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0. 《戲曲臉譜》【教學目標】1.初步了解京劇臉譜的藝術特色,激發學生熱愛中國臉譜藝術的情感。2.通過連連看、拼圖游戲和小組合作探究等,學習京劇臉譜藝術的色彩、譜式、紋樣,提升審美情趣。3.通過嘗試體驗和交流分享,初步掌握彩墨繪臉譜的基本技巧與步驟,提高國畫的表現力和創造力。4.感受傳統藝術之間的趣味碰撞,培養學生熱愛民族藝術,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教學重點】了解中國京劇臉譜藝術的特點、色彩、譜式、紋樣等。【教學難點】用彩墨繪畫的方式繪制臉譜形象。【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了解臉譜的藝術特色1.通過一段視頻片段走進今天的美術課堂(視頻:《草船借箭》片段)。你猜出這是哪個故事了嗎?它是用哪種藝術形式來表現的?京劇,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也是我國的國粹。戲曲與臉譜相伴而生(展示京劇人物動態圖),這些重施油彩、具有民族特色的面部化裝,我們稱之為臉譜。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游覽位于環翠樓公園內的威海京劇博物館,探索《戲曲臉譜》的奧秘,感受中國傳統藝術戲曲的魅力。(板書課題)2.首先我們來到的是京劇名角長廊,根據課前老師讓大家了解有關戲曲的知識,哪位同學能夠辨別出京劇的四大行當?長廊中一個凈角臉譜的形象引人注目,我們一起來看他是誰呢。仔細觀察對比,包拯的戲曲臉譜與真實人臉有哪些不同?這樣設計的原因是什么?小結:裝飾性的色彩、豐富的圖案和變形的紋樣表現出臉譜藝術變形夸張、靈動傳神、富有寓意的特色。二、應用情境,探究彩墨畫臉譜(一)色彩1.現在,我們來到臉譜展覽廳,進一步探究臉譜的奧秘。展覽廳中的臉譜藝術五彩繽紛,雖然每個臉譜色彩夸張,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主色,搭配其它的副色。2.不同的色彩給人不同的感覺,也體現出人物不同的性格。你能從顏料盒中找出表現這些人物性格的顏色嗎?豐富的色彩變化又是如何實現的呢?加水、加墨,實現豐富的藍色調的層次變化。3.臉譜的用色不僅體現出人物性格,而且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以五行色,白藍黑紅黃對應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二)譜式1.出示臉譜,這張臉譜的紅色主要集中在面部中央,哪幾部分沒有色彩?我們根據面部的劃分,將這樣的譜式稱之為三塊瓦臉。根據這個規律,將剩下的譜式與名稱對應起來。我們在畫臉譜時,可以對稱、也可以不對稱。觀察相同譜式中這兩張眼眶圖與眉型圖,眼睛、眉毛有什么不同?給你什么樣的感覺?變形夸張的眼眶圖與眉型圖傳達出人物的不同性格。拼圖游戲:選擇不同的眼眶圖與眉形圖,分別表現威嚴和哀傷的人物形象。同樣,鼻窩圖和嘴下圖也能體現人物的性格。2.那么,傳統臉譜遇上水墨又會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呢?體驗一:在 1號作業紙上,運用合適的墨與色畫出臉譜的五官,注意墨、色的變化,時間 1分鐘。點評 1:學生介紹如何畫,并體現出人物的性格;點評 2:根據學生回答,提煉出彩墨畫技法:勾填法和點厾法。(三)紋樣1.臉譜除了五官夸張變形,還添加了豐富的紋樣。根據以下人物額頭紋樣,小組利用探究單進行自主探究:臉譜上的紋樣分別是什么?都有哪些寓意 教師提煉:把物體形象進行簡化、概括形成了紋樣,紋樣不僅有裝飾臉譜的作用,也代表著人物的特點,有著深刻的寓意。2.體驗二:在 1號作業紙的基礎上,給臉譜添加紋樣和色彩,畫出一個完整的臉譜作品,時間 2分鐘。點評 :學生介紹運用紋樣和色彩怎樣表現出人物的特點;點評 :運用了破墨法,色墨之間相互滲化,交相輝映,更好地體現出彩墨臉譜的效果。3.老師也運用色彩、譜式和紋樣表現了戲曲人物的造型,與戲曲人物形象相比,還缺少了盔頭和髯口,哪位同學上來給作品進行添畫?學生交流畫法。4.小結:裝飾性的色彩、變形夸張的圖案體現人物的性格;富有寓意的紋樣更能表現出人物的特點。三、欣賞大師作品,感悟國畫意境師:雅藝作品廳里收藏了不少大師的國畫臉譜作品呢,讓我們一飽眼福吧。畫家筆下的臉譜作品有水墨暈化之美、色墨交融之美。重點推薦大師許固令的作品,你有什么感受?小結:他筆下的臉譜是夸張的、變形的,豪放的用筆、大膽的用色,暢快地抒發自己的情感,訴說著藝術的生命力。正如齊白石老人說的那樣:作畫要一半寫神,一半寫形,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四、創作實踐,分層作業師:看到同學們躍躍欲試,我們今天的參觀進入最后一站:雅繪手工坊。選擇一個你要表現的戲曲人物利用彩墨的繪畫方式完成一件臉譜作品,要求:1.大膽用筆,從色彩、圖案和紋樣等方面表現人物的性格和特點;2.有能力的同學在表現凈角時,添加盔頭和髯口。五、作品展評,師生共鑒邀師:請同學從人物造型、性格特點和筆墨韻味等方面介紹自己或是他人的作品,并給予好的建議;老師給予肯定與建議。六、拓展提升,文化自信師:其實中國的傳統藝術包羅萬象,不僅僅包含中國畫與臉譜藝術,那么當傳統藝術相互碰撞又會產生哪些精彩呢?(播放傳統藝術碰撞視頻)用一句話來形容這些你的感受?希望同學們能夠熱愛民族藝術、學習民族藝術、發揚民族藝術,將我們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繼續發揚光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