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新課預習銜接 氣壓帶、風帶與氣候一.選擇題(共16小題)1.(2024 銅梁區校級開學)終年受西風帶影響而形成的氣候是( )A.地中海氣候 B.溫帶海洋性氣候C.熱帶雨林氣候 D.溫帶大陸性氣候2.(2022春 永寧縣校級期中)決定我國東部地區雨季早晚的主導因素是( )A.緯度位置 B.夏季風的進退C.海陸分布 D.地勢高低3.(2022春 蒲城縣校級期中)下列氣候類型中,其成因與西風帶關系密切的是( )A.地中海氣候 B.熱帶季風氣候C.熱帶雨林氣候 D.亞熱帶季風氣候4.(2021秋 路北區校級期中)讀北半球大氣環流示意圖,受①、②氣壓帶、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氣候類型是( )A.地中海氣候 B.熱帶草原氣候C.亞熱帶季風氣候 D.熱帶沙漠氣候5.(2021秋 廣安區校級月考)關于我國旱澇災害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夏季風勢力強,我國南澇北旱②夏季風勢力弱,我國北澇南旱③夏季風勢力強,我國南旱北澇④夏季風勢力弱,我國南澇北旱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6.(2021秋 津南區校級期中)讀近地面氣壓帶、風帶示意圖,圖中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產生的影響,正確的是( )A.受風帶1影響,臺灣東部夏季多暴雨B.受該氣壓帶影響,撒哈拉沙漠地區終年炎熱干燥C.受風帶2影響,澳大利亞東南部40°S以南地區為溫帶海洋性氣候D.受該氣壓帶和風帶2的交替控制,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7.(2020秋 城關區校級期末)如圖四幅風帶圖中,對英國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有重要影響的是( )A. B. C. D.如圖為世界局部區域不同時間沙塵空間分布圖。完成8﹣8題。8.如果風帶處在②位置( )A.地中海沿岸溫和濕潤B.華北地區正值小麥收獲C.亞馬孫河的含沙量增大D.美國東南部降水量增加德文島(75°N)是全球最大的無人島,面積約5.5萬平方千米,是研究極端環境的理想之地。某科考隊員在此考察時的日記記錄如下:太陽整日不落,除了浮云縫隙中透出的藍天和那些在冰雪中依然充滿活力的少數北極生物外,整個島嶼都被凄涼籠罩,雖偶有降雪但一直不結冰。據此完成9﹣9題。9.德文島上空形成浮云的水汽主要來自( )A.極地東風 B.極地高空的下沉氣流C.中緯西風 D.較低緯度的暖濕氣流美國西海岸經常受到源自太平洋大氣河流的影響,1月是發生這種現象的常見月份。在過去的40年,美國西部的俄勒岡州、華盛頓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強降水和超過80%的洪水都是由大氣河流造成的。大氣河流是位于對流層下層的,天氣尺度的狹長水汽輸送路徑,即“密集水汽輸送的狹長走廊”。大氣河流是全球現象,出現在南北半球,從熱帶或亞熱帶地區延伸到中緯度地區。據此完成10﹣12題。10.大氣河流可能為( )A.東北信風帶 B.東南信風帶C.季風環流的一部分 D.盛行西風的一部分11.大氣河流給美國西海岸帶來強降水的主要原因有( )①大氣河流水汽充足②大氣河流主要源于海洋③俄勒岡州、華盛頓州和加利福尼亞州山脈南北縱列,直逼西海岸④冬季加利福尼亞寒流勢力減弱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大氣河流也會影響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其影響強度較大的月份可能是(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年12月至次年3月,非洲大陸北部會盛行一種被當地人稱為“魔鬼”的哈馬丹風,其源地是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如圖示意非洲北部1月氣壓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哈馬丹風給經過地區帶來的影響主要是( )A.降溫減濕 B.增溫增濕 C.降溫增濕 D.增溫減濕讀甲、乙、丙、丁四地(北半球)的年降水量柱狀圖,完成下面14﹣15小題。14.甲、乙、丙、丁四地中,年降水量受單一氣壓帶影響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5.甲、乙、丙、丁四地中,年降水量受氣壓帶、風帶交替影響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圖1為沿某經線的大氣運動示意圖,圖2為圖1中甲氣壓帶及其南北兩側風帶的風向圖。讀圖,完成16﹣16題。16.據圖判斷,此季節( )A.北印度洋自東向西的船只順風順水B.我國東北地區晝短夜長C.密西西比河進入枯水季節D.地中海沿岸游客可享受陽光沙灘二.解答題(共4小題)17.(2024春 溫州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如圖是世界某區域略圖。圖1為圖2方框放大后的乙國簡圖。材料二 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是指新能源汽車占新銷售車的份額。2023年乙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高達60.1%。下表為2020年乙國各能源發電量及占比。能源 2020年發電量(吉瓦時) 占比(%)水能 13157 68.8地熱能 5960 31.2石油 3 0.0風能 7 0.0(1)給甲所在半島帶來大西洋水汽的氣壓帶風帶是 ,等降水量線東西疏密差異的影響因素主要是 。描述乙島的地形特征。(2)甲、乙兩國可再生能源豐富,其中又是常規能源的是 能。乙國地處板塊 邊界,巖漿活動頻繁,擁有豐富的 能,說明其在改造乙國種植業不利自然條件中的作用。(3)從能源安全角度,說明乙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高的原因。18.(2024 香洲區校級模擬)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圣克魯斯島位于南美洲海岸以西約1000千米的赤道上,位于經常發生地震和火山噴發的地區是加拉帕戈斯群島第二大島,受洋流和風的相互作用,具有獨特的氣候特征。在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下,島上的氣候分為明顯的熱季(1﹣5月)和涼季(6﹣12月)。圣克魯斯島低地氣候干燥,擁有該島67%的特有物種。中央山峰的東南坡海拔400米以上的高地多茂密的云霧林,在涼季出現云霧,尤其是涼季初期出現成層云霧,不易擴散。云霧林的林冠攔截云水,不僅滿足了云霧林生長需求,還對低地生態系統具有重要意義,觀測表明,近年來厄爾尼諾事件頻發,極大地影響了圣克魯斯島的氣候特征,對高地和低地植被造成了不同的威脅。圖1示意圣克魯斯島的位置,圖2示意低地和高地降水量的季節變化。(1)推測圣克魯斯島形成的主要原因。(2)分析東南坡高地在涼季初期出現成層云霧的原因。(3)說明厄爾尼諾事件對圣克魯斯島氣候的影響。(4)分別簡述厄爾尼諾頻發對圣克魯斯島高地和低地原生植被的威脅。19.(2024 巴南區校級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尤卡坦半島位于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之間,島上巖石幾乎全部由珊瑚層和多孔石灰巖構成。尤卡坦半島上降水受地形和氣壓帶、風帶的影響較大,存在著明顯的空間差異。如圖為尤卡坦半島位置與等高線地形圖。(1)推測尤卡坦半島形成的地質作用過程。(2)說明尤卡坦半島降水的時空分布特征。(3)分析氣壓帶、風帶對尤卡坦半島南部降水的影響。20.(2024 武威期中)如圖為世界某局部區域某月氣壓分布圖(單位:hPa)。讀圖,完成下列要求。(1)據圖判斷該區域所處季節并說明理由。(2)簡述影響該區域的主要風帶的形成過程。(3)分析氣壓帶和風帶季節移動對甲地降水量的影響。新課預習銜接 氣壓帶、風帶與氣候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6小題)1.(2024 銅梁區校級開學)終年受西風帶影響而形成的氣候是( )A.地中海氣候 B.溫帶海洋性氣候C.熱帶雨林氣候 D.溫帶大陸性氣候【分析】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因素、地形地勢因素、海陸因素、大氣環流、洋流等。【解答】解:A、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炎熱干燥;冬季受西風帶影響,溫和多雨,不符合題意。B、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受西風帶影響,溫和多雨,故符合題意。C、熱帶雨林氣候終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特點是終年高溫多雨,不符合題意。D、溫帶大陸性氣候不是西風帶的影響,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終年受西風帶影響而形成的氣候類型,屬于最基礎的題,熟記課本內容即可解答。2.(2022春 永寧縣校級期中)決定我國東部地區雨季早晚的主導因素是( )A.緯度位置 B.夏季風的進退C.海陸分布 D.地勢高低【分析】本題考查我國雨帶的推移,4、5月份雨帶推移到我國南方沿海地區,6月中旬到7月中旬雨帶推移到長江中下游平原,7、8月份雨帶推移到華北、東北地區。【解答】解:夏季風的進退影響我國大陸東部雨帶的推移,每年4月開始,雨帶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所以,我國東部地區,各地雨季開始和結束的遲早,主要是由夏季風的進退所決定。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我國東部季風區雨季早晚的影響因素,旨在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的能力。3.(2022春 蒲城縣校級期中)下列氣候類型中,其成因與西風帶關系密切的是( )A.地中海氣候 B.熱帶季風氣候C.熱帶雨林氣候 D.亞熱帶季風氣候【分析】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因素、地形地勢因素、海陸因素、大氣環流、洋流等。【解答】解:A、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炎熱干燥;冬季受西風帶影響,溫和多雨,故符合題意。B、熱帶季風氣候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和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形成的,不受西風帶的影響,不符合題意。C、熱帶雨林氣候終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全年高溫多雨,不受西風帶的影響,不符合題意。D、亞熱帶季風氣候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不受西風帶的影響,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與西風帶相關的氣候類型,屬于基礎題,熟記課本內容即可解答。4.(2021秋 路北區校級期中)讀北半球大氣環流示意圖,受①、②氣壓帶、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氣候類型是( )A.地中海氣候 B.熱帶草原氣候C.亞熱帶季風氣候 D.熱帶沙漠氣候【分析】熱帶草原氣候又稱熱帶干濕季氣候、熱帶稀樹草原氣候、熱帶疏林草原氣候,是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大致分布在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亞大陸北部和東部為典型,氣候特點:終年高溫,降水季節差異大,分干季和濕季。【解答】解:由題中圖可以看出,圖中的②位于0°﹣30°N之間,是北半球的信風帶,風向是東北風,由高緯吹向低緯,氣流干燥,不容易形成降水;①位于0°附近,是赤道低氣壓帶,盛行上升氣流,多陰雨天氣,所以受①②氣壓帶、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氣候類型是熱帶草原氣候,故B正確。地中海氣候是西風帶與副熱帶高壓帶的交替控制形成的,故A錯。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25﹣35度的大陸東岸,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的,故C錯。熱帶沙漠氣候全年在副熱帶高壓帶或信風的控制下,終年高溫少雨,故D錯。故選:B。【點評】本題以北半球大氣環流示意圖為背景,屬于知識性試題,考查了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主要的氣候類型及成因。5.(2021秋 廣安區校級月考)關于我國旱澇災害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夏季風勢力強,我國南澇北旱②夏季風勢力弱,我國北澇南旱③夏季風勢力強,我國南旱北澇④夏季風勢力弱,我國南澇北旱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分析】洪澇是我國發生頻繁、損失嚴重的自然災害,洪澇的成因主要可以從氣候、地形、水文、人類活動等方面分析;干旱是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最大、最常見且分布范圍最廣的一種氣候災害。【解答】解:根據課本相關知識可知,旱澇災害是由于夏季風的不穩定導致的。夏季風強的年份,雨帶過早到達北方地區,會造成“北澇南旱”;而夏季風弱的年份,雨帶長期滯留在南方,會造成“南澇北旱”,③④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及影響我國的主要災害性天氣,分析解答即可。6.(2021秋 津南區校級期中)讀近地面氣壓帶、風帶示意圖,圖中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產生的影響,正確的是( )A.受風帶1影響,臺灣東部夏季多暴雨B.受該氣壓帶影響,撒哈拉沙漠地區終年炎熱干燥C.受風帶2影響,澳大利亞東南部40°S以南地區為溫帶海洋性氣候D.受該氣壓帶和風帶2的交替控制,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分析】全球共分為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圖示風帶1為東南風,應該位于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帶,風帶2是西北風,應該位于南半球的西風帶。【解答】解:A.臺灣位于北半球,風帶1是南半球的東南信風,故A錯誤。B.撒哈拉沙漠地區受北半球的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炎熱干燥,此高壓是南半球的副熱帶高壓帶,故B錯誤。C.澳大利亞東南部40°S以南地區地處南半球中緯度地區,受南半球的盛行西風帶的控制,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故正C確。D.地中海沿岸位于北半球,不可能受到南半球的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控制,故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產生的影響,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及調動和運用知識能力。熟練掌握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產生的影響是解題的關鍵。7.(2020秋 城關區校級期末)如圖四幅風帶圖中,對英國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有重要影響的是( )A. B. C. D.【分析】本題考查氣壓帶和風帶的知識,由于太陽輻射對各緯度加熱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個氣壓帶:即赤道低氣壓帶,南、北半球的副熱帶高氣壓帶,南、北半球的副極地低氣壓帶,南、北半球的極地高氣壓帶。在氣壓帶之間形成了六個風帶:即南、北半球的低緯信風帶,南、北半球的中緯盛行西風帶,南、北半球的高緯極地東風帶。【解答】解:英國位于40°~60°N大陸西岸,終年受北半球西風帶影響,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讀圖A,根據緯度變化規律判斷,該風帶位于30°~60°N之間,是由30°N附近的副熱帶高氣壓帶吹向60°N附近副極地低氣壓帶的中緯西風帶,對英國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有重要影響,A符合題意;讀圖B,該風帶位于30°~60° S之間,是南半球的中緯西風帶,對英國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沒有影響,排除B;讀圖C,該風帶位于0°~30° N之間,是北半球的低緯信風帶,對英國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沒有影響,排除C;讀圖D,該風帶位于0°~30° S之間,是南半球的低緯信風帶,對英國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沒有影響,排除D。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通過氣壓帶和風帶設置題目,題目為常規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思維分析能力。如圖為世界局部區域不同時間沙塵空間分布圖。完成8﹣8題。8.如果風帶處在②位置( )A.地中海沿岸溫和濕潤B.華北地區正值小麥收獲C.亞馬孫河的含沙量增大D.美國東南部降水量增加【分析】全球近地面共有七個氣壓帶,即赤道低氣壓帶,南、北半球的副熱帶高氣壓帶,南、北半球的副極地低氣壓帶,南、北半球的極地高氣壓帶。在氣壓帶之間形成六個風帶,即南、北半球的低緯信風帶,南、北半球的中緯盛行西風帶,南、北半球的極地東風帶。這些氣壓帶和風帶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季節移動而移動。就北半球而言,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解答】解:根據上題可知,該風帶為北半球的信風帶,如果處在②位置,說明信風帶位置偏南,是北半球的冬季。地中海沿岸為地中海氣候,冬季溫和濕潤,A正確。華北地區為冬小麥,收獲季節在夏季的6月初,B錯誤。亞馬孫河流域以熱帶雨林氣候為主,水土流失量的季節變化不明顯,因此此時亞馬孫河的含沙量不一定增大,C錯誤。美國東南部是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冬季降水量減少,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屬于基礎題,熟記課本內容即可解答。德文島(75°N)是全球最大的無人島,面積約5.5萬平方千米,是研究極端環境的理想之地。某科考隊員在此考察時的日記記錄如下:太陽整日不落,除了浮云縫隙中透出的藍天和那些在冰雪中依然充滿活力的少數北極生物外,整個島嶼都被凄涼籠罩,雖偶有降雪但一直不結冰。據此完成9﹣9題。9.德文島上空形成浮云的水汽主要來自( )A.極地東風 B.極地高空的下沉氣流C.中緯西風 D.較低緯度的暖濕氣流【分析】德文島上空形成浮云的水汽來源主要從緯度位置、大氣環流等方面分析。【解答】解: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云是暖濕氣流在上升過程中水汽凝結(凝華)而成的,B錯誤。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該島位于75°N,中緯西風難以影響到該地,C錯誤。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極地東風來自高緯,性質干冷,A錯誤。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來自較低緯度的暖濕氣流受極地東風抬升,水汽凝結形成浮云,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屬于基礎題,主要考查了德文島上空形成浮云的水汽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從題中獲取信息并調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美國西海岸經常受到源自太平洋大氣河流的影響,1月是發生這種現象的常見月份。在過去的40年,美國西部的俄勒岡州、華盛頓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強降水和超過80%的洪水都是由大氣河流造成的。大氣河流是位于對流層下層的,天氣尺度的狹長水汽輸送路徑,即“密集水汽輸送的狹長走廊”。大氣河流是全球現象,出現在南北半球,從熱帶或亞熱帶地區延伸到中緯度地區。據此完成10﹣12題。10.大氣河流可能為( )A.東北信風帶 B.東南信風帶C.季風環流的一部分 D.盛行西風的一部分【分析】氣壓帶和風帶與降水的關系: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的地區,氣流上升降水多;信風帶影響的地區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受離岸風影響,降水少;副熱帶地區大陸東岸受夏季風和臺風影響降水多,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受副熱帶高壓影響,氣流下沉降水少;西風帶控制的大陸西降水多,東岸受受離岸風影響,降水少,內陸地區降水也少;副極地地區受副極地低氣壓影響、氣旋、鋒面影響降水較多;極地附近受極地高氣壓帶影響,氣流下沉降水少。【解答】解:根據材料,“美國西海岸經常受到源自太平洋大氣河流影響,1月是發生這種現象的常見月份”、“大氣河流是全球現象,出現在南半球,從熱帶或亞熱帶地區延伸到中緯度”,結合美國西部的俄勒岡州、華盛頓州和加利福尼亞州主要位于30°N~40°N之間,冬季受南移的盛行西風帶控制,盛行西風由較低緯度流向中緯度,由太平洋吹向美國西海岸,可知大氣河流與盛行西風強盛的季節、流動方向大致相同,由此判斷大氣河流是盛行西風的一部分,故D正確。東北信風、東南信風主要影響低緯度海區,該區域季風環流不典型,因此,大河環流與東北信風、東南信風、季風關系不大,故ABC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大氣環流相關知識,難度適中,解題的關鍵是結合大氣環流的分布分析案例,旨在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并能利用信息分析解決問題。11.大氣河流給美國西海岸帶來強降水的主要原因有( )①大氣河流水汽充足②大氣河流主要源于海洋③俄勒岡州、華盛頓州和加利福尼亞州山脈南北縱列,直逼西海岸④冬季加利福尼亞寒流勢力減弱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分析】影響降水的主要因素包括大氣環流、海陸位置、地形、洋流和人類活動等。【解答】解:由材料可知,1月份是大氣河流現象的常見月份,由材料和上題分析可知,大氣河流是盛行西風的一部分,來自太平洋,1月份盛行西風勢力強,且北半球海水溫度較高,水汽蒸發旺盛,即大氣河流給美國西海岸帶來強降水的主要原因是水汽充足,故①正確,②錯誤。俄勒岡州、華盛頓州和加利福尼亞州山脈南北縱列,直逼西海岸,山脈對海洋吹來的氣流有顯著的抬升作用,導致地形雨的形成,故③正確。洋流可增溫增濕或降溫減濕,但降水量和降水強度主要受大氣環流和水汽凝結過程影響,故④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以太平洋的大氣河流與美國西海岸的降水為背景設置試題,難度適中,考查降水成因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在于熟練掌握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能利用基礎知識分析案例解決問題。12.大氣河流也會影響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其影響強度較大的月份可能是(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分析】降水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大氣環流、海陸位置、洋流、地形、人類活動等;一般受赤道低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盛行西風帶控制的地區多雨;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信風帶和極地東風帶控制的地區少雨。【解答】解:由緯度位置可知,大氣河流為盛行西風的一部分,新西蘭、澳大利亞的部分地區也在盛行西風帶內,南半球冬季(6~8月),盛行西風北移,勢力較強,對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的影響強度較大,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大氣環流相關知識,難度適中,解題的關鍵是結合大氣環流的分布分析案例,旨在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并能利用信息分析解決問題。年12月至次年3月,非洲大陸北部會盛行一種被當地人稱為“魔鬼”的哈馬丹風,其源地是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如圖示意非洲北部1月氣壓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哈馬丹風給經過地區帶來的影響主要是( )A.降溫減濕 B.增溫增濕 C.降溫增濕 D.增溫減濕【分析】一般而言,從高緯度吹來的風降溫,從低緯度吹來的風增溫;從海洋吹來的風增濕,從陸地吹來的風減濕。【解答】解:根據題干可知,哈馬丹風的源地是撒哈拉沙漠的中心,撒哈拉沙漠是熱帶沙漠氣候,特點是終年高溫少雨,所以哈馬丹風的特點是氣溫高,水汽含量少,由于該風向吹向北部,所以這種干熱氣流對當地氣候具有增溫減濕的作用,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哈馬丹風給經過地區帶來的影響,屬于基礎題,根據題干內容和圖分析解答。讀甲、乙、丙、丁四地(北半球)的年降水量柱狀圖,完成下面14﹣15小題。14.甲、乙、丙、丁四地中,年降水量受單一氣壓帶影響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分析】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大氣環流、地形地勢、洋流因素、人類活動等。【解答】解:根據四地的降水特征判斷:甲地年降水總量豐富,且分配較為均勻,屬于熱帶雨林氣候,受單一的赤道低氣壓帶控制;乙地降水季節差異大,年降水總量較少,屬于熱帶草原氣候,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控制;丙地降水集中在冬季,屬于地中海氣候,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的交替控制;丁地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年降水總量豐富,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受海陸的熱力性質差異導致的。四地中,甲地熱帶雨林氣候區常年受單一的赤道低氣壓帶控制,故A對。故選:A。【點評】本題以年降水量柱狀圖為載體,考查受單一氣壓帶影響的氣候類型,從圖文中獲取信息分析解答地理問題。15.甲、乙、丙、丁四地中,年降水量受氣壓帶、風帶交替影響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分析】氣候類型判斷的三步驟:1、判斷南北半球:6、7、8月溫度最高﹣﹣北半球;12、1、2溫度最高﹣南半球。2、以溫定帶 (主要看最低氣溫):全年最低氣溫高于15°C,為熱帶;全年最低氣溫在0﹣15°C之間,為亞熱帶;全年最低氣溫低于0°C,為溫帶;全年最高氣溫在0°C左右,為寒帶。3、以水定型(看降水的全年分布情況):按降水類型劃分有四類:夏雨型:所有的季風氣候(熱帶、亞熱帶、溫帶)和熱帶草原;冬雨型:地中海氣候;年雨型:熱帶雨林、溫帶海洋;少雨型:熱帶沙漠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極地氣候。【解答】解:依據氣候類型判斷的三步驟,甲地為熱帶氣候,全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乙為熱帶草原氣候,受赤道低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丙為地中海氣候,受副熱帶高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丁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其成因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B正確,AC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了氣候類型的判斷,解題的關鍵是從圖文中獲取信息并調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圖1為沿某經線的大氣運動示意圖,圖2為圖1中甲氣壓帶及其南北兩側風帶的風向圖。讀圖,完成16﹣16題。16.據圖判斷,此季節( )A.北印度洋自東向西的船只順風順水B.我國東北地區晝短夜長C.密西西比河進入枯水季節D.地中海沿岸游客可享受陽光沙灘【分析】氣壓帶,是由于地球表面緯度高低不同,接受太陽輻射的多少不同,于是形成不同的氣壓區域,這些區域稱為氣壓帶。赤道附近受太陽輻射熱量多,溫度高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形成赤道低氣壓帶。同理可推知,地球有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由于地球的公轉運動,太陽直射點隨季節的變化而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同時引起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解答】解:根據上題分析可知,圖示范圍位于北半球。由圖1中風帶、風向位置可知,甲氣壓帶北移,說明此時為北半球夏季。夏季北印度洋海區的洋流為順時針流動,夏季吹西南風,故自東向西的船只逆風逆水,A錯誤。夏季我國東北地區晝長夜短,B錯誤。夏季密西西比河流域降水多,河流進入豐水季節,C錯誤。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熱干燥,游客可享受陽光沙灘,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屬于基礎題,主要考查了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從題中獲取信息并調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二.解答題(共4小題)17.(2024春 溫州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如圖是世界某區域略圖。圖1為圖2方框放大后的乙國簡圖。材料二 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是指新能源汽車占新銷售車的份額。2023年乙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高達60.1%。下表為2020年乙國各能源發電量及占比。能源 2020年發電量(吉瓦時) 占比(%)水能 13157 68.8地熱能 5960 31.2石油 3 0.0風能 7 0.0(1)給甲所在半島帶來大西洋水汽的氣壓帶風帶是 盛行西風帶 ,等降水量線東西疏密差異的影響因素主要是 地形 。描述乙島的地形特征。(2)甲、乙兩國可再生能源豐富,其中又是常規能源的是 水 能。乙國地處板塊 生長 邊界,巖漿活動頻繁,擁有豐富的 地熱 能,說明其在改造乙國種植業不利自然條件中的作用。(3)從能源安全角度,說明乙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高的原因。【分析】(1)全球近地面共有七個氣壓帶,即赤道低氣壓帶,南、北半球的副熱帶高氣壓帶,南、北半球的副極地低氣壓帶,南、北半球的極地高氣壓帶。在氣壓帶之間形成六個風帶,即南、北半球的低緯信風帶,南、北半球的中緯盛行西風帶,南、北半球的極地東風帶。這些氣壓帶和風帶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季節移動而移動。就北半球而言,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影響降水的因素主要有緯度因素、地形地勢因素、海陸因素、大氣環流、洋流等。地形特征包括地形類型和地勢高低、海岸線的彎曲程度等。(2)可再生能源主要有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巖石圈分為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共六大板塊,這些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之上,處于不斷運動之中。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3)冰島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高與能源構成、常規能源短缺等有關。【解答】解:(1)圖示甲位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在60°N附近,終年受盛行西風帶的影響,西風從大西洋帶來豐富的濕潤氣流,西側為迎風坡,降水多,東側位于背風坡,降水少,所以等降水量線東西疏密差異的影響因素主要是地形;乙島的冰島,圖示該島海拔高度大部分在500米以下,說明海拔較低;根據圖例可知,其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島嶼西部海岸線比較曲折,東部相對平直;沿海分布由狹窄的平原,面積相對小;根據圖例可知,該島嶼冰川和火山地貌廣布。(2)甲、乙兩國可再生能源豐富,其中又是常規能源的是水能。乙國地處板塊生長邊界,巖漿活動頻繁,擁有豐富的地熱能。乙國緯度高,氣溫低,所以利用能源可以為大棚增溫,滿足農作物生長的需求;該地緯度高,冬季降雪多,影響交通,可以利用能源融雪。(3)乙國為冰島,降水多,地勢起伏大,水能資源豐富;位于板塊交界處,地熱資源豐富,即本國水能和地熱能資源豐富,成本低;由于新能源豐富,可以保證電力供應充足和穩定;根據課本內容可知,該國石油資源短缺,石油進口量少,采取新能源可以減少石油資源的消耗,減少石油對外依存度等。故答案為:(1)盛行西風帶;地形;海拔較低,地勢中部高,四周低;西部海岸線曲折,沿海分布狹窄平原;冰川和火山地貌滾廣布。(2)水;生長;地熱;利用能源為大棚增溫;利用能源融雪;提供灌溉水源。(3)本國水能和地熱能資源豐富,成本低;保證電力供應充足和穩定;本國石油資源短缺,石油進口量少;減少石油對外依存度。【點評】本大題以歐洲西部的相關內容和圖為切入點,設置3個小題,涉及影響氣候的因素、地形特征的判斷、能源資源的類型和影響、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高的原因等,考查學生讀圖析圖能力和課本知識點運用能力的素養。18.(2024 香洲區校級模擬)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圣克魯斯島位于南美洲海岸以西約1000千米的赤道上,位于經常發生地震和火山噴發的地區是加拉帕戈斯群島第二大島,受洋流和風的相互作用,具有獨特的氣候特征。在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下,島上的氣候分為明顯的熱季(1﹣5月)和涼季(6﹣12月)。圣克魯斯島低地氣候干燥,擁有該島67%的特有物種。中央山峰的東南坡海拔400米以上的高地多茂密的云霧林,在涼季出現云霧,尤其是涼季初期出現成層云霧,不易擴散。云霧林的林冠攔截云水,不僅滿足了云霧林生長需求,還對低地生態系統具有重要意義,觀測表明,近年來厄爾尼諾事件頻發,極大地影響了圣克魯斯島的氣候特征,對高地和低地植被造成了不同的威脅。圖1示意圣克魯斯島的位置,圖2示意低地和高地降水量的季節變化。(1)推測圣克魯斯島形成的主要原因。(2)分析東南坡高地在涼季初期出現成層云霧的原因。(3)說明厄爾尼諾事件對圣克魯斯島氣候的影響。(4)分別簡述厄爾尼諾頻發對圣克魯斯島高地和低地原生植被的威脅。【分析】(1)塑造地表形態的力量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中內力作用的能量來源于地球內部的熱能,表現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等,它使地表變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陽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現為對地表物質的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等作用,它將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其結果往往使地表趨于平坦。(2)云霧下次的條件有空氣濕度大、凝結核、靜風、逆溫等。(3)厄爾尼諾是一種發生在海洋中的現象,其顯著特征是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現異常的增溫現象。厄爾尼諾現象是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不穩定狀態下的結果。據統計,每次較強的厄爾尼諾現象都會導致全球性的氣候異常,由此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4)厄爾尼諾頻發對圣克魯斯島高地和低地原生植被的威脅主要從一下請問和降水等方面解答。【解答】解:(1)圣克魯斯島形成的主要原因:由圖可知,圣克魯斯島位于南極洲板塊和美洲板塊之間的消亡邊界,地質構造不穩定,地殼運動活躍;多火山活動,火山噴發,海底火山熔巖不斷堆積,直到厚度頗大,海拔不斷抬升,最終突出在海面上,形成圣克魯斯島。(2)涼季出現在6﹣12月,氣壓帶、風帶位置北移,東南信風北移,圣克魯斯島受東南信風控制明顯;圣克魯斯島東南部海域位于秘魯寒流北上的路徑上,受秘魯寒流影響,水溫低;東南信風將寒流冷卻的空氣帶到圣克魯斯島,在地形的抬升下;氣流溫度降低,水汽易凝結,易形成云霧;底部的冷空氣與上部較暖空氣形成逆溫層,使得大氣穩定,云霧難以消散,而出現成層云霧。(3)厄爾尼諾事件時,海水異常升溫,使得圣克魯斯島附近海域水溫升高,使得水面輻射增強,氣溫偏高,導致熱季延長;熱季該地區受赤道低壓控制,受厄爾尼諾事件的影響對流更加旺盛,降水增多,該地區多強對流暴雨,使得降水的變率加大;涼季,由于厄爾尼諾事件的發生,東南信風減弱,逆溫層結較弱,高地云霧減少,水汽來源減少,降水減少。(4)述厄爾尼諾頻發對圣克魯斯島高地和低地原生植被的威脅:由上題分析可知,厄爾尼諾事件頻繁發生,使得高地濕度降低,使高地喜陰濕的植被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低地降水增加,水分條件得到改善,使得喜水的物種入侵,降低耐干旱物種的競爭優勢,耐干旱物種不斷滅絕。故答案為:(1)圣克魯斯島位于南極洲板塊和美洲板塊之間的消亡邊界,地殼運動活躍;多火山活動,海底火山熔巖不斷堆積,直到厚度頗大,最終突出在海面上。(2)涼季初期氣壓帶、風帶位置偏北,圣克魯斯島受東南信風控制明顯;圣克魯斯島東南部海域受秘魯寒流影響,水溫低,東南信風將寒流冷卻的空氣帶到圣克魯斯島;氣流抬升過程中溫度降低,水汽凝結;與上部較暖空氣形成逆溫層,大氣穩定,云霧成層,不易擴散。(3)厄爾尼諾事件時,圣克魯斯島附近海域水溫升高,地面輻射增強,氣溫偏高,熱季延長;熱季(赤道低壓控制時),對流更加旺盛,降水增多,多強對流暴雨,降水的變率加大,涼季,由于東南信風減弱,逆溫層結較弱,高地云霧減少,(水汽來源減少,)降水減少。(4)高地濕度降低,喜陰濕的植被退化;低地水分條件改善,(對水分要求較高的)物種入侵,降低典型干旱適應物種的競爭優勢。【點評】本題以南美洲西海岸的圣克魯斯島為背景材料,涉及到影響降水的因素、厄爾尼諾對氣候、生物的影響等知識,主要考查學生調動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學科核心素養。19.(2024 巴南區校級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尤卡坦半島位于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之間,島上巖石幾乎全部由珊瑚層和多孔石灰巖構成。尤卡坦半島上降水受地形和氣壓帶、風帶的影響較大,存在著明顯的空間差異。如圖為尤卡坦半島位置與等高線地形圖。(1)推測尤卡坦半島形成的地質作用過程。(2)說明尤卡坦半島降水的時空分布特征。(3)分析氣壓帶、風帶對尤卡坦半島南部降水的影響。【分析】(1)塑造地表形態的力量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中內力作用的能量來源于地球內部的熱能,表現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等,它使地表變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陽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現為對地表物質的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等作用,它將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其結果往往使地表趨于平坦。(2)影響降水的因素主要有緯度因素、地形地勢因素、海陸因素、大氣環流、洋流等。形成降水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水汽能夠抬升并冷卻凝結;三是要有較多的凝結核。(3)由于各緯度受太陽輻射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個氣壓帶:即赤道低氣壓帶,南、北半球的副熱帶高氣壓帶,南、北半球的副極地低氣壓帶,南、北半球的極地高氣壓帶。在氣壓帶之間形成了六個風帶:即南、北半球的低緯信風帶,南、北半球的中緯盛行西風帶,南、北半球的高緯極地東風帶。氣壓帶風帶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就北半球來說,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解答】解:(1)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該島嶼巖石是由珊瑚層和石灰巖構成,在地質史上,該地海拔較低,位于熱帶溫暖海域,接受沉積,形成石灰巖;該海域熱量條件較好,適宜珊瑚的生長,珊瑚骨骼鈣化,形成珊瑚層;根據圖示信息可知,該地位于板塊交界處,板塊碰撞擠壓,地殼抬升,巖層出露海面,形成半島。(2)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尤卡坦半島南部夏季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降水較多,冬季受東北信風影響,帶來充沛水汽,降水較多,降水季節分配均勻;北部地區夏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降水較多,冬季降水較少,降水的季節變率較大;降水的空間分布不均勻,南部地區多,北部地區少。(3)根據圖示經緯度信息可知,夏季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氣壓帶風帶北移,尤卡坦半島南部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降水量較多;冬季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氣壓帶風帶南移,尤卡坦半島南部受東北信風控制,風由海洋吹向陸地帶來充沛水汽,降水量較多。故答案為:(1)熱帶海域發生沉積,形成珊瑚層和石灰巖;板塊擠壓導致地殼抬升,出露海面,形成半島。(2)降水空間分布不均,自南向北減少;北部地區降水季節變化大,集中在夏季,南部地區降水較均勻。(3)夏季氣壓帶、風帶北移,尤卡坦半島南部受赤道低壓帶影響,降水量豐富;冬季東北信風帶從海洋上帶來充足的水汽,增加了降水量。【點評】本題以尤卡坦半島為材料,涉及地質作用、影響降水的因素以及氣壓帶風帶對氣候影響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識調用分析能力,體現了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以及地理實踐力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20.(2024 武威期中)如圖為世界某局部區域某月氣壓分布圖(單位:hPa)。讀圖,完成下列要求。(1)據圖判斷該區域所處季節并說明理由。(2)簡述影響該區域的主要風帶的形成過程。(3)分析氣壓帶和風帶季節移動對甲地降水量的影響。【分析】(1)由于海陸海陸分布的影響,實際的氣壓帶往往不能呈現出明顯的帶狀分布。北半球陸地面積比南半球陸地面積大,且海陸分布,海陸熱力差異顯著。夏季陸地升溫快于海洋,往往形成低氣壓;冬季陸地降溫快于海洋,往往形成高氣壓。由于海陸分布的影響,全球氣壓帶被分裂成一個個高、低氣壓中心,夏季,北半球的副熱帶高氣壓帶,被大陸上的熱低壓所切斷,其中亞洲低壓(又叫印度低壓)最為突出,從而使副熱帶高氣壓帶僅保留在海洋上。冬季,北半球的副極地低氣壓帶,被大陸上的冷高壓所切斷,尤以亞洲高壓(又稱蒙古高壓)最為強盛,控制范圍最廣,這就使副極地低氣壓帶也僅保留在海洋上。(2)由于太陽輻射對各緯度加熱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個氣壓帶:即赤道低氣壓帶,南、北半球的副熱帶高氣壓帶,南、北半球的副極地低氣壓帶,南、北半球的極地高氣壓帶。在氣壓帶之間形成了六個風帶:即南、北半球的低緯信風帶,南、北半球的中緯盛行西風帶,南、北半球的高緯極地東風帶。盛行西風又稱中緯西風,由南北緯30度附近的副熱帶高氣壓帶流向南北緯60度附近的副極地低氣壓帶。由于地球自轉偏向力的作用,盛行西風在北半球右偏為西南風,在南半球左偏為西北風。(3)影響降水的因素主要有緯度因素、地形地勢因素、海陸因素、大氣環流、洋流、天氣等。【解答】解:(1)根據圖中等壓線狀況判斷,陸地內部形成高壓中心,同緯度海洋形成低壓中心,表明大陸內部氣溫低于同緯度海洋,由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可以判斷此時的季節為冬季。(2)圖示緯度位于30°~60°緯線之間,受盛行西風帶控制,西風帶形成的動力是副熱帶高壓帶與副極地低壓帶之間形成的氣壓差,氣流向副極地低壓帶運動過程中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形成西南風,稱為盛行西風帶。(3)甲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區,夏季由于副熱帶高壓帶北移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氣流,水汽不易凝結,降水少;冬季由于盛行西風帶南移,西風由海洋吹來,帶來豐富水汽,遇冷凝結形成大量降水。故答案為:(1)冬季。理由:陸地形成高壓中心,海洋形成低壓中心。(2)影響該區域的主要風帶為西風帶,該風帶位于副熱帶高壓帶和副極地低壓帶之間,受副熱帶高壓的驅動,氣流向高緯度地區流動;在流動過程中,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不斷發生偏轉,形成了西南風,因此稱為西風帶。(3)夏季,氣壓帶和風帶北移,甲地區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較少;冬季,氣壓帶和風帶南移,甲地區受盛行西風影響,降水較多。【點評】本大題以世界某局部區域某月氣壓分布圖為材料,涉及氣壓帶和風帶、影響降水的因素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