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圖形的旋轉(一)》實踐性業(yè)單一、課前實踐性作業(yè)題1旋轉現(xiàn)象觀察 尋找生活中的旋轉現(xiàn)象(如風車、摩天輪、鐘表指針等),拍攝或繪制照片,標注旋轉中心、旋轉方向(順時針 / 逆時針)和可能的旋轉角度。 2實物旋轉操作 用硬紙板制作一個三角形,固定其一個頂點作為旋轉中心,嘗試將三角形旋轉 90°、180°,觀察旋轉前后圖形的位置變化,記錄旋轉后的對應點位置關系。 3數(shù)字化探究 登錄幾何畫板或其他數(shù)學工具,繪制一個簡單圖形(如正方形),嘗試通過旋轉功能生成旋轉對稱圖形,截圖保存并標注旋轉參數(shù)。二、課堂實踐性作業(yè)題1.生活的內容 問題:結合生活實例,說明旋轉的三要素(旋轉中心、方向、角度)。 示例:鐘表指針繞中心點順時針旋轉 30° 對應 1 小時,風車葉片繞中心軸逆時針旋轉 180° 實現(xiàn)風力轉化。 2.實踐的方式 實驗探究: 小組合作,用圖釘固定一張圓形紙片,在圓周上標注 A、B、C 三點,旋轉紙片后觀察各點位置變化,總結旋轉規(guī)律。 使用量角器和圓規(guī),繪制一個以 O 為中心、旋轉 60° 后的三角形。 數(shù)字化驗證: 用動態(tài)幾何軟件(如 GeoGebra)驗證旋轉前后圖形的全等性,測量對應線段長度和角度。 3.素養(yǎng)的目標 理解旋轉的基本性質,建立空間觀念; 通過實驗操作培養(yǎng)幾何直觀與推理能力; 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應用意識。三、“五步初探”解題(氣體有質量嗎?)(一) 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明確學習任務 情境:播放臺風眼旋轉視頻,提問:“臺風眼的旋轉有何特點?如何用數(shù)學描述?” 任務:通過操作三角板旋轉實驗,探究旋轉前后圖形的對應關系。(二) 分解學習任務,開展學習嘗試 任務分解: ① 固定三角板一個頂點,旋轉三角板; ② 記錄旋轉前后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 ③ 測量對應線段的夾角。 旋轉角度對應點距離是否相等對應線段夾角90°是 / 否___°180°是 / 否___°(三) 分析學習嘗試,討論學習方案 學習準備:三角板、量角器、圓規(guī)、記錄單。 學習分工:操作員、記錄員、匯報員。 學習步驟: ① 猜想旋轉性質; ② 分組實驗驗證; ③ 總結規(guī)律。。(四) 把握學習方案, 合作學習行動 操作要點:旋轉時保持旋轉中心固定,記錄精確數(shù)據(jù)。 問題引導:“旋轉前后圖形是否全等?對應點連線與旋轉中心有何關系?”(五) 抓住學習行動, 評價學習成果 評價標準:實驗操作規(guī)范性、數(shù)據(jù)記錄準確性、結論邏輯性。 結論板貼:旋轉不改變圖形大小與形狀,對應點到旋轉中心距離相等,對應線段夾角等于旋轉角度。四、課堂拓展:空氣在生活中的應用1.生活應用:分析汽車方向盤、旋轉門的旋轉原理。 2.跨學科連接:用旋轉設計舞蹈動作或建筑模型。五、課后實踐性作業(yè)1.基礎鞏固: 繪制一個以原點為中心、旋轉 45° 的正方形。 2.拓展創(chuàng)新: 用旋轉原理設計班級黑板報邊框圖案,標注旋轉參數(shù)。 3.實踐調查: 統(tǒng)計小區(qū)中旋轉現(xiàn)象的應用實例,撰寫簡短報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