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第一單元 詩意的探尋“詩與遠方”主題作文拓展訓練(導寫+例文+素材)選擇性必修下教材同步作文指導1.詩意地活在這塊土地上2.詩歌不是調味品3.眼前的茍且,詩意的遠方4.身邊的詩意寫作主題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有了美好的憧憬、辛勤的勞作,吊腳樓里艱辛的生活充滿了畫意;有了淳樸的人性、純真的情誼,茶峒平靜的生活充滿了詩情;有了頑強的意志、進取的精神,奮斗者們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了壯麗詩篇……請以“詩意地活在這塊土地上”為題,寫一篇記敘文。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有細節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主題作文訓練(1)材料共有三個分句,從三個角度表現充滿詩情畫意的生活情境,集中說明盡管生活是艱辛、平靜、平凡的,但只要具有美好的憧憬、淳樸善良的人性、拼搏進取的精神,生活就不再單調枯燥,而富有了詩意。寫作時,要由此聯系自己的生活,體會詩意生活到底是什么樣的,她不是客觀的條件優越、物質富足、地位高貴,而是主觀上對生活滿懷激情,對未來充滿希望,能夠面對現實,積極地擁抱她。(2)“以‘詩意地活在這塊土地上’為題”,已給出具體題目,不可以另擬文題。這個題目的中心詞是“活”,意思就是“生存,有生命的,能生長,與“死”相對”,突出人存在的狀態。“詩意地”是對“活”的修飾,表明要怎樣生活,意思是“像詩里表達的那樣給人以美感的意境”。“在這塊土地上”補充說明“活”在哪里,“這塊”具體指代的是自己生活的地方。寫作時要扣住這個標題,不能脫離題意。(3)“寫一篇記敘文”,明確規定了寫作的文體是記敘文,就要在記敘文的范疇內進行寫作,切忌文體不明,或者寫成其他文體。表達方式的運用方面,要以記敘為主,適當運用描寫和抒情,注意使用細節描寫,增強文章的形象性。二 審讀材料立意角度1、滿懷激情,平凡中享受詩意。2、詩意地生活離不開淳樸的人性。3、追求詩意,自在生活。4、縱使辛勤勞作,亦有詩情相伴。5、奮斗者的身影就是一首絕妙的詩。【素材】1、名人名言:心若是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三毛假使你有兩塊面包,你得用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穆罕默德2、精彩片段:一葉落而知秋,從小小的落葉中,你會發現涼意“點點滴滴昨夜入”;你能感受到“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蕭瑟浩渺;你會油然而生“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豪邁樂觀……詩意照亮現實,照到人們的心間。詩意地生活,或許應該如陶潛“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采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般的悠然自得;詩意地生活,或許應該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般的飄逸灑脫;詩意地生活,抑或許應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般的溫婉簡約。【例文】詩意地活在這塊土地上或許是在都市生活得太久了,又或許是天生熱愛閑云野鶴的生活,再或許是對大自然的一往情深,我開始尋找一種詩意的心情,一份詩意的生活。于是我拿著簡單的行李,一個人入山尋夢。遠遠地,我聽見了風從遠方,吹過山頂的松林,吹過山腰上的如火的楓林,吹過山下滿地的野花,吹亂我的頭發,夾雜著淡淡的花的芬芳。驀然回首,身后,蝴蝶翩翩;抬頭,天藍的醉人,是一種空靈的藍,是我笨拙的語言無法描繪的,原來天真的是很藍很藍啊;低頭,忽見密密麻麻的不知名的小草,在風中搖曳,在陽光下青的逼你的眼;閉眼,深深地吸一口氣,滿滿是草的清香花的芬芳,只覺一顆沉重的心突然輕盈了起來,仿佛獨游于天際,如一朵流云在碧波瀲滟中婉轉,一襲水袖,若蝶輕舞水墨中。順著山間的小徑,我靜靜地走著,不愿讓我笨拙的聲音擾亂了如此動人的天籟之音。聽那一聲聲鳥的呢喃,是在歡唱著滿山的美景,還是在呼喚昔日的伙伴,亦或是在傾訴這昨夜的美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們應該是很快樂的,要不怎會發出如此動人的聲音。還有那落葉飄飛的聲音,風在枝頭在葉梢舞蹈的聲音。靜靜聆聽,仿佛也聽到了滿山的花在靜靜地綻放,在靜靜地凋零。也似乎聽到了種子在發芽,在呼吸的聲音,還有……或許心與之共鳴,于是便忘卻了現實和繁華,獨自享受著這份淡然與寧靜,品味這一份幽雅的美麗心境。風在吹,吹皺一池春水,吹舞一片芳菲。我閉上眼睛想:一座寧靜的小山,孕育著各種各樣的生命,散發著屬于它的獨特的生命的芬芳,難道不是一個理想的詩意的境界嗎?詩意地生活在山中,心在自由的空間遨游,情在靈秀的山水間得到凈化。我在追尋著人間的詩意,簡單卻不單調,寧靜但不死寂,淡然而快樂著。可以屏息靜氣,且聽風吟;可以怡情山水,賞花觀云;可以林間漫步,品味淡然。這一派山中美景,讓我飽嘗了大自然的滋味,啟開了我的心扉,浸潤了我的靈魂。愛生活,愛自然,詩意地生活在這塊土地上……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是華夏兒女代代相傳的文化基因。可是隨著現代忙碌生活的到來,古詩詞卻成了閱讀的調味品。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審題】這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綜合分析情境材料的內容,它只有簡單的兩句話組成。從談論的話題看,話題談及的是古詩詞的意義和作用。其中,第一句說明古詩詞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經的精華,在傳承中華文化和華夏文明中承載的價值——文化基因;第二句以“可是”轉折,說明對于共識性的古詩詞的定位在現代社會已經遭到質疑,因為快節奏生活的擠壓,快餐文化的充斥,古詩詞已經被弱化到“調味品”的地位。顯而易見,情境材料是以古詩詞為具象媒介,探討的是如何對待傳統文化精華的問題。基于此,由材料可以展開思考的角度有:古詩詞是不是現代社會的調味品;我們該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古詩詞;古詩詞在文化賡續和文明傳承中具有什么樣的作用;我們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經典。簡潔的情境材料,話題也比較明確,由此提出的寫作任務也簡單清楚:“材料觸發”,明確了構思立意的角度必須來自情境材料的內容;“你的思考和感悟”,劃定了謀篇布局、表情達意的內容。寫作時,只有嚴格按照這兩個要求進行才符合要求。這樣,文章寫作時,可以根據情境材料的內容提煉文章的中心:傳統文化經典浸潤生活與人生,生活與人生就少去了塵埃,內心就變得通透,人生就不會荒蕪;繼之,把觀點與材料對接從理論的角度分析傳統文化經典對個人乃至民族精神涵養的意義;然后,把觀點與現實對接,闡述新時代傳承文化經典的意義;最后,審視當下,闡釋新時代青年接力文化傳承的大旗,對于個人和國家的意義。【立意】1.傳統文化經典是民族精神的根。2.接力文化傳承從我做起。3.古詩詞是人生的鈣。4.古詩常伴,人生不失色。。1弘揚古典詩詞的當代價值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古詩詞究竟是必需品還調味品?我認為,中國傳統古詩文滋養中華兒女的心靈,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學習古詩詞、學習文言文。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也創造了同樣悠久輝煌的文學。在古代文學的各個門類中,又以詩詞最為傳播廣泛和影響深遠。時至今日,古典詩詞并未因歷史的沖刷而失去自身光輝,而是歷久彌新,益發彰顯出永恒而獨特的魅力。古典詩詞有助于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傳統和文化精神,增強文化的歸屬感。中華民族創造偉大歷史的過程,同時也是跨越困境、不斷前行的過程。要想認識中華民族堅實厚重的歷史,了解她的崇高與苦難,完全可以從了解古代文學特別是詩詞入手。詩歌是詩人對所處時代的描寫和反映,堪稱生動形象而又具體真實的歷史記錄。一部《詩經》就是當時生活百科全書式的記錄。例如,其中的《豳風·七月》有對先民們四季繁忙勞作的生動敘述;《秦風·無衣》則體現出了士兵在戰場上的同仇敵愾。若想了解盛唐的富庶繁華,最直觀的記載莫過于杜甫的詩句:“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例文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柳永寫下《望海潮·東南形勝》這樣的名篇,見證了北宋的都市繁華。究其根本,詩歌的產生總有它的社會根源和文化背景,不少詩作詞作還有具體可考的“本事”。中國詩史歷來以中華歷史作為它的基石,文史相通,密不可分。詩詞所提供的歷史信息有其自身的優越性。它包含著一種審美認識,使學習知識與審美活動融合統一,因而趣味性強,易為普通民眾接受。它又是當時人們心靈情感的自然流露,在歷史細節上更富于真實性,更易于引起人們的共鳴和思考。古典詩詞有助于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每個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語言,也會有用這種語言撰寫的詩歌。從一定意義上說,詩歌將本民族的語言之美發揮到極致。隨著漢字、歷史典籍和中華文化的傳播,古代東亞形成了漢文化圈,古典詩詞在整個漢文化圈內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古代日本、朝鮮和越南的許多文士都酷愛詩詞,并且進行創作,這些作品現在被統稱為域外漢詩。例如,唐代詩人張志和曾撰有《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一詞,很快就傳入日本,為當時日本天皇稱贊不已,和親王大臣們一起加以追和,據說這是日本填詞的開端。白居易對古代日本民眾影響很大,白詩的淺近易懂和清麗憂傷非常符合他們的審美趣味,日本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就受到了白居易《長恨歌》的巨大影響。在古代朝鮮官方正史《高麗史》的《樂志》中,收錄了多首柳永的詞,足見當時柳永詞作的廣泛傳播。凡此種種,都充分說明了古典詩歌的非凡成就與重大價值,值得我們驕傲自豪。事實上,“五四”以后的新詩也無法徹底割斷與傳統詩詞的關聯,諸多名篇如朱湘的《采蓮曲》、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戴望舒的《雨巷》,都是極好的例證。古典詩詞有助于全面提升人們的思想境界和審美水平。中國古代有著“詩品出于人品”的文學觀念,這昭示了文學的道德評判尺度。詩人們將修身立德視為內在的自覺追求,“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古典詩詞往往是他們崇高情懷的集中寫照。屈原堅持理想,“雖九死,其猶未悔”。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歸耕田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杜甫在狂風暴雨掀翻了茅屋屋頂的秋夜,依然心系百姓,發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慨嘆。陸游在臨終之時,仍舊不忘畢生的恢復之志,“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是他最后的遺言。辛棄疾的“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凡此種種,無不閃耀著高尚人格的光輝。善待自然、熱愛國家、孝敬父母、關愛他人……所有這些優秀品質,都成為歷代詩詞反復詠嘆的主題。學習這樣的作品,無疑可以讓我們情感為之激蕩,思想為之觸動,心靈為之凈化,增強內在的精神力量。在中國古代,詩詞不僅用于書面閱讀,而且用于口頭傳播。我們現今除了品讀、書寫之外,還可以吟誦和歌唱。吟誦的本質是強化詩詞固有的聲韻美,更好地體味詩的情感和意境,可以說是“因聲而入情”。吟誦帶有強烈的自主體驗性,每個人的吟誦都可以與他人不同,非常適合自主實踐。中國古代本來就有著詩樂結合的傳統,現代的作曲家們也給不少的詩詞名篇重新配樂譜曲,讓它們可以用于歌唱。聲情并茂地演唱古典詩詞,能夠讓古典詩詞煥發出新的生命力。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的歌詞觸動了很多人的心靈,“詩和遠方”指美好的事物、理想的生活。美好的事物、理想的生活總是讓人憧憬,讓人熱血沸騰;而現實生活難免重復單調,充滿壓力和挫折。有人說,心中要有“詩和遠方”,夢想還是要有的;有人說,還是現實點好,不要整天做白日夢;還有人說,夢想與現實總是有距離的,關鍵是我們如何到達“詩和遠方”的彼岸。以上材料對追尋夢想的廣大青年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于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審題】本次作文話題取材于一句歌詞,貼近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其關注自我成長,思考人生價值與意義。材料以歌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里的一句話作為切入點,講述了“近”與“遠”,現實和夢想之間的關系。歌詞認為,人不應只看眼前,而應志在遠方,胸懷理想,追求超越現實的理想生活。其中“詩”代表的是人生之詩,是人生的詩意,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情趣、情懷和對生活的思考與注解;而“遠方”則是一直沒有到達過的那片凈土和向往,是心中的理想或夢想。正因如此,“詩和遠方”才如此讓人向往。而材料第一段最后一句看似是對“眼前的茍且”的否定,直指其重復單調、壓力與挫折。但是,根據材料第二段中人們的不同看法,可知“生活于當下”也并非不值得肯定。而這一切的關鍵,就在于人不能把視野局限于平凡世俗的生活。亦不能少了美好的情懷,不能忘記美好的向往、內心的憧憬,應保持心靈的充盈。寫作時,可以結合自己當下的生活思考理想與現實的關系。【例文】1立足眼前,兼顧遠方顧城曾說:“你不愿意種花,你說不想看到花朵凋零,是的,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詩和遠方令人向往,但在現實中,詩和遠方更像是空中樓閣,看起來美好,卻似乎非常遙遠。但我想說二者是可以兼得的:立足眼前,兼顧遠方。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成大事者自古多磨難。回頭看,崎嶇坎坷;向前看,永不言棄。科比曾說:“如果一定要贏,那那個人為什么不能是我呢?”科比身為黑種人,雖出生于美國,但我們卻知道美國種族歧視現象很嚴重。科比從小就想成為一個籃球運動員,但身邊的人不斷嘲笑他,譏諷他,但他沒有停止逐夢。他不斷練習充實自己,拿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汗水。最后他成功了并進入了NBA,成為全世界引人矚目的偶像。但即使這樣他也仍在努力,“你見過凌晨4點的洛杉磯嗎?”科比在奪得各類獎牌后,每天早上4點起床進行晨跑,然后6點又去訓練場地投1000個籃。他每天刻苦的努力,最終成就了他,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鮮花和掌聲。每一朵云,都有一線希望。人生顛倒,堅信黑暗中有光明。因為,“打不死的鳥,是鳳凰”!亦舒曾說:“一個人不能沒有夢想,如果你沒有夢想,將來你只會給別人的夢想打工,這一路你可以哭,但你一定不能停。”楊佳在她本該幸福下去的29歲,突然失明,美滿的家庭,幸福的婚姻全部離她而去。她不想放棄余生,于是她自學盲文,剛開始摸第一個盲文,摸了很久也沒有摸出來。父親告訴她是大白菜的英語單詞,她聽后淚流滿面,氣憤自己的無能。有一天,她父親回家看到地板上一滴一滴血,于是她父親馬上找到她,看到她的手指為摸盲文已磨出血,她父親不忍心,對她說:“好閨女,你別摸了,父親有能力,父親一定會養你的。”她淡淡的說:“沒事。”終于在她不懈努力下,她成功學會了盲文,就連她去上了兩個星期的課,她的學生還沒發現他們的老師已經雙目失明了。無論是科比,還是楊佳,亦或是我們自己,誰不是腳踩大地沉于泥土,但每個人都有仰望天空超越云際的權利,可能生活有時真的沒有詩和遠方,但即使是這樣,我們可以微如塵土,卻不可以扭曲如蛆蟲。有人說:“一個駝起日出的身體,必然承受住了無數次日落。”我們的生活當然要立足眼前,面對現實,但心中不能沒有詩和遠方,不能沒有夢想和追求的光芒。否則,遠方將是永遠到不了的地方。2抬眼向前,劍指遠方“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這耳熟能詳的話語,總是會讓我們燃起對遠方的向往。心有所役,道所不載;遠方之路,道阻且長。為了心中的美好,我們要心懷夢想,奔赴遠方。道阻且長,唯有堅定理想方可劍指遠方。理想讓保爾樹起“為人類解放而奮斗”的志向,用行動告訴我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理想讓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用自身努力實現了他的理想。理想是燈,指引前進的方向;理想之火種,尚可燎原。王安石說過:“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力量能夠刺穿由崇高理想鑄成的銅墻鐵壁,沒有任何一座險峻的大山能夠阻擋為夢想奮然前行的步伐。我們要樹立目標,堅定自己的理想,朝著遠方邁進,只爭朝夕,逐夢前行。追夢路漫漫,唯有“志存”方可“高遠”。風雨兼程,唯有追求才可助力遠方。追求,即有目的地進行人生活動。陶行知說過“用腳步丈量路途,用追求填滿人生”,我們的夢平凡而又珍貴;我們的人生短暫而又豐盈。追求是我們的動力,有追求的人生才會精彩。有追求之心,方能登上塔頂,擁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收獲;有追求之心方能磨煉自己,體味“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成長。我們要做一個有追求的人,磨煉自身,沉淀自己,朝著遠方邁步,堅定不移地走下去。遠方雖遠,但“追求”可讓其“更近”。不畏困難,唯有奮進才可接近遠方。團難是什么 困難就是老天看你過得太平凡無味,偶爾給你添的“佐料”。越過困難的大山,曾經難以企及的風景就在腳下。當有一天,你回想起你一路走過來時的迷途和困難,你會發現:正是因為它們,才將你的影子在太陽的照耀下襯得越來越長。相信自己的能力,更要默默加油奮進,相信我們都能興致盎然地與世界交手,一直走在開滿鮮花的路上。我們要不懼困難,用手中筆寫下燦爛未來。困難重重,但“越過困難”就是遠方。少年不懼歲月漫長,慷慨以赴心中遠方。將迷茫消除,遠方便能顯現。我們僅此一身青春,就該奮力向前,劍指遠方。關關難過關關過,前路漫漫亦燦爛。抬頭向前,今日的我們胸中有丘壑,立馬振山河,執著奔赴理想的遠方;明日的我們,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遇見了自己喜歡的自己。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哲學家海德格爾說:人應詩意地棲居。徜徉在詩歌的海洋中,我們往往被那一份詩意打動:“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是一種傲岸,“百年多病獨登臺”是一種滄桑,“守拙歸園田”是一種高潔,“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是恣肆的豪情……伴隨我們成長,詩意與生活相融,詩情與生命相擁。只要你尋找,詩意就在我們身邊。請以“身邊的詩意”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審題:本次作文采用材料+標題的命題作文。首先解讀材料。材料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引用哲學家海德格爾的一句話,即“人應詩意地棲居”;第二部分用一系列的詩句解讀“詩意的表現”,讓考生感受唐詩宋詞的美妙語境;第三部分呈現詩意與生活、生命的關聯,詩意不是虛無縹緲的東西,它“伴隨我們成長”,與生活相融,與生命相擁,可見這“詩意”與我們息息相關,這就提示考生可以寫身邊的人,身邊的事。所謂“詩意”是指詩思、詩情,指像詩一樣的美感意境。那么我們身邊的“詩意”來源是什么呢?這詩意可以是來自唐詩宋詞中的美妙畫面、高雅情操,可以是來自古人的悠然自得的生活狀態,可以來自生活中與我們息息相關的飲食、服飾、音樂等普通生活元素,可以是來自流行的古風歌曲、漢服等生活細節……考生可以以這些為載體來展現我們身邊的詩意,展現這詩意中的生活態度和精神面貌。總之,材料的關鍵詞是“詩意”,考生要圍繞“詩意”構思作文。注意體裁是記敘文。立意:(1)愿詩意相隨,詩情相伴;(2)詩意就在身邊;(3)生活處處有詩意。結構:本次作文是標題是“身邊的詩意”,開篇指出“我最喜歡我的平淡的生活,因為它也是詩意的”,然后記敘早上母親早早起床為我準備早餐的事情,最后用“這就是我生活,是我身邊的詩意生活,因為有母愛的滋潤,這詩意變得更為恒久而濃郁”收束全文。素材:01 冬日的陽光是潮濕的,仍帶著絲絲涼意我百無聊賴地坐在窗前,心不在焉地翻著書,打算就這樣度過無聊的一天。無神的目光仍在書上,早已超然的意識忽得被一陣輕而急促的腳步聲喚回了,一樓的小孩“蹬蹬蹬”跑入院子里,張開手臂歡呼著:“太陽太陽,外公外公,太陽出來了。”繼而是穿著拖鞋的腳步聲。“是啊,陽光好暖和哦。”外公的聲音蒼老清朗而帶著笑。寂靜的小區忽而活潑起來了。并未覺得像喧鬧,我將窗戶開到最大,于是冬日的暖陽將窗格投在我身上。我饒有興趣地觀察著祖孫倆:小女孩四五歲的樣子,極短的發在腦后勺扎成兩個向天翹的小影兒,隨著她的跳躍而蹦著。外公站在院子的門口頭發仍大多黑灰的,只有斑駁的一點白。他將手背在身后,注視著小女孩兒,背脊彎曲成一個柔和的弧度。02 詩意可以是一杯香茗,可以是一池清水,可以是一縷花香。在這千變萬化的世界里,任何東西都蘊藏著詩意。而我們就在這無限的詩意中生活。幾米寫過“街上的燈忽明突暗,我的大頭鞋打在石板路上寂寞的響,我知道這條路上不是我一個人走過”。他有嚴重的病痛折磨他,卻沒有放棄心中的夢。他用畫筆和空靈富有哲理的文字影響了多少迷茫的人們。因為他詩意地生活,為生活的渴望讓他心靈芬芳,被詩意包圍,文字中、畫面中能讀出詩的意境,那么他一定是把病魔也當作是人生中的一首詩了,他一定幸福地生活著。放開緊閉的心,去擁抱生活中的詩意吧。詩意地生活就是把任何苦難都當作詩去品味。然后釀出人生的甘霖。03太陽每天東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過,我們都在看似乎靜的生活里奮力地拼搏。若說詩意地生活,在我看來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馬扎羅之雪時的浪漫,不是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紛繁現世之中,留一方凈土種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奮斗,直至收獲人生一片金黃麥田。04清晨起來,品一杯清茗,手捧一本《歸去來兮辭》,讓千百年前的悠悠山風,伴隨著自己的精神,放飛到自己靜謐,溫馨的心靈田園,讓自己的心沉淀、沉淀,在現代都市的躁動之中收獲一份世外的寧靜。這難道不是在詩意地生活嗎?例文:身邊的詩意也許你會羨慕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閑生活,因為你覺得它是詩意的;也許你會向往王維所見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熱血生活,因為你覺得它是詩意的;而我最喜歡我的平淡的生活,因為它也是詩意的。清晨,鬧鐘一遍─遍催促著。我不緊張會遲到,因為媽媽總會先起床。朦朧中,我感到身旁的媽媽輕輕坐起,帶動著微微氣流;緊接著,我聽到媽媽拿衣服時,衣服碰到床邊發出輕微地聲音。不一會,我便聽到媽媽起床了,她的拖鞋與地面的摩擦聲漸漸遠去。這時候,母子床上便只剩我一人,我便伸頭伸腳,無限舒展。這時候,在這朦朧睡意中,我聽到媽媽拖著脫鞋來來回回忙碌著。她一會兒在水龍頭前接滿一壺水,接好后又匆匆跑到灶臺前點上煤氣,將一壺水放上去,“咚咚”作響。一會兒,她又拿出昨夜泡上的黃豆,倒入豆漿機中。黃豆落入豆漿機那一瞬,“嘩嘩”如雨水落下一般。聽見“滴滴”一聲,我便知道媽媽按下豆漿機的“開始”鍵,在此之后的幾分鐘時間豆漿機不作響,可突然,聽它“滴滴”兩聲提示后,“隆隆隆隆”,豆漿機開始磨豆子了。伴隨著“隆隆”聲響,我又墜入夢鄉,只感覺一只溫柔的手撫摸著我的臉,我知道,這是媽媽的手,于是,在朦朧意識這中,我沖媽媽一笑,算作回報吧。不知何時,意識逐漸清醒,耳邊傳來的是新聞播音員響亮的聲音,鼻子里也飄滿了豆漿的濃香。我的睡意一下子散去,肚子“咕咕”地提醒我,催促我起床吃飯了。我迅速套上衣服,跳下床,穿上拖鞋,簡單地洗漱一番,跑到客廳。客廳里,媽媽正往茶幾上準備著早飯,冒著熱氣的豆漿,炸得金黃的油條……也飄滿了豆漿的濃香。我的睡意一下子散去,肚子“咕咕”地提醒我,催促我起床吃飯了。我迅速套上衣服,跳下床,穿上拖鞋,簡單地洗漱一番,跑到客廳。客廳里,媽媽正往茶幾上擺著早飯,冒著熱氣的豆漿,炸得金黃的油條.......我的口水幾乎流下來了。媽媽見我起床了,微微一笑,招呼著我吃飯。期間我們會聊幾句話,匆忙中我喝完豆漿,塞幾嘴面包,時間已經不早了,我背起書包,與媽媽簡單道別之后,上學去了。這只是我生活中的一個小小片段,十幾年來,媽媽一直都這樣細膩的照顧我。媽媽的愛,在這濃濃豆漿中,在這暖暖清晨中。這就是我生活,是我身邊的詩意生活,因為有母愛的滋潤,這詩意變得更為恒久而濃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