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暑期突破 專題 17 小古文專題閱讀一、提問方式1.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高頻考點)2.解釋文言文中重點字詞的意思;(高頻考點)3.請給下面的句子斷句;4.翻譯下面的句子;5.領(lǐng)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高頻考點)二、知識梳理古人寫文章所用的語言,叫做“文言文”。而古人留給我們的很多文言文,大都具有音韻美和節(jié)奏美,以及特有的氣勢和神韻,不僅讀起來韻味十足,而且蘊含豐富。為了提高學(xué)生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文言文在語文教材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因此,小學(xué)高年級學(xué)習(xí)文言文,是一個入門學(xué)習(xí),應(yīng)引起重視。小學(xué)學(xué)習(xí)文言文,《教學(xué)大綱》要求做到:1、多讀以培養(yǎng)語感;2、字、詞理解側(cè)重于實詞用法;3、粗通文意,領(lǐng)悟思想感情,但不要求深和透;4、誦讀淺顯的文言文,并進行背誦。文言文,是在古漢語口語的基礎(chǔ)上經(jīng)過加工提煉而形成的一種以簡潔、典雅為特征的書面語體,濃縮著我國幾千年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的精華,在古典詩詞和文言文中,漢語的特點體現(xiàn)得最明顯。語文教材強調(diào)文言文的朗讀、背誦,其意圖是讓學(xué)生通過多讀多背來掌握文言知識,理解文意,培養(yǎng)語言感悟能力。初識文言文方法指津1、學(xué)習(xí)文言文要加強誦讀粗讀時要能準確地正音、正形、斷句,解決粗讀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精讀時要力求讀出語氣、語調(diào)和節(jié)奏,通過精讀,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體會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2、文言文翻譯的方法。翻譯文言文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用補、刪、留、變、換的方法。補,指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翻譯時要補足。刪,指文言文中有些虛詞沒有實在意義,只表語氣、停頓等,翻譯時要刪去。留,指文言文中的專有名詞、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號、國號、器具等,翻譯時要保留,可照錄不譯。變,指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翻譯時要變成現(xiàn)代漢語的句式。換,指把文言詞語換成恰當(dāng)?shù)默F(xiàn)代漢語的詞語。3、疏通文意,理解內(nèi)容(1)注釋研讀法,指的是要學(xué)會借助注釋讀懂文言文。有些注釋是提示性的,或交代文章出處,或簡介作者生平,或提示時間背景,或解釋題意、點明主旨;有些注釋是詮釋性的,對一些實詞的本義或引申義、比喻義作交代,對一些虛詞的用法作說明。學(xué)習(xí)文言文,要養(yǎng)成認真參看注釋的習(xí)慣。(2)在整體感知課文大概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逐段概括內(nèi)容要點,然后“合并同類”,將課文分成幾個部分,弄清各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了解文章的結(jié)構(gòu)特點,文章的內(nèi)容和作者的思路也就把握住了。4.劃分句子節(jié)奏(1)讀懂文意斷句給文言文斷句,需先要閱讀全文,了解文意,這是斷句的先決條件,通讀全文,概括文段的主要內(nèi)容以及大致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單音節(jié)詞占多數(shù)的特點,抓住幾個關(guān)鍵的字詞進行翻譯以理解文段大意。(2)利用對話標志斷句常以“曰”“云”“言”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時寫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時,應(yīng)根據(jù)上下文判斷出問者、答者,明辨句讀。(3)借助文言虛詞斷句古人的文章沒有標點符號,為了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標志。尤其是一些語氣詞和連詞的前后,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5、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1) 注意文體特點,把握核心句和關(guān)鍵句。核心句指對主旨做出概括、提示的句子。把握了核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關(guān)鍵句指那些在思路的展開、主旨的表現(xiàn)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2)結(jié)合有關(guān)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領(lǐng)會作者的思想情感,評判文章的社會意義。(3) 重視誦讀。反復(fù)朗讀,以至成誦,有助于理解文章內(nèi)容和作者思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文言文閱讀葉公好龍葉公子高好龍,鉤①以寫龍,鑿②以寫龍,屋室雕文③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④(yǒu),施⑤ (yì)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⑥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⑦似龍而非龍者也。[注釋]①鉤:衣服上的帶鉤。②鑿:通“爵”,古代飲酒的器具。③屋室雕文:房屋上雕刻的圖案花紋。④牖:窗戶。⑤施:延伸,同“拖”。⑥五色:臉色。⑦夫:這,那。(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①葉公子高好龍②于是天龍聞而下之(2)讀短文,用原文中的語句回答問題。葉公“好龍”表現(xiàn)在 。(3)文中劃線句子是對葉公的 描寫和 描寫(填人物描寫方法),從中你的感受是(4)請你再寫出兩個含有“龍”的成語: 、 。【答案】(1)喜歡 聽說(2)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3)動作 神態(tài) 葉公不是真的喜歡龍,只是喜歡那些像龍的東西罷了(4)龍飛鳳舞 龍騰虎躍【詳解】(1)本題考查的是詞語理解能力。(1)葉公子高好龍:葉公喜歡龍。其中“好”的意思是喜歡。(2)于是天龍聞而下之: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聽說知道后。其中“聞”的意思是聽說。(2)本題考查的是內(nèi)容理解。結(jié)合閱讀文中“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葉公子高非常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都刻著龍,屋子內(nèi)外都雕刻著龍。故可知葉公“好龍”表現(xiàn)在“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3)本題考查的是人物形象分析。結(jié)合閱讀文中“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比~公看見了,轉(zhuǎn)身就跑,被嚇得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分,茫然無措。其中“走”是關(guān)于葉公的動作描寫,“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關(guān)于葉公的神態(tài)描寫;由此看來,葉公并非真的喜歡龍呀!他所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似龍非龍的東西罷了!(4)本題考查的是詞匯量的積累。含有“龍”的成語有:龍斷之登、龍蹲虎踞、龍多乃旱、龍幡虎纛、龍飛鳳舞、龍飛鳳翔、龍飛鳳翥、龍飛虎跳、龍鳳呈祥、龍肝豹胎等。【點睛】參考譯文:葉公子高非常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都刻著龍,屋子內(nèi)外都雕刻著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后,便從天上來到葉公的住所,龍頭搭在窗戶上探看,龍尾伸到了廳堂里。葉公看見了,轉(zhuǎn)身就跑,被嚇得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分,茫然無措。由此看來,葉公并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卻不是龍的東西罷了。二、喚醒經(jīng)典讀智慧的中國歐陽詢觀古碑歐陽詢嘗行,見古碑,晉索靖①所書。駐②馬觀之,良久乃去。數(shù)百步復(fù)反③,下馬佇立④,及疲,乃布裘⑤坐觀,因宿其旁,三日方去。[注釋]①索靖:晉朝著名書法家。②駐:停留。③反:通“返”。④佇立:長時間地站著。⑤布裘:鋪開皮袍。布,攤開、鋪開。裘,毛皮的衣服。2.下列選項中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A.歐陽詢/嘗/行 B.晉/索靖/所書C.駐/馬觀之 D.乃/布裘/坐觀3.對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嘗:曾經(jīng) B.書:書本C.之:指古碑 D.去:離開4.從哪里可以看出歐陽詢癡迷書法?請用橫線在文中劃出相應(yīng)的句子。5.歐陽詢的書法吸取各家精髓,自成一體,成為楷書四大家之一。他的楷書既平正端莊,又險勁生動。圖中哪一副是他的作品?( )A.《九成宮醴泉銘》 B.《多寶塔碑》6.歐陽詢身上的哪些品質(zhì)值得你學(xué)習(xí)?7.古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還有很多,如珍惜時間、勤儉節(jié)約、讀書有道等,請你寫出一句本學(xué)期積累的俗語或詩句,注明作者或出處。【答案】2.C 3.B4.?dāng)?shù)百步復(fù)反,下馬佇立,及疲,乃布裘坐觀,因宿其旁,三日方去。5.A6.歐陽詢刻苦、專心致志的品質(zhì)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7.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朱用純。【解析】2.本題考查文言文的斷句。C.結(jié)合參考譯文可知,“駐馬觀之”的意思:停住馬觀看古碑。正確的停頓應(yīng)為:駐馬/觀之。故選 C。3.本題考查字的解釋。B.結(jié)合參考譯文可知,“晉索靖所書”的意思:晉代著名尿壺有索靖書寫的。書:寫。故選 B。4.本題考查對文言文的理解。結(jié)合參考譯文可知,“數(shù)百步復(fù)反,下馬佇立,及疲,乃布裘坐觀,因宿其旁,三日方去?!钡囊馑迹核?br/>離古碑幾百步又返回來,下了馬站在碑前觀察,等到疲乏,又鋪開皮衣坐下來觀察,于是就住宿在古碑旁,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離去。由此可知,可以看出歐陽詢癡迷書法的句子是:數(shù)百步復(fù)反,下馬佇立,及疲,乃布裘坐觀,因宿其旁,三日方去。5.本題考查書法作品的賞析。A.《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陽詢的楷書書法作品,布白勻整,字距、行距疏朗,字體結(jié)體修長,中宮收緊,四邊開張,左斂右縱,化險為夷。B.《多寶塔碑》是顏真卿的楷書書法作品,整體秀美剛勁,清爽宜人,有簡潔明快,字字珠璣之感。用筆豐厚遒美,腴潤沉穩(wěn);橫細豎粗,對比強烈;起筆多露鋒,收筆多加鋒,轉(zhuǎn)折多頓筆。結(jié)體嚴謹致密,緊湊規(guī)整,平穩(wěn)勻稱。故選 A。6.本題考查對內(nèi)容的理解。本文對歐陽詢進行了詳細的動作描寫,從看到碑文駐馬觀到下馬觀到坐觀,一直觀看三天三夜,能夠體現(xiàn)出歐陽詢對此碑文十分癡迷,達到了忘我的境界,也表現(xiàn)他刻苦、專心致志的品質(zhì)。7.本題考查對諺語、俗語或詩句的積累。積累一句本學(xué)期學(xué)過的關(guān)于珍惜時間、勤儉節(jié)約、讀書有道的俗語或詩句即可。如:少年易老學(xué)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ㄋ危┲祆?br/>【點睛】參考譯文:歐陽詢曾經(jīng)騎馬趕路,無意中看到一塊古碑。原來是晉代著名書法家索靖書寫的,他駐馬瀏覽,看了很久后離開。他走離古碑幾百步又返回來,下了馬站在碑前觀察,等到疲乏,又鋪開皮衣坐下來觀察,于是就住宿在古碑旁,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離去。三、閱讀小古文,完成練習(xí)。望梅止渴①魏武①行役,失汲道②,三軍皆漏。操尋思少項,乃令曰:“前有大棒林,饒③子,甘酸可以解漏?!?br/>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世人曰:魏武多智,非妄論也!注釋:①魏武:曹操。 ②汲道:取得水的道路。 ③饒:多。8.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帶點字的意思。(1)三軍皆渴( ) (2)操尋思少頃( )9.把這個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文。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10.曹操的行為可以用( )來形容。(填序號)A.詭計多端 B.饑不擇食 C.急中生智 D.言不由衷11.“望梅止渴”后來比喻用空想或假象安慰自己,它的近義詞是 。【答案】8.都 一會兒9.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結(jié)了很多果。又甜又酸。可以用來解渴。10.C 11.畫餅充饑【解析】8.本題考查字詞解釋。三軍皆渴:士兵們?nèi)姸己芸诳?。故“皆”指都。操尋思少頃:曹操思考了一會兒。故“少頃”意思是?br/>一會兒。9.本題考查句子翻譯。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結(jié)了許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來解渴。10.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結(jié)合內(nèi)容“三軍皆漏。操尋思少項,乃令曰:‘前有大棒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漏?!孔渎勚?,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可知,全軍都很口渴。為了不耽誤行軍,曹操靈機一動,騙士兵們前有梅林,士兵們后,嘴里都流口水一時也就不渴了,個個來了精神,加快行進速度,最后到達前方有水源的地方。所以曹操能在短時間內(nèi)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行為可以用“急中生智”來形容。11.本題考查近義詞。“望梅止渴”后來比喻用空想或假象安慰自己,它的近義詞如:紙上談兵、聊以自慰、畫餅充饑。紙上談兵: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xiàn)實。聊以自慰:姑且用來安慰自己。畫餅充饑:畫個餅來解除饑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點睛】三國時期,曹操帶兵攻打宛城(今河南南陽)的張繡時,經(jīng)過方城縣一個叫梅林鋪的地方。時值中午,烈日當(dāng)空,天氣十分炎熱。士兵們?nèi)姸己芸诳?。為了不耽誤行軍,曹操靈機一動,站在高處,指著前面一個小山包說:“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結(jié)了許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來解渴。”士兵們聽后,嘴里都流口水一時也就不渴了,個個來了精神,加快行進速度,最后到達前方有水源的地方。世人評說魏武帝足智多謀不是亂講胡說的。四、文言文閱讀。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①,思而不學(xué)則殆②。”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br/>——《論語》【注釋】①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②殆:疑惑。12.“故”字在詞典中的解釋有:①故意,有意;②緣故,原因;③原來的,從前的,舊的?!皽毓识?br/>新”中的“故”應(yīng)選第 種意思。13.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溫故而知新。②學(xué)而不思則罔。14.對“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边@句話的理解正確的是( )(多選)A.三個人一起走路,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學(xué)習(xí)的地方。B.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學(xué)習(xí)的人在。C.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多向他人虛心學(xué)習(xí)。15.《論語》告訴我們很多讀書的方法,除了上述讀書方法外,孔子還告訴我們:“ , ?!碧K軾告訴我們:“ , ?!?br/>【答案】12.③13.溫習(xí)舊知識從而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 只讀書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收獲。14.BC15.敏而好學(xué) 不恥下問 舊書不厭百回讀 熟讀深思子自知【解析】12.本題考查文言文的字詞解釋。“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钡囊馑际恰皬?fù)習(xí)學(xué)過的知識,可從中獲得新的見解與體會,憑借這點就可以當(dāng)老師了”?!肮省币馑际恰皩W(xué)過的知識”。故選③。13.本題考查文言文的翻譯。①溫:溫習(xí),復(fù)習(xí)。故:舊的,指已學(xué)過的知識?!皽毓识隆钡囊馑际峭ㄟ^復(fù)習(xí)或回顧舊的知識和技能,從而獲得新的理解、體會或知識。②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學(xué)而不思則罔”意思是只讀書學(xué)習(xí),而不思考問題,就會枉然無知而沒有收獲。14.本題考查對文言文句子的理解。“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边@句話的含義是,當(dāng)我們與他人相處時,無論對方是誰,都有可能從他們身上學(xué)到一些東西。這并不是說每個人在所有方面都比我們強,而是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優(yōu)點和值得學(xué)習(xí)的地方。因此,我們應(yīng)該多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虛心向他們學(xué)習(xí),這樣才能不斷進步。A.“三個人一起走路,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學(xué)習(xí)的地方”原文中的“三人”是泛指多人,而不是特指三個人。因此,這個選項錯誤。 故選 BC。15.本題考查對名言的積累。《論語》和蘇軾的言論都在強調(diào)讀書的方法,其中孔子認為讀書方法的有很多,把其中一個寫下即可。示例:孔子: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出自宋代詩人蘇軾的《送安敦秀才失解西歸》,“舊書”指的是經(jīng)典。這句話意思是:經(jīng)典書籍不要怕麻煩,要反復(fù)地讀,熟讀了,再加上深入地思考,你自然會領(lǐng)會其中的意思。書寫時注意“熟”“讀”“深”。【點睛】譯文:孔子說:“復(fù)習(xí)學(xué)過的知識,可從中獲得新的見解與體會,憑借這點就可以當(dāng)老師了?!?br/>孔子說:“只學(xué)習(xí)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是思考而不學(xué)習(xí),就會疑惑而無所得?!?br/>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br/>五、文言文閱讀宋濂嗜學(xué)余①幼時即嗜學(xué)。家貧,無從致②書以觀,每假③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⑤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注釋]:①余:我;宋濂自稱。②致:買。③假:借。④弗之?。杭础案サ≈?,不懈怠,不放松抄寫。⑤以是:因此。(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字詞。①余幼時即嗜學(xué) ②無從致書以觀③錄畢,走送之。 ④不敢稍逾約(2)根據(jù)你的理解給“余因得遍觀群書?!边@句話用“/”畫出合適的停頓。(3)“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這句話的意思是:(4)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知道宋濂的讀書方法是 ,在《論語》一書中有許多有關(guān)讀書方法和讀書態(tài)度的文言名句,請你寫出一句 。(用《論語》中的原文回答)(5)讀了這個小故事,宋濂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答案】(1)非常愛好讀書。 來看。 完畢。 超過約定的期限。(2)余/因得/遍觀群書。(3)常常向藏書的人家求借,親手抄錄,計算著日期按時送還。(4)借書抄書 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5)宋濂是一個聰明好學(xué)、信守承諾的人。【詳解】(1)本題考查了對文言文中詞語的理解。①“余幼時即嗜學(xué)”意思是宋濂自幼酷愛學(xué)習(xí)。其中“嗜學(xué)”指非常愛好讀書。②“無從致書以觀”意思是他無法購買書籍。其中“以觀”指來看。③“錄畢,走送之”意思是抄寫完畢后,立刻跑去還書。其中“畢”指完畢。④“不敢稍逾約”的意思是不敢超過約定的期限。其中“逾約”指超過約定的期限。(2)本題考查學(xué)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斷句:是“句讀”的俗稱。是文言文辭休止、行氣與停頓的特定呈現(xiàn)方式。一句話叫“句”,句子中間稍微停頓的地方叫“讀”。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yīng)該有停頓,句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yīng)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也應(yīng)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jié)構(gòu)。“余因得遍觀群書”意思是我于是能夠閱讀很多書。根據(jù)譯文可知,“余”是主語,“因得”于是能夠是狀語,“遍觀群書”是謂語部分。故可斷句:余/因得/遍觀群書。(3)本題考查的是重點句子的翻譯。結(jié)合譯文可知,句中重點詞語“假”指借。故可知句意為:常常向藏書的人家求借,親于抄錄,計算著日期按時送還。(4)本題考查了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名言警句積累。結(jié)合句子“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的句意:由于家境貧寒,他無法購買書籍,便經(jīng)常向藏書人家借書。他會親手抄寫這些書籍,并嚴格按約定日期歸還可知,宋濂沒錢買書,所以宋濂的讀書方法是借書抄書。根據(jù)知識積累可知,《論語》中有關(guān)讀書方法和讀書態(tài)度的文言名句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5)本題考查了對古文內(nèi)容的理解。通讀全文,結(jié)合譯文,從“余幼時即嗜學(xué)”“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可知,宋濂是一個勤奮好學(xué)、信守承諾的人。【點睛】參考譯文:宋濂自幼酷愛學(xué)習(xí)。由于家境貧寒,他無法購買書籍,便經(jīng)常向藏書人家借書。他會親手抄寫這些書籍,并嚴格按約定日期歸還。即使在天氣極端寒冷的情況下,硯臺中的墨水結(jié)成了堅冰,手指凍得幾乎不能彎曲和伸直,他也依然堅持不懈地抄寫和按時歸還書籍,不敢超過約定的期限。這種勤奮和誠信的行為贏得了人們的信任,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將書籍借給他。因此,宋濂有機會閱讀到更多的書籍,從而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六、文言文閱讀匡衡勤學(xué)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②,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敝魅烁袊@,資給以書,遂成大學(xué)③。【注釋】①逮:到;及。不逮,指燭光照不到。②文不識:姓文名不識。③大學(xué):大學(xué)問家。17.由這個故事你想到的成語是 。A.廢寢忘食B.隨月讀書C.鑿壁偷光18.匡衡的勤奮學(xué)習(xí),使我想到《論語》中的這句話:“我非生而知者, , 。”19.請你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畫線句子的意思。20.這個故事給你怎樣的啟示?結(jié)合生活實際寫一寫你打算以后怎么做。【答案】17.C18.好古 敏以求之者也19.主人奇怪地問匡衡為什么這樣,匡衡說:“我希望能把你家里的書全部讀一遍?!?br/>20.我明白了只有刻苦勤學(xué),才能有所收獲。和匡衡相比,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條件非常好,我以后一定不會再懶惰,會更加努力學(xué)習(xí)。【解析】17.本題考查成語理解。廢寢忘食:顧不得睡,忘記了吃。形容非常專心和勤奮。隨月讀書:借著月光讀書。鑿壁偷光:形容勤學(xué)苦讀。結(jié)合這個故事內(nèi)容,我想到的成語是“鑿壁偷光”。這個成語來源于匡衡在艱苦環(huán)境下,為了學(xué)習(xí)而鑿穿墻壁借光讀書的故事。它形象地描繪了匡衡不畏艱難,勤奮求學(xué)的精神。18.本題考查名篇名句默寫。書寫時注意“好、敏”的正確寫法。19.本題考查句子翻譯。怪:覺得奇怪。問:問匡衡。曰:說。愿:希望。得:得到。遍:全部。讀:讀、看。之:這些書。整個句子的意思是雇主覺得很奇怪,就問匡衡為什么這樣做??锖饣卮鹫f:“我希望能夠讀遍您家的書?!?br/>20.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能力。正確解答本題,首先要認真地閱讀文章,準確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本文講的是匡衡在墻上鑿開一個小孔,偷借鄰家的燈光讀書。形容在艱苦的條件下仍堅持刻苦學(xué)習(xí)。讀了這則文言文,我懂得了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爭取,我一定要用實際行動向匡衡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他勇于向困難挑戰(zhàn),勤奮讀書的精神。【點睛】參考譯文:匡衡勤奮好學(xué),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墻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xiāng)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br/>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么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敝魅寺犃?,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于是匡衡成了大學(xué)問家。七、文言文閱讀歲寒三友兒侍①父,立庭前。見梅樹著②花,松竹并茂。兒問曰:“霜③雪之時,他樹多枯落,何以三者獨否?”父曰:“其性④皆耐寒,與他樹不同。古人稱歲寒三友,即松、竹、梅也?!?br/>【注】①侍:侍奉。②著(zhuó):附著。③霜:霜降。④性:品性。21.[字義理解]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立庭前: (2)其性皆耐寒:22.[句子翻譯]結(jié)合注釋,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見梅樹著花,松竹并茂。(2)霜雪之時,他樹多枯落,何以三者獨否?23.[文意理解]“歲寒三友”指的是 , , ,它們的共同特點是 ,都具有 的品質(zhì)。24.[古詩積累]請你寫出一句描寫梅、竹或松的古詩句。【答案】21.站立 全,都22.看到梅花開放,松竹都非常茂盛。 霜降、下雪的時候,其他樹大都枯萎掉落了,為什么獨獨這三種樹沒有呢?23. 松 竹 梅 耐寒不畏嚴寒 堅忍頑強24.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解析】21.本題考查文言文字詞解釋。(1)“兒侍父,立庭前”意思是兒子和父親站在庭院前。因此“立”的意思是站立。(2)“其性皆耐寒”意思是它們都十分耐寒。因此“皆”的意思是全,都。22.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1)“見梅樹著花,松竹并茂”這句子中“茂”的意思是茂盛。著花:開著花的意思。句子“見”前面缺少主語,結(jié)合文章可知,主語為“兒子和父親”,即“他們”。所以整句話的意思是(他們)看到梅花開放,松竹都非常茂盛。(2)“霜雪之時,他樹多枯落,何以三者獨否?”這個句子中“獨否”的意思是獨獨沒有。霜:霜降的意思。何以:為什么的意思。所以整句話的意思是霜雪天,其他樹的葉子大都枯萎掉落了,為什么獨獨這三種樹沒有呢?23.本題考查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根據(jù)“古人稱歲寒三友,即松、竹、梅也。”可知,“歲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再由據(jù)“其性皆耐寒”可知,松、竹、梅三者都能抵抗嚴寒,這是它們的共同特點,由此可分析出,它們這樣的品性象征著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品質(zhì)。24.本題考查詩句積累。本文所寫的“歲寒三友”象征著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品質(zhì),這由物的特點聯(lián)想到人物身上的某種品質(zhì)。根據(jù)題目要求的是寫出描寫梅、竹或松的古詩句。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回想我們學(xué)過的或者知道的古詩中,有哪些是描寫這三種植物的。對于梅:“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這句詩出自王安石的《梅花》,它描繪了梅花在寒冷中獨自開放的堅韌品質(zhì)。對于竹:“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边@句詩出自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雖然主要描寫的是桃花和江水,但“竹外”二字明確提到了竹子,給人以清幽之感。對于松:“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边@句詩出自陳毅的《青松》,它贊頌了青松在雪壓之下依然挺拔不屈的精神。【點睛】譯文:兒子和父親站在庭院前??匆娒窐溟_出朵朵小花,松樹和竹子十分蒼翠,兒子問父親:“冬天霜雪冰封的時候,別的樹大多凋零了,為什么這三種樹卻不是這樣呢?”父親說:“它們都十分耐寒,和其他的樹不一樣。古人常說的歲寒三友,就是指的松樹、竹子和梅花?!?br/>八、文言文閱讀蓋士人①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②。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③;有識則知學(xué)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國藩【注釋】①士人:泛指知識階層。②恒:恒心。③下流:下等、劣等。25.讀好短文。下列句子停頓正確的一項( )A.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 B.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C.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 D.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26.積累字詞。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意思。(1)不敢以一得自足( )(2)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 )27.疏通文意。結(jié)合注釋說說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28.讀懂短文。曾國藩說讀書要做到三點,他是這樣說,平時也是這樣做的。根據(jù)方框的提示用原文來回答。曾國藩雖極忙,也堅持每日臨帖百字,抄書百字,看書少須滿二十頁。 → 他做到了曾國藩曾說“學(xué)貴初有決定不移之志?!?→ 他做到了29.學(xué)以致用。文中的哪些讀書觀點對你有啟發(fā)?請你聯(lián)系自己的讀書體會,寫一寫。【答案】25.D26.滿足 絕對、一定27.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恒心。28.有恒 有志29.文中講的讀書要有見識對我很有啟發(fā)。不能因為自己有一點心得體會就知足,就驕傲自滿,不知道天高地厚。像井底之蛙那樣見識短淺。有見識,就是要有自己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能不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事物的本質(zhì)。【解析】25.本題考查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yīng)該有停頓,句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yīng)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也應(yīng)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jié)構(gòu)。仔細分析各個選項,得出答案即可。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有恒心則必然沒有干不成的事情。故應(yīng)為: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志氣則絕對不會甘心居于下等。應(yīng)為: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故選 D。26.本題考查字詞解釋。(1)“不敢以一得自足”的意思是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滿足。足:滿足。(2)“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的意思是有恒心則必然沒有干不成的事情。斷:必然、一定。27.本題考查句子翻譯。“蓋”用于句首,表示要發(fā)表議論?!笆咳恕敝阜褐钢R階層?!爸尽敝浮爸鞠颉?。“識”指“見識”。“恒”指恒心。故“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的意思是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恒心。28.本題考查內(nèi)容的理解。短文中曾國藩講了三個讀書的要點。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恒心。結(jié)合給出的關(guān)鍵信息“堅持每日臨帖百字,抄書百字,看書少須滿二十頁”可知,學(xué)習(xí)要堅持,他做到了有恒。根據(jù)給出的關(guān)鍵信息“學(xué)貴初有決定不移之志”可知,學(xué)習(xí)要有堅定不移的志向,他做到了有志。29.本題考查內(nèi)容的理解和表達能力。根據(jù)短文的內(nèi)容,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寫寫自己的讀書體會即可,答案不唯一。如:文中說的讀書要有恒心,對我很有啟發(fā)。我之前讀書都堅持不了太久,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所以沒什么大的進步。以后我一定要堅持下去,每天讀書半小時,我相信一定會有收獲的。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要告誡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廢、放松懈怠,即使一百里路走完了九十里,眼看就要成功了,也只是相當(dāng)于走了一半,更應(yīng)該小心謹慎、持之以恒,直到最終取得成功。【點睛】參考譯文: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氣則絕對不會甘心居于下等;有見識則知道學(xué)無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滿足,像河伯觀海,井底之蛙觀天,這都是沒有見識的;有恒心則必然沒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識、有恒,三者缺一不可。九、文言文閱讀智子疑鄰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①”,必將有盜?!逼溧徣酥涪谝嘣脾?。暮而果大亡④其財。其家甚智⑤其子,而疑鄰人之父。【注釋】①筑:修補。②父(fǔ):對老年男子的尊稱。③云:說。④亡:失去,丟失。⑤智:認為聰明。30.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天雨墻壞(大雨) B.暮而果大亡其財(夜晚)C.其家甚智其子(甚至) D.而疑鄰人之父(卻)31.借助注釋,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不筑,必將有盜。32.富人家財產(chǎn)被盜的原因是33.“其子”和“鄰人之父”說了同樣的話,富人為什么會“智子”而“疑鄰”呢?34.讀完本文,你想對文中的富人說些什么?【答案】30.C31.(如果)不(趕緊把墻)修筑好,一定會有盜賊(進來)。32.墻被大雨毀壞了,又沒有及時修補。33.因為富人和自己的兒子親近,相信他,所以認為他聰明;而鄰居不是自己親近的人,所以懷疑鄰居的勸告是不懷好意。34.如果不事先調(diào)查,只用感情的親疏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就容易得出錯誤的結(jié)論。【解析】30.本題考查字的解釋。A.結(jié)合參考譯文可知,“天雨墻壞”的意思:因下大雨,墻坍塌下來。雨:下雨(名詞作動詞)。B.結(jié)合參考譯文可知,“暮而果大亡其財(夜晚)”的意思:這天傍晚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暮:晚上。C.結(jié)合參考譯文可知,“其家甚智其子”的意思:這家人很贊賞兒子聰明。甚:很。D.結(jié)合參考譯文可知,“而疑鄰人之父”的意思: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干的。而:卻。故選 C。31.本題考查句子的翻譯。結(jié)合注釋中:筑:修補。盜:偷盜。動詞活用作名詞?!安恢貙⒂斜I?!钡囊馑迹喝绻唬ㄚs緊)修筑它,一定有盜賊進來。32.本題考查短文內(nèi)容的理解。結(jié)合參考譯文可知,“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的意思:宋國有個富人,因下大雨,墻坍塌下來。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筑它,一定有盜賊進來。”,由此可知,富人家財產(chǎn)被盜的原因是:富人沒有及時修筑被大雨毀壞了的墻。33.本題考查短文內(nèi)容的理解。結(jié)合參考譯文可知,“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钡囊馑迹哼@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很贊賞兒子聰明,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干的。由此可知,富人會“智子”而疑鄰的原因是:一個是自己的兒子,自己最親近的人,故夸兒子聰明;而鄰居是外人,故懷疑鄰居不懷好意。34.本題考查語言表達。寫出自己想對富人說的話,只要合理即可。如:對待人家的勸告或意見,不能因關(guān)系的親疏遠近而異。【點睛】參考譯文:宋國有個富人,因下大雨,墻坍塌下來。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筑它,一定有盜賊進來?!彼麄兏?br/>壁的老人也這么說。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很贊賞兒子聰明,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干的。十、文言文閱讀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見一猿坐樹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②至,付子已,哀鳴數(shù)聲,乃拔箭墮地而死。射者折失棄弓,誓不復(fù)射。【注釋】①弋人:射鳥的人。即下文的“射者”。②雄:雄性,這里指雄猴。35.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付子已 (2)誓不復(fù)射36.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的畫線句。射者折矢棄弓,誓不復(fù)射。37.用自己的話回答,射者為什么“誓不復(fù)射”?38.下列成語與本文主題沒有聯(lián)系的一項是( )A.舐犢情深 B.寸草春暉 C.莫逆之交 D.羔羊跪乳【答案】35.結(jié)束,完 發(fā)誓36.射箭的人折斷箭,丟棄弓,發(fā)誓再也不打獵了。37.射者被猿母中箭后把子女托給雄猿的情景所震撼。38.C【解析】35.本題考查的是字詞解釋。(1)“付子已”的意思是托付自己的孩子后,因此,“已”在這里的意思是結(jié)束,完。(2)“誓不復(fù)射”的意思是發(fā)誓再也不打獵了,因此,“誓”在這里是發(fā)誓的意思。36.本題考查的是句子翻譯。先了解句子中各個字詞的意思,再把字詞的意思結(jié)合起來,翻譯出整個句子的含義。“射者折矢棄弓,誓不復(fù)射”中,“射者”指射箭的人;“矢”指箭。因此,這個句子的含義是射箭的人折斷箭,丟棄弓,發(fā)誓再也不打獵了。37.本題考查的是內(nèi)容理解。聯(lián)系文中“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鳴數(shù)聲,乃拔箭墮地而死”可知,射者是看到被自己射中的猿母把子女托付給雄猿的情景后,“折失棄弓”??梢娺@一情景多么讓射者震撼。38.本題考查的是主題概括。由文章中“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②至,付子已,哀鳴數(shù)聲,乃拔箭墮地而死”可知,這篇文章和母子親情有關(guān)。其中 A“舐犢情深”說明父母對子女的慈愛,B“寸草春暉”說明父母恩情慎重,D“羔羊跪乳”說明感恩父母、孝敬長輩的道理。C“莫逆之交”表達友誼的深厚。故選 C。【點睛】參考譯文:一個叫悟空的和尚,在長江邊見到一只猿猴坐在樹梢上,弋人趁它不注意,(用箭)射它,正好射中雌猿的腹部。那只母的叫了那只雄的來,托付自己的孩子后,哀叫了幾聲,就把箭拔出來,掉地死了。射箭的人,把箭折了,丟了弓,發(fā)誓再也不打獵了。十一、閱讀短文,完成練習(xí)。問說(節(jié)選)君子①之學(xué)必好問。問與學(xué),相輔②而行者也。非學(xué)無以致疑③,非問無以廣④識。好學(xué)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xué)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⑤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⑥決⑦焉?【注釋】①君子:古時對有德有才的人的稱呼。②輔:輔助。③致疑:發(fā)現(xiàn)疑問。④廣:使……廣,增廣,增加。⑤達:通曉。⑥奚:什么,哪里。⑦決:判斷,解決。39.解釋下列加點的字。好學(xué)而不勤問: 舍問:40.借助注釋,用自己的話說說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41.本文的主要觀點是 (用自己的話回答)42.下列名句和本文表達的觀點有異曲同工之妙的一項是( )A.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B.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C.求學(xué)將以致用,讀書先在虛心。 D.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答案】39.喜歡 放棄40.問和學(xué),是相輔相成的。不學(xué)習(xí)不可能發(fā)現(xiàn)疑問,不提問請教不能使知識廣博。41.勤學(xué)和好問是相輔相成的。42.A【解析】39.本題考查字詞解釋。好學(xué)而不勤問:意思是喜愛學(xué)習(xí)卻不多問。好:喜歡、喜好。舍問:意思是如果放棄了提問。舍:放棄。40.本題考查句子理解。問與學(xué),相輔而行者也。非學(xué)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意思是:提問和學(xué)習(xí),是相輔相成地進行的,不學(xué)習(xí)就無法提出疑問,不提出疑問就無法增加知識。41.本題考查分析觀點。解答本題,需結(jié)合文段主要內(nèi)容來回答。本文主要講了提問和學(xué)習(xí),是相輔相成地進行的,總結(jié)本文的主要觀點,如:勤學(xué)尤當(dāng)好問。42.本題考查名言警句理解。A.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意思:一個人既聰明勤奮又謙虛好學(xué),不會因為向地位或?qū)W識看似低于自己的人求教而感到羞恥。B.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意思: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不夠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要親自實踐才行C.求學(xué)將以致用,讀書先在虛心。意思:學(xué)習(xí)一樣?xùn)|西,是為了能夠運用這種知識;讀一本書,是要求人放低自己,才能吸取更多。D.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真正的智慧。結(jié)合語境可知,和本文表達的觀點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故選 A。【點睛】參考譯文:君子學(xué)習(xí)一定要喜歡提問。提問和學(xué)習(xí),是相輔相成地進行的,不學(xué)習(xí)就無法提出疑問,不提出疑問就無法增加知識。喜愛學(xué)習(xí)卻不多問,不是真的喜愛學(xué)習(xí)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不能應(yīng)用于實踐;懂得了那些大的道理,可是還可能不了解那些細節(jié);如果放棄了提問,怎么能解決問題呢?十二、文言文閱讀。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識菱①者,仕②于南方。席上食菱,并③殼入口。或④曰:“食菱須去殼。”其人自護所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清熱也?!眴栒咴唬骸氨蓖烈嘤写宋锓??”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產(chǎn),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注釋】①菱:水生植物名。果實俗稱菱角,可以吃。②仕:做官。③并:一起,一并。④或:有的人。43.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夫菱/生于/水而非土產(chǎn)B.夫/菱生于水/而非土產(chǎn)C.夫/菱生于水而非/土產(chǎn)D.夫菱/生于水而非/土產(chǎn)44.“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清熱也?!睂@句話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我并非不想知道,連殼一起吃進去的人,是想要清熱解毒。B.我并非不知道,連殼一起吃進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熱解毒。C.我非常想知道,連殼一起吃進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熱解毒吧。D.我并非不知道,一起吃殼的人,將要清熱解毒。45.填空。小常:我們平時理解小古文的時候常用組詞法或聯(lián)系上下文,你認為這里的“短”可以怎么理解呢?小熟:我認為“短”的意思是 。小常:看來你已經(jīng)掌握了理解小古文的方法。這篇小古文很有意思,面對別人“北方是否有菱”的詢問,北人答:“ ”(填原句),你覺得他的問題在什么地方?小熟:我覺得北人存在的問題是 。小常:我想用《論語》中的話來勸勸北人,我想說:“?!?br/>【答案】43.B 44.B45.缺點,這里指自己的無知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不懂裝懂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解析】43.本題考查文言文的斷句。“夫菱生于水而非土產(chǎn)”這句話的意思是菱角生長在水中并不是在土里生長的。根據(jù)譯文可知,“夫”為語氣詞,“而”表轉(zhuǎn)折,據(jù)此進行斷句。故答案為:夫/菱生于水/而非土產(chǎn)。故選 B。44.本題考查文言文的翻譯。文言文翻譯遵循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清熱也?!边@句話中,并殼是連同皮殼,“欲”是想要的意思,那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我并非不知道,連殼一起吃進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熱解毒。故選 B。45.本題考查文言文的理解和名句運用。“其人自護所短”中的“短”可用組詞法來理解其意思,組詞為“缺點”,這里指自己的無知的意思。原文中別人關(guān)于“北方是否有菱”的詢問原句是“北土亦有此物否?”,北人的回答就在這句話的后面“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因為菱角是長在水里的,而北人的回答是“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塊地沒有呢”,他說菱角長在土地里,說明北人并不知道菱角,他是在不懂裝懂,由此,聯(lián)想到《論語》中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來勸借北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點睛】參考譯文:北方有個自從出生就不認識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個人)連角殼一起放進嘴里吃。有的人說:“吃菱角必須去掉殼再吃。”那人為了掩飾自己的缺點,(護住自己的短處),說:“我并不是不知道,連殼一起吃進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熱解毒?!眴柕娜苏f:“北方也有這種東西嗎?”他回答說:“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塊地沒有呢?”菱角生長在水中,卻說是在土里生長的,這是因為他勉強地把不知道的當(dāng)作知道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