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扮靚生活的花卉紋樣第一課時一、教材分析本課依據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課程特質:此學習領域包括設計和工藝學習內容,既強調形成創意,又關注活動的功能和目的。形式多樣,內容繁多,可操作性強,需要一定的繪制花卉紋樣的技能。因此,課程注重花卉紋樣的文化內涵及與生活的廣泛聯系,選擇花卉紋樣設計·運用作為教學內容。教材圍繞花卉紋樣在生活中的運用展開,讓學生感悟民族傳統紋樣的魅力。在內容上從單獨紋樣的形式,到連續紋樣的組合變化,從花卉的寫生,到紋樣的變形與裝飾手法,循序漸進并強調學以致用,重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的緊密聯系。二、學情分析七年級的學生剛剛完成從小學到中學的過渡,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心和表現欲望,學生已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所以這節課讓學生分組來完成學習任務。教學用時共兩課時 第一課時四、教學目標1.借鑒中國傳統花卉紋樣的造型與裝飾特點,運用變形與裝飾手法設計花卉紋樣。2.通過設計口罩,展示豐富多彩的花卉紋樣圖片,進而了解花卉從寫生到變形的完整過程,學會設計與制作的基本方法,并運用一定的組織方法,為生活用品進行裝飾設計。3.感悟民族傳統紋樣的魅力;領略自然中美的形狀,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五、教學重難點重點:結合基礎圖案設計中變形手法的運用,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增強設計意識,在個性表現的學習中發展形象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難點:意與形的轉換,能夠獨立設計一個適合的花卉紋樣,應用于現代生活對口罩進行裝飾設計。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小組討論法、合作探究法。七、教具準備:1.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磁條、范例作品。2. 學生準備:鉛筆、橡皮、勾線筆、繪畫本。八、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教師展示播放《五十六個民族》視頻,一起走近今天的課堂《扮靚生活的花卉紋樣》,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四課。(板書課題:扮靚生活的花卉紋樣)講授新知1.紋樣的概念:或稱“模樣”,即裝飾器物表面的花紋。展示帶有花形圖案的生活用品、墻紙、布料、盤子、服裝等圖片。2.民族花卉紋樣(三)探究1同學們想不想知道這些花卉紋樣都是怎樣變化而來的呢?我們來看看如何將一朵真實的花變化成花卉紋樣。1.觀察與寫生2.請同學們看清這些圖片運用了哪種變形手法?(板繪荷花變形后的模樣,探究出分別為:簡化、幾何化、夸張、添加)①簡化:結構單純、線條簡明、特征明顯。②幾何化:外形更簡潔、更大方,特征更明顯。③夸張:根據物象的自然特點,把特征顯著的部分加以夸大或縮小,從而達到裝飾效果。④添加:在簡化或夸張的象形上附加一些其它的紋樣。(四)探究2剛剛我們已經設計出花卉紋樣的外形,那么我們怎樣用手中僅有的記號筆進行裝飾?點、線、面結合形式。1.點的表現:形狀、大小、排列方式等。2.線的表現:形態、粗細、排列方式等。3.面的表現:不同的面展現的效果不同。學生活動,認一認:《尖底漩渦彩陶盆》哪些部分是點、線、面?(1)根據三種花繪制的作品,請同學們看看下面這三幅作品分別應該是上面的哪一種花卉。(2)抓住花朵的特征(像)(3)與平時的繪畫作品有什么區別?教師范畫鞏固四種變形手法,如何在口罩上設計出花卉紋樣呢?請同學們觀看范畫視頻,看完請同學們總結一下作畫步驟。播放視頻,教師邊講解。視頻播放完畢,學生舉手回答問題,以及明確作畫步驟: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在圖畫紙上設計圖案 用勾線筆畫在口罩上 用點線面進行裝飾學生創作1.在口罩上嘗試設計一幅花卉紋樣來扮靚我們的生活。2.畫面用黑白形式呈現。3.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比。播放循環音樂,學生創作,教師巡回指導。(七)展示與評價分組展示學生作品,請部分學生闡述表現意圖,進行作業點評,評出《最佳小組獎》和《最佳口罩設計獎》。他評:你們覺得哪一幅最好看,為什么?教師總評。掌聲送給給自己!(八)小結作業學生小結,教師總結。我們體會了傳統紋樣的魅力,也學習了花卉紋樣的設計方法,并且創作了屬于自己的花卉紋樣的口罩。本節課我們通過設計花卉紋樣學習了不同的變形方法,掌握了設計的多種方式。作為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花卉紋樣,那獨特的文化符號依舊有著震撼人心的力量。在如今的社會生活中,花卉紋樣也依舊在裝點著我們的生活。例如在我們身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藍印花布,雖然只有藍底白花與白底藍花兩種形式,卻具有強烈的裝飾性和形式美,越來越多的人穿上了藍印花的服裝。在傳承的基礎之上不斷創新,這才是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作業布置:因為新冠疫情的防控要求,我們每天都需要戴口罩進校園,老師期待看到你們戴上自己設計的花卉紋樣的口罩,扮靚生活,扮靚校園!板書:扮靚生活的花卉紋樣紋樣的定義: 作品展 分組1234模樣紋樣的變形手法:簡化、幾何化、夸張、添加繪制荷花的變形過程十、課后反思:PAGE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