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03 “今天,我們為什么讀古詩詞”單元作文導寫+例文+素材”-【同步作文課】2023-2024學年高二語文單元寫作深度指導(統編版選必下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03 “今天,我們為什么讀古詩詞”單元作文導寫+例文+素材”-【同步作文課】2023-2024學年高二語文單元寫作深度指導(統編版選必下冊)

資源簡介

(共31張PPT)
第一單元 詩意的探尋
《今天,我們為什么讀古詩詞》
主題作文導寫
(教材任務分析+主題作文訓練+高考模擬鏈接)
選擇性必修下教材同步作文指導
我國是詩歌的國度,詩歌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中,詩歌一直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緊密相關。無數杰出的詩人,創造出難以計數的優美詩篇。從《詩經》、楚辭到樂府民歌,從魏晉詩歌到唐詩、宋詞,它們一脈相承,而又風格迥異,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璀璨明珠。
體察古人的情感和生命思考,感受古詩詞之美,獲得情感浸潤和生命體驗;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教材任務分析
一 原題呈現
(選擇性必修下第一單元研習題一)
誦讀和欣賞本單元所選的詩詞名作,結合已經學過的古詩詞,聯系當代文化生活中有關古詩詞誦讀的現象,想一想: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古詩詞究竟是必需品還是調味品?在當代社會生活中,你能看到哪些古詩詞的“滲透”?你感覺古詩詞的學習到底對自己的語文素養提升有哪些幫助?......圍繞這些問題,以“今天,我們為什么讀古詩詞”為主題,舉辦一次班級研討會。結合學習古詩詞的心得,提煉觀點,推選代表在會上發言。
主題作文訓練
關于對待學習古詩詞的態度,思考角度有:①古詩詞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②學習古詩詞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的需要;③學習古詩詞,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職責;等等。
關于古詩詞對當今社會生活和文化的“滲透”,可結合《中國詩詞大會》《中國好詩詞》等電視欄目備受觀眾喜愛,古詩詞在當今一些流行文化形式(如電影、電視劇、網絡文學、博文、短視頻等)中的體現等進行分析。
關于古詩詞對語文素養的提升,思考角度有:①豐富我們的傳統文化知識;②感受古人的喜怒哀樂,豐富我們的情感體驗,陶冶情操;③中國古典詩詞美好、高雅的文字和意趣,可以幫助我們客服焦慮,讓我們的心靈更純凈、坦然;④讓詩意滋養我們的心靈,讓我們的精神更具高貴的氣質等等。
注意寫作要求是發言稿,應該按發揚稿的文體特征來寫,并且注意格式和發言人的身份特征。
二 審讀材料
三 立意角度
①古詩詞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
②學習古詩詞是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③學習古詩詞豐富傳統文化知識,有利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④學習古詩詞感受古人的喜怒哀樂,豐富情感體驗,陶冶情操
⑤學習古詩詞可以滋養心靈,培養高雅的意趣和高貴的氣質
《中國詩詞大會》《中國好詩詞》等電視欄目備受觀眾喜愛,電視,電影網絡文學等多媒體多渠道,都有對古詩詞的“滲透”。
四 優秀標題
《有詩便是艷陽天》 《腹有詩書氣自華》 《讓詩詞攜手未來》
《以詩為燈,啟明華夏》《有詩的地方,便是遠方》
《品詩詞之美,觀文化之盛》《棲居詩詞大地,傳承詩詞文明》
《橫穿詩詞之河,品味詩意生活》 《滿腹詩書氣,生活便四溢》
《眼中有生活,心中有詩歌》
五 相關素材
【名人名言】
詩歌給予人們面對理想的勇氣——艾青
詩為生活而歌,也為安頓靈魂而作
——伊昂·德亞科內斯庫(羅馬尼亞詩人)
詩歌不死,心靈就不會荒蕪——王家新(現代詩人)
詩詞可以使人心不死——葉嘉瑩
【精美語段】
1. 我們讀詩,是以古典的目光重新審視現代生活,讓生活多一點久違的詩意,讓“撒鹽空中差可擬”的庸俗貧乏中多一點“未若柳絮因風起”的詩意審美。讀古詩詞,是豐富現代人感知世界的方式和精神生活,重拾一顆歲月風塵無法掩蓋的“詩心”,正如顧隨先生所說的:“學古詩文的目的是為了做一個現代人?!?br/>2.讀古詩詞,取其氣質才華以修身。詩詞的女兒葉嘉瑩,她讀詩,學詩,寫詩,愉悅時,她用詩詞表達快樂;不快時,她用詩詞來排遣愁思,點點滴滴,高貴是他的氣質。站在央視的舞臺上,董卿出口成章,內內外外都透露著端莊典雅。才女武藝姝,就像是清幽傲骨的蘭,詩詞在她的口中歡脫、跳躍……詩詞的高貴典雅,在她們的氣質上錦上添花。
【精美語段】
3.古典詩詞的力量,在于穿越千年而與普通個體的人生和命運發生關聯。包含唐宋詩詞在內的經典一直涵養著國人的精神生活,充實著中華民族的心靈空間。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到“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 十年燈”,人生的起落與社會的變遷在平仄的韻律中歸于祥和;從“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到“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哲思況味……其間傳達出的人生態度和深沉思索,無不啟示我們應以一顆“平常心”對待人生的變故和不幸:只有實現了內心和諧,才能以積極的心態對待自我,關愛他人,熱愛生活,實現與外部世界的和諧相處。
【精美語段】
4.誦讀古典詩詞,重要的是去體會那一顆顆詩心,與古人的生命情感發生碰撞,進而提升自己的修為,校正人生航向。農民大姐白茹云曾患淋巴癌,詩詞給了 她用樸實樂觀直面清貧家境和病痛煎熬的力量,也讓人看到了文化滋養對抗多舛命途的力量。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決賽冠軍武亦妹說,蘇軾“根據人生境遇調整心態”,始終笑對各種人生挑戰,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復習發言稿的寫法】
1.發言稿應用場景
發言稿是參加會議者為了在會議或重要活動上表達自己意見、看法或匯報思想工作情況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寫發言稿是上臺發言前要做好的一項重要的準備工作,也是發言成功的前。
2.發言稿的常見形式
發言稿的寫法比較靈活,結構形式要求也不像演講稿那么嚴格,可以根據會議的內容、一件事事后的感想、需要等情況而有所區別。常見的形式有:
①開門見山提出本人要談的問題及對問題的看法,然后說明理由,最后照應開頭對全文做簡明的總結。
②直接寫出要講的問題或意見,可用序號1、2、3等表示,問題講完,即告結束,不寫開頭和結尾。
③匯報經驗、情況的發言,內容比較系統,它包括情況敘述、經驗介紹、體會收獲等,這幾方面的內容要連貫地寫出來,構成一篇比較完整的文章。
【復習發言稿的寫法】
3.寫發言稿和演講稿相似,寫發言稿時,要注意三點
①觀點要鮮明。對問題持什么看法,要明確表態。對尚未認識清楚的問題,要實事求是的說明; 如果是匯報性的發言,要中心明確,重點突出,不必面面俱到。
②條理清楚。一篇發言稿要談幾方面的問題,每一方面問題要講哪些條目。都要安排得有條有理,讓人聽起來容易抓住重點。
③語言簡潔明快。發言要直接面向聽眾,所以,發言的語言一定要簡潔明快,盡量不使用啰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奧的詞句,最好運用大眾語言。
4.發言稿的格式:一般包括標題、開場白、正文、結尾四部分。發言稿的收束語一般為“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如果是爭論性強的話題,可以說“不當之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等。
5.發言稿的語言:簡潔、條理清晰,風格相對書面化。
【例文1】 詩詞,使人心不死,文明不息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發言的題目是《詩詞,使人心不死,文明不息》
首先,詩詞使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感知到詩意的美。從個人角度來看,詩詞使人更易感知美,悟到理。很多人都感慨,出門旅游的時間太少,即使出了門,處處都是人,也無風景可欣賞,殊不知生活中從不缺少美。春日,當別人感慨陰雨綿綿,春風乍緊時,讀過杜甫“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的人卻能領會另一種清新活潑之美。夏日,當別人厭煩,烈日炎炎,蟬聲嘶啞時,讀過王籍“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人卻能在夏夜感受到山林的靜謐之美。秋日,當別人哀傷秋風蕭瑟,萬物寂寥時,讀過韓愈“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風揚”的人卻能體驗將目光伸向高空的廣闊美。冬日,當別人抱怨,天寒地凍,單調冷清時,讀過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的人卻能在冰天雪地里發現別樣的
六 例文引路
豪放美……詩詞所帶給我們的是各種不一樣的美,它能讓我們給尋常景物加上一層文化美的濾鏡,舟是李白的輕舟,驢是陸游的毛驢,普通事物在腹有詩詞的人眼里不再普通,他們借古人的眼看到了古人所看的景,發現了古人所感的美,體驗到一般人無法體驗的快樂。
其次,詩詞使人得以豐富人生的閱歷,獲得人生的智慧和啟迪。所謂“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只有對萬事萬物有了足夠的見識才能獲得更豐厚的閱歷和智慧。而在現實社會中,尤其對學生而言,通過親身體驗去探索宇宙人生的道理是不切實際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拿來主義”,睿智的先人總結好的見解,為何不學習呢?“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攜老”,雖然還不夠成熟去擁有愛情,但在《詩經》中,我們知道了真正的愛情是相濡以沫,至死不渝。“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即使才剛剛進入真理的大門,但在《離騷》中,我們知道了追求真理的道路需要我們素履以往,一葦以行。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就算我沒有蘇子坎坷跌宕的人生經歷,但在《定風波》中,我們知道了在失敗,打擊的面前,我們要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達觀心態……沒有詩詞,何來見識 何來閱歷 何來素養 當我們為詩詞里的睿智哲思所震撼時,就與先人產生了共鳴,這是一種跨時空的交流,當人與詩詞中的思想共鳴時,封存在其中的文化內涵就無聲息地迸發出來。陳寅格先生在《王國維先生紀念碑》中所言“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同樣可用于詩詞的價值。它們所蘊含的理性之思考,會永遠在歷史的星空中熠熠生輝,亙古不衰地照耀一代又一代的人。
詩詞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文化瑰寶,它能表現任何一種其他語言表現不出的意境,也正因為如此,身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人,我們更應該珍視它,不是束之高閣,也不是棄擲邐迤,而是應正視著學習,惟有給詩詞文化注入新鮮的血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才能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葉嘉瑩女士曾說“詩詞可以使人心不死”,詩詞貯存著中國文化,但我們與先輩用同樣的黑眼珠打量周遭景色,當我們與先輩同受一則道理的啟迪,沐浴在詩詞永恒的智慧下,人心,怎會死呢?甚至當所有人都感受到詩詞之魅力時,給整個民族帶來的,是文明不息。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例文2】挾“詩書”以遨游,抱“辭賦”以長終
——今天,我們為什么讀古詩詞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統編本”新教材正在使用,古詩文比重也顯著加大,不少同學產生了“是否有必要”的疑惑。在此,我鄭重地告訴你們:有必要!
古詩文不僅是我們了解古代先賢的窗口,更是我泱泱兩千年中華文化的歷史見證。從“雨雪霏霏”開始,“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自然喟嘆;“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的人生豁達;“楊柳岸,曉風殘月”的綿綿情思……我們吟誦著一篇篇傳世佳作,也在朗朗書聲中盡覽文化的魅力。我們學習的一篇篇古詩文,并不枯燥乏味,反倒在字里行間給我們的心靈補課,讓我們如沐春風,在古詩文的海洋里暢游,我們的靈魂不斷滌蕩升華,讓我們愈加不畏風雨,無懼挑戰。
現代化與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各種文化思想不斷激蕩。沉浸在古詩文的黃金屋中,可以讓我們擁有更為深厚的文化自信,讓中華之顏如玉般光亮潤澤。沈從文先生說:“一個忘記歷史的民族,也必將被歷史忘記?!闭堉T位試想,若我們任由古詩文殘留在歷史的塵埃里,任由她冷落在歲月的風霜中,若連華夏兒女都不再愿意親近古詩文,不再愿意深情地撫摸她字里行間的文化脈絡,不再愿意虔誠地延續她優秀的民族基因,誰能堅信“佛貍祠下”的悲劇不會再重演,誰能相信“戍卒叫,函谷舉”的場景不會再蔓延 誰又能肯定“后人復哀后人”的時代不會重來 優秀古詩文中的思想在當今世界依舊歷久彌新,依舊對各位同學的人格塑造起著重要的作用。
小學至今,我們學習了不少古詩文,且不說詩詞歌賦信手拈來,僅這一本本教材中古詩文的熏陶已讓我們成長不少。踏上岳陽樓,我們體悟到“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钡那閼?泛舟赤壁,我們“赤壁橫岸瞰大江”,縱享“我今送客放舟去”的灑脫;登臨滕王閣,我也不再對眼前的美景無語凝噎,而是自然浩嘆“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加大古詩詞的學習比重,確實有其必要?!昂i煈{魚躍,天高任鳥飛”,我希望各位同學能挾“詩書”以遨游,抱“辭賦”以長終,投入到古詩文的懷抱中去。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是華夏兒女代代相傳的文化基因。可是隨著現代忙碌生活的到來,古詩詞卻成了閱讀的調味品。
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考模擬訓練
【審題指導】
這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
綜合分析情境材料的內容,它只有簡單的兩句話組成。從談論的話題看,話題談及的是古詩詞的意義和作用。其中,第一句說明古詩詞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經的精華,在傳承中華文化和華夏文明中承載的價值——文化基因;第二句以“可是”轉折,說明對于共識性的古詩詞的定位在現代社會已經遭到質疑,因為快節奏生活的擠壓,快餐文化的充斥,古詩詞已經被弱化到“調味品”的地位。顯而易見,情境材料是以古詩詞為具象媒介,探討的是如何對待傳統文化精華的問題。基于此,由材料可以展開思考的角度有:古詩詞是不是現代社會的調味品;我們該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古詩詞;古詩詞在文化賡續和文明傳承中具有什么樣的作用;我們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經典。
簡潔的情境材料,話題也比較明確,由此提出的寫作任務也簡單清楚:“材料觸發”,明確了構思立意的角度必須來自情境材料的內容;“你的思考和感悟”,劃定了謀篇布局、表情達意的內容。寫作時,只有嚴格按照這兩個要求進行才符合要求。
立意:
1.傳統文化經典是民族精神的根。
2.接力文化傳承從我做起。
3.古詩詞是人生的鈣。
4.古詩常伴,人生不失色。
【優秀范文】
1弘揚古典詩詞的當代價值
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古詩詞究竟是必需品還調味品?我認為,中國傳統古詩文滋養中華兒女的心靈,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學習古詩詞、學習文言文。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也創造了同樣悠久輝煌的文學。在古代文學的各個門類中,又以詩詞最為傳播廣泛和影響深遠。時至今日,古典詩詞并未因歷史的沖刷而失去自身光輝,而是歷久彌新,益發彰顯出永恒而獨特的魅力。
古典詩詞有助于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傳統和文化精神,增強文化的歸屬感。
中華民族創造偉大歷史的過程,同時也是跨越困境、不斷前行的過程。要想認識中華民族堅實厚重的歷史,了解她的崇高與苦難,完全可以從了解古代文學特別是詩詞入手。詩歌是詩人對所處時代的描寫和反映,堪稱生動形象而又具體真實的歷史記錄。一部《詩經》就是當時生活百科全書式的記錄。例如,其中的《豳風·七月》有對先民們四季繁忙勞作的生動敘述;《秦風·無衣》則體現出了士兵在戰場上的同仇敵愾。若想了解盛唐的富庶繁華,最直觀的記載莫過于杜甫的詩句:“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柳永寫下《望海潮·東南形勝》這樣的
名篇,見證了北宋的都市繁華。究其根本,詩歌的產生總有它的社會根源和文化背景,不少詩作詞作還有具體可考的“本事”。中國詩史歷來以中華歷史作為它的基石,文史相通,密不可分。詩詞所提供的歷史信息有其自身的優越性。它包含著一種審美認識,使學習知識與審美活動融合統一,因而趣味性強,易為普通民眾接受。它又是當時人們心靈情感的自然流露,在歷史細節上更富于真實性,更易于引起人們的共鳴和思考。
古典詩詞有助于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每個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語言,也會有用這種語言撰寫的詩歌。從一定意義上說,詩歌將本民族的語言之美發揮到極致。隨著漢字、歷史典籍和中華文化的傳播,古代東亞形成了漢文化圈,古典詩詞在整個漢文化圈內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古代日本、朝鮮和越南的許多文士都酷愛詩詞,并且進行創作,這些作品現在被統稱為域外漢詩。例如,唐代詩人張志和曾撰有《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一詞,很快就傳入日本,為當時日本天皇稱贊不已,和親王大臣們一起加以追和,據說這是日本填詞的開端。白居易對古代日本民眾影響很大,白詩的淺近易懂和清麗憂傷非常符合他們的審美趣味,日本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就受到了白居易《長恨歌》的巨大影響。在古代朝鮮官方正史《高麗史》的《樂志》中,收錄了多首柳永的詞,足見當時柳永詞作的廣泛傳播。凡此種種,都充分說明了古典詩歌的非凡成就與重大價值,值得我們驕傲自豪。事實上,“五四”以后的新詩也無法徹底割斷與傳統詩詞的關聯,諸多名篇如朱湘的《采蓮曲》、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戴望舒的《雨巷》,都是極好的例證。
古典詩詞有助于全面提升人們的思想境界和審美水平。
中國古代有著“詩品出于人品”的文學觀念,這昭示了文學的道德評判尺度。詩人們將修身立德視為內在的自覺追求,“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古典詩詞往往是他們崇高情懷的集中寫照。屈原堅持理想,“雖九死,其猶未悔”。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歸耕田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杜甫在狂風暴雨掀翻了茅屋屋頂的秋夜,依然心系百姓,發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慨嘆。陸游在臨終之時,仍舊不忘畢生的恢復之志,“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是他最后的遺言。辛棄疾的“道‘男兒到死心如鐵’??丛囀?補天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凡此種種,無不閃耀著高尚人格的光輝。善待自然、熱愛國家、孝敬父母、關愛他人……所有這些優秀品質,都成為歷代詩詞反復詠嘆的主題。學習這樣的作品,無疑可以讓我們情感為之激蕩,思想為之觸動,心靈為之凈化,增強內在的精神力量。
在中國古代,詩詞不僅用于書面閱讀,而且用于口頭傳播。我們現今除了品讀、書寫之外,還可以吟誦和歌唱。吟誦的本質是強化詩詞固有的聲韻美,更好地體味詩的情感和意境,可以說是“因聲而入情”。吟誦帶有強烈的自主體驗性,每個人的吟誦都可以與他人不同,非常適合自主實踐。中國古代本來就有著詩樂結合的傳統,現代的作曲家們也給不少的詩詞名篇重新配樂譜曲,讓它們可以用于歌唱。聲情并茂地演唱古典詩詞,能夠讓古典詩詞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2中華古典詩詞的當代作用與價值
千百年來,古典詩詞以其無限的魅力超越時空,用她動人的詩句,豐富的情感,人文的光輝影響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歷經歲月洗禮而歷久彌香,成為我國民族人文精神的內核,積淀和涵養了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是傳承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長效滋養劑。
禮記有云:“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薄昂穸挥蓿瑒t深于《詩》者也。”中國人歷來崇尚詩歌。古代兒童還沒進學就先開始背《三字經》?,F在的小孩在牙牙學語時就開始讀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而今,多少煌煌巨著都已湮滅于歷史的長河中,而李白、孟浩然、王之渙的一首短短20字的《靜夜思》、《春曉》等詩詞,卻是家喻戶曉,連三歲的小孩都能背誦。
我們吃飯時常教育孩子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睡醒時伸個懶腰也來念句“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在學習常勉勵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戀愛時,鐘情于“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卻常常遺憾“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離別時,與朋友道聲珍重說:“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思鄉時總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開心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悲傷時“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古典詩詞就像我們喝的水、我們所呼吸的空氣一樣,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其所代表的傳統民族氣質和人文精神已融入我們的血液,滲透我們的思想,在我們的靈魂中打上深深的烙印,并不斷反芻、發酵,如春雨般潤物細無聲,卻是功效巨大。
我們在生活中,不斷的從課本、紙媒、網絡、電視、手機微信等平臺,閱讀到許多古典詩詞典范作品,隔著千百年的時空與先賢們對話和互動:從“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中,體會到李白的狂放不羈,才氣絕倫;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中,我們讀出了蘇東坡豪邁慷慨,雄奇開闊;“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們為文天祥慷慨赴死的民族氣節而擊節,“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為岳飛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而感動;我們愛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淡自然、醇厚雋永,也喜王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閑逸蕭散、詩中有畫……
這些詩詞作品,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砥礪了我們民族的品格,陶冶了我們民族的情操,滋養了我們民族的心靈,遠比那些枯燥乏味的教材、讀本來得雋永、凝練、生動,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對整個社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中華古典詩詞是植根于我們心底的,深深植根于人心。它是中國人的精神之所系,是中華文化的命脈、血脈之所在。
3 詩詞為伴月靜天
作為華夏五千年文明中的一眼甘泉,古詩詞以其獨特的意蘊和風致從遠古一路傳來,浸潤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圖譜,讓中華文明熠熠生輝、甘甜清冽。對華夏兒女而言,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支脈古詩詞以其豐富的意蘊和厚重的文化承載,對國人精氣神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每個人都應該把古詩詞作為精神涵養的必需品,時時品鑒,讓自己人生的天空風清月明。
回望中華文化發展的經絡,從遠古的神話到《詩經》、從《楚辭》到唐詩宋詞,雖然體式不同,文化記載和傳承的作用始終沒有改變。從集體的創作到個人的書寫,盡管詩詞最初是作者抒發對生活、對社會和對人生的感喟,但是經過時間的淘洗,這些帶有鮮明個體生命特質的精神外鑠的產物慢慢沉淀為文化的精粹。從留存的經典中,我們借助“詩家語”不僅能夠感受到詩人生命的律動,還能夠清晰地管窺到作者生活時代的歷史風物、人情世態。也正是“后之覽者,有感于斯文”的閱讀,古詩文才打通了歷史與現實連接的通道。
個體生命的吶喊是古詩詞最初的價值呈現,隨著時間的流逝,在歷史長河的沖刷中,渣滓褪盡,留下的是帶有普世性價值的精華。后人借助它們可以認識到那年那月先人們的生活圖景和歷史車輪碾壓的印記?!对娊洝贰皠谡吒杵涫?,饑者詠其食”的現實主義描寫是對當時生活的縮寫,“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是曹丕對文章經世致用的社會價值的定位……試問,如果沒有這些古詩文的留存,我們何以了解幾千年前先人生活的原貌,何以知道“以史為鑒,可以明興替”的道理?
誠然,在追求速度與激情的時代,“以快制勝”成為世人生活的主旋律。因為求快,所以就有了物質快餐和精神快餐。殊不知,不論是個人,還是國家和民族,一旦追求“量”而忽視“質”,很容易滑向躁動和漂浮的深淵。人是生物性和社會性疊加的特殊生物,這種特殊主要是人的社會性,而社會性的表現就是人有精神的需求,需要靈魂的塑造。不錯,空皮囊有空皮囊的快樂,但是從生命的質感和人生的厚度的角度審視,精神的涵養決定了我們生命的成色。以傳統文化的精粹作為人生的主食,以古詩詞作為生活中的鈣,這樣我們就不會因為精神缺鈣而變得身體佝僂。
一縷清風、一杯清茶、一卷詩書,沐浴在暖陽之下,生活就多了幾分暖色,人生就增添了更多的快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邢台县| 迁安市| 东阳市| 阿巴嘎旗| 高淳县| 三明市| 富川| 德阳市| 秦皇岛市| 清徐县| 鹿邑县| 湟中县| 云龙县| 当阳市| 郑州市| 黑龙江省| 文山县| 新乡市| 余庆县| 高尔夫| 凌源市| 芜湖市| 澄江县| 武邑县| 舒城县| 电白县| 探索| 博野县| 聂荣县| 临夏县| 靖边县| 庄浪县| 武穴市| 平顶山市| 仁布县| 宁乡县| 阿拉尔市| 福清市| 长寿区| 西藏| 广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