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百鳥朝鳳:指君主圣明而使天下之人依附歸順,后來也用來比喻那些德高望重、眾望所歸的人。成語中的“朝”指的是朝見,“鳳”則是指鳳凰,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鳥,被視為鳥王。因此,這個成語蘊含了對君主或德高望重者的尊敬和歸附之意。名詞解釋作品介紹《百鳥朝鳳》原是流行于山東、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間樂曲,由陳家齊整理的嗩吶獨奏曲以熱烈歡快的旋律生動描繪百鳥和鳴的景象,表達人們對大自然的贊美和熱愛之情。根據它改編的同名鋼琴曲,被選入“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樂器嗩吶 民族吹管樂器,在中國流傳很廣。嗩吶由哨、芯子、氣盤、桿、銅碗等部分組成,音色高亢明亮。循環呼吸用小腹的力量控制呼吸,吸氣用鼻,呼氣用口。鼻子吸氣時兩肋鼓起,小腹往里收縮,使氣息向上運行,也就是用小腹的壓力把氣息送到口腔內;然后根據需要量把兩腮里的氣息逐漸往外排出,隨著吐氣,小腹肌肉也逐漸放松。吸進第二口氣時再重復上述同樣的過程。要注意在第一個過程最后,要不等控制在口腔里的氣呼完之前就要用鼻子吸進第二口氣,這樣才使兩個過程之間銜接得非常連貫,聽不出換氣的痕跡,很好地保持長音的持續。《百鳥朝鳳》是一部情感電影,影片講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嗩吶老藝人焦三爺帶領徒弟們用執著的熱情與堅定的信仰追求一起傳承嗩吶精神的故事。全曲共分為八個部分:一、山雀啼曉 二、春回大地三、鶯歌燕舞 四、林間嬉戲五、百鳥爭鳴 六、歡樂歌舞七、鳳凰展翅 八、并翅凌空聽,這是什么鳥的叫聲杜鵑鳥是杜鵑科鳥類的通稱,常見的有大杜鵑、三聲杜鵑和四聲杜鵑。大杜鵑叫聲似“布谷、布谷”,所以又叫布谷鳥;三聲杜鵑叫聲似“米貴陽”,所以有些地方就叫它米貴陽;四聲杜鵑又稱子規鳥叫聲似“快快割麥”、“割麥割谷”。杜鵑以昆蟲為食,是著名的森林益鳥。布谷鳥1、山雀啼曉樂曲開始是一段散板。在嗩吶奏出清新、悠揚的樂句之后,隨即模仿鳥叫聲,由伴奏樂器笛子與之相對答呼應,互相競賽,展現出山雀啼曉的意境。2、春回大地這是一段具有濃郁鄉土氣息和北方民間音樂粗獷、爽朗風格的曲調,優美而流暢。這段音樂的特點是造成一種歡樂的情緒和變化多端的氣氛,為下一段落模擬音調的出現提供了心理上的準備。3、鶯歌燕舞嗩吶自由地模擬各種鳥叫聲,伴奏聲部以舒展的節奏和優美如歌的旋律作陪襯,加強了音樂性。4、林間嬉戲短句替代前面悠長的樂句,音樂顯得活躍起來,猶如人們在山林中嬉戲的歡快情景。5、百鳥朝鳳這是第二次出現的模擬各種禽鳥的叫聲,充分發揮了嗩吶所特有的演奏技巧,惟妙惟肖地表現了百鳥爭鳴的情景。6、歡樂歌舞隨著速度的轉快,樂曲的情緒不斷向前推進。當樂隊戛然停止之后,嗩吶出人意料地用花舌音發出蟬鳴聲,非常真切喜人。特別有趣的是模擬蟬被捉住時,發出的陣陣掙扎聲和最后長鳴一聲遠飛而去的一段,繪聲繪色,充滿了歡快熱烈的氣氛。7、鳳凰展翅隨著樂曲速度的加快和短小音型的反復推進,音樂進入了高潮,之后又出現了嗩吶的華彩段,它使得歡騰的情緒達到極點。8、并翅凌空這是高潮段落的繼續,音樂情緒越加熱烈,再次出現百鳥齊鳴的場面。最后以一個短小的尾聲結束全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