.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B.加快解放戰爭的進程C.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D.實現了土地公有制的目標3.作家魏巍在《火線春節夜》中寫到:“有人指著自己的一缸子白雪,幾片肉,一塊朝鮮打糕,還有早晨剩下的米飯說‘你看,這還不是好幾個菜嗎!這年過得蠻不壞哩!’”這體現了志愿軍的()A.嚴明的紀律觀念B.武器裝備精良C.革命樂觀主義精神D.業余生活豐富4.1953年一1956年,全國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遞增19.6%,農業生產總值平均每年遞增4.8%,重要經濟部門之間比例協調,市場繁榮,物價穩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這說明當時()A.我國摘下了農業大國的帽子B.生產關系變革與生產力發展相適應C.已經建成了完善的工業體系D.社會主義公有制加速工業化發屬5.1959年9月,因蘇聯撤離援華人員,帶走了總設計圖,在建的海軍長波臺被迫停工。33歲的周建畏頂住壓力,受命帶領技術人員吃干饅頭、咸菜,改變建設思路,重新設計,經過幾年努力,建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大功率長波發信臺。這說明,中國科技人員具有()A.淡泊名利,不計得失,樂于奉獻的精神B.包容開放,善于學習,勇擔責任的精神C.熱愛祖國,艱苦奮斗,善于創新的精神D.直面挫折,不屈不撓,堅定信念的精神八年級歷史第1頁(共6頁)6.觀察下列新中國城市化進程發展曲線,其中出現階段“的主要原因是(,)新中國城市化進程(19491963年)19.70%15.40%0 7840%●1680%I625%10.60%194919571958195919601963(年)A.國民經濟調整B,改革開放的需要C.環境保護的需要D.農村改革展開7.1980年,中共中央決定在廣東、福建兩省建立4個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是以下哪4個城市()A.深圳、上海、汕頭、廈門B.深圳、珠海、汕頭、廈門C.深圳、珠海、汕尾、廈門D.深圳、珠海、汕頭、東莞8.如圖為2007-2017我國不同性質企業占進出口總值比重統計圖,該統計圖表明(占比◆一國有企業一◆外商投資企業國民著企業(篇)70.060.020.010.00.020072008202010年A.外資企業的進出口總值已失去優勢B.民營企業的進出口總值增長明顯C.不同性質企業進出口總值齊頭并進D.我國的進出口產結構不斷優化9.改革開放以來漢族地區與少數民族地區發展不平衡,為防止差距的進一步拉大,國家增加耐少數民族地區的投資,在少數民族地區盡量多辦一些能源、原材料加工業項目,以保持各民族各地區的協調。這體現了我國()A.關注少數民族的工業發展B.重視對少數民挨文化的保護C.實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政策D.實現了少數民族的當家做主10.祖國統一是海峽兩岸中國人的神圣使命。排列下列相關活動的先后煩序(①大陸成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②汪辜會談③臺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④習近平同馬英九會面⑤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A.④⑤①③②B.④⑤③②0C.⑤④①②③D.⑤③①②④八年級歷史第2頁(共6頁)八年級期末歷史答案一.選擇題1—5:D A C B C 6—10:A B B C D 11—15:C B D A C二.辨析改錯題16.(1)× 把 1997 年改為 1999 年(2)√(3)× 把象形文字改為楔形文字(4)× 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改為《漢謨拉比法典》三.材料解析題17.(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國大典)(1 分) 西藏和平解放(1 分)(2)借鑒、學習其他國家的經驗或成果;討論時間充分,人民群眾廣泛參與;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等(2 分,任意 2 點)(3)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1分) 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促進了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有利于經濟穩步增長;(2 分)(4)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1 分) 民族獨立是經濟發展的前提;民族獨立、經濟建設推動民主法制建設;民主法制建設為經濟建設提供保障;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2分)18.(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 分)李榮根口述反映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各地農村先后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堅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礎上,分田到戶,自負盈虧。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2 分)(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分)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為各國提供了交往和溝通的基礎,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2 分)(3)實現祖國統一,維護國家主權的根本需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符合中國國情;尊重歷史,具有高度靈活性;(2 分)(4)生產關系的變革(適時調整政策);積極、靈活的對外交往;制度變革等;(2 分)19.(1)一五計劃(1 分) 鄧稼先等(1 分)三(1 分)(2)示例:(任意 1 個,其他言之有理即可)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 分)成果:1970 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2 分)意義: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夠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增強了我國的科技實力,大大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振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2 分)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 分)成果:2008 年,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升入太空,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完成出艙任務,實現了太空行走。(2 分)意義: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領域實現重大突破,增強了我國的科技實力;大大提高了國際地位,振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2 分)(3)從奮起直追到自主設計、研發再到某些科技領域領先世界。(2 分,言之有理即可)參觀科技館;設計科技宣傳報;進行科技主題宣講;觀看科技發展紀錄片等;(2 分)(以上答案僅供參考,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安徽省阜陽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pdf 阜陽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八年級期末考試歷史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