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02 語言札記寫作技法指導-【同步作文課】2023-2024學年高二語文單元寫作深度指導(統編版選必下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02 語言札記寫作技法指導-【同步作文課】2023-2024學年高二語文單元寫作深度指導(統編版選必下冊)

資源簡介

(共37張PPT)
第二單元 學寫語言札記
語言札記寫作技法指導
(技法指導+單元作文)
選擇性必修下教材同步作文指導
教材任務分析
語言鑒賞札記,是指閱讀文學作品時,品味文章中的精彩語句或段落,立足“語言”,分析錘煉語言的技巧,從語言特色和語言風格等角度對精彩語句或段落進行賞析,從而形成觀點鮮明、內容充實、布局合理分析到位、形式靈活的語言鑒賞文章。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無論是追求語言的準確、清晰、恰當,還是生動、形象、傳神等,都和作者遣詞造句的能力有關。推敲錘煉,尋找最合適也最能出彩的字句,應當成為我們表達的追求。本單元作品中有很多值得品味的精彩語句,如:《阿Q正傳(節選)》中,多次用“飄飄然”來表現阿Q精神勝利后的得意忘形;徐志摩的潭水,“不是清泉,是天上虹”;馮至筆下,彩菌“不知點綴過多少民族的童話”。所有這些,都是作者錘煉出來的精彩語言。結合本單元課文中的實例,探究語言的表達技巧,選擇一個角度,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語言鑒賞札記。
任務要求:學寫語言札記
一 理清概念
札記:是指讀書時摘記的要點以及所寫的心得。語言鑒賞札記注重對作品的精彩語句,語言特色等進行推敲、品味,形式自由靈活,篇幅不受限制,探究細致入微,分析有理有據,觀點具有啟發性。
二、典例研習·技法提煉
技法提煉一 有感而發,見解獨到
典例一:
“無理而妙”的說法是清代詞論家賀裳在《皺水軒詞筌》中對唐代詩人李益和宋代詞人張先的詩詞做評論時概括出來的。所謂“無理”,乃是指違反一般的生活情況以及思維邏輯而言;所謂“妙”,則是指其通過這種似乎無理的描寫,反而更深刻地表現了人的各種復雜感情以及因這種逆常背理而帶來的鑒賞者所意想不到的詩美、詩味。下面就“無理而妙”的手法在《再別康橋》中的運用做簡單的賞析:
河畔的金柳,多么美好的意象,詩人把河畔的金柳比作是夕陽中的新娘,美麗而嫵媚,水中的倒影更加動人。本應該是“波光里的艷影”在水中蕩漾,而詩人卻說“在我的心頭蕩漾”,意即在“我”的心海中蕩起了漣漪,詩人可能回想起在康河柳樹下生活學習的點點滴滴,幸福而甜蜜,從而表現了自己對康河河畔的柳樹的深厚感情。
二、典例研習·技法提煉
技法提煉一 有感而發,見解獨到
典例一: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這句想象奇特,是誰能把天上的彩虹揉碎,看似無理,卻是十分的美妙。詩句寫出了潭水清澈可鑒,波光粼粼,色彩斑斕,真是“天光云影共徘徊”啊。“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夢怎能有色彩 夢怎能沉淀 詩句寫的是這潭水之美,讓人沉醉,仿佛進入夢境一般。
夢無處可尋,詩人偏要撐一支長篙去尋夢,恐怕這個就是“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一虛一實,虛實相生。船可載人,也可載物,“滿載一船星輝”想象博大豐富,船小可容納宇宙。可見詩人陶醉在星光下的康河里,“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節選自劉樹云:無理而妙——《再別康橋》語言賞析)
【點撥】作者是如何闡釋《再別康橋》語言運用的獨到見解的
我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點評析
【示例】這篇札記抓住主要意象、表現手法和關鍵詞語,細致入微地闡釋了“無理而妙”這一手法在文學作品中的運用,不但加深了對于文學作品的情感意蘊的理解,也使讀者對于抽象的理論有了明晰的領悟。
典例二:
小說作者要求自己的語言能產生具體的實感,以區別于其他的書面語言,比如報紙語言、廣播語言。我們經常在廣播里聽到一句話:“絢麗多彩”,“絢麗”到底是什么樣子呢 這樣的語言為小說作者所不取。中國的書面語言有多用雙音詞的趨勢。但是生活語言還保留很多單音的詞。避開一般書面語言的雙音詞,采擇口語里的單音詞。此是從眾,亦是脫俗之一法。如魯迅的《采薇》:
他愈嚼,就愈皺眉,直著脖子咽了幾咽,倒哇的一聲吐出來了,訴苦似的看著叔齊道:
“苦……粗……”
這時候,叔齊真好像落在深潭里,什么希望也沒有了。抖抖的也拗了一角,咀嚼起來,可真也毫沒有可吃的樣子:苦……粗……
技法提煉二 立足作品,旁征博引
典例二:
“苦……粗……”到了廣播電臺的編輯的手里,大概會提筆改成“苦澀……粗糙……”那么,全完了!魯迅的特有的溫和的諷刺,魯迅的幽默感,全都完了!
從眾和脫俗是一回事。小說家的語言的獨特處不在他能用別人不用的詞,而是在別人也用的詞里賦以別人想不到的意蘊。張戒《歲寒堂詩話》:“古詩:‘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蕭蕭兩字處處可用,然惟墳墓之間,白楊悲風尤為至切,所以為奇。”魯迅用字至切,然所用多為常人語也。
小說家在下一個字的時候,總得有許多“言外之意”。“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凡是真正意識到小說是語言的藝術的,都深知其中的甘苦。姜白石說:“人所常言,我寡言之;人所難言,我易言之,自不俗。”說得不錯。 (節選自汪曾祺《關于小說的語言》)
【點撥】作者是如何有理有據地佐證自己的獨到見解的 請據此對本文進行點評。
我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法提煉二 立足作品,旁征博引
【示例】在文中,作者提出觀點后,引用了魯迅、張戒等人的話加以佐證,這讓觀點真實可信。由此可見,這篇札記觀點獨到,語言曉暢,分析問題時能夠對文學作品中的典型例子信手拈來,對相關文學理論也能靈活運用,體現了作者豐厚的閱讀積淀和扎實的理論功底。
技法提煉三 有的放矢,層次清晰
典例三:
以輕松活潑、比較巧妙的語言造成諧趣。使讀者在笑聲中了解所寫的人和事,領悟真理,自然共鳴,就是幽默。《阿Q正傳》的敘述,處處都有諧趣,其語言的表現手段是多種多樣的。
1.仿擬。阿Q及周圍人物,在病態社會里形成畸形心理,他們對事物的看法、想法和行動往往是可笑的。
2.多用反語。說阿Q“見識高”“武勇”“優勝”和是“完人”,說趙秀才“博雅”,說他的事是“大新聞”,說“忘卻”是祖傳的“寶貝”。
3.巧用文言。敘述阿Q被趙太爺打嘴巴,用一個“蒙”字,表示挨打也像榮幸地蒙受恩惠似的。一些文言詞、句不僅活用得很巧妙,而且由于表達的特殊需要,可以用作修辭手段,使語言活脫、幽默、洗練,非常貼切、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人物的心理狀態。
技法提煉三 有的放矢,層次清晰
典例三:
4.莊詞諧用。將一些莊詞運用到日常小事,用于說普通的人,甚至用于說無聊滑稽的想法和舉動,使語言幽默。將盤辮子的人們稱為“盤辮家”,把趙太爺一家商定找阿Q來,說是家庭“決議”等。
5.活用成語。說人們對阿Q“敬而遠之”。似乎嚴肅實則幽默,牽強造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里,憑借詞義的牽連,翻造詞語,也有幽默感。如因有“深閨”,造出“淺閨”。由“十分”得意造出“九分”得意等。
(節選自——淺談《阿Q正傳》的語言特色)
【點撥】這篇札記是如何有的放矢地分層論述觀點的
我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札記的寫作方式較靈活,這篇文章就《阿Q正傳》幽默的語言的表現手段進行逐條分析,并舉文中例子進行佐證,邏輯清晰,一目了然。
實戰演練
單元作文訓練
教材原題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無論是追求語言的準確、清晰、恰當,還是生動、形象、傳神等,都和作者遣詞造句的能力有關。推敲錘煉,尋找最合適也最能出彩的字句,應當成為我們表達的追求。本單元作品中有很多值得品味的精彩語句,如:《阿Q正傳(節選)》中,多次用“飄飄然”來表現阿Q精神勝利后的得意忘形;徐志摩的潭水,“不是清泉,是天上虹”;馮至筆下,彩菌“不知點綴過多少民族的童話”。所有這些,都是作者錘煉出來的精彩語言。結合本單元課文中的實例,探究語言的表達技巧,選擇一個角度,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語言鑒賞札記。
寫法指導
1. 寫好語言鑒賞筆記的前提,是對文本的細致品讀。為達到鑒賞語言的目的,在品讀課文時,最適合朗讀和批注式閱讀。要讀出聲音,讀清語義,讀準語氣,讀得語趣。同時要尊重自己的閱讀感受,圈畫出最觸動你的句子,仔細揣摩這些句子在煉字煉句,修辭辭趣方面的特征,并聯系語境對其表達效果進行批注。
2.800字的語言鑒賞筆記一定要先選好角度,因為篇幅所限,角度集中才能闡釋到位。當然,這不意味著角度先行,要在初步閱讀感知的基礎上,選擇占有材料最豐富,感受最深刻的一個角度入手。除了材料因素外,選擇鑒賞角度,還要注意觀點的新穎和啟發性。
寫法指導
3.語言鑒賞筆記,在結構上最宜采用總分總式,寫作過程中要注意引議結合。引述要精當,議論鑒賞性文字要結合語言錘煉的方法和具體語境,將語句錘煉的表達效果寫具體,寫明確。除文本材料的感性品讀外,也可查閱相關資料,以期達到語句鑒賞的理性認識。
論《阿Q正傳》的幽默諷刺語言(節選)
劉福勤
以輕松活潑的筆調巧妙地造成諧趣,使讀者在笑中了解所寫的人和事物,領悟真理,自然共鳴,就是幽默。《阿Q正傳》的敘述,處處都有諧趣,其語言手段是多種多樣的。
仿擬。阿Q及其周圍人物,在病態社會里形成了畸形心理,對事物的看法、想法和他們的行動往往是可笑的,因此仿擬人物對事物發展變化的觀察和他們的語言,把外界事物、心理活動和行動結合起來敘述,便是造成諧趣的重要手段。《續優勝記略》里有這樣的敘述:阿Q看到王胡捉虱子,“忽然覺得身上也癢起來了”,以“抬舉”王胡的心情“并排坐下去”,但是,“許多工夫,只捉到三四個”,而且咬的“又不及王胡的響”,于是“不平”地罵起來,而王胡竟敢回罵;“阿Q近來雖然比較的受人尊敬,自己也更高傲些,但和那些打慣
范文鑒賞·亮點體悟
的閑人們見面還膽怯,獨有這回卻非常武勇了。這樣滿臉胡子的東西,也敢出言無狀么 ”這里,作者的敘述語言和阿Q的內心獨白自然融合在一起了。“肯坐下去,簡直還是抬舉他”,“滿臉胡子的東西,也敢出言無狀么 ”等仿擬心理狀態的語句,把阿Q愚昧的自尊和高傲非常幽默地表現出來了,讀之禁不住要笑。其他如仿擬阿Q的語言“嚓”“媽媽的”“一群鳥男女”和他唱戲的情形,仿擬趙太爺的“‘我’去叫他的”,仿擬“未莊人”的“柿油黨”和“穿著崇正皇帝的素”等也都富有幽默感。
多用反語。說阿Q“見識高”“武勇”“優勝”和是“完人”,說趙秀才“博雅”,說他的事是“大新聞”,說“忘卻”是祖傳的“寶貝”等都是反語。這些反語令人覺得所寫人物及其行為更可笑。
巧用文言。如在未莊,誰如果被“有名”的人打了,也就跟著出了名,因而敘阿Q被趙太爺打嘴巴,用一“蒙”字,表示挨打也像榮幸地蒙受恩惠似的;寫阿Q由于頭上有癩瘡疤而忌諱說癩,后來連光、亮、燈、燭也諱,作者用“推而廣之”一語,使人覺得那忌諱之廣的可笑;寫阿Q的“中興”時,敘酒店掌柜疑而且敬的形態,用“既先之以點頭,又繼之以談話”的文言句式,也是巧妙幽默的。魯迅是力倡白話的,他的小說顯示了五四文學革命的實績,標志著白話對于文言文的勝利。但任何事物都是有繼承性的,語言也是如此。用現代口語寫作,發展現代文學語言,也需要吸收和融化文言中有用的東西。從上舉諸例可以看到,在魯迅的筆下,一些文言詞、語、句不僅活得很,有生氣,而且由于表達的特殊需要,可以用作修辭手段,使語言活脫、幽默、洗練。
活用成語、“煉話”。一些成語、“煉話”的使用,也是看似嚴肅實則幽默的。如說人們對阿Q“敬而遠之”,說阿Q把小尼姑“視若草芥”,對小D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敘阿Q進城參加偷盜后“威望”忽而高起來,便說“士別三日便當刮目相待”等。
牽附造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里,憑借詞義的牽連,翻造詞語,也有幽默感。如,由“深閨”,造出“淺閨”;由“不朽”文章,造出“速朽”文章;由“十分”得意,造出“九分”得意等。
進步作家、革命作家的幽默是基于對生活的深刻認識而堅定自信、傾心于真善美和憎惡假惡丑的表現。魯迅對生活的觀察最深刻,對于所描寫的人物、事物有入木三分的認識,有鮮明的愛憎。因此,他的語言的幽默是與深沉的思考、明朗的態度和堅定的主張相通的。
(有刪改)
鑒賞提示
認真閱讀這篇文章,仔細分析這篇文章在分析語言運用方面有哪些亮點,然后和同學交流。
示例:
亮點1:首段先告訴讀者什么是幽默,然后亮出文章觀點。
亮點2:第二段為闡釋“仿擬”這種方法,作者使用了敘—析—評的方式。用“敘”的方法擺出“阿Q看到王胡捉虱子”的事情,然后對這一事情做分析,最后得出結論:把阿Q愚昧的自尊和高傲非常幽默地表現出來了。這就把“仿擬”這種方法介紹得清楚明白。
亮點3:第四段列舉了一些文言詞句,并對這些詞句做分析,從而強調了使用文言之“巧”。
亮點4:第六段在闡述“牽附造詞”的時候,作者使用了整散結合的句子,起到了增強氣亮點5:最后一段是全文的總結,在此,作者點明了魯迅作品具有語言幽默特點的原因,使文章思想內容更加深入。
【語言鑒賞札記例文02】
《邊城》語言的“恰如其分”
談起沈從文《邊城》的語言的特點,不免就會想起汪曾祺對其語言的一段評價:“《邊城》的語言是沈從文盛年的語言,最好的語言。既不似初期那樣的放筆橫掃,不加節制;也不似后期那樣過事雕琢,流于晦澀。這時期的語言,每一句都‘鼓立’飽滿,充滿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籃新摘的煙臺瑪瑙櫻桃。”以上評價,如果用一句話來說,那就是《邊城》的語言是恰如其分的。
說起《邊城》語言的“恰如其分”,我們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去鑒賞:
第一,環境語言的刻畫。《邊城》的語言特色之一是富有詩意,容易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這一特點突出表現在小說的環境描寫上。“黃昏來時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的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陽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天已快夜……有甲蟲類氣味。”在第十三章的開頭,作者便極力地在為讀者們渲染著一種安靜祥和的氛圍,為描寫翠翠內心的“不平靜”形成一種
反差。看似不可對比的兩件東西,在作者的筆下,卻顯得十分的協調。“別的雀子似乎都要休息了,只杜鵑叫個不息。”以為是在描寫杜鵑吵鬧了這一片寧靜的天地,其實是刻畫翠翠的內心猶如這只杜鵑無法停歇下來。“黃昏照樣的溫柔,美麗和平靜。”這里的“黃昏”成一個人,就像翠翠一樣,美麗溫柔,但卻是平靜的。就是這樣的語言讓人很自然地將自然景物和人作了對比。豆蔻的少女有了自己的煩心事了,仿佛連這杜鵑也體會到了她的那種心情,可是爺爺卻不理解她,這使得她傷心地哭了。這些語言都充分展現了作者對文字語言熟練的駕馭能力,也是汪曾祺所說的語言“充滿水分”。
第二,話語的自然流露。在人物的對話中,并不刁鉆于語言的如何修飾,而是將很“生活化”的一面展現出來。“看你飛得多遠!”“爺爺,為什么不上來 ”翠翠帶點埋怨和撒嬌的語氣,讓我們看到的是翠翠的天真善良、溫柔清純不帶一點兒世俗的塵滓。作者細膩的描繪出了這個自然之子的那種朦朧、又帶有一絲凄涼的心態,這是一個完全與自然融合在一起的清純少女的形象,在平凡的生
活中有她自然的哀與樂。
“翠翠,爺爺不在了,你將怎么樣 ”“不許哭……土地上”這是爺爺對翠翠的擔心也是爺爺對翠翠的期望。希望她快點兒長大。話語中總能讓我們看到爺爺的敦厚樸實,恪盡本分疼愛翠翠,感情上盡力體諒翠翠,在她煩心的時候為她講故事、唱歌。
總之,《邊城》的語言自然流暢,明白如話,寫景優美舒展,給人以真實的感覺又有著無限地回味,真正做到了“恰如其分”。
【語言鑒賞札記例文03】
賞不完的戲劇語言
叩開裕泰大茶館的木門,在 19 世紀末的兵荒馬亂里,老板王利發高高地坐在柜臺里招呼來客,茶館的故事由此緩緩展開。拂過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用心血筑就的作品,我們在字里行間得以窺探那段斑駁的歲月,品賞戲劇大家的語言魅力。
一、于個性化表達中識人物
老舍善于讓人物說出符合自己個性的語言,讓讀者從人物個性化的語言中識人物。開篇一句“唐先生,你外邊蹓蹓吧”,連著后文王利發勸唐鐵嘴“咱們既在江湖內,都是苦命人”,便將王利發待人熱情、真誠友善的形象寫活了。當房東秦仲義到來時,他說“我臉上有光”“府上都好 您的事情都順心吧”“那么多的買賣,您的小手指頭都比我的腰還粗”,正是繼承了他父親的處世哲學“多說好話,多請安,討人人的喜歡”,體現了王利發善于應酬、精明奉承的個性。當王利發聽說秦仲義要漲房租時說:“我知道您多么照應我,心疼我,決不會叫我挑著大茶壺,到街上賣熱茶去!”這又是一個圓滑精明、機變逢迎的小生意人形象。當茶客議論譚嗣同時他說:“咱們還是莫談國事吧!”“莫談國事”的紙條在茶館到處可見,這四個字的牌子也懸掛在正常之上,這是他的經營準則,更是他謹小慎微、委曲求全的處世原則。
可見,王利發善于與各種人打交道,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這與他的茶館掌柜身份相契合,王利發的形象是豐滿的,也是復雜的。在那個動蕩的時代,生命的天平在刀尖上搖擺,小人物只能明哲保身、自求多福,正如他所說:“這路事兒太多了,太多了!誰也管不了!”即便如此,他最終還是難逃家業破產、幻想破滅、自我滅亡的悲劇命運,徒留時代的指針在光陰里哀訴。
二、于京味兒語言中觀風貌
當《茶館》的巨幕緩緩拉開,一股濃郁的京腔京味兒伴隨著縷縷茶香撲面而來。幕啟,老北京人遛鳥、歇腿、喝茶商議事情、說媒拉纖、吃碗爛肉面的場面,便是老北京的風俗人情濃縮成的茶館文化。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京味兒文化離不開京味兒語言的支撐。京味兒語言體現為人物語言多為單音節詞,如秦仲義的“比你爸爸還滑!”“轟出去!”中的“滑”“轟”二字,開口敞亮。王利發回答時一個“甭”字是北京方言“不用”的意思,兩字并為一字,干脆帶勁。劇中多處運用疊詞,如“蹓蹓”“文縐縐”“雄赳赳”管教管教”“痛痛快快”“嘎噔嘎噔“溜達溜達”等詞,使內涵更豐富,表意更深刻,表達更形象,感彩更鮮明又有音韻美,富有感染力。
京味兒特色還體現在“兒化”語言上。兒化帶有很強的口語色彩,如“鳥兒”“腔兒”“主兒”“份兒”“小牛兒”“有事兒”“早班兒”“全村兒”“狠勁兒”“玩藝兒”“心眼兒”“這路事兒”等兒化詞弱化了濃重的鼻音和鏗鏘生硬的語言,使這種京腔帶著一股溜達的卷舌味,體現了老北京人爽直的個性、悠閑的心境及語言習慣。還有“甩閑話”“尊家”“官面上”等詞語,逢人便稱“爺”“您”等稱謂德子的“嘛”、秦仲義的“哼”等語氣劉麻子的“您二位真早班兒”、常四爺的我這兒正咂摸這個味兒”等大白話,也無不透著濃濃的京腔京味兒。
《茶館》語言幽默風趣,寓莊于諧。品讀京味兒語言,我們仿佛置身于茶館之中,與劇中人物一起笑中帶淚,喜中有悲,嬉笑中蘊藏著命運的凄涼,悲歡中窺探著時代的全貌。
三、于豐富潛臺詞中說亂世
《茶館》的語言在老舍的錘煉下,猶如鏡子一般折射出世間百態。老舍追求“從一句話里看到一個世界,聽到弦外之音”。劇中寥寥幾句臺詞,言中有言,意中有意。比如民族資本家秦仲義和封建勢力代表龐太監之間的對話,句句都是話里有話、弦外有音。
龐太監:那還用說嗎 天下太平了:圣旨下來,譚嗣同問斬!告訴您,誰敢改租宗的章程,誰就掉腦袋!
(潛臺詞:“你敢改祖宗的章程,你就掉腦袋!”)
秦仲義:我早就知道!
龐太監:您聰明,二爺,要不然您怎么發財呢!
(潛臺詞:“你最好放聰明點,不然你就沒有命了,更發不了財!”)
秦仲義:我那點財產,不值一提!
(潛臺詞:“我的財產哪能跟你龐太監比呢!”)
龐太監:太客氣了吧 您看,全北京城誰不知道秦二爺! 您比做官的還厲害呢! 聽說呀,好些財主都講維新!
(潛臺詞:“全北京城都知道你秦二爺,我當然也知道,而且我還知道你秦仲義講維新。”)
秦仲義:不能這么說,我那點威風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來了!哈哈哈!
(潛臺詞:“我是有點威風可也沒有你龐太監威風啊!”)
龐太監:說得好,咱們就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吧!哈哈哈!
(潛臺詞:“那咱們就亮亮自家的本事,斗一斗!”)
兩人表面上問安奉承、恭維客套,骨子里暗藏殺機、針鋒相對。龐太監提出警告,放出狠話,威脅恐嚇秦仲義以退為進,反唇相譏,寸步不讓,奮力反抗。廟宇與雕像最終傾塌,這個時代在迎來滅亡的同時,也迎來了另一個時代的新生。當我們站在歲月的另一端,隔著百余年的時光,去閱覽那座喧囂的茶館去咂摸《茶館》的語言時,老北京的人情風俗、北京人的說話風格、舊時代的市井風貌,都將穿過塵封已久的歲月,顯得更加濃郁醇厚、歷久彌新、耐人尋味。
點評:這篇文章圍繞話劇《茶館(節選)》的語言藝術展開鑒賞的語言鑒賞札記,因體而作,是一次有意義的寫作體驗。文題由主、副標題構成,主標題句式對稱,緊扣寫作對象和內容,副標題則點明寫作文體,新穎醒目。行文采取“總分總”結構,文章的主體部分圍繞話劇的語言特色提煉出“于個性化表達中識人物”“于京味兒語言中觀風貌”“于主富潛臺詞中說亂世”三個方面,分別從個性化表達京味兒語言和豐富潛臺詞三個層面呈現出戲劇中的人物形象、地域風貌和時代特征。內容聚焦,提綱犁領構思精巧,做到了綱舉目張、有血有肉。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作者深諳鑒賞藝術,鑒賞語言老練,表達精準能夠準確地領悟語言大師老舍的寫作意圖,精準鑒賞老舍的語言藝術,還富有審美趣味。
(例文04)反反復復為哪般?
——“反復”手法鑒賞筆記
反復是為了突出某個意思,強調某種感情,特意重復某一語言成分的一種傳統修辭手法。在本單元所選課文中,就有著不少反復手法的妙用。現錄鑒賞札記幾則:

(閑人)“這才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
(阿Q)“于是也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魯迅《阿Q正傳》)
這組句子在《阿Q正傳》中出現了兩遍,把阿Q的“精神勝利法”表現得淋漓盡致,而且乍讀有一種幽默感,細讀有怒其不爭哀其不幸的傷感。
《優勝記略》這一章結尾處又出現了這樣的反復:
賭攤不見了,人們也不見了……他的一堆洋錢不見了,……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錢!而且是他的——現在不見了!
而阿Q在他無往而不勝的精神勝利法的作用下,又一次: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躺下了。
這里反復出現“不見了”,把阿Q贏錢又因場面混亂變得一無所有后的那種失落感,表現無遺。又一次“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躺下”把阿Q靈魂的麻木,刻畫入骨。同時,本章結尾的反復也告訴我們,反復不是機械重復,在語境、意態、情感上是有變化的。

她含著笑,洗著我們的衣服,
她含著笑,提著菜籃到村邊的結冰的池塘去,
她含著笑,切著冰屑悉索的蘿卜,
她含著笑,用手掏著豬吃的麥糟,
她含著笑,扇著燉肉的爐子的火,
她含著笑,背了團箕到廣場上去,
曬好那些大豆和小麥,……(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反復在詩歌中的運用更多,朱自清先生甚至說“反復是歌謠的生命”,因為歌謠的節奏主要由反復而生。這里每句都以“她含著笑”開頭,強調突出了大堰河作為勞動者勤勞樂觀樸實的形象,寄托了作者強烈的情感。同時,形成詩歌鮮明的節奏感和韻律美。
在一篇文章中,尤其是詩歌中,反復的使用是可以體現結構層次的。比如《蜀道難》中“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個句子的反復出現,除了一唱三嘆的表達效果外,還清晰地勾勒出詩歌的內容層次。詩歌中使用反復,還可以形成回環之美。如《再別康橋》首尾節的“輕輕的”與“悄悄的”的使用,就使得整首詩頗具回環之美。

如果是演《救裴生》,那慧娘站在臺中往下蹲,慢慢地,慢慢地,慧娘蹲下去了,全場人頭也矮下去了半尺,等那慧娘往起站,慢慢地,慢慢地,慧娘站起來了,全場人的脖子也全拉長了起來。(賈平凹 《秦腔》)
這里重復出現“慢慢地”,把演員表演的那種分寸感、吸引力和觀眾看戲的那種投入感寫得生動細膩。同時我們發現,在敘事類的作品中,反復往往有調節敘事節奏,吸引讀者注意力的作用。就如此處,文中的觀眾被演員的表演深深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也被作者細膩的筆觸牢牢抓緊。

康六:姑娘!順子!爸爸不是人,是畜生!
……你啊,順子,認命吧,積德吧!
……(扶住女兒)順子!順子!
……又餓又氣,昏過去了!順子!順子!(老舍《茶館》)
嚴格來講這里的“姑娘”“你啊”都是指“順子”,這幾段臺詞寫康六在賣閨女前反復呼喊自己閨女的名字。這里沒有過多的言語,因為再多的言語也是蒼白的。朱自清說:“所謂兜圈子;說來說去,只說那點兒。復沓不是為了說得少,是為了要說得少而強烈些。”這里不僅僅是強烈,還起到了以少勝多的豐富性。因為只是這一個詞的單純重復;恰切地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人物的心痛、不舍、自責、無奈等等強烈復雜的情感,讓人過目不忘。
小結
綜上,反復可以是詞的反復、詞組的反復,也可以是句子、段落的反復;可以是連續反復,也可以是間隔反復。
反復的主要作用有:細致描繪事物情態,突出強調事物某一特征,加重某一情感的表達,加強某種語氣,凸顯文章結構層次,增加語言的節奏感與回環美等。另外,在修辭趣味的營造上,反復還經常有一種幽默風趣的效果;在敘事作品中,反復還經常起到調節敘事節奏,吸引讀者注意力的作用。
【自我點評】
本文主體部分以札記形式寫成。札記,指讀書時摘記的要點以及所寫的心得。古稱小木簡為札,讀書筆記隨時條記于札,故稱札記。札記的內容豐富真實,形式簡短靈活,是讀書人積累材料,記錄感受的重要形式。其優點是隨時筆錄,摘抄與點評結合,能保留材料和讀者感受的真實性。缺點是由于篇幅所限,札記的系統性和深刻性較差。系列札記的整合往往能由感性而理性,由零散到集中,讓讀者從自由閱讀進入相對專業的研究階段。上文“小結”部分,就有整合短札,探求規律的意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哈巴河县| 安庆市| 布尔津县| 敦煌市| 平江县| 疏勒县| 萍乡市| 武宁县| 芒康县| 夏河县| 开阳县| 日喀则市| 策勒县| 大埔县| 新昌县| 会泽县| 鲁山县| 苗栗县| 厦门市| 加查县| 阳原县| 东山县| 双峰县| 沙雅县| 肃宁县| 丰城市| 黎川县| 许昌市| 桂平市| 长垣县| 淮北市| 新巴尔虎右旗| 永昌县| 平安县| 邛崃市| 双江| 大石桥市| 梓潼县| 买车| 绥中县| 铜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