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1張PPT)通過預習,大家分享一下預習的結果吧。對本課進行預習后,你了解到了什么?六年級 上冊青銅工藝之美本節課的學習目標(1)了解青銅器(2)賞析青銅器(3)欣賞青銅器上的花紋(4)如何繪畫青銅器及紋飾(示范)難點:觀察青銅器的照片,用線條把它的造型和紋飾畫下來。了解青銅器學習目標1思考:關于青銅器,你了解多少?(1)我國古代青銅器的鑄造,遠在4000年前的夏代就已經開始出現了。商代和西周是青銅器鑄造的鼎盛時期。(2)商周的青銅鑄造:青銅器的原料:銅,錫,鉛合金 (熔點低,硬度大)青銅器的顏色:青綠(3) 青銅器制造過程3.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混合在陶缽中的銅、鉛、錫按一定比例熔化。4.熔化后的金屬液體被倒進泥造的模型里。5.金屬冷卻變成固體后,便打破模型進行加工、修整,這樣,便制成了各種青銅器。1. 塑成泥模。2.用泥模制作澆注用的陶制范具。(4) 青銅器有何用途武器、食器、 酒器 、樂器、生產工具食 器酒 器樂 器兵 器工 具ABCDECBADE賞析青銅器學習目標2(1)司母戊鼎(馬槽鼎)3.當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2.司母戊鼎是從殷墟出土,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1.高133.2厘米,口長110厘米,寬78厘米,重875公斤高58.3厘米,重4.5公斤 整體造型:別致奇特,整體器型和動物形象相結合,巧妙自然和諧得體。發現于湖南省寧鄉縣 商 朝(2)四羊方尊(商代)毛公鼎傳陜西岐山出土,炊具,西周晚期,通高538 厘米,口徑 479 厘米,臺灣故宮博物院藏。(3)毛公鼎(西周)(4)蓮鶴方壺(春秋)春秋中期青銅制盛酒或盛水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鄭李家樓鄭公大墓,一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青銅館,一收藏于河南博物院。(5)虎噬人卣(商代)中國古代的青銅酒器。商代晚期。出土于湖南省安化縣。通高35.7厘米,重5.09千克。共有兩件,出土于湖南省安化、寧鄉交界處,后來都流入國外,一件藏于法國巴黎市立東方美術館,一件藏于日本泉屋博物館。(6)十五盞樹形銅燈(戰國)戰國燈具。1977年平山縣三汲村戰國中山國王"錯"墓出土,高82.9厘米,是戰國時期出土的最高燈具。整體造型猶如一棵大樹,主干矗立在鏤空夔龍紋底座上,由三只獨首雙身、口銜圓環的猛虎托起。四周伸出七節樹枝,枝上托起15盞燈盤,高低有序,錯落有致。每節樹枝均可拆卸,榫口形狀各自不同,便于安裝,并可根據需要增減燈盞的數目。(7)曾侯乙墓編鐘(戰國)戰國早期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的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8)象尊(商周時期)象尊是商周時期一件造型、紋飾構成最具匠心的立體造型器物。全器為象形,上揚的鼻為中空的流,流口是一組虎、鳥組合,鼻下有一蛇紋;象額有渦狀蟠虺紋一對;耳正面為云雷紋,背飾鳳紋;器表飾龍紋、獸面紋。缺蓋,根據同類器推斷,蓋鈕可能也為象。從器物的特征分析,這件尊是湖南醴陵市仙霞公社獅形山出土。現藏于湖南省博物館。欣賞青銅器上的花紋學習目標3(1)課本中的“青銅器上的紋飾”(2)其它青銅器上的紋飾三角云紋如何繪畫青銅器及紋飾(示范)學習目標4觀察青銅器的照片,用線條把它的造型和紋飾畫下來。學習活動請同學們互評互賞,說一說自己對作品的創作想法。評價你在本節課學到了什么?課堂總結你在本節課學到了什么?(1)了解青銅器(2)賞析青銅器(3)欣賞青銅器上的花紋(4)如何繪畫青銅器及紋飾(示范)難點:觀察青銅器的照片,用線條把它的造型和紋飾畫下來。課堂總結同學們,對本節課是否還有不懂的地方,請提出疑問。質疑預習下一課《學畫金魚》,猜一猜謎語:大眼睛,闊嘴巴,尾巴要比身體大。綠水青草襯著它,好象一朵大紅花。(猜一動物)預習作業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