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腦和心 4.我們的腦教學目標1.知道人腦具有高級功能,是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的生物基礎。2.能基于所學的知識,根據人的行為和情感表現分析得出腦的功能;通過交流討論,知道大腦有不同的區域,各有不同的功能。3.表現出對腦的結構和功能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4.了解人類對腦功能的好奇和社會需求是腦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的動力。教學分析:教科書用文字創設了情景“我們能思考,會判斷,有喜怒哀樂”,提出了問題:“這究竟是人體的哪部分在起作用呢?”以任務卡的形式提示學生搜集有關腦的資料。設計目的:引導學生結合問題情景思考大腦的作用;提示學生準備研究材料,便于課堂探究活動的開展。本活動可以分3個環節進行教學。第一個環節:介紹腦的結構。教師利用正文對腦的結構和功能的介紹,讓學生知道:“腦分為大腦、小腦、腦干三個部分。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功能。”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指一指人腦模型中大腦、腦干、小腦的位置,說一說大腦的形態,形成更加全面的認識。教師還可以出示相應的視頻,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腦的結構。第二環節:學生討論交流。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繼續圍繞“腦的結構和功能”進行細致交流討論探究。教學時,教師可以出示思維導航:1.觀察教科書出示的4幅圖片,描述一下呈現了什么內容。2.結合生活經驗思考圖片和保護腦的關系。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教師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平時在課堂上和課間有哪些行為。學會匯報:課堂上讀書、寫字、聽講、思考等,課下運動、聊天、喝水等。教師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平時容易產生哪些情緒。學生匯報:喜、怒、哀、樂等。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人為什么會有這些表現。學生結合搜集的資料交流討論。2.教師提問:你知道這些是人體的哪部分在起作用嗎?師生交流總結,引入課題(板書課題:我們的腦)。【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回顧自己的行為和情緒,結合搜集的資料,讓學生初步建立腦與其功能的聯系。】二、活動過程(一)“誰”在支配人的行為和情感?1.教師出示女排隊員奪冠領獎、學生在考場中認真答題、人們參加全民健身長跑活動3幅圖片,讓學生觀察他們的行為和情感表現。學生交流、匯報。師生總結:女排隊員喜笑顏開,學生全神貫注,人們步伐矯健。2.教師追問:他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行為和情感?學生交流、匯報。3.教師提出問題:誰在支配人的行為和情感?學生交流后匯報。師生小結:腦在支配人的行為和情感。它是人體的“司令部”,能夠指揮人的行動,-產生思想和情感,進行認知和決策。【設計意圖:通過觀察生活中人們不同的行為情緒的表現,分析產生這些行為和情緒的原因,認識到腦的作用。】(二)認識我們的腦。1.認識腦的外部特征。教師出示人腦結構模型讓學生觀察,描述人腦的外部形態特征。學生觀察,匯報。教師出示有關腦的結構、功能、大小、顏色、形狀等資料,引導學生交流思考,讓學生認識到腦的重要性,形成保護腦的意識。師生小結:腦分為大腦、小腦、腦干三個部分。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大腦有不同的區域,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功能。2.認識大腦的功能。(1)教師出示跑步、感知水溫、接聽電話、瀏覽書籍的圖片,讓學生說一說他們在做什么。學生觀察,匯報。教師引導學生猜測腦怎樣控制人的這些行為。學生猜測,交流。(2)教師出示運動中樞、感覺中樞、聽覺中樞、視覺中樞等的資料,讓學生了解其在大腦中各功能區的劃分、位置和作用。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大腦還有哪些中樞,分別有什么作用。學生交流,匯報。教師補充語言中樞、呼吸中樞、記憶中樞等的資料。(3)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大腦不同區域的功能是否相同。學生猜測,交流。教師提出問題:大腦某個區域受到損傷,會導致什么后果?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例子,說一說大腦分管運動、語言等的區域受損后的表現。師生總結:大腦存在不同的區域,不同區域有著不同的分工,分別處理不同的任務。教師出示因左腦受損右側軀體行動不便的病例,引導學生思考大腦兩半球對身體部位的管理有什么特點。師生總結:大腦交叉控制著身體另一側,即左腦管右側身體,右腦管左側身體。【設計意圖:通過觀察人腦模型,讓學生對腦的外部特征有初步了解;通過分析具體事例,讓學生意識到大腦分不同區域,有不同的功能,支配著人的行為和情感。同時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的某些現象可以用科學知識進行解釋,科學知識與日常生活是密切聯系的。】三、拓展活動教師布置課下任務:搜集資料,了解大腦左、右兩個半球功能的區別。讓學生更全面了解我們的腦。·制作一份科學用腦計劃書。1.提出活動指向:制作一份科學用腦計劃書。2.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科學用腦要注意什么問題。3.還可以讓學生請教爸爸、媽媽,看看他們有什么科學用腦的好習慣,和爸爸、媽媽一起制作科學用腦計劃書。知識鏈接人的行為和情感行為是有機體在各種內、外部刺激影響下產生的活動,如跑、跳、躲、藏等;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如喜、怒、哀、樂等。行為和情感都是人的不同表現形式,兩者密切相關、互相影響。情感對人的行為既可起到“積極的增力作用”,又可起到“消極的減力作用”。積極的情感,如快樂、熱愛、興奮等,能明顯地提高人的活動積極性,驅使人行動,產生“增力”的作用。人們平時說的“人逢喜事精神爽”指的就是這類情形。同樣,消極的情感,如悲哀引起的郁悶,會削弱人的活動能力,起著“減力”的作用,使人精神不振、心灰意冷。行為也會反過來對情感產生影響。改變行為,就可能改變我們的認知和情感。例如:當我們完成了一些原以為十分困難的事情后,我們可以重新認知到這些事情并沒有以前想象中那么困難,以后再面對類似的事情時就不會像以前那樣出現困擾和為難的情緒。大腦半球大腦半球指端腦的兩側結構。兩半球前后完全分開,中間由胼胝體連接。胼胝體實際上是一束神經組織,負責協調左、右半腦的工作。它使兩個半腦發生聯系,使記憶和學習的傳輸活動得以實現。大腦的運動區和感覺區的分工是很專門化的:每一個特定區域都負責控制身體某一特定部位,這是一種交叉控制,左半腦控制右手和右腳,而右半腦則控制身體的左側。大腦兩半球功能不同,左半球專管對語言的處理和語法表達,如詞語、句法、命名、閱讀、寫作、學習記憶等。而空間技巧與右半球相關,如對三維形狀的感知、空間定位、自身打扮能力、音樂欣賞及歌唱等。可以認為左半球是科學性的,而右半球是藝術性的。睡眠:睡眠是人體的一種主動過程,能幫助恢復體力和腦力,并能舒緩壓力,增強記憶力,從而保持身體健康,也是取得工作、學習良好成果的保證。體育運動:運動是一種積極性休息的方式。運動時,與運動有關的神經中樞興奮,與文化學習有關的中樞進入抑制狀態。這使與文化學習有關的神經中樞得到很好的休息,起到了保護作用。學習后進行體育鍛煉又可以增加氧氣和營養物質的供應,也有利于改善大腦的功能。吸煙的危害有很多,對于未成年人來說,吸煙或者吸二手煙都會對大腦有影響,會影響到大腦智力的發育。喝酒可引起人體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下降。長期酗酒會引起大腦萎縮,腦神經細胞變性壞死。同時教師還要提醒學生為了保護腦,我們在生活中還要注意合理膳食,保證營養;杜絕不良嗜好;上網或玩電子游戲有節制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