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shè)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科學 年級 三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聲音的傳播教學目標在探究活動中,發(fā)現(xiàn)聲音可以在空氣、水和固體中傳播。 在教師指導下,初步學會制作、安裝、正確操作實驗裝置,控制實驗條件 通過對聲音在空氣、水和固體中傳播現(xiàn)象的研究,體驗科學探究活動的樂趣,樂于跟同伴分享與合作。教學內(nèi)容教學重點: 認識聲音在空氣、水和固體中傳播的現(xiàn)象與特征。 教學難點: 設(shè)計研究聲音傳播現(xiàn)象的實驗,控制實驗條件。教學過程一、以學生聽到鈴聲的現(xiàn)象為情景,引入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1. 師:今天上課前,老師先來做一個小調(diào)查,課間休息的時候,你是在學校的什么地方玩耍呢? 生1:我在學校的操場上玩的。 生2:我在學校的小樹林玩的。 生3:我沒有玩,我就待在教室里休息的。 師:那老師就好奇了,你們在不同的地方是怎么知道要上課了呢? 生:我們都聽見了上課鈴聲了。 師:學校的大喇叭只有幾個,但是你們在不同的地方都能聽到,說明聲音的傳播是向一個方向嗎? 生:聲音從發(fā)聲處向各個方向傳播。 師:同學們觀察非常仔細。老師,還有一個問題想考考大家,聲音從發(fā)聲的地方,到我們?nèi)硕虚g穿過了這么遠,它穿過的是什么? 生:空氣。 [設(shè)計意圖:以學生聽到上課鈴聲為情境,通過講授法和談?wù)摲▽胍雎曇粝蚋鱾€方向傳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并得出結(jié)論。] 二、做聲音在空氣中、水中、桌子中傳播的實驗 (一)研究聲音在空氣的傳播 1. 師:同學們都異口同聲地說了空氣,我覺得你們說的很有道理,但是科學要講究事實依據(jù),你打算設(shè)計一個什么樣的實驗來驗證你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呢? 2. 生:我先把電子鈴放在有空氣的地方,打開電源,看能否聽到聲音;接著把它放在沒有空氣的地方,觀察是否還能聽到聲音。如果,在有空氣的地方可以聽到聲音,而在沒有空氣的地方聽不到聲音,說明聲音可以借助空氣傳播。 3. 師:老師這里有幾樣實驗器材:玻璃鐘罩、抽氣泵和一個能持續(xù)發(fā)聲的電子鈴。我們借助抽氣泵把玻璃鐘罩里的空氣給抽走。那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請同學仔細聽聲音大小的變化。 4. 演示實驗:《探究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 5. 師:你觀察到了怎樣的實驗現(xiàn)象并得到了什么結(jié)論呢? 生1:我發(fā)現(xiàn)隨著抽出的空氣越來越多,聲音也變得越來越小。 生2:我猜測如果把空氣全都抽走,應(yīng)該就聽不到聲音了吧。 生3:但是我好像總還能聽到一點聲音。 師:是的,由于技術(shù)水平限制,我們沒有辦法將所有的空氣都抽走。在真空的環(huán)境下,比如在月球上,宇航員們就無法直接聽到聲音。 (二)研究聲音在水中的傳播 1. 師:我們生活在陸地上的人,能夠聽見各種各樣的聲音,絕大部分情況下都是通過空氣的傳播進入人耳。那你猜猜看,水中的魚兒會聽見聲音嗎?它聽見的聲音是通過什么傳播的呢? 生:。我和爺爺一起去釣魚時,爺爺總不準我大聲說話,他說大聲說話會把水里的魚兒給嚇跑,所以我覺得水中的魚兒會聽見聲音的,它們聽到的聲音是由水傳播的。 師:你真是一個愛觀察、愛思考的好孩子。老師,這里準備了幾樣實驗器材:鐵架臺、手機,防水密封袋。你打算如何利用這幾樣器材,探究聲音能否在水中傳播呢? 生:我打算把手機放在防水密封袋里封好,拿另外一個手機來打電話給這個手機的電話,看能否聽到聲音;然后用一根繩子掛在鐵架臺上,把手機浸沒在水中。,如果還能夠聽到手機鈴聲,說明水是可以傳播聲音的。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動手試一試吧! 分組實驗:《研究聲音在水中的傳播》。 師:通過這個實驗,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我發(fā)現(xiàn)聲音也可以在水中傳播。 生2:聲音可以向水的各個方向傳播。 師:兩位同學總結(jié)的很完善了。 (三)研究聲音在空氣的傳播 1. 師:剛剛我們探究了聲音在空氣中、在水中的傳播,其實啊,就是在氣體和液體中可以傳播。那聲音能不能在固體中傳播呢?請同學們四人為一小組,一名同學用相同的力度輕撓桌面,另外三名同學站在不同的方向,仔細的聽一聽;接著,三名同學把耳朵貼在桌子的不同部位,再聽一聽,比較兩次聽到的聲音一樣嗎? 2. 分組實驗。 3. 師:通過這個實驗,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我發(fā)現(xiàn)聲音也可以在桌子中向不同方向傳播。 生2:貼近桌子聽到的聲音,比在空氣中聽到的聲音大。 師:是的,貼在桌子上聽到的聲音比在空氣中聽到的聲音要大。等大家到了中學,我們就會學習:固體傳聲效果比氣體和液體都要好。 通過以上三個實驗,你能得出什么結(jié)論呢? 生1: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和固體中傳播 生2:聲音的傳播方向是各個方向。 [設(shè)計意圖:演示實驗法和分組實驗法,讓學生能逐步推進,研究完成三個問題。引導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描述,同時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jié)結(jié)論的能力。] 三、結(jié)合耳朵的結(jié)構(gòu)圖,做敲小鼓實驗 (一)認識耳朵的結(jié)構(gòu) 1. 師:這些聲音傳到了什么地方?被我們用什么器官聽到了呢? 生:耳朵 師:為什么耳朵能幫助我們聽到聲音?請大家觀看一小段視頻,從中尋找答案。 (二)做敲小鼓實驗 1. 師:看完視頻,誰能說說看說鼓膜有什么作用? 生:聲音傳遞到人耳,引起鼓膜振動,鼓膜進一步把聲音傳遞給聽小骨,從而一步一步地傳入我們的神經(jīng)直到大腦。 師:可是,鼓膜在耳朵里,我們看不見。這是一個紙屏,用來模擬我們的耳膜。紙屏上還有一個泡沫小球,一個小鼓,請你拎起小鼓,鼓面對準紙屏,連續(xù)敲擊,觀察紙屏和小球的變化。 3.分組實驗:《敲小鼓實驗》。 4. 師:通過實驗,你們觀察到了什么? 生1:敲鼓的時候,小球會跳動。 生2:敲鼓敲得越重,小球跳得更高。 5.師:其實這個紙屏相當于我們耳朵的鼓膜,耳朵里鼓膜振動的原理和紙屏振動的原理是一樣的。 [設(shè)計意圖:通過視頻材料和文字材料,讓學生了解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并借助“紙屏”實驗類比,讓學生了解看不見的鼓膜的振動作用。] 四、總結(jié) 師: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聲音可以在氣體、液體和固體中想各個方向傳播,以及聲音在人耳中的傳播路徑。現(xiàn)在我們來用這個知識做一個小玩具——“土電話”。 五、拓展應(yīng)用,制作土電話 1. 土電話的制作方法很簡單:我們只需要兩只紙杯、一根棉線和兩根火柴。先在紙杯內(nèi)穿入棉線,拴在火柴梗上;再拉直棉線,就可以使用“土電話”來通話啦! 2.師:可是,為什么利用土電話就能聽見對方的聲音呢? 生:棉線是固體,固體能傳播聲音。 3.師:看來你已經(jīng)明白其中的奧秘啦!回家后請大家制作幾個“土電話”,并思考對比: (1)比較長的“電話線”和短的“電話線”傳聲效果的差別。 (2)比較粗的“電話線”和細的“電話線”傳聲效果的差別。 (3)比較棉線的“電話線”和尼龍的“電話線”傳聲效果的差別。 [設(shè)計意圖:學生動手制作土電話的技術(shù)與工程實踐活動,符合STEAM理念。將課堂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繼續(xù)進行“聲音的傳播”的探索,養(yǎng)成通過實驗探究來解決問題的習慣] 六、板書設(shè)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