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2022-2023學年五年級第二學期科學期末測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2022-2023學年五年級第二學期科學期末測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2022-2023學年五年級第二學期科學期末測試卷
一、判斷題。
1.(2023五下·長興期末)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種子在潮濕肥沃的土壤中比在潮濕貧瘠的土壤中更容易發芽。( ?。?br/>2.(2023五下·長興期末)任何方向的風都能成為帆船前進的動力,所以說“船使八面風”.
3.(2023五下·長興期末)塑料制品在風吹雨淋日曬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可以自然降解,對環境影響不大。( ?。?br/>4.(2023五下·長興期末)雙手捂住一個比手熱的物體,不久手就會獲得熱量,這是熱輻射導致的。
5.(2023五下·長興期末)一杯水被加熱至沸騰時,杯口會冒出大量“白氣”,這些“白氣”實際上就是水蒸氣。
6.(2023五下·長興期末)松柏在冬天依然青翠挺拔,這是它對冬天環境變化的一種適應;而銀杏樹卻會在秋天落葉,這說明它適應不了冬天的環境變化。
7.(2023五下·長興期末)在船重量不變的情況下,把船造得盡量大,船排開的水量才能更大,裝載的貨物才能更多。
8.(2023五下·長興期末)為了節約淡水資源,我們在種植所有農作物時都要采取滴灌的方式,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緩解水資源短缺的現狀。
9.(2023五下·長興期末)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之間沒有發生熱傳遞,是因為它們具有相同的溫度。
10.(2023五下·長興期末)制作竹筏時,需要將竹竿結節處打通。 ( ?。?br/>二、選擇題。
11.(2023五下·長興期末)堆放在糧倉里的稻谷一般不會發芽,其主要原因是缺少(  )。
A.陽光 B.水分 C.空氣
12.(2023五下·長興期末)制作綠茶的過程中,有一個步驟叫作“殺青”,就是把攤晾過的茶葉放入干凈的鐵鍋中翻炒。下圖能正確表示鐵鍋被加熱后的熱傳遞方向的是(  )。
A. B. C.
13.(2023五下·長興期末)在一片水稻田的生態系統中,昆蟲以水稻為食,青蛙以昆蟲為食,三者關系如右圖所示,圖中長方形的長度分別表示這三類生物的數量,長方形越長,表示該生物數量越多,那么圖中a、b、c分別表示(  )。
A.青蛙、昆蟲、水稻 B.昆蟲、青蛙、水稻 C.水稻、青蛙、昆蟲
14.(2023五下·長興期末)周末去公園劃船,我們上船后,小船受到的浮力跟我們沒上船之前受到的浮力相比( ?。?。
A.變大了 B.變小了 C.不變
15.(2023五下·長興期末)下列措施與人類保護環境的目的不相符的是(  )。
A.使用無磷洗衣粉,緩解水質富營養化
B.研制太陽能汽車,減輕光污染
C.縮減煤炭、石油的燃燒量,減少大氣污染
16.(2023五下·長興期末)將20顆綠豆苗分成兩份,每份10顆,分別放置在陽光下和黑暗中。一個星期后觀察,屬于黑暗環境中的綠豆苗特點是(  )。
A.粗長 B.細矮 C.細長
17.(2023五下·長興期末)如圖,此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2.2N,如果將石塊浸入水中,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會( ?。?。
A.增大 B.減小 C.不變
18.(2023五下·長興期末)做再生紙的正確步驟是(  )。
A.撕碎一攪拌一平鋪一擠壓吸水一通風晾干
B.撕碎一平鋪一攪拌一擠壓吸水一通風晾干
C.撕碎—攪拌—擠壓吸水—平鋪—通風晾干
19.(2023五下·長興期末)某同學安裝好用蒸汽裝置作動力的小船后,發現船行駛得較慢,下面方法可以讓船行駛得快一些的是(  )。
①用更大的火加熱金屬管 ②將船首做成尖型
③減輕船的重量 ④多加幾節電池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023五下·長興期末)關于被污染的水,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水有異味可能是被污染了
B.清澈透明的水肯定沒被污染
C.水有較多雜質可能是被污染了
21.(2023五下·長興期末)為了節約資源,我們能做的有很多,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
A.用騎自行車或坐公交車代替開私家車
B.冬天空調調高1℃,夏天空調調低1℃
C.隨手關燈,進出開空調的房間隨手關門
22.(2023五下·長興期末)夏季吃雪糕時,會看到雪糕周圍冒“冷氣”;冬天打開熱水瓶蓋時,也會看到瓶口冒“熱氣”。下列關于“冷氣”和“熱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冷氣”和“熱氣”是不同的,前者是水蒸氣,后者是小水滴
B.“冷氣”和“熱氣”本質是相同的,都是水蒸氣
C.“冷氣”和“熱氣”本質是相同的,都是小水滴
23.(2023五下·長興期末)在觀察生態瓶的活動中,有些同學發現小魚露出水面的次數逐漸增多了,你認為這可能是什么原因 (  )。
①生態瓶里的水太少了 ②生態瓶里的魚太多了 ③生態瓶里的水質渾濁 ④生態瓶里的食物沒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24.(2023五下·長興期末)將一張12厘米×12厘米的鋁箔做成船,船底是正方形,下列船中載重量最大的是(  )。
A. B. C.
25.(2023五下·長興期末)如圖所示,常溫的兩個燒杯a、b分別盛有冰塊和熱水,上方分別蓋上玻璃片,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玻璃片表面出現小水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水珠在a的下表面,b的上表面
B.小水珠在a的上表面,b的下表面
C.玻璃片b溫度升高,這是由水蒸氣凝結吸熱形成的
三、實驗探究題。
26.(2023五下·長興期末)我們常用保溫瓶來儲存燒開的熱水,它的內膽主要起保溫作用。如圖,保溫瓶的內膽由兩層玻璃組成,玻璃內壁都有鍍銀,并且玻璃層中間真空。小張準備模擬保溫瓶的原理制作不同的保溫杯,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生活中的保溫瓶可供小張設計制作時做參考,保溫瓶上的軟木塞是(  )。
A.熱的良導體 B.熱的不良導體
C.熱的絕緣體 D.熱的傳導體
(2)保溫瓶最外層包裹了反光外殼,主要是因為它(  )。
A.很光滑,摸上去手感很好
B.是熱的良導體,可以增加熱量散發
C.可以減少熱輻射,增強保溫效果
D.可以讓保溫瓶更美觀
(3)設計圖中填充泡沫塑料、棉花或鋁箔紙的意圖,相當于保溫瓶中(  )的作用。
A.軟木塞 B.真空 C.內膽 D.反光外殼
(4)要比較三只保溫杯的保溫效果,三只保溫杯中最初的(  )。
A.水量相同,水溫不同 B.水量相同,水溫相同
C.水量不同,水溫不同 D.水量不同,水溫相同
(5)在如圖所示的三只保溫杯中倒入同樣多的熱水,最先變冷的是(  )。
A.圖1 B.圖2 C.圖3
27.(2023五下·長興期末)蛞蝓俗稱鼻涕蟲,是一種軟體動物。外表看起來像沒殼的蝸牛,體表濕潤,身上分泌的黏液可以幫助其保持體表濕潤,在移動的時候減少身體與地面的摩擦。食性復雜且食量較大,最愛啃食蔬菜等農作物,常在菜園、田間活動,蛙類、雞、鴨、鵝等是蛞蝓最主要的天敵。它耐饑力強,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條件下能不吃不動。入夏氣溫升高,它的活動減弱;秋季涼爽后,蛞蝓會大量活動,成為災害;冬天來臨時,蛞蝓則以成蟲體或幼體在植物根部濕土下越冬?;卮饐栴}。
(1)仔細閱讀資料,我們了解到:
①蛞蝓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條件下能不吃不動,是因為   。
②蛞蝓身上分泌的黏液作用是   。
(2)請根據材料內容寫出一條食物鏈:   。
(3)入夏氣溫升高,蛞蝓的活動減弱;秋季氣候涼爽后,大量活動;到了冬季,以成蟲體或幼體在作物根部濕土下越冬。蛞蝓的這些行為主要受(  )因素的影響。
A.溫度 B.陽光 C.水分
(4)實驗小組對蛞蝓進行了以下的研究。
①提出問題:蛞蝓喜歡生活在黑暗的環境中嗎
②實驗猜想:蛞蝓喜歡生活在黑暗的環境中。
③實驗過程:在研究蛞蝓時,下列做法正確是(  )。
A.將盒蓋的一端剪去一小塊,兩端都放入潮濕土壤
B.將盒蓋的兩端各剪去一小塊,兩端都放入潮濕土壤
C.盒蓋不剪,盒子內一端放干燥的土壤,另一端放潮濕的土壤
(5)選好實驗材料后,將10只健康的蛞蝓放在盒子中間。放在臺燈下光照5分鐘后,打開蓋子觀察記錄,并重復實驗3次。以下是所得的實驗數據。
從實驗記錄中,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
實驗次數 明亮一端的蛞堬數只
黑暗一端的蛞蝓數 只
盒子中間的蛞蝓數/只
1 1 8 1
2 4 5 1
3 3 5 1
28.(2023五下·長興期末)地球是人類和其他物種的共同家園,近年來由于人類的過度開發,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為了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狀況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危害,強調保護和改善環境的重要性,每年6月5日被確定為世界環境日。2022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只有一個地球”,呼吁各國踐行更清潔、更綠色、更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實現與自然和諧共生。2022年世界環境日的中國主題為“共建清潔美麗世界”,旨在促進全社會增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投身生態文明建設。身處同一片藍天,共擔同一份責任,讓我們一起締造清潔美麗的世界!
(1)地球是宇宙奇跡,下列有關地球的描述錯誤的是(  )。
A.地球上有巖石和土壤,使雨水能夠蓄積在地球表面
B.地球上的氣候能長時間保持穩定,適宜生命存在
C.地球大氣中有大量氧氣,適合人類生存
D.地球上四分之三的面積被水覆蓋,不利于人類生存
(2)下列行為符合2022年世界環境日主題的是(  )。
A.砍伐森林,獲取木材 B.植樹種草,保持水土
C.燒山墾荒,獲取糧食 D.大量放牧,獲取牲畜
(3)    過度排放是引起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因素,對此中國提出碳中和和碳達峰。
(4)垃圾分類投放是共建清潔美麗世界的一種措施,下圖四個垃圾箱分別投放(  )。
A.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
B.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廚余垃圾
C.其他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
D.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
(5)攜手保護地球,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
①植樹造林,提高森林覆蓋率 ②生活中多使用一次性用品③動員家長積極參加“無車日”活動 ④隨手關燈,節約用電⑤焚燒垃圾,有效防止“霧霾天氣”出現 ⑥生活垃圾混裝⑦開發新能源,減少使用化石燃料 ⑧購買過度包裝的商品
A.①②④⑤ B.②⑥⑦⑧ C.①③④⑦ D.①④⑦⑧
(6)世界上的淡水資源非常緊缺,而水污染及浪費現象十分嚴重,面對水資源問題,我們作為小學生能夠做些什么 (寫出兩點)(4分)
①    ;②   。
29.(2023五下·長興期末)船是生活中常見的交通工具,造船小隊同學正在設計制作一艘載重量達200克,有一定動力,能把貨物運送到目的地的小船。
(1)設計制作小船時,通常經歷五個環節:①明確標準;②改進小船;③制作小船;④設計圖紙;⑤測試小船。這五個環節的順序依次是(  )。
A.①—③—④—②—⑤ B.①—③—⑤—②—④
C.①—④—③—②—⑤ D.①—④—③—⑤—②
(2)同學們在選用材料做小船時出現了爭論,你認為正確的是(  )。
A.只有浮的材料才可以做小船
B.只有沉的材料才可以做小船
C.泡沫板比較適合做小船
D.鋁箔紙可以做小船,橡皮泥不能做小船
(3)如圖是造船小隊同學設計的小船,它的動力來源是(  )。
A.兩根竹條 B.小水輪和橡皮筋
C.易拉罐 D.竹條和易拉罐
(4)有同學建議把小船設計成如圖所示的形狀,主要目的是(  )。
A.減小船前進時的阻力 B.減輕船的重量
C.減小船的體積 D.減小船受到的浮力
(5)如果小船在行駛過程中始終向右偏離航線,為了保持正向航行,可在船尾安裝一個船舵,并使船舵(  )。
A.向右偏轉 B.向左偏轉 C.保持直行 D.無法確定
(6)當我們用墊圈測試小船載重量時,為防止小船側翻,墊圈應該(  )。
A.集中疊放在船底的中間 B.集中疊放在船底的一側
C.均勻分布在船底 D.隨意放置
(7)在設計制作小船的過程中,下列觀點錯誤的是(  )。
A.畫設計圖可以采用圖文結合方式,適當標注材料名稱和數量
B.按設計圖制作小船,如果遇到問題,可適當調整設計方案,并在設計圖中做出標注
C.在設計制作小船時,小組成員要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分工合作完成
D.為了造出理想的船,不需要考慮所需的費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錯誤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條件
【解析】【分析】種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種子就是一個幼小的植物體,只要落在適宜的環境里,它就能生根、發芽長成一株新的植物。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有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種子發芽不需要營養,所以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種子在潮濕肥沃的土壤中和在潮濕貧瘠的土壤中發芽的幾率是一樣的。
2.【答案】正確
【知識點】風
【解析】【分析】 根據風的方向變化及時調整帆面的方向,可以保證帆船的航向.帆船可以在東、南、西、北和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風中操作行駛,所以說船使八面風。
3.【答案】錯誤
【知識點】塑料
【解析】【分析】塑料是由樹脂及填料、增塑劑、穩定劑、潤滑劑、色料等添加劑組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樹脂。塑料多為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其自然降解周期需二、三百年時間,危害非常大。逐年積累的農用殘膜會使土壤環境惡化,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甚至導致牲畜誤食,引發死亡。
4.【答案】錯誤
【知識點】熱傳遞
【解析】【分析】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式叫做熱傳導。雙手捂住一個比手熱的物體,不久手就會獲得熱量,這是熱傳導導致的。
5.【答案】錯誤
【知識點】凝結
【解析】【分析】水蒸氣遇冷可以變成液態水這種現象叫凝結。凝結時,水從氣態變成液態。一杯水被加熱至沸騰時,杯口會冒出大量“白氣”,這些“白氣”就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而成的小水珠。
6.【答案】錯誤
【知識點】晝夜和四季變化對生物的影響
【解析】【分析】在長期進化的過程中,有些植物的外部形態會與環境相適應,從而使其具有不同的特點,這是植物長期適應不同環境中的水分、陽光和溫度等條件的結果。松柏在冬天依然青翠挺拔,這是它對冬天環境變化的一種適應;而銀杏樹卻會在秋天落葉,這也是對冬天環境變化的一種適應。
7.【答案】正確
【知識點】船的載重量
【解析】【分析】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體積越大,船的載重量就越大。所以在船重量不變的情況下,把船造得盡量大,船排開的水量才能更大,裝載的貨物才能更多。
8.【答案】錯誤
【知識點】節約用水
【解析】【分析】農田滴灌是指利用塑料管道上的小孔,將少量的水送到農作物的根部進行灌溉。它是目前現代農田最節水的灌溉施肥技術之一,在世界各地得到大力推廣。但是并不是所有農作物時都要采取滴灌的方式,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澆水方法。
9.【答案】正確
【知識點】熱傳遞
【解析】【分析】熱是一種能量的表現形式,熱能夠從物體溫度較高的一端向溫度較低的一端傳遞,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直到兩者溫度相同。物體間的溫度一樣時,它們相互接觸不會發生熱傳遞。
10.【答案】錯誤
【知識點】制作竹筏
【解析】【分析】竹筏能穩定地浮在水面。為了避免因為水流進竹竿內部而降低浮力,應截取兩端有節的竹竿,所以題干中的說法是錯誤的。
11.【答案】B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條件
【解析】【分析】種子發芽需要適宜的溫度、水分和空氣,陽光并非必要條件。糧倉中的稻谷經過晾曬后含水量極低,干燥環境抑制了種子的生理活動;同時糧倉通常密封或通風有限,雖可能影響空氣流通,但水分缺失是抑制發芽的主要因素。若稻谷含水量過高,即使空氣和溫度條件一般,也可能因自身呼吸作用產生熱量和水分而發芽。
12.【答案】C
【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
【解析】【分析】鍋被加熱后,熱量會從溫度高的部位向溫度低的部位傳遞,通常是從鍋底加熱源向鍋身及邊緣傳導,若茶葉放入鍋中,熱量也會從鐵鍋向茶葉傳遞。
13.【答案】A
【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
【解析】【分析】在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中,能量沿食物鏈逐級遞減,通常生產者數量最多。圖中水稻是生產者,為昆蟲(初級消費者)提供食物,昆蟲數量少于水稻;青蛙(次級消費者)以昆蟲為食,數量少于昆蟲。因此數量從多到少排序為水稻>昆蟲>青蛙,對應圖中長方形長度關系為 C(最長)= 水稻,B(中間)= 昆蟲,a(最短)= 青蛙。
14.【答案】A
【知識點】浮力的變化
【解析】【分析】我們把物體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叫做排開的水量。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主要與物體排開的水量有關。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排開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周末去公園劃船,我們上船后,小船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排開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5.【答案】B
【知識點】保護環境
【解析】【分析】A:使用無磷洗衣粉,緩解水質富營養化,正確;
B:研制太陽能汽車,減輕光污染,錯誤;研制太陽能汽車,減輕空氣污染;
C:縮減煤炭、石油的燃燒量,減少大氣污染,正確。
16.【答案】C
【知識點】植物生長的影響因素
【解析】【分析】植物在黑暗環境中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會通過 “黃化現象” 適應環境:為了尋找光源,莖稈會加速伸長(細長),但因缺乏光照無法合成葉綠素,葉片發黃且莖稈細弱。而陽光下的綠豆苗能正常光合作用,莖稈粗壯、葉片翠綠。黑暗中綠豆苗因能量消耗主要用于縱向生長,導致形態細長而非粗長或細矮。
17.【答案】B
【知識點】浮力
【解析】【分析】把小船或泡沫塑料塊往水中壓,手能感受到水對小船和泡沫塑料塊有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我們稱它為水的浮力。如圖,此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2.2N,如果將石塊浸入水中,會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會減小。
18.【答案】A
【知識點】造紙術
【解析】【分析】再生紙制作時,先將廢紙撕碎以便后續處理;攪拌是為了將碎紙與水混合成均勻紙漿;平鋪紙漿到模具上形成紙的雛形;擠壓吸水可去除多余水分讓紙漿初步成型;最后通風晾干使紙張干燥定型。選項 B 中 “平鋪” 在 “攪拌” 前不符合流程,選項 C 中 “擠壓吸水” 在 “平鋪” 后順序錯誤,均無法正確制得再生紙。
19.【答案】B
【知識點】船的載重量
【解析】【分析】①用更大的火加熱金屬管:能產生更多蒸汽,增大動力,加快船速。②將船首做成尖型:可減小航行時的水阻力,使船行駛更順暢。③減輕船的重量:減少船體對動力的消耗,同等動力下速度更快。④多加幾節電池:蒸汽裝置靠加熱產生動力,電池不直接提供能量,此方法無效。
20.【答案】B
【知識點】水污染
【解析】【分析】A:水有異味可能是被污染了,正確;
B:清澈透明的水肯定沒被污染,錯誤;清澈透明的水肯也有可能被污染,只是不嚴重而已;
C:水有較多雜質可能是被污染了,正確。
21.【答案】B
【知識點】節約能源
【解析】【分析】天空調調高 1℃會增加制熱能耗,夏天調低 1℃會增加制冷能耗,均與節能目標相悖,正確做法是冬天調低、夏天調高(如夏天設為 26℃)。B符合題意。
22.【答案】C
【知識點】凝結
【解析】【分析】水蒸氣遇冷可以變成液態水這種現象叫凝結。凝結時,水從氣態變成液態?!袄錃狻焙汀盁釟狻北举|是相同的,都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而成的小水珠。
23.【答案】B
【知識點】制作生態瓶;生態瓶的應用
【解析】【分析】①水太少:水量不足會導致水中溶解氧減少,小魚需頻繁浮出水面呼吸。②魚太多:魚群密度過大,耗氧量增加,水中氧氣供不應求。③水質渾濁:可能因微生物繁殖或有機物分解消耗氧氣,同時影響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產氧。④食物沒了:僅影響小魚營養攝入,不直接導致缺氧,與浮出水面次數增多無關。B正確。
24.【答案】A
【知識點】制作小船;船的載重量
【解析】【分析】A船體積為8×8×2=128立方厘米,B船體積為6×6×3=108立方厘米,C船為4×4×4=64立方厘米。
25.【答案】B
【知識點】水的蒸發;凝結;水的三態變化
【解析】【分析】杯內熱水蒸發的水蒸氣上升,遇冷玻璃片(溫度低),在玻璃片下表面液化形成小水珠。B正確。
26.【答案】(1)B
(2)C
(3)B
(4)B
(5)C
【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
【解析】【分析】(1)保溫瓶的軟木塞需減少熱量傳遞,以維持瓶內溫度。熱的不良導體導熱性能差,能有效阻隔熱量通過瓶塞散失或傳入。軟木塞屬于此類材料,而 “熱的絕緣體” 表述不嚴謹(絕緣體通常指不導電材料),“熱的良導體” 和 “傳導體” 不符合保溫需求,故選擇 B。
(2)保溫瓶的反光外殼(如鍍銀層)能反射熱輻射,而熱輻射是熱量傳遞的方式之一。通過反射輻射線,可減少瓶內熱量以輻射形式散失,同時阻隔外界熱輻射傳入,從而增強保溫效果。
(3)泡沫塑料、棉花或鋁箔紙的填充,旨在通過阻隔空氣流動或反射熱輻射來減少熱量傳遞,這與保溫瓶中玻璃層中間的真空結構原理相似。真空環境能極大降低熱傳導和熱對流,而上述材料通過減少空氣對流(泡沫、棉花)或反射熱輻射(鋁箔紙)實現保溫,均對應 “阻礙熱量傳遞” 的功能,因此相當于真空的作用。其他選項中,軟木塞是阻隔熱傳導,內膽和反光外殼分別對應結構支撐和反射熱輻射,均與填充材料的核心功能不符。
(4)比較保溫杯保溫效果時,需遵循控制變量法,僅改變保溫杯類型這一自變量,其他影響水溫的因素(如水的質量、初始溫度)需保持一致。若水量或水溫不同,無法確定溫度變化是由保溫杯性能還是水量 / 水溫差異導致。因此,只有水量和水溫均相同,才能通過對比相同時間內的水溫下降幅度,準確判斷保溫效果,故選 B。
(5)根據設計圖可知,圖3保溫效果最差。
27.【答案】(1)蛞蝓的耐饑力強;幫助其保持體表濕潤,移動時減少身體與地面的摩擦
(2)蔬菜→蛞蝓→雞
(3)A
(4)A
(5)蛞蝓喜歡生活在黑暗的環境中
【知識點】動物的巢穴;動物的適應能力
【解析】【分析】(1)①蛞蝓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條件下能不吃不動,是因為它耐饑力強,這種特性使其在惡劣環境中能通過休眠減少能量消耗,維持生命。②蛞蝓身上分泌的黏液作用是幫助其保持體表濕潤,同時在移動時減少身體與地面的摩擦,使其活動更順暢。
(2)根據材料內容,可寫出的食物鏈為:蔬菜→蛞蝓→蛙類。其中,蔬菜是生產者,蛞蝓以蔬菜為食屬于初級消費者,蛙類、雞、鴨、鵝等以蛞蝓為食,屬于次級消費者,該鏈條符合生態系統中食物關系的傳遞邏輯。
(3)資料中明確提到,蛞蝓在入夏氣溫升高時活動減弱,秋季涼爽后大量活動,冬季則越冬。其行為變化直接與氣溫變化相關:高溫抑制活動,涼爽促進活動,冬季低溫時進入休眠狀態。陽光和水分未在該行為描述中體現主導作用,因此這些行為主要受溫度因素影響。
(4)該實驗探究的是蛞蝓對黑暗環境的偏好,自變量應為 “光照條件”,需保證其他條件(如土壤濕度)一致。盒蓋一端剪去小塊(透光),另一端不透光,形成明暗對比,兩端均放潮濕土壤,控制了單一變量(光照),符合實驗設計要求。A正確。
(5)從實驗數據可知,三次實驗中黑暗一端的蛞蝓數量分別為 8 只、5 只、5 只,均多于明亮一端(1 只、4 只、3 只),且中間剩余數量少。由此可得出結論:蛞蝓更傾向于聚集在黑暗環境中,即蛞蝓喜歡生活在黑暗的環境中,這與實驗猜想一致。
28.【答案】(1)D
(2)B
(3)二氧化碳
(4)C
(5)C
(6)隨手關閉水龍頭;洗菜淘米的水用來澆花
【知識點】保護自然資源;垃圾的處理;垃圾分類與回收
【解析】【分析】(1)地球表面約 71% 被水覆蓋(四分之三左右),水是生命之源,海洋和淡水系統為人類提供了生存資源和調節氣候的作用,并非 “不利于人類生存”。D正確。
(2)2022 年世界環境日主題強調 “清潔、綠色、可持續” 及 “共建清潔美麗世界”,核心是保護生態環境。植樹種草能保持水土、凈化空氣,屬于改善生態環境的可持續行為,B符合主題要求。
(3)二氧化碳過度排放會加劇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引發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問題。中國提出的 “碳達峰” 指在 2030 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達到峰值后逐步下降;“碳中和” 指到 2060 年,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方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 “零排放”。這一目標體現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責任與擔當,旨在推動經濟社會向綠色低碳轉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4)其他垃圾(圖 1):對應灰色箱體,包括衛生紙、塵土、煙頭、紙尿褲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廚余垃圾(圖2):對應綠色箱體,包括剩菜剩飯、果皮菜葉等易腐有機物;有害垃圾(圖 3):對應紅色箱體,包括電池、熒光燈、藥品等有毒有害廢棄物;可回收物(圖 4):對應藍色箱體,包括紙張、塑料、金屬等可循環利用物品。
(5)①正確:植樹造林能改善生態、吸收二氧化碳,符合環保理念。②錯誤:多使用一次性用品會加劇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③正確:“無車日” 減少機動車排放,利于改善空氣質量。④正確:隨手關燈節約能源,降低碳排放。⑤錯誤:焚燒垃圾會釋放有害氣體,加劇霧霾和空氣污染。⑥錯誤:生活垃圾混裝不利于回收處理,增加環境負擔。⑦正確:開發新能源可減少化石燃料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⑧錯誤:過度包裝浪費資源,不符合綠色生活方式。
(6)① 節約用水,養成良好習慣:洗手時及時關閉水龍頭,用淘米水澆花、沖廁所,避免長流水現象。② 參與水資源保護宣傳:制作節水手抄報或向家人講解水污染危害,帶動身邊人一起愛護水資源。
29.【答案】(1)D
(2)C
(3)B
(4)A
(5)B
(6)C
(7)D
【知識點】制作小船;船的載重量;船的動力裝置
【解析】【分析】(1)設計制作小船的科學流程需遵循邏輯順序:①明確標準:先確定小船的載重量、動力等具體要求;④設計圖紙:根據標準規劃結構和方案;③制作小船:按圖紙實施建造;⑤測試小船:對成品進行載重量、動力等性能測試;②改進小船:根據測試結果優化設計,解決問題。該順序符合工程實踐中 “規劃 — 實施 — 檢驗 — 優化” 的基本邏輯,故選 D。
(2)泡沫板密度小、浮力大,且質輕易加工,適合制作小船。C正確。
(3)從動力原理分析:小水輪:通過水流沖擊轉動,可將水能轉化為機械能驅動小船,是常見的動力裝置。橡皮筋:利用彈性形變儲存的能量釋放時產生動力,如通過纏繞橡皮筋帶動螺旋槳轉動。竹條多為船體支撐結構,易拉罐通常用于浮力設計(如空心密封增加排水量),二者本身不直接提供動力。因此結合選項,B 選項的小水輪和橡皮筋是合理的動力來源。
(4)該船身設計成流線型(類似水滴狀),其核心目的是:減小流體阻力:流線型結構可使水流更順暢地流過船身,減少水對船前進的阻礙,提升航行速度和效率。與重量、體積無關:船的重量主要取決于材料和結構,體積減小可能降低浮力(與 D 選項矛盾),而浮力需滿足載重量需求,不會刻意減小。因此,流線型設計的主要作用是減小前進阻力,故選 A。
(5)船舵通過改變水流方向來調整船的航向:當船向右偏離時,說明右側受到的水流推力更大。若將船舵向左偏轉,船舵左側會受到水流沖擊,產生向右的反作用力,從而推動船尾向右、船頭向左調整,抵消向右的偏移。此原理類似方向盤控制方向,通過反向調整船舵使船回到直線航線。因此,向左偏轉船舵可糾正向右的偏離,故選 B。
(6)小船的穩定性取決于載荷分布的均勻性。若墊圈集中疊放或隨意放置,會導致船體重心偏移,一側重量過大易引發側翻。均勻分布的優勢:將墊圈均勻分布在船底,可使重量對稱分攤,保持船體平衡,最大化利用浮力且避免重心偏移。這是工程中平衡載荷的基本方法,能有效提升小船載物時的穩定性,故選 C。
(7)設計小船需考慮成本(如材料費用),合理預算是工程實踐的重要環節,“不考慮費用” 不符合實際設計邏輯,故選 D。
1 / 1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2022-2023學年五年級第二學期科學期末測試卷
一、判斷題。
1.(2023五下·長興期末)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種子在潮濕肥沃的土壤中比在潮濕貧瘠的土壤中更容易發芽。( ?。?br/>【答案】錯誤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條件
【解析】【分析】種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種子就是一個幼小的植物體,只要落在適宜的環境里,它就能生根、發芽長成一株新的植物。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有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種子發芽不需要營養,所以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種子在潮濕肥沃的土壤中和在潮濕貧瘠的土壤中發芽的幾率是一樣的。
2.(2023五下·長興期末)任何方向的風都能成為帆船前進的動力,所以說“船使八面風”.
【答案】正確
【知識點】風
【解析】【分析】 根據風的方向變化及時調整帆面的方向,可以保證帆船的航向.帆船可以在東、南、西、北和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風中操作行駛,所以說船使八面風。
3.(2023五下·長興期末)塑料制品在風吹雨淋日曬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可以自然降解,對環境影響不大。( ?。?br/>【答案】錯誤
【知識點】塑料
【解析】【分析】塑料是由樹脂及填料、增塑劑、穩定劑、潤滑劑、色料等添加劑組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樹脂。塑料多為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其自然降解周期需二、三百年時間,危害非常大。逐年積累的農用殘膜會使土壤環境惡化,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甚至導致牲畜誤食,引發死亡。
4.(2023五下·長興期末)雙手捂住一個比手熱的物體,不久手就會獲得熱量,這是熱輻射導致的。
【答案】錯誤
【知識點】熱傳遞
【解析】【分析】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式叫做熱傳導。雙手捂住一個比手熱的物體,不久手就會獲得熱量,這是熱傳導導致的。
5.(2023五下·長興期末)一杯水被加熱至沸騰時,杯口會冒出大量“白氣”,這些“白氣”實際上就是水蒸氣。
【答案】錯誤
【知識點】凝結
【解析】【分析】水蒸氣遇冷可以變成液態水這種現象叫凝結。凝結時,水從氣態變成液態。一杯水被加熱至沸騰時,杯口會冒出大量“白氣”,這些“白氣”就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而成的小水珠。
6.(2023五下·長興期末)松柏在冬天依然青翠挺拔,這是它對冬天環境變化的一種適應;而銀杏樹卻會在秋天落葉,這說明它適應不了冬天的環境變化。
【答案】錯誤
【知識點】晝夜和四季變化對生物的影響
【解析】【分析】在長期進化的過程中,有些植物的外部形態會與環境相適應,從而使其具有不同的特點,這是植物長期適應不同環境中的水分、陽光和溫度等條件的結果。松柏在冬天依然青翠挺拔,這是它對冬天環境變化的一種適應;而銀杏樹卻會在秋天落葉,這也是對冬天環境變化的一種適應。
7.(2023五下·長興期末)在船重量不變的情況下,把船造得盡量大,船排開的水量才能更大,裝載的貨物才能更多。
【答案】正確
【知識點】船的載重量
【解析】【分析】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體積越大,船的載重量就越大。所以在船重量不變的情況下,把船造得盡量大,船排開的水量才能更大,裝載的貨物才能更多。
8.(2023五下·長興期末)為了節約淡水資源,我們在種植所有農作物時都要采取滴灌的方式,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緩解水資源短缺的現狀。
【答案】錯誤
【知識點】節約用水
【解析】【分析】農田滴灌是指利用塑料管道上的小孔,將少量的水送到農作物的根部進行灌溉。它是目前現代農田最節水的灌溉施肥技術之一,在世界各地得到大力推廣。但是并不是所有農作物時都要采取滴灌的方式,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澆水方法。
9.(2023五下·長興期末)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之間沒有發生熱傳遞,是因為它們具有相同的溫度。
【答案】正確
【知識點】熱傳遞
【解析】【分析】熱是一種能量的表現形式,熱能夠從物體溫度較高的一端向溫度較低的一端傳遞,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直到兩者溫度相同。物體間的溫度一樣時,它們相互接觸不會發生熱傳遞。
10.(2023五下·長興期末)制作竹筏時,需要將竹竿結節處打通。 ( ?。?br/>【答案】錯誤
【知識點】制作竹筏
【解析】【分析】竹筏能穩定地浮在水面。為了避免因為水流進竹竿內部而降低浮力,應截取兩端有節的竹竿,所以題干中的說法是錯誤的。
二、選擇題。
11.(2023五下·長興期末)堆放在糧倉里的稻谷一般不會發芽,其主要原因是缺少(  )。
A.陽光 B.水分 C.空氣
【答案】B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條件
【解析】【分析】種子發芽需要適宜的溫度、水分和空氣,陽光并非必要條件。糧倉中的稻谷經過晾曬后含水量極低,干燥環境抑制了種子的生理活動;同時糧倉通常密封或通風有限,雖可能影響空氣流通,但水分缺失是抑制發芽的主要因素。若稻谷含水量過高,即使空氣和溫度條件一般,也可能因自身呼吸作用產生熱量和水分而發芽。
12.(2023五下·長興期末)制作綠茶的過程中,有一個步驟叫作“殺青”,就是把攤晾過的茶葉放入干凈的鐵鍋中翻炒。下圖能正確表示鐵鍋被加熱后的熱傳遞方向的是(  )。
A. B. C.
【答案】C
【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
【解析】【分析】鍋被加熱后,熱量會從溫度高的部位向溫度低的部位傳遞,通常是從鍋底加熱源向鍋身及邊緣傳導,若茶葉放入鍋中,熱量也會從鐵鍋向茶葉傳遞。
13.(2023五下·長興期末)在一片水稻田的生態系統中,昆蟲以水稻為食,青蛙以昆蟲為食,三者關系如右圖所示,圖中長方形的長度分別表示這三類生物的數量,長方形越長,表示該生物數量越多,那么圖中a、b、c分別表示(  )。
A.青蛙、昆蟲、水稻 B.昆蟲、青蛙、水稻 C.水稻、青蛙、昆蟲
【答案】A
【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
【解析】【分析】在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中,能量沿食物鏈逐級遞減,通常生產者數量最多。圖中水稻是生產者,為昆蟲(初級消費者)提供食物,昆蟲數量少于水稻;青蛙(次級消費者)以昆蟲為食,數量少于昆蟲。因此數量從多到少排序為水稻>昆蟲>青蛙,對應圖中長方形長度關系為 C(最長)= 水稻,B(中間)= 昆蟲,a(最短)= 青蛙。
14.(2023五下·長興期末)周末去公園劃船,我們上船后,小船受到的浮力跟我們沒上船之前受到的浮力相比( ?。?br/>A.變大了 B.變小了 C.不變
【答案】A
【知識點】浮力的變化
【解析】【分析】我們把物體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叫做排開的水量。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主要與物體排開的水量有關。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排開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周末去公園劃船,我們上船后,小船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排開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5.(2023五下·長興期末)下列措施與人類保護環境的目的不相符的是( ?。?。
A.使用無磷洗衣粉,緩解水質富營養化
B.研制太陽能汽車,減輕光污染
C.縮減煤炭、石油的燃燒量,減少大氣污染
【答案】B
【知識點】保護環境
【解析】【分析】A:使用無磷洗衣粉,緩解水質富營養化,正確;
B:研制太陽能汽車,減輕光污染,錯誤;研制太陽能汽車,減輕空氣污染;
C:縮減煤炭、石油的燃燒量,減少大氣污染,正確。
16.(2023五下·長興期末)將20顆綠豆苗分成兩份,每份10顆,分別放置在陽光下和黑暗中。一個星期后觀察,屬于黑暗環境中的綠豆苗特點是(  )。
A.粗長 B.細矮 C.細長
【答案】C
【知識點】植物生長的影響因素
【解析】【分析】植物在黑暗環境中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會通過 “黃化現象” 適應環境:為了尋找光源,莖稈會加速伸長(細長),但因缺乏光照無法合成葉綠素,葉片發黃且莖稈細弱。而陽光下的綠豆苗能正常光合作用,莖稈粗壯、葉片翠綠。黑暗中綠豆苗因能量消耗主要用于縱向生長,導致形態細長而非粗長或細矮。
17.(2023五下·長興期末)如圖,此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2.2N,如果將石塊浸入水中,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會( ?。?br/>A.增大 B.減小 C.不變
【答案】B
【知識點】浮力
【解析】【分析】把小船或泡沫塑料塊往水中壓,手能感受到水對小船和泡沫塑料塊有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我們稱它為水的浮力。如圖,此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2.2N,如果將石塊浸入水中,會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會減小。
18.(2023五下·長興期末)做再生紙的正確步驟是(  )。
A.撕碎一攪拌一平鋪一擠壓吸水一通風晾干
B.撕碎一平鋪一攪拌一擠壓吸水一通風晾干
C.撕碎—攪拌—擠壓吸水—平鋪—通風晾干
【答案】A
【知識點】造紙術
【解析】【分析】再生紙制作時,先將廢紙撕碎以便后續處理;攪拌是為了將碎紙與水混合成均勻紙漿;平鋪紙漿到模具上形成紙的雛形;擠壓吸水可去除多余水分讓紙漿初步成型;最后通風晾干使紙張干燥定型。選項 B 中 “平鋪” 在 “攪拌” 前不符合流程,選項 C 中 “擠壓吸水” 在 “平鋪” 后順序錯誤,均無法正確制得再生紙。
19.(2023五下·長興期末)某同學安裝好用蒸汽裝置作動力的小船后,發現船行駛得較慢,下面方法可以讓船行駛得快一些的是(  )。
①用更大的火加熱金屬管 ②將船首做成尖型
③減輕船的重量 ④多加幾節電池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識點】船的載重量
【解析】【分析】①用更大的火加熱金屬管:能產生更多蒸汽,增大動力,加快船速。②將船首做成尖型:可減小航行時的水阻力,使船行駛更順暢。③減輕船的重量:減少船體對動力的消耗,同等動力下速度更快。④多加幾節電池:蒸汽裝置靠加熱產生動力,電池不直接提供能量,此方法無效。
20.(2023五下·長興期末)關于被污染的水,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水有異味可能是被污染了
B.清澈透明的水肯定沒被污染
C.水有較多雜質可能是被污染了
【答案】B
【知識點】水污染
【解析】【分析】A:水有異味可能是被污染了,正確;
B:清澈透明的水肯定沒被污染,錯誤;清澈透明的水肯也有可能被污染,只是不嚴重而已;
C:水有較多雜質可能是被污染了,正確。
21.(2023五下·長興期末)為了節約資源,我們能做的有很多,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
A.用騎自行車或坐公交車代替開私家車
B.冬天空調調高1℃,夏天空調調低1℃
C.隨手關燈,進出開空調的房間隨手關門
【答案】B
【知識點】節約能源
【解析】【分析】天空調調高 1℃會增加制熱能耗,夏天調低 1℃會增加制冷能耗,均與節能目標相悖,正確做法是冬天調低、夏天調高(如夏天設為 26℃)。B符合題意。
22.(2023五下·長興期末)夏季吃雪糕時,會看到雪糕周圍冒“冷氣”;冬天打開熱水瓶蓋時,也會看到瓶口冒“熱氣”。下列關于“冷氣”和“熱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冷氣”和“熱氣”是不同的,前者是水蒸氣,后者是小水滴
B.“冷氣”和“熱氣”本質是相同的,都是水蒸氣
C.“冷氣”和“熱氣”本質是相同的,都是小水滴
【答案】C
【知識點】凝結
【解析】【分析】水蒸氣遇冷可以變成液態水這種現象叫凝結。凝結時,水從氣態變成液態?!袄錃狻焙汀盁釟狻北举|是相同的,都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而成的小水珠。
23.(2023五下·長興期末)在觀察生態瓶的活動中,有些同學發現小魚露出水面的次數逐漸增多了,你認為這可能是什么原因 (  )。
①生態瓶里的水太少了 ②生態瓶里的魚太多了 ③生態瓶里的水質渾濁 ④生態瓶里的食物沒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答案】B
【知識點】制作生態瓶;生態瓶的應用
【解析】【分析】①水太少:水量不足會導致水中溶解氧減少,小魚需頻繁浮出水面呼吸。②魚太多:魚群密度過大,耗氧量增加,水中氧氣供不應求。③水質渾濁:可能因微生物繁殖或有機物分解消耗氧氣,同時影響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產氧。④食物沒了:僅影響小魚營養攝入,不直接導致缺氧,與浮出水面次數增多無關。B正確。
24.(2023五下·長興期末)將一張12厘米×12厘米的鋁箔做成船,船底是正方形,下列船中載重量最大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識點】制作小船;船的載重量
【解析】【分析】A船體積為8×8×2=128立方厘米,B船體積為6×6×3=108立方厘米,C船為4×4×4=64立方厘米。
25.(2023五下·長興期末)如圖所示,常溫的兩個燒杯a、b分別盛有冰塊和熱水,上方分別蓋上玻璃片,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玻璃片表面出現小水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水珠在a的下表面,b的上表面
B.小水珠在a的上表面,b的下表面
C.玻璃片b溫度升高,這是由水蒸氣凝結吸熱形成的
【答案】B
【知識點】水的蒸發;凝結;水的三態變化
【解析】【分析】杯內熱水蒸發的水蒸氣上升,遇冷玻璃片(溫度低),在玻璃片下表面液化形成小水珠。B正確。
三、實驗探究題。
26.(2023五下·長興期末)我們常用保溫瓶來儲存燒開的熱水,它的內膽主要起保溫作用。如圖,保溫瓶的內膽由兩層玻璃組成,玻璃內壁都有鍍銀,并且玻璃層中間真空。小張準備模擬保溫瓶的原理制作不同的保溫杯,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生活中的保溫瓶可供小張設計制作時做參考,保溫瓶上的軟木塞是(  )。
A.熱的良導體 B.熱的不良導體
C.熱的絕緣體 D.熱的傳導體
(2)保溫瓶最外層包裹了反光外殼,主要是因為它(  )。
A.很光滑,摸上去手感很好
B.是熱的良導體,可以增加熱量散發
C.可以減少熱輻射,增強保溫效果
D.可以讓保溫瓶更美觀
(3)設計圖中填充泡沫塑料、棉花或鋁箔紙的意圖,相當于保溫瓶中(  )的作用。
A.軟木塞 B.真空 C.內膽 D.反光外殼
(4)要比較三只保溫杯的保溫效果,三只保溫杯中最初的(  )。
A.水量相同,水溫不同 B.水量相同,水溫相同
C.水量不同,水溫不同 D.水量不同,水溫相同
(5)在如圖所示的三只保溫杯中倒入同樣多的熱水,最先變冷的是(  )。
A.圖1 B.圖2 C.圖3
【答案】(1)B
(2)C
(3)B
(4)B
(5)C
【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
【解析】【分析】(1)保溫瓶的軟木塞需減少熱量傳遞,以維持瓶內溫度。熱的不良導體導熱性能差,能有效阻隔熱量通過瓶塞散失或傳入。軟木塞屬于此類材料,而 “熱的絕緣體” 表述不嚴謹(絕緣體通常指不導電材料),“熱的良導體” 和 “傳導體” 不符合保溫需求,故選擇 B。
(2)保溫瓶的反光外殼(如鍍銀層)能反射熱輻射,而熱輻射是熱量傳遞的方式之一。通過反射輻射線,可減少瓶內熱量以輻射形式散失,同時阻隔外界熱輻射傳入,從而增強保溫效果。
(3)泡沫塑料、棉花或鋁箔紙的填充,旨在通過阻隔空氣流動或反射熱輻射來減少熱量傳遞,這與保溫瓶中玻璃層中間的真空結構原理相似。真空環境能極大降低熱傳導和熱對流,而上述材料通過減少空氣對流(泡沫、棉花)或反射熱輻射(鋁箔紙)實現保溫,均對應 “阻礙熱量傳遞” 的功能,因此相當于真空的作用。其他選項中,軟木塞是阻隔熱傳導,內膽和反光外殼分別對應結構支撐和反射熱輻射,均與填充材料的核心功能不符。
(4)比較保溫杯保溫效果時,需遵循控制變量法,僅改變保溫杯類型這一自變量,其他影響水溫的因素(如水的質量、初始溫度)需保持一致。若水量或水溫不同,無法確定溫度變化是由保溫杯性能還是水量 / 水溫差異導致。因此,只有水量和水溫均相同,才能通過對比相同時間內的水溫下降幅度,準確判斷保溫效果,故選 B。
(5)根據設計圖可知,圖3保溫效果最差。
27.(2023五下·長興期末)蛞蝓俗稱鼻涕蟲,是一種軟體動物。外表看起來像沒殼的蝸牛,體表濕潤,身上分泌的黏液可以幫助其保持體表濕潤,在移動的時候減少身體與地面的摩擦。食性復雜且食量較大,最愛啃食蔬菜等農作物,常在菜園、田間活動,蛙類、雞、鴨、鵝等是蛞蝓最主要的天敵。它耐饑力強,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條件下能不吃不動。入夏氣溫升高,它的活動減弱;秋季涼爽后,蛞蝓會大量活動,成為災害;冬天來臨時,蛞蝓則以成蟲體或幼體在植物根部濕土下越冬。回答問題。
(1)仔細閱讀資料,我們了解到:
①蛞蝓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條件下能不吃不動,是因為   。
②蛞蝓身上分泌的黏液作用是   。
(2)請根據材料內容寫出一條食物鏈:   。
(3)入夏氣溫升高,蛞蝓的活動減弱;秋季氣候涼爽后,大量活動;到了冬季,以成蟲體或幼體在作物根部濕土下越冬。蛞蝓的這些行為主要受(  )因素的影響。
A.溫度 B.陽光 C.水分
(4)實驗小組對蛞蝓進行了以下的研究。
①提出問題:蛞蝓喜歡生活在黑暗的環境中嗎
②實驗猜想:蛞蝓喜歡生活在黑暗的環境中。
③實驗過程:在研究蛞蝓時,下列做法正確是(  )。
A.將盒蓋的一端剪去一小塊,兩端都放入潮濕土壤
B.將盒蓋的兩端各剪去一小塊,兩端都放入潮濕土壤
C.盒蓋不剪,盒子內一端放干燥的土壤,另一端放潮濕的土壤
(5)選好實驗材料后,將10只健康的蛞蝓放在盒子中間。放在臺燈下光照5分鐘后,打開蓋子觀察記錄,并重復實驗3次。以下是所得的實驗數據。
從實驗記錄中,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
實驗次數 明亮一端的蛞堬數只
黑暗一端的蛞蝓數 只
盒子中間的蛞蝓數/只
1 1 8 1
2 4 5 1
3 3 5 1
【答案】(1)蛞蝓的耐饑力強;幫助其保持體表濕潤,移動時減少身體與地面的摩擦
(2)蔬菜→蛞蝓→雞
(3)A
(4)A
(5)蛞蝓喜歡生活在黑暗的環境中
【知識點】動物的巢穴;動物的適應能力
【解析】【分析】(1)①蛞蝓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條件下能不吃不動,是因為它耐饑力強,這種特性使其在惡劣環境中能通過休眠減少能量消耗,維持生命。②蛞蝓身上分泌的黏液作用是幫助其保持體表濕潤,同時在移動時減少身體與地面的摩擦,使其活動更順暢。
(2)根據材料內容,可寫出的食物鏈為:蔬菜→蛞蝓→蛙類。其中,蔬菜是生產者,蛞蝓以蔬菜為食屬于初級消費者,蛙類、雞、鴨、鵝等以蛞蝓為食,屬于次級消費者,該鏈條符合生態系統中食物關系的傳遞邏輯。
(3)資料中明確提到,蛞蝓在入夏氣溫升高時活動減弱,秋季涼爽后大量活動,冬季則越冬。其行為變化直接與氣溫變化相關:高溫抑制活動,涼爽促進活動,冬季低溫時進入休眠狀態。陽光和水分未在該行為描述中體現主導作用,因此這些行為主要受溫度因素影響。
(4)該實驗探究的是蛞蝓對黑暗環境的偏好,自變量應為 “光照條件”,需保證其他條件(如土壤濕度)一致。盒蓋一端剪去小塊(透光),另一端不透光,形成明暗對比,兩端均放潮濕土壤,控制了單一變量(光照),符合實驗設計要求。A正確。
(5)從實驗數據可知,三次實驗中黑暗一端的蛞蝓數量分別為 8 只、5 只、5 只,均多于明亮一端(1 只、4 只、3 只),且中間剩余數量少。由此可得出結論:蛞蝓更傾向于聚集在黑暗環境中,即蛞蝓喜歡生活在黑暗的環境中,這與實驗猜想一致。
28.(2023五下·長興期末)地球是人類和其他物種的共同家園,近年來由于人類的過度開發,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為了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狀況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危害,強調保護和改善環境的重要性,每年6月5日被確定為世界環境日。2022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只有一個地球”,呼吁各國踐行更清潔、更綠色、更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實現與自然和諧共生。2022年世界環境日的中國主題為“共建清潔美麗世界”,旨在促進全社會增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投身生態文明建設。身處同一片藍天,共擔同一份責任,讓我們一起締造清潔美麗的世界!
(1)地球是宇宙奇跡,下列有關地球的描述錯誤的是(  )。
A.地球上有巖石和土壤,使雨水能夠蓄積在地球表面
B.地球上的氣候能長時間保持穩定,適宜生命存在
C.地球大氣中有大量氧氣,適合人類生存
D.地球上四分之三的面積被水覆蓋,不利于人類生存
(2)下列行為符合2022年世界環境日主題的是(  )。
A.砍伐森林,獲取木材 B.植樹種草,保持水土
C.燒山墾荒,獲取糧食 D.大量放牧,獲取牲畜
(3)    過度排放是引起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因素,對此中國提出碳中和和碳達峰。
(4)垃圾分類投放是共建清潔美麗世界的一種措施,下圖四個垃圾箱分別投放(  )。
A.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
B.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廚余垃圾
C.其他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
D.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
(5)攜手保護地球,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
①植樹造林,提高森林覆蓋率 ②生活中多使用一次性用品③動員家長積極參加“無車日”活動 ④隨手關燈,節約用電⑤焚燒垃圾,有效防止“霧霾天氣”出現 ⑥生活垃圾混裝⑦開發新能源,減少使用化石燃料 ⑧購買過度包裝的商品
A.①②④⑤ B.②⑥⑦⑧ C.①③④⑦ D.①④⑦⑧
(6)世界上的淡水資源非常緊缺,而水污染及浪費現象十分嚴重,面對水資源問題,我們作為小學生能夠做些什么 (寫出兩點)(4分)
①    ;②   。
【答案】(1)D
(2)B
(3)二氧化碳
(4)C
(5)C
(6)隨手關閉水龍頭;洗菜淘米的水用來澆花
【知識點】保護自然資源;垃圾的處理;垃圾分類與回收
【解析】【分析】(1)地球表面約 71% 被水覆蓋(四分之三左右),水是生命之源,海洋和淡水系統為人類提供了生存資源和調節氣候的作用,并非 “不利于人類生存”。D正確。
(2)2022 年世界環境日主題強調 “清潔、綠色、可持續” 及 “共建清潔美麗世界”,核心是保護生態環境。植樹種草能保持水土、凈化空氣,屬于改善生態環境的可持續行為,B符合主題要求。
(3)二氧化碳過度排放會加劇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引發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問題。中國提出的 “碳達峰” 指在 2030 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達到峰值后逐步下降;“碳中和” 指到 2060 年,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方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 “零排放”。這一目標體現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責任與擔當,旨在推動經濟社會向綠色低碳轉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4)其他垃圾(圖 1):對應灰色箱體,包括衛生紙、塵土、煙頭、紙尿褲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廚余垃圾(圖2):對應綠色箱體,包括剩菜剩飯、果皮菜葉等易腐有機物;有害垃圾(圖 3):對應紅色箱體,包括電池、熒光燈、藥品等有毒有害廢棄物;可回收物(圖 4):對應藍色箱體,包括紙張、塑料、金屬等可循環利用物品。
(5)①正確:植樹造林能改善生態、吸收二氧化碳,符合環保理念。②錯誤:多使用一次性用品會加劇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③正確:“無車日” 減少機動車排放,利于改善空氣質量。④正確:隨手關燈節約能源,降低碳排放。⑤錯誤:焚燒垃圾會釋放有害氣體,加劇霧霾和空氣污染。⑥錯誤:生活垃圾混裝不利于回收處理,增加環境負擔。⑦正確:開發新能源可減少化石燃料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⑧錯誤:過度包裝浪費資源,不符合綠色生活方式。
(6)① 節約用水,養成良好習慣:洗手時及時關閉水龍頭,用淘米水澆花、沖廁所,避免長流水現象。② 參與水資源保護宣傳:制作節水手抄報或向家人講解水污染危害,帶動身邊人一起愛護水資源。
29.(2023五下·長興期末)船是生活中常見的交通工具,造船小隊同學正在設計制作一艘載重量達200克,有一定動力,能把貨物運送到目的地的小船。
(1)設計制作小船時,通常經歷五個環節:①明確標準;②改進小船;③制作小船;④設計圖紙;⑤測試小船。這五個環節的順序依次是(  )。
A.①—③—④—②—⑤ B.①—③—⑤—②—④
C.①—④—③—②—⑤ D.①—④—③—⑤—②
(2)同學們在選用材料做小船時出現了爭論,你認為正確的是(  )。
A.只有浮的材料才可以做小船
B.只有沉的材料才可以做小船
C.泡沫板比較適合做小船
D.鋁箔紙可以做小船,橡皮泥不能做小船
(3)如圖是造船小隊同學設計的小船,它的動力來源是(  )。
A.兩根竹條 B.小水輪和橡皮筋
C.易拉罐 D.竹條和易拉罐
(4)有同學建議把小船設計成如圖所示的形狀,主要目的是(  )。
A.減小船前進時的阻力 B.減輕船的重量
C.減小船的體積 D.減小船受到的浮力
(5)如果小船在行駛過程中始終向右偏離航線,為了保持正向航行,可在船尾安裝一個船舵,并使船舵(  )。
A.向右偏轉 B.向左偏轉 C.保持直行 D.無法確定
(6)當我們用墊圈測試小船載重量時,為防止小船側翻,墊圈應該(  )。
A.集中疊放在船底的中間 B.集中疊放在船底的一側
C.均勻分布在船底 D.隨意放置
(7)在設計制作小船的過程中,下列觀點錯誤的是(  )。
A.畫設計圖可以采用圖文結合方式,適當標注材料名稱和數量
B.按設計圖制作小船,如果遇到問題,可適當調整設計方案,并在設計圖中做出標注
C.在設計制作小船時,小組成員要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分工合作完成
D.為了造出理想的船,不需要考慮所需的費用
【答案】(1)D
(2)C
(3)B
(4)A
(5)B
(6)C
(7)D
【知識點】制作小船;船的載重量;船的動力裝置
【解析】【分析】(1)設計制作小船的科學流程需遵循邏輯順序:①明確標準:先確定小船的載重量、動力等具體要求;④設計圖紙:根據標準規劃結構和方案;③制作小船:按圖紙實施建造;⑤測試小船:對成品進行載重量、動力等性能測試;②改進小船:根據測試結果優化設計,解決問題。該順序符合工程實踐中 “規劃 — 實施 — 檢驗 — 優化” 的基本邏輯,故選 D。
(2)泡沫板密度小、浮力大,且質輕易加工,適合制作小船。C正確。
(3)從動力原理分析:小水輪:通過水流沖擊轉動,可將水能轉化為機械能驅動小船,是常見的動力裝置。橡皮筋:利用彈性形變儲存的能量釋放時產生動力,如通過纏繞橡皮筋帶動螺旋槳轉動。竹條多為船體支撐結構,易拉罐通常用于浮力設計(如空心密封增加排水量),二者本身不直接提供動力。因此結合選項,B 選項的小水輪和橡皮筋是合理的動力來源。
(4)該船身設計成流線型(類似水滴狀),其核心目的是:減小流體阻力:流線型結構可使水流更順暢地流過船身,減少水對船前進的阻礙,提升航行速度和效率。與重量、體積無關:船的重量主要取決于材料和結構,體積減小可能降低浮力(與 D 選項矛盾),而浮力需滿足載重量需求,不會刻意減小。因此,流線型設計的主要作用是減小前進阻力,故選 A。
(5)船舵通過改變水流方向來調整船的航向:當船向右偏離時,說明右側受到的水流推力更大。若將船舵向左偏轉,船舵左側會受到水流沖擊,產生向右的反作用力,從而推動船尾向右、船頭向左調整,抵消向右的偏移。此原理類似方向盤控制方向,通過反向調整船舵使船回到直線航線。因此,向左偏轉船舵可糾正向右的偏離,故選 B。
(6)小船的穩定性取決于載荷分布的均勻性。若墊圈集中疊放或隨意放置,會導致船體重心偏移,一側重量過大易引發側翻。均勻分布的優勢:將墊圈均勻分布在船底,可使重量對稱分攤,保持船體平衡,最大化利用浮力且避免重心偏移。這是工程中平衡載荷的基本方法,能有效提升小船載物時的穩定性,故選 C。
(7)設計小船需考慮成本(如材料費用),合理預算是工程實踐的重要環節,“不考慮費用” 不符合實際設計邏輯,故選 D。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杭州市| 南投县| 会同县| 秦安县| 夏河县| 沂水县| 眉山市| 潼南县| 日喀则市| 陇南市| 汉阴县| 保山市| 石狮市| 斗六市| 大埔县| 绥芬河市| 马边| 浏阳市| 长顺县| 富阳市| 美姑县| 永定县| 蓬莱市| 芷江| 乌恰县| 东山县| 平原县| 肥城市| 临沭县| 彭泽县| 长泰县| 呼玛县| 中超| 宜良县| 昌宁县| 桦甸市| 梁河县| 延吉市| 迭部县| 新昌县| 鲁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