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部編版 道德與法治 八年級上冊走進社會生活第一單元 單元復習單元框架 明晰脈絡01重難解析 真題演練02時政熱點 突破考點03目錄01單元框架 明晰脈絡社會生活網絡生活個人與社會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親社會行為網絡的影響合理利用網絡利豐富日常生活理性參與網絡生活傳播網絡正能量走進社會生活養成: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意義:塑造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實現人生價值表現: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弊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雙刃劍推動社會進步網絡改變世界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網絡上充斥著一些虛假的、不良的信息主動關心、積極融入、傾力奉獻提高媒介素養學會“信息節食”學會辨析網絡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單元思維導圖考點 課標要求 考情分析 備考建議豐富的社會生活 能夠從現實世界全面認識社會,理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社會對個人成長的意義,積極參與社會事務。 1.問題素材:生活示例; 2.問題形式:選擇題 關注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知道個人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網絡生活新空間 辨別媒體中的不良信息,了解網絡環境中如何保護未成年人隱私等合法權益。 1.問題素材:生活事例、法律法規 2.問題形式:選擇題 多關注社會調查數據、生活事例、每年最新的法律法規等素材,如“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進行針對性練習核心概覽考點導航 1.我們為什么參與社會生活?(意義)?P4 2.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怎樣的?P4-5 3.社會生活中有哪幾種主要的社會會關系?P5 4.養成親社會行為的意義?P8 5.親社會行為有哪些表現? 6.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 7.網絡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P10 8.網絡是如何推動社會進步的(表現?)P12 9.網絡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消極影響 (網絡的弊端)P15 10.如何正確認識網絡?(為什么說網絡是把雙刃劍?)P10-16 11.如何理性參與網絡生活?P17-19 12.怎樣傳播正能量?P19-20考點掃描核心考點速記1.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2.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3.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4.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5.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核心考點速記6.網絡豐富日常生活,推動社會進步。7.網絡是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青少年要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沉迷于網絡8.我們要理性參與網絡生活:提高媒介素養,學會“信息節食”,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9.青少年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網絡正能量。02重難解析 真題演練第一課 思維導圖在社會課堂中成長我與社會感受社會生活: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絢麗多彩、感受豐富、認識深刻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主要社會關系:血緣,地緣,業緣在社會中成長①社會化;②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養成親社會行為表現:為什么途徑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豐富的社會生活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①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②有利于青少年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1.1 我與社會1、參與社會生活的意義?為什么要感受社會生活?感受社會生活的意義?①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形成了各種社會關系。隨著身體的成長、智力的發展、能力的提高,我們的社會生活空間不斷延展,我們會與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認識越來越深刻。②我們會更加關注社區治理,并獻計獻策;會更加關心國家的發展,或為之自豪,或準備為之分憂。2、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怎樣的?P4-5①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人在生產、生活和交往過程中逐漸形成了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②人的身份是通過社會關系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3、幾種主要的社會會關系:P5①血緣關系:如家庭、家族成員之間的關系。②地緣關系:如同鄉、鄰居等。③業緣關系:如同學、同事等。1.(2024·天津河西·一模)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點火發射,航天員葉光富(籍貫四川省)、李聰(籍貫河北省)、李廣蘇(籍貫江蘇省)乘神舟、赴太空。三位宇航員的社會關系屬于( )A.血緣關系B.地緣關系C.業緣關系D.合作關系小試牛刀【解析】本題考查社會關系的類型。ABCD:業緣關系是人們由職業或行業的活動需要而結成的人際關系,三位航天員是同事,他們的社會關系類型屬于業緣關系,C說法正確;AB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C2.(2024·廣東揭陽·一模)“搭子”是2023年十大流行語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吃飯有“飯搭子”,運動有“運動搭子”,做好事有“公益搭子”。有人認為,“搭子”可以豐富社交,實現情緒價值。有人則認為,人不需要“搭子”,可以獨立于社會存在。以下關于“搭子”的說法,你贊同的是( )A.在不同的“搭子”關系中,我們具有相同的身份和角色B.結成“公益搭子”,有助于我們融入社會,獲得更多人的幫助C.人們通過“搭子”實現情緒價值,是因為可以從社會中獲得精神支持D.有些人不需要“搭子”,說明在社會生活中,我們不一定要與他人產生聯系小試牛刀【解析】本題考查個人與社會的關系。C:根據所學知識,有人認為,“搭子”可以豐富社交,實現情緒價值,是因為可以從社會中獲得精神支持,故C符合題意;A: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和角色,故A說法錯誤;B:結成“公益搭子”,有助于我們融入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而不是為了獲得更多人的幫助,故B錯誤;D:在社會生活中,我們總會與他人產生一定的聯系,故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C3.(2024·山東菏澤·一模)初中生小銘的周末生活過得非常充實有意義(見下表),如果給他周六這一天的生活定個主題,你認為恰當的是( )A.感受社會生活,在社會中成長 B.關心國家發展,建設美好祖國C.依法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 D.發揚實干精神,綻放青春風采小試牛刀【解析】本題考查感受社會生活。A:我們會與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認識越來越深刻;小銘的周末生活是感受社會生活的表現,有利于在社會中成長,故A符合題意;BCD:說法正確,但與題干主旨不符合,故BC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早晨6時30分,小銘和爺爺到公園晨練☆上午8時20分,小銘和媽媽到家門口的菜市場買菜☆下午3時15分,小銘和同學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智能手機☆晚上8時10分,小銘和爸爸一起看電視節目并交流看法A1.2 在社會中成長1.養成親社會行為的意義?P8①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了解服務社會。②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2.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P8①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②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③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4.(2024·湖北荊州·模擬預測)2024年學雷鋒活動月期間,荊州的中學生志愿者走上街頭清理小廣告,走進福利院幫扶老·弱病殘 他們在服務社區中獲得成長,展現了青春的風采和力量。這告訴我們( )①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社會的關愛和幫助②參加志愿服務是培養親社會行為的唯一途徑③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培養④服務和奉獻社會能夠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小試牛刀【解析】本題考查親社會行為。③④:學校志愿者在服務社會中獲得成長,展現了青春的風采和力量,有利于讓學生在參與社會活動中培養親社會行為,助力自身成長,體現了我們可以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培養親社會行為;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服務和奉獻社會能夠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獲得社會和他人的認可,故③④符合題意;①:材料中未體現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社會的關愛和幫助,故①不符合題意;②:“唯一途徑”說法太絕對,參加志愿服務有利于培養親社會行為,故②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C5.(2024·湖南·模擬預測)湘潭市依托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和優越的自然景觀,大力發展研學旅游產業。目前,該市確立63家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打造“研學+紅色”“研學+營地”“研學+農業”“研學+非遺”等研學游產品。積極開展研學旅行活動( )①可以拓寬學生視野,提高社會實踐能力 ②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需要③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養成親社會行為 ④是為了促進當地經濟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小試牛刀【解析】本題考查對親社會行為的認識。①③:分析題干聯系教材內容可知,開展研學旅行實踐有利于學生通過旅行活動關注社會,了解社會,養成親社會的行為,也有利于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在體驗生活中發展和成就自己,提高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不斷成長,故①③說法正確;②:研學旅行與減輕學業負擔沒有必然聯系,故②不符合題意;④:研學旅行不是為了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而是為了讓學生能夠了解社會,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故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B網絡改變世界網絡有利有弊網絡是把雙刃劍積極影響1.網絡豐富日常生活。(生活便利和豐富多彩;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考點鏈接:科技創新)(舉例:網上訂餐、網絡約車、線上問診)消極影響1.網絡信息良莠不齊---網絡謠言2.沉迷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3.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增強安全意識、行使權利、法律維權)合理利用網絡1.提高媒介素養2.學會信息節食3.辨析網絡信息,謠言止于智者,自覺抵制不良信息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一名負責任的網絡參與者理性參與傳播網絡正能量1.利用網絡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2.傳播正能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①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科技進步---網絡直播帶貨)網絡推動社會進步②網絡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網絡問政、建言獻策留言板等)③網絡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云演出、云博物館)第二課 思維導圖網絡生活新空間2.1 網絡改變世界1、網絡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網絡是如何豐富日常生活的?)①網絡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快捷。②網絡打破傳統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③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2、網絡是如何推動社會進步的?(網絡推動社會進步的表現?)①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②網絡促進民主政治進步。③網絡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2.1 網絡改變世界3、網絡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消極影響 (網絡的弊端)P15-16①網絡信息良莠不齊。②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③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各種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會給被侵權人造成困擾和傷害,給社會帶來恐慌和不安。4、如何正確認識網絡?(為什么說網絡是把雙刃劍?)★(1)網絡豐富日常生活:①②③。(2)網絡推動社會進步:①②③。(3)網絡的弊端:①②③6.(2024·福建廈門·模擬預測)輕舟綠溪,乘風打太極;素袍斗笠;草原牧馬,化身格薩爾王……多地文旅局局長變裝出境,宣傳當地旅游文化,為家鄉代言( )①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②旅游業只有通過娛樂的方式才能出圈③網絡為文化傳播搭建了新的平臺④網絡為旅游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小試牛刀【解析】本題考查網絡的積極作用。③④:題干中,多地文旅局長利用短視頻花式出圈,這是善用網絡傳播地方文化,體現了網絡為文化傳播搭建了新的平臺,網絡為旅游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故③④說法正確;①:題干沒有體現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故①不符合題意;②:“只有……才能”說法太絕對,故②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D7.(24-25八年級上·全國·單元測試)今年五一,很多人都選擇去“網紅景區”打卡,讓人心動的“種草”帖子,必到打卡點的精美照片,有趣的景區互動小視頻等層出不窮。我們從中可以看出( )A.網絡讓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捷B.網絡不斷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和發展C.網絡為科技創新的進步搭建新的平臺D.在網絡世界中,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小試牛刀【解析】本題考查網絡豐富日常生活。A:依據教材知識,五一期間,很多人都選擇去“網紅景點”打卡,互動活動層出不窮等,表明網絡讓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更加方便迅捷,故A符合題意;BC:網絡對民主政治和科技創新的作用在題文中沒有體現,故BC不符合題意;D:網絡的負面影響在題文中沒有體現,故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D2.2 合理利用網絡1、如何理性參與網絡生活?P17-19①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②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工作有關的信息,不應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不應在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更不能沉溺于網絡,要學會“信息節食”。③我們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讓謠言止于智者,自覺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④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2.2 合理利用網絡2.怎樣傳播正能量?①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②我們要在網上傳播正能量。我們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網絡媒介素養,共同培育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讓網絡公共空間充滿正能量,高揚主旋律。3、怎樣合理利用網絡?(1)理性參與網絡生活。(2)傳播網絡正能量。8.(2024·重慶·模擬預測)截止2023年我國未成年網民突破1.93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為97.2%。與此同時,視頻類平臺還超越電視,成為當前未成年人獲取消息的主要渠道,但只有47.3%的未成年網民會有意識地區分是官方發布還是自媒體發布。在這樣的背景下,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恰逢其時且意義重大。關于如何更好守護“數字原住民”下列措施你認為可取的有( )①完善視頻類應用監管,創作積極向上的內容②需要家長落實家庭保護,監視孩子的每一項網絡行為③緊跟時代發展趨勢,支持未成年人放棄學業從事直播獲取打賞④學校應該加強教育,促進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提升,增強媒介素養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小試牛刀【解析】DD9.(2024·山東濱州·一模)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是我國出臺的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重點就規范網絡信息內容、保護個人信息、防治網絡沉迷等作出了規定。《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立法是基于( )①網絡拓展了未成年人學習、生活空間,推動社會進步②未成年人社會閱歷淺,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容易受到網絡侵害③未成年人自我控制能力差,沉迷網絡會影響身心健康④網絡為文化傳播和信息化創新搭建新平臺,提高了文化傳播速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小試牛刀【解析】本題考查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網絡的相關知識。①④:選項屬于網絡的積極影響,題干要求是原因,故①④說法不符合題意;②③:依據題干描述,《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立法是基于未成年人身心發展不成熟,社會閱歷淺,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容易受到網絡侵害,未成年人自我控制能力差,沉迷網絡會影響身心健康,故②③說法正確;故本題選C。C10.(2024·江蘇南京·模擬預測)新媒體是指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向人們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如博客、微博、短視頻等。很多人喜歡通過新媒體表達自己的觀點,參與討論公共事務。但在新媒體世界,跟風惡搞、低俗不堪的內容卻也屢見不鮮。面對新媒體日益改變生活的時代,青少年應該( )①了解新媒體功能,掌握新媒體技能②革除網絡弊端,真正做到趨利避害③遵守媒體傳播規則,傳遞生活正能量④懂得信息節食,適度參與新媒體生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小試牛刀【解析】本題考查合理使用網絡。①③④:結合教材知識可知,面對新媒體日益改變生活的時代,青少年應該了解新媒體功能,掌握新媒體技能,應該遵守媒體傳播規則,傳遞生活正能量,應該懂得信息節食,適度參與新媒體生活,①③④符合題意;②:青少年應該克服網絡弊端,做到趨利避害的使用網絡,故②錯誤;故本題選C。C11.(2024·河南鄭州·模擬預測)近年來,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拓展了未成年人學習、生活空間,同時也引發了全社會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問題的關注。國務院總理李強日前簽署國務院令,公布《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共包括網絡素養促進、網絡信息內容規范、個人信息網絡保護、網絡沉迷防治等重點內容,提出實行社會共治模式,明確要求監管機構、企業、行業協會、政府、學校、家長、社會組織、新聞媒體共同參與。(1)請你談談國務院出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原因。(2)《條例》出臺以后,同學們展開了網絡使用情況自查活動,請為以下行為提出整改方向。①行為一:拿到手機或者坐到電腦面前就能“安靜”數個小時,然后慢慢沉默寡言或者暴躁易怒、親子關系逐漸疏遠、不愛與現實世界交往接觸。整改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行為二:敲動鍵盤在網絡空間“暢所欲言”,不負責任的惡意言論演化為“網絡欺凌”。整改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試牛刀【答案】(1)①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網絡環境對他們的成長影響巨大,需要專門立法進行規范和保護。 ② 網絡上存在不良信息、沉迷風險、網絡欺凌等諸多可能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因素,通過條例來構建良好網絡生態,保障未成年人免受侵害。④體現政府對未成年人這一特殊群體的關心和重視,為未成年人營造健康、安全、文明的網絡環境。【解析】(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運用特殊保護、網絡的影響的有關知識,從原因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國務院總理李強日前簽署國務院令,公布《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可鏈接孝道未成年人特殊保護的原因+網絡的消極影響。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答案】(2)①要學會“信息節食”,走進社會生活,養成親社會行為;②遵守網絡道德與網絡法律,做文明的上網者。【解析】(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運用合理利用網絡的有關知識,從做法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拿到手機或者坐到電腦面前就能“安靜”數個小時、沉默寡言或者暴躁易怒、不愛與現實世界交往接觸→可鏈接學會“信息節食”,走進社會生活,養成親社會行為。關鍵詞②:在網絡空間“暢所欲言”,不負責任的惡意言論演化為“網絡欺凌”→可鏈接遵守網絡道德與網絡法律。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03時政熱點 突破考點2023年2月,湖南桑植縣第一中學舉行高考百日誓師大會,高三學生代表符文迪激情澎湃的發言燃爆全場。她說道“沒有人是生來的弱者,沒有人是命定的草箭。凌晨 6 點的校園真的很黑,但 600 多分的成績真的很耀眼!策馬揚鞭正當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其激情發言意外讓自己上了熱搜。部分網友惡言相向,將符文迪推向網暴的漩渦。甚至有的家長表示不想自己的孩子讀書讀成她那般模樣。有的網暴者留言“你咬牙切齒的樣子真的很難看”,而這一條留言還收獲了700多個點贊。更有網暴者留言:“最看不慣打雞血的卷王了”“她是讀書讀魔怔了,看她表情”“打雞血的言論,進入社會啥也不是”“有點像被洗腦了”……考點鏈接:加強對相關網絡平臺的監管;營造良好網絡環境;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遵守網絡道德與法律;提高網絡媒介素養……熱點一:合理利用網絡2024年,3月22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發布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92億人,較2022年12月新增網民2480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7.5%。互聯網應用場景不斷豐富、農村互聯網普及率穩步增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當前我國互聯網應用持續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持續賦能,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讓更多人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考點鏈接:網絡改變世界,網絡豐富日常生活,網絡推動社會進步(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網絡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網絡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熱點二:網絡的利與弊調查發現,部分高校學生在悄悄利用ChatGPT等AI(人工智能)寫作軟件代寫論文,或者用AI輔助論文寫作。從羅列提綱、撰寫部分內容到潤色語言、降低重復率,AI寫作軟件可以用于論文寫作各個方面。但湖南省某高校一名使用過AI寫作軟件的大學生認為,用AI軟件修改、潤色文章效果還不錯,但如果用它做實質性研究、闡述創新觀點,并不合適。一些高校教師也發現了AI論文的特點。其寫日本文化方面的論文觀點偏頗,且語言生硬、冗長,內容空洞無物。此外,一些用AI軟件撰寫的論文錯誤百出。如果仔細核實,會發現其引用的論文鏈接打不開、作者名字搜不到,論文發表時間、期刊、頁數、所屬SCI分區等內容全部是假的,甚至一些涉及的歷史事件也是無中生有。考點鏈接: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網絡時代,人人都能參與信息發布,信息變得豐富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虛假的、不良的信息;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熱點三:網絡的利與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多地高校嚴查AI代謝論文.mp4 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mp4 第一單元 走進社會生活(復習課件)-2024-2025學年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統編版).pptx 高考百日誓師女生代表遭網暴.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