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求真求實讀書報告寫作技法指導(技法指導+單元作文)《自然選擇的證明》讀書報告+《鄉土中國》讀書筆記+《老人與海》讀書筆記教材任務單元研習任務三學習本單元,你也許會受到科學精神的觸動,激發科學探索的興趣。結合其他學科的學習,選擇一個有興趣的課題(如理科課程學習中生成的小發現、質疑或者科學假說,也可以從“進化論的歷史”“人類宇宙觀的發展”“中國古代科學傳統”等課題中選擇其一),作拓展閱讀和研習。1.在相關學科教師的幫助下,選擇與你的研習課題有關的一本自然科學著作或者一篇科技論文,認真讀完,然后撰寫一份讀書報告。寫作時要盡可能運用本單元學習所學到的方法。2.文章完成后,最好能回顧反思,再進行修改。前人總結修改文章的做法,一是“吟于口”,通過反復誦讀來檢查修改;二是“待于時”,寫好后先放一放,等有新的想法后再修改;三是“求于友”,與師友切磋交流,虛心向別人請教。嘗試借鑒這些做法,先自行修改,覺得滿后,與同學交流。——學寫讀書報告讀書報告寫作基本常識讀書報告是一種積累資料和整理心得的方法。可以深化自己對所讀論著的理解,也為今后進一步的研究學習做好準備,打下基礎。撰寫讀書報告,一般先要簡介論著的內容和作者情況,如果是圖書,還要記錄書的出版時間、出版社等基本信息以備以后查考。評論是讀書報告的核心內容,指對論著的理解、評價和提問,包括對作者觀點的評價,對作者論述依據的分析,對論著的突出特點的梳理,對論著在所處領域的價值的評等。國外學術界通行的“書評”范例,常常包含四個要素,寫作讀書報告時可以參考。吸引注意——應當有一個能夠充分引起專業性注意的開始,這取決于該書的問題是否重要,所以應當選擇重要的、有價值的作品;同時也取決于你是否抓住了那些問題,所以不能泛泛而談,而應當聚焦在特定的主題上。真實再現——平實敘述書中想說的東西,而不是報告你自己想說的,或你認為應當說的東西。不要將文獻的實際內容(作者觀點)和你的評估(你的觀點)混淆在一起。兩者雖然相關,但是不同。總結提煉——討論該作品提供了什么信息和貢獻。評估判斷——說明自己的看法:文獻作者的意圖是什么?在你看來是否達到目標,它是否進行了成功的論證?要寫好讀書報告,閱讀時就要注意做好讀書筆記,隨時摘抄、評注,記錄心得,這些都是些讀書報告的重要素材。最好再進行擴展閱讀,了解作者思想的發展,寫作時的背景,別人對這一論著的研究等。寫作時,文字表達要求邏輯清晰、語言簡潔流暢。引用資料時要注明出處,在文末列出參考文獻信息。讀書報告寫完之后,可以參考以下標準進行修改:抓住中心問題,切入口小,挖掘深,而非面面俱到;明確區分敘述和評價,敘述真實、客觀,概括準確、清楚;在敘述的基礎上,有自己的回應、評價和思考,而不是只有內容摘錄;評價具有一定的研究性,而不是空談自己的印象;引用他人的評論要準確、適度。讀書報告的基本格式一、引言二、內容概述三、擴展性討論四、評價五、結語六、注釋讀書報告寫作技法提煉技法提煉一 尋覓精彩,分類摘抄典例一: 以園中的景物對應四季,春天是一徑時而蒼白時而黑潤的小路,時而明朗時而陰晦的天上搖蕩著串串楊花;夏天是一條條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陰涼而爬滿了青苔的石階,階下有果皮,階上有半張被坐皺的報紙;秋天是一座青銅的大鐘,在園子的西北角上曾丟棄著一座很大的銅鐘,銅鐘與這園子一般年紀,渾身掛滿綠銹,文字已不清晰;冬天,是林中空地上幾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我與地壇》 【點撥】以上摘錄的是史鐵生《我與地壇》中的一段精彩的景物描寫,根據這段景物描寫說說讀書時如何做好摘抄,摘抄的目的是什么。我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讀書時,把書報上精彩的、有意義的、富有哲理的語句、重要的片段摘抄下來,這就是摘錄式讀書筆記。摘錄時要注意,不能全抄,要把書中的優美詞語按人物類、景物類、狀物類、警句類等摘抄下來。日積月累,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寫作文需要時,就可以從“倉庫”里搬出來,參考使用。 技法提煉二 把握內容,章節概括典例二: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書筆記書名:《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寫作背景:1927年初,奧斯特洛夫斯基完全癱瘓,臥病在床,并且雙目失明。正是在這一人生的艱難時刻,奧斯特洛夫斯基決意通過文學作品,來展現當時的時代面貌和個人的生活體驗。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與病魔做斗爭的同時,創作了一篇關于科托夫騎兵旅成長壯大以及英勇征戰的中篇小說。兩個月后小說寫完了,他把小說封好讓妻子寄給敖德薩科托夫騎兵旅的戰友們,征求他們的意見,戰友們熱情地評價了這部小說,可萬萬沒想到,手稿在回寄途中被郵局弄丟了。這意外的打擊對他來說,實在是太殘酷了,但這并沒有挫敗他的堅強意志,在參加斯維爾德洛夫共產主義函授大學學習的同時,他開始構思本書。主要人物:保爾·柯察金(愛稱:保夫魯沙,俗稱:保夫卡)——主人公謝廖沙·布魯扎克——保爾童年時的朋友,紅軍戰士,共青團區委書記瓦莉婭·布魯扎克——謝廖沙的姐姐,共青團員章節概括:1.保爾在補課時,在神父做復活節面包的發面上撒上煙末,被學校開除,去車站食堂做小工。2.老布爾什維克朱赫來到鎮上做地下工作,給保爾講了關于革命、工人階級和階級斗爭的許多道理。3.保爾在湖邊釣魚的時候結識了林務官的女兒冬妮亞。一種不自覺的愛情偷偷竄進保爾的心中,弄得他心神不安。4.朱赫來為了避開彼得留拉匪徒的搜捕,來到了保爾家。保爾和他一起生活了 8天。懂得了生活的真理,懂得了布爾什維克是不屈不撓地跟壓迫者、富人做斗爭的革命政黨。 【點撥】以上語段對我們寫提綱式讀書筆記有何啟示 編寫提綱式讀書筆記有何好處 我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以上語段為提綱式讀書筆記,我們把書名、作者、寫作背景、章節大意都記下來了。這個讀書筆記告訴我們:我們讀一篇文章,要逐段地把作者隱含的提綱找出來,記下來,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寫作思路。編提綱可以采用文中語句和自己語言相結合的方式寫,提綱的語言要簡明扼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提綱式筆記可以幫助我們抓住中心,記住要點,理清思路,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技法提煉三 讀書有得,扼要批注典例三:未選擇的路 批注弗羅斯特 旁批 1:作者把人的一生比作一條路,把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人生的選擇比作對路的選擇。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旁批 2:佇立和駐立的區別:佇立:長時間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地站著。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 駐立:停立,站立(短時間停留)。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旁批 3:作者為什么認為“荒草萋萋”“十分幽寂”的路“更誘人,更美麗” 但我選了另外一條路, 旁批 4:結尾兩節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和哲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理性,給人以啟示。 顯得更誘人,更美麗;雖然在這條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那天清晨落葉滿地,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污染。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難以再回返。也許多少年后在某個地方,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點撥】以上文字為批注式讀書筆記,那么,什么是批注式讀書筆記 寫這種讀書筆記應注意些什么 我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批注式讀書筆記是閱讀時在書頁的空白處下批語或注解的一種讀書筆記。批語一般是針對某處文字所做的簡要、明確的評論,如“絕妙”“言之有理”“入木三分”“切中要害”或“值得商榷”等;詳細的批語,可寫出自己的理解、補充或批駁等。注解主要是解釋字句,簡要地寫出有關的考證等。批注建立在對閱讀內容有了較深刻理解的基礎之上,是閱讀者的思想與閱讀內容相互溝通的產物。恰當使用批注,無疑是取得良好閱讀效果的重要手段。批注應力求精當、簡明。批注法應避免濫用,或者在不屬于自己的書刊上使用。 技法提煉四 讀書心得,妙筆錄記典例四: 《邊城》講述了湘西小鎮上一對相依為命的祖孫平凡寧靜的人生,講述了湘西小鎮上淳樸的風土人情。 在作者的筆下,《邊城》里那些鄉親們是那樣淳樸善良。翠翠和祖父去看龍舟比賽,當地的龍頭大哥順順送他們很多吃的。有人家娶新娘,翠翠的祖父送他們過河不收渡船錢。翠翠的祖父去世,周圍的鄉親都來幫忙。他們雖然生活很清苦,卻能夠互相幫助,像一家人一樣生活在那個偏僻的小鎮。相比之下,我們每天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里,人與人之間人情淡漠,有時候,甚至鄰居之間都互不相識,這不得不讓人遺憾。我希望,人與人之間少些冷漠,多些幫助;少些猜忌,多些信任。(《邊城》讀后感) 【點撥】以上語段為《邊城》讀后感,讀后感其實就是心得式讀書筆記,請談談這種讀書筆記的寫法。我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 心得式讀書筆記,即讀后感。是讀書或讀文章后寫出的自己的認識、感想、體會和啟發。常用方法有:札記,它是摘記要點與心得結合的產物;心得,也叫讀后感。將讀書體會、感想、收獲寫出來;綜合觀點、見解,提出自己看法并記錄下來,也是很好的讀書方法。范文鑒賞·亮點體悟 《北京傳》:講述一座城的“成長故事”張 凡 作家邱華棟的非虛構文學新作《北京傳》最近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與作者此前對北京的書寫不同,該作品從關注城市與人的關系轉向城市本身,以積累的浩瀚史料細致刻畫三千年城邑史,賦予北京城以細膩紋理和時代溫度。全書從春秋戰國寫到當下,串聯起這片土地上的重要歷史建筑、文化名人和時代地標,展現出這座城市的生命韌性。 伴隨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快,文學的書寫空間隨之豐富起來。就城市傳記而言,葉兆言《南京傳》再現市井民情,葉曙明《廣州傳》詳寫兩千年羊城生活史。《北京傳》所描述的“北京城”不是定格式的城市描繪圖,而是記錄城市發展的空間動態圖,展現了不同時空下歷史、科技、文化相交織的文明延續。從潭柘寺的守望、天寧寺的祈愿,到正陽門火車站、長安街,再到眾人翹首以盼的“智慧北京”,洋洋灑灑數十萬言,讓讀者領略北京數千年成長故事。 全書融合歷史性的回望和在場性的親歷,既不同于地方志,也不同于小說。在結合史料演示北京城的樣貌變遷之外,又結合歷史建筑、人物、時代地標等,從生活內部展現城市生命力。作家以三重視角理解北京城:一是以現代視角回望北京歷史;二是以“新北京人”視角見證北京城變化;三是作為當代人想象北京未來。在第十一章“未來之城”和終章“智慧北京”中,作家以真摯情感表達了對北京的贊美和期許。 邱華棟此前創作的“中國屏風”系列小說,如《賈奈達之城》《單筒望遠鏡》《騎飛魚的人》等,多基于史料加以藝術想象,書寫近現代史上外國人在中國的生活。這一系列小說展現了跨時空、跨文明的交流碰撞,顯示作家開闊的創作視野。此次《北京傳》通過主副章結構兼顧史實考辨與主觀抒寫:“主章”結合史料文獻進行客觀評述,“副章”則根據生活經歷,真摯表達個人感悟,從中可見作家史料篩選的嚴謹以及切身表達的細膩。 正如學者所說,城市傳記恰恰是這樣一種方式:無論是回望歷史,還是立足當下,它均以打撈記憶的方式試圖重塑城市傳統,讓人們明白城何以為城,又將在可見的未來如何演進。這也許是如今我們愈加重視城市傳記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來路中辨識和尋找未來的方向。邱華棟從歷史和當下的時空間隙中尋找城市發展的記憶碎片,在重塑城市發展立體圖像的同時修復自我成長記憶、表達獨特生命體驗。閱讀《北京傳》,讓我們與作家一同近觀北京,在歷史長河中感受文明滄桑,以面向未來的姿態讀懂這座城,創造更美好的明天。(摘自 2021年 02月 26日《 人民日報 》第 20 版,有刪改)認真閱讀這篇文章,仔細分析這篇文章在評說所讀之書方面有哪些亮點,然后和同學交流。示例:亮點 1:首段明確了所讀之書——作家邱華棟的非虛構文學新作《北京傳》,既有對書的客觀述說,也有自己的主觀感受。亮點 2:第二段,和葉兆言、葉曙明的城市傳記相比較,突出《北京傳》的內容——北京數千年成長故事。亮點 3:第三段總結了《北京傳》的寫作特點。亮點 4:第四段作者將《北京傳》和邱華棟此前創作的“中國屏風”系列小說做比較,突出兩者的不同之處,并對作者的創作態度和能力做出肯定。亮點 5:最后一段引用“學者”的話,進一步明確自己對《北京傳》的感悟,并提出要求和希望。讀書報告寫作實踐1.選擇與你的研習課題有關的一本自然科學著作或者一篇科技論文,認真讀完,然后撰寫一份讀書報告。寫作時要盡可能運用本單元學習所學到的方法。【例文引路】達爾文《自然選擇的證明》讀書報告《自然選擇的證明》節選自《物種起源·綜述和結論》,作者運用大量的資料證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是在遺傳、變異、生存斗爭和自然選擇中,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不斷發展變化的。這種變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本文列舉了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種生物的現象,為進化論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同時也指出這些現象特創論是無法解釋的。文章的基本內容是:①提出自然選擇理論→②列舉大量事實和自然現象,用自然選擇理論進行解釋,論證物種形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適應自然選擇的作用→③針對自然選擇學說面臨的難題進行解釋,證明自然選擇學說的科學性→④用自然選擇理論解釋生物在地理分布上的各種現象,總結生物同源、遷移與變異的觀點。各個層次間連接緊密,各有側重,展示出嚴密的邏輯性。選文首先提出論點,并初步論證了自然選擇客觀上存在可能性,事理上具有合理性。然后從物種最初的存在形式、大量變種的存在、物種的演化與改良、生物的遺傳性與變異性、生物的地理分布等方面,列舉了大量科學考察所得到的事實,充分證明了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這一觀點,有力地駁斥了物種特創論的觀點。作者擅長推理論證,展現出嚴密的邏輯思維。第 10段使用了兩個邏輯推理。第一句,由前提“物種只是特征明顯而穩定的變種”推出其雜交的后代遺傳了父母的特性,遵循同樣的法則。第二句,由前提“物種是獨立創造的”和“變種是由次級法則所產生的”,推論應該是“雜交的后代無法遺傳父母特性,不具有相似性”,而事實卻是具有相似性,以此來證明特創論的荒謬。文中運用大量的舉例論證,增強了說服力。作者開始就列舉地質學研究的成果和博物學家承認有自然變種的存在這一事實,為自己的觀點服務;作者在文中更多的是列舉自己在科學考察中發現的現象和事例。如一種像啄木鳥形態的鳥卻在地面上捕食昆蟲;同一大陸上的近緣類型可以長期共存在一起,這些都證明了自然選擇在物種進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舉例論證增強了文章說服力、真實度、權威性,同時也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讓文章淺顯易懂。2.請選擇一篇你學過的課文或熟悉的中外名著寫一篇讀書筆記,不少于 800 字。【寫作指導】 讀書筆記即讀后感,要寫讀后感,首先要讀懂原文,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意,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有了感受后,再按以下幾個步驟進行寫作:引述材料,概括文章內容,分析材料,亮明基本觀點,聯系實際,縱橫拓展,總結全文。例文:看清我們的來路,找到我們的去路——《鄉土中國》讀書筆記《鄉土中國》這本書分析了中國鄉村基層社會的幾點基本特征。按照費孝通先生的分析,由于種植業本身對土地依賴性強、缺少變化以及自給自足程度高等特點,我國鄉村基層社會便出現了許多與現代工業化社會截然不同的特征,如流動性差、社會關系呈現“差序格局”、男女關系淡漠、“禮法”深入人心、年長者為尊等。我們的社會特征、文化傳統以及思維方式,正是在“鄉土”這一基礎上,一步一步構建起來的。本書對了解我國基層社會的特征,了解本民族的傳統、思維方式等,也是很有幫助的。以我們中國人“尊老”的傳統為例,按照費孝通先生的說法,由于鄉土社會長期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之中,老一輩人的經驗往往都足以供下一代人應付他們所遇到的困難、瓶頸,在這樣的社會中,年輕人在遇到自己沒有能力解決的事情的時候,年長者的智慧便會發揮作用,因此,老一輩人的“教化權力”也就得以形成,在社會繼替的過程中,年長者自然而然就有了較高的社會地位。再比如,我們在接觸西方文化之前,對于兩性關系的態度,始終是“男女授受不親”。這當然也是有社會背景的。中國的“家”,在執行生育功能的同時,亦有事業組織的功能。做事業就要講效率,求效率就要講紀律,紀律面前,“私情”便要退讓三分。對我國的舊社會有了較為充足的了解后,我們就也不難了解我們的社會在向現代社會轉型的過程中所遇到的瓶頸。傳統農業社會中,人們自給自足,不需依賴“團體”而生存,在這樣的社會中,所有社交關系的中心就是個人,整個社會由這樣一張張以個人為中心的關系網構成,就呈現出了“差序格局”,或者,不按作者的原話說,“圈子”格局。當這些原本生活在“圈子”里的人們走入現代化契約社會時,發生的事情便也不難想見——有的人亂丟垃圾、大聲喧嘩,無視公共秩序;有的人隨意貪占公共財產,俗話叫“占公家便宜”;還有的人只要辦事,都要“找人”“走關系”。最后引用費孝通在這本書中說過的一句話:“從土里長出過光榮的歷史,自然也會受到土的束縛,現在很有些飛不上天的樣子。”現如今,我們國家從經濟、軍事等方面來講確實已經成為了一個強國,但一些舊時的觀念,還停留在我們的大腦里,決定著我們的思維與行為。我們之所以要了解鄉土社會,一方面,是要知道我們的過去,找到我們的根;另一方面,則是要以之為鏡,看看正在步入現代社會的我們還如何陷在土里,這樣才能從泥濘中拔出雙腿,快步向著更美好的明天邁進。02《老人與海》讀書筆記 人生就是一場無止境的追求,成功與失敗往往只是一念之差,而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有面對失敗的勇氣。《老人與海》中的主人公圣地亞哥用他的實際行動向我們證明:即使失敗,也要成為一名英雄! 《老人與海》講述了一位老漁夫圣地亞哥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的情況下,與大馬林魚機智地周旋、搏斗的故事。他最終捕獲了大馬林魚,但在勝利的歸程中卻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圣地亞哥和鯊魚勇敢地搏斗,最后回港時捕獲的大馬林魚只剩下了魚頭和魚尾以及一段骨骸。 由以上事實不難看出,圣地亞哥在和鯊魚的搏斗中是一位失敗者。老人圣地亞哥雖然是一位失敗者,但是他具有同惡勢力抗爭到底的精神,這使他成為了英雄,他也教會了我們如何面對挫折! 在生活中,挫折是必不可少的磨難。我們也許會因為難題而退縮,也許會因為落后的成績而氣餒,也許會因為考試而煩惱。這些小小的挫折不值一提,卻往往會影響我們的人生。有的人會像老人圣地亞哥一樣超越極限,在困境中迎難而上,這讓我想起了2020年感動中國人物張定宇。他在 2018年 10月被確診患有漸凍癥、雙腿日漸萎縮,但病魔并沒有讓他退縮,在武漢發生新冠疫情后,身為湖北省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的張定宇隱瞞了自己患漸凍癥的病情,顧不上已感染新冠肺炎的妻子,一直堅守在抗疫一線。有的人卻沒有信心和勇氣去直面失敗和挫折,而是得過且過,最終被命運從成功的行列中抹除,成為一個無所事事的人。 鯊魚或許是最后的勝利者,但毋庸置疑的是,老人也是一位勝利者,因為他沒有向大海、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投降和妥協。我們也需要具備這種敢于同命運抗爭的勇氣。在任何時候,都把失敗看成一種磨煉,讓它成為我們墊腳的基石,來攀登更高的山峰。挑戰自我,直面缺陷,超越極限,你就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英雄! 在人生的旅途中,哪會少得了失敗 失敗乃成功之母,人總會摔倒,只是看你能否重新爬起來,是否還能勇敢地去面對。成功總在風雨后,只有經歷了失敗,才會體驗那成功的來之不易。只要你用一顆頑強的心去對待,你就是英雄,成功就在不遠處向你招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