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復習課復習目標 1.初步學習使用過濾、蒸發的方法對混合物進行分離;了解吸附、沉淀、過濾和蒸餾等凈化水的常用方法;知道硬水和軟水的區別。 2.通過對“水的電解”實驗的微觀分析,認識水的組成并初步揭示化學變化的本質。 3.認識質量守恒定律,并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化學變化中發生的一些現象。 4.了解化學方程式的意義和書寫原則,并能正確書寫簡單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5.掌握簡單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6.掌握利用化學方程式進行有關反應物、生成物質量的簡單計算的步驟和方法。 要點回顧 一、我們的水資源 1.水資源 (1)地球表面的 被水覆蓋,但可供人類利用的 僅約為總儲量的 。生產和生活都離不開水,水在工業上用來 、 、 、物質等;在農業上用來 農田;生活中用水較多。 (2)節約用水的措施有:洗澡時用 、用 、洗車不用水沖而 、 等。 (3)污染 水體污染的來源:工業生產的 和生活 的 排放;城鎮垃圾的 ;農藥、化肥的 。防治措施:工業生產的三廢和生活污水___________; 農藥、化肥。 2.水的凈化和純化 (1)常見的凈水的方法有 、 、 。 能使懸浮物沉淀;沉淀和過濾只是除掉 的物質,得到凈水;凈水程度最高的是 ,得到的水是 。 (2)自來水廠凈水的過程是 → → → 。常用 、 或 殺菌。只有殺菌發生 變化。 3.硬水和軟水 (1)硬水含有 可溶性 。危害:工業鍋爐用硬水會 ;洗衣服會 ;飲用口感不好,對 。 (2)硬水軟化:工業上用 ,生活中用 。 (3)硬水、軟水的鑒別:取等量的水中加入 的 ,攪拌,_____ , 、浮渣多的是 。 二、水的組成 1.水的物理性質:純凈的水是 色、 味透明的液體,在一定的條件下,水的凝固點是 ,沸點是 ,水在 時密度 ,為1 g/cm3。 2.水的電解:在通電前,先向水中加少量的___________,以 導電性。通電后,兩極有 冒出,一段時間后兩玻璃管內氣體的體積比:___________。 點燃與電源負極相連的玻璃管內的氣體,氣體 ,產生 ,它是 ;與電源正極相連的玻璃管內的氣體 ,它是 。 實驗過程將 轉化為 。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 。 結論:(1)水是由 和 組成的; (2)1個水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 3.氫氣在氧氣里燃燒生成水,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 ,此反應也可以證明 。 三、質量守恒定律 1.質量守恒定律:在 變化中, 反應的 物質的質量 ,等于反應后生成的 物質的 總和。 2.質量守恒定律的解釋:化學反應的過程,一般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分子分解為 ,重新組合而生成其他物質的分子的過程。反應前后 的 沒有改變, 沒有增減, 也沒有改變;元素的 、 不變。 3.如果選擇有氣體參加或有氣體生成的反應探究質量守恒定律,實驗應在 容器內進行。 四、化學方程式 1.化學方程式的意義 (1)用 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叫做化學方程式。 (2)過氧化氫分解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2H2O+O2↑。 ①化學方程式表明了這個反應中的反應物是 ,生成物是 ,反應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過化學方程式可以看出:每分解 個過氧化氫分子,會生成 個水分子和 個氧分子。 ③通過相對分子質量(或相對原子質量)還可以得出:每分解 份質量的過氧化氫,會生成 份質量的水和 份質量的氧氣。 (3)寫出下列反應的符號表達式: ①紅磷的燃燒: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鐵的燃燒: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解高錳酸鉀制取氧氣: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分解氯酸鉀制取氧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水的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 2.書寫化學方程式 (1)書寫化學方程式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為根據,寫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二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根據,等號兩邊各種原子的 與 必須 。 (2)配平:使式子兩邊 元素原子的 相等,即在 的 前面配上適當的 。 (3)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步驟 ①在式子的左、右兩邊寫出 和 的化學式,左、右兩邊之間畫 ,反應物和反應物或生成物和生成物之間用 連接。 ②配平,使化學方程式遵守 。 ③標明化學反應發生的 ,把短線改成 。 如果生成物中有氣體,反應物中 氣體,在氣體物質的化學式右邊要標注 ;生成物中有固體,反應物中 固體,在固體物質的化學式右邊要標注 。 3.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1)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依據:在2H2O22H2O+O2↑中,H2O2、H2O、O2三種物質的質量比為 ,當分解34 g H2O2 時,生成O2的質量為 ;如果要得到8 g O2,需要分解 g H2O2。 (2)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步驟: ①設 。 ②寫出 。 ③找出 和 的質量關系(即相對分子質量與 的乘積)。 ④列出 。 ⑤求未知量。 ⑥回答問題。 本章熱點題型 一、水的凈化 例1 (2019·山東青島中考)下列與水相關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水在天然循環過程中發生了物理變化 B.活性炭在凈水過程中發生了化學變化 C.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明礬可促進渾濁水中懸浮物的沉降 解析:活性炭在凈水過程中起吸附作用,能夠吸附有顏色、有異味的物質,在此過程中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 答案:B 例2 如下是某自來水廠生產原理的圖示(假設每一步都達到目的)。請據此回答問題: (1)其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步驟是__________(填序號)。 (2)凈水劑常用明礬,在此過程中明礬的作用是________。 (3)經過以上處理的水,已經除去了大部分雜質,但是還有_______(填字母)等雜質。 A.懸浮的固體顆粒物 B.有顏色和有氣味的物質 C.可溶性的物質 D.細菌和病毒 解析:(1)自來水廠生產自來水時,使用的凈水方法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曝氣和投藥消毒。(2)加入絮凝劑(明礬)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雜質,使其沉降。(3)經過以上處理的水,已經除去了大部分雜質,但是還有可溶性的物質等雜質。 答案:(1)⑤ (2)吸附水中的雜質,使其沉降 (3)C 跟蹤練習1 初中畢業和化學實驗操作技能考查中,小波抽到的試題是“水的凈化”,請你與小波一起實驗,并回答下列問題。 (1)過濾操作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漏斗、玻璃棒和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 (2)小波準備按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操作時,發現裝置存在明顯錯誤,該錯誤是_______________,糾正錯誤后,接下來的過濾操作可除去水樣中的__________(填“可溶性”或“不溶性”)雜質。 (3)小波將渾濁的水樣過濾后,得到的水仍渾濁,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點即可),然后小波進行了有效處理,使水樣變得澄清透明。 二、水的分解與合成 例3 (2019·遼寧葫蘆島中考)電解水實驗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正極得到的氣體是氫氣 B.負極得到的氣體具有可燃性 C.該實驗說明水由氫氣和氧氣組成 D.實驗結束時產生的氫氣和氧氣的質量比為2∶1 解析:電解水實驗的結論“正氧負氫,氫二氧一”,故正極得到的是氧氣,A錯誤;負極得到的是氫氣,氫氣具有可燃性,B正確;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C錯誤;電解水實驗的結論“正氧負氫,氫二氧一”,產生的氫氣與氧氣的體積比是2∶1,質量比是1∶8,D錯誤。 答案:B 例4 通過研究氫氣的燃燒來認識水的組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氫氣在純氧中安靜地燃燒,產生黃色火焰 B.點燃純凈的氫氣,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干冷的燒杯,可以看到白煙 C.點燃氫氣,罩在火焰上的干冷燒杯只出現水珠,可見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D.由實驗可知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解析:氫氣在燃燒時產生淡藍色火焰,故A錯誤;點燃純凈的氫氣,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干冷燒杯,可以看到燒杯內壁有小水珠出現,故B錯誤;根據氫氣燃燒生成水,可知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故C正確;水是純凈物,不含有氫氣和氧氣,故D錯誤。 答案:C 跟蹤練習2 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電解水實驗時,發現左、右兩側試管內氣體體積比略大于2∶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已知:①相同條件下,氣體的體積比等于氣體的分子個數比;②常溫常壓時,1 L水可溶解0.031 L O2、0.57 L O3。 A.水在通電時能發生化合反應? B.實驗中若加入少量NaOH溶液,則導電性增強? C.從實驗結果可以確定,相同條件下,H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的小 D.若右側試管內產生少量O3,也會使左右兩側試管內氣體體積比略大于2∶1 跟蹤練習3 圖①為電解水生成氣體與時間關系圖,圖②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試回答下列問題: ① ② (1)寫出此反應的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屬于 __________(填基本反應類型)反應。 (2)若甲試管生成氣體A,則甲應連接電源的____________(填“正”或“負”)極,氣體B用_______(填“帶火星”或“燃著”)的木條來檢驗。 (3)0~3 s內甲、乙兩試管內氣體的體積比與8 s時甲、乙兩試管內氣體的體積比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水通電分解的變化中,發生改變的粒子是__________,不發生改變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寫出具體微粒) (5)實驗時常在水中加入硫酸或氫氧化鈉,目的是___________。 三、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其應用 例5(2019·濰坊期中)下列敘述完全符合質量守恒定律的是( ) A.50 mL水和50 mL乙醇混合后總體積小于100 mL B.水結成冰前后,質量保持不變 C.將5 g鐵和5 g銅混合加熱后,物質的總質量為10 g D.1.2 g碳與3.2 g氧氣恰好完全反應可生成4.4 g二氧化碳 解析:50 mL水和50 mL乙醇混合后總體積小于100 mL,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隔,混合前后,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故A選項錯誤。水結成冰前后,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故B選項錯誤。將5 g鐵和5 g銅混合加熱后,銅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物質的總質量大于10 g,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故C選項錯誤。碳與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O2,反應的碳、氧氣與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之比為12∶32∶44,則1.2 g碳與3.2 g氧氣恰好完全反應可生成4.4 g二氧化碳,故D選項說法正確。 答案:D 例6 將一定量的丙醇(C3H8O)和氧氣置于一個密封的容器中引燃,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物質丙醇氧氣水二氧化碳X反應前質量/g6.014.800.40反應后質量/g027.29.2aA表中a的值為2.8 B.參加反應的氧氣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比為16∶11 C. X中一定含碳元素、氧元素 D.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解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a=6.0+14.8+0.4-2-7.2-9.2=2.8,A正確;參加反應的氧氣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比為(14.8-2):(9.2-0.4) =16:11,B正確;X中碳元素質量為6.0 g(×100%)-(9.2 g-0.4 g)(×100%)=1.2 g;氧元素質量為6.0 g(×100%)+(14.8 g-2 g)-7.2 g(×100%)-(9.2 g-0.4 g)(×100%)=1.6 g,碳元素與氧元素質量之和為2.8 g,X中一定含碳元素、氧元素,且不含氫元素。C正確;反應后丙醇、氧氣質量減小,是反應物,水、二氧化碳和X質量增大,是生成物,不是分解反應,故D不正確。 答案:D 例7 構建分子、原子模型,通過微觀模擬示意圖來描述反應過程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一部分,下圖是某微觀模擬示意圖,下列有關該反應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圖示中x的值為2 B.反應前后氮元素的化合價發生改變 C.該反應屬于氧化反應 D.參加反應的甲、乙兩物質的質量比為4∶3 解析:反應前后原子數量不變,2x=4,得x=2;反應前氮元素化合價為-3,反應后化合價為0,發生了改變;反應物中有氧氣,屬于氧化反應;參加反應的甲、乙兩種物質的質量比為(4×17)∶(3×32)=17∶24,故D不正確。 答案:D 跟蹤練習4 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并且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的是( ) A. 5 g水受熱變成5 g水蒸氣 B. 5 g食鹽溶解在95 g水中,成為100 g食鹽溶液 C. 100 mL水加入100 mL酒精,體積小于200 mL D.木炭燃燒后質量減少 跟蹤練習5 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變化量如圖所示(圖中正數表示物質質量的增加量,負數表示物質質量的減少量,0表示物質質量不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一定屬于分解反應 B.戊一定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C.參加反應的乙、丙的質量比一定為48∶23 D.該反應中甲、丁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一定為44∶27 跟蹤練習6 宏觀、微觀、符號相結合是化學學科特有的思維方式。工業上常將煤洗選加工后用于制備水煤氣,其主要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物質C是由碳、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B.該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發生變化 C.該反應前后各元素化合價都沒有變化 D.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2OCO+H2 四、化學方程式的意義和書寫 例8 為及時發現燃氣泄漏,常在燃氣中加入少量特殊氣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2C2H5SH+9O2 4CO2+2X+6H2O,下列關于X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X的化學式為SO3 B. X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50% C. X由碳、硫、氧三種元素組成 D. X中硫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 解析: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不變。反應物中含4個碳原子、12個氫原子、2個硫原子、18個氧原子,而生成物中除X外含4個碳原子、14個氧原子、12個氫原子,所以2X中含2個硫原子,4個氧原子,即X化學式為SO2;SO2是由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硫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2,氧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6,所以硫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1;氧元素的質量分數50%;故B正確。 答案:B 例9 NSR技術通過BaO和Ba(NO3)2的相互轉化實現NOx(氮氧化物)的儲存和還原,能有效降低柴油發動機在空氣過量條件下的NOx排放。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 (1)還原時還原尾氣可以是CO、H2等,存在如下反應:5CO+Ba(NO3)2N2+X+5CO2。 ①反應中,碳元素的化合價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②X的化學式是_________。 (2)儲存時,部分NO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吸收NOx(如NO、NO2)的物質是________。 (3)NO氣體通過NSR技術轉化為N2的總反應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反應前碳元素的化合價為正二價,反應后為正四價,所以化合價升高。(2)如圖所示,儲存時NO與O2發生反應生成NO2。(3)由圖可以看出,在催化劑BaO和Ba(NO3)2的作用下,NO和O2和CO生成N2和4CO2。 答案:(1)①升高 ②BaO (2)2NO+O22NO2 BaO (3)2NO+O2+4CON2+4CO2 跟蹤練習7 根據化學方程式:2H2O2H2↑+O2↑,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②水是由氧單質和氫單質組成 ③反應前后氫元素的化合價沒有發生變化 ④反應前后氧原子和氫原子的數目沒變 ⑤反應前后氧原子的質子數不變 ⑥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⑦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 ⑧參加反應的水和生成氧氣的微粒數目之比是2∶1 A.①④⑤⑦⑧ 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⑥⑧ D.③⑤⑥⑦⑧ 跟蹤練習8 請寫出化學方程式。 (1)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熱氧化汞使其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氨氣在加熱條件下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水和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宏觀—微觀—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科特有的思維方式。某化學反應的微觀模擬示意圖如下: (其中“”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氫原子)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例10 某化學興趣小組欲測定一瓶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實驗操作及相關數據如圖所示: (1)生成氧氣的質量_______。 (2)這瓶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 解析:(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生成氧氣的質量為68 g+2 g-68.4 g= 1.6 g。(2)根據氧氣的質量1.6克,計算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溶質的質量與溶液的質量之比,即為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答案:(1)1.6 g (2)解:設68 g過氧化氫溶液中含有過氧化氫的質量為x。 2H2O22H2O+O2↑ 68 32 x 1.6 g = x=3.4 g 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0%=5%。 答:該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5%。 跟蹤練習9 碳酸鍶(SrCO3)可用于制造紅色火焰、熒光玻璃等。小趙同學為測定某SrCO3和NaCl固體混合物中SrCO3的質量分數,在三個燒杯中進行相關實驗,實驗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所得數據如下表所示: 燒杯編號①②③稀鹽酸質量/g100200300固體混合物質量/g100100100反應后燒杯中物質的質量/g195.6291.2391.2試求: (1)燒杯②中產生CO2的質量為 g。 (2)原固體混合物中SrCO3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精確到0.1%)。 (提示:SrCO3+2HCl===SrCl2+CO2↑+H2O) 參考答案 要點回顧 一、1.(1)70.8% 淡水 0.7% 洗滌 溶解 加熱或冷卻 灌溉 (2)淋浴 淘米的水澆花 用濕布擦 用洗衣服的水拖地(合理即可) (3)三廢 污水 任意 隨處堆積 過量施用 處理達標后再排放 合理使用 2.(1)沉淀 過濾 蒸餾 明礬 難溶于水 蒸餾 純凈物 (2)絮凝 過濾 曝氣 殺菌 氯氣 臭氧 二氧化氯 化學 3.(1)較多 鈣、鎂化合物 引起爆炸 降低肥皂的起泡能力 健康有害 (2)蒸餾法 煮沸法 (3)等量 肥皂水 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軟水 泡沫少 硬水 二、1.無 無 0 ℃ 100 ℃ 4 ℃ 最大 2.氫氧化鈉或硫酸 增強 氣泡 V負∶V正=2∶1 可以燃燒 淡藍色的火焰 氫氣 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氧氣 電能 化學能 H2OH2+O2 氫元素 氧元素 3.H2+O2H2O 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三、1.化學 參加 各 總和 各 質量 2.原子 原子 種類 數目 質量 種類 質量 3.密閉 四、1.(1)化學式 (2)①過氧化氫 水和氧氣 二氧化錳做催化劑 ②2 2 1 ③68 36 32 (3)①P+O2P2O5 ②Fe+O2Fe3O4 ③KMnO4K2MnO4 + MnO2 + O2 ④KClO3KCl+O2 ⑤H2OH2 +O2 2.(1)科學實驗的事實 質量守恒定律 種類 數目 相同 (2)每一種 總數 化學式 化學計量數 (3)反應物 生成物 一條短線 + 質量守恒定律 條件 等號 沒有 ↑ 沒有 ↓ 3.(1)17∶9∶8 16 g 17 (2)未知量 化學方程式 已知量 未知量 化學計量數 比例式 跟蹤練習 1.(1)燒杯 引流 (2)漏斗的底端沒有緊靠燒杯內壁,未用玻璃棒引流 不溶性 (3)液面高于濾紙邊緣 解析:(1)過濾操作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漏斗,該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2)過濾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用玻璃棒引流,漏斗的底端緊靠燒杯內壁;過濾是把不溶于液體的固體物質跟液體分離開來的一種混合物分離的方法,常用來除去水中的不溶性雜質。(3)過濾后濾液仍渾濁的原因可能是液面高于濾紙邊緣或濾紙破損、儀器不干凈。 2. A 解析:水在通電時由一種物質生成了兩種物質,能發生分解反應,A錯誤。由于NaOH在水中能解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實驗中若加入少量NaOH 溶液,則導電性增強,B正確。從實驗結果可以確定,相同條件下,H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的小,C正確。若右側試管內產生少量O3,會減少O2的生成,由已知②可知,同體積的水溶解的O3比溶解的氧氣也多,因此也會使左右兩側試管內氣體體積比略大于2∶1,D正確。 3.(1)水氫氣+氧氣 分解 (2)負 帶火星 (3)不同 氫氣和氧氣的溶解性不同 (4)水分子 氫原子和氧原子 (5)增強水的導電性 解析:(1)電解水生成了氫氣和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水氫氣+氧氣,該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了兩種物質,屬于分解反應。(2)若甲試管生成氣體A,由圖①可知,氣體A較多,是氫氣,則甲應連接電源的負極,氣體B是氧氣,由于具有助燃性,用帶火星的木條來檢驗。(3)0~3 s內甲、乙兩試管內氣體的體積比與8 s時甲、乙兩試管內氣體的體積比不同,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可能是氫氣和氧氣的溶解性不同。(4)在水通電分解的變化中,發生改變的粒子是水分子,不發生改變的粒子是氫原子和氧原子。(5)由于硫酸或氫氧化鈉在水中能解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實驗時常在水中加入硫酸或氫氧化鈉,目的是增強導電性。 4. D 5. C 解析:根據圖示,該反應為乙+丙甲+丁,反應物和生成物均為2種,不是分解反應;戊的質量在反應前后未發生變化,戊可能是催化劑也可能與反應無關;乙、丙均為反應物,參加反應的乙、丙的質量比為48 : 23,故C正確;該圖表示的是各物質的質量,相對分子質量無法推知,故D錯誤。 6. C 解析:由圖可知,該反應是碳與水在高溫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和氫氣;物質C是一氧化碳,是由碳、氧兩種元素組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反應前碳為單質,化合價為0,反應后生成一氧化碳,化合價為+2,化合價升高;反應前H2O中氫元素的化合價為+1,反應后生成氫氣,屬于單質,化合價為0,化合價降低,故C不正確。 7. A 解析: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②錯誤;反應前水中氫元素的化合價為+1,反應后氫元素的化合價為0,化合價發生變化,③錯誤;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⑥錯誤。 8.(1)4P+5O22P2O5 (2)3Fe+2O22Fe3O4 (3)2HgO2Hg+O2↑ (4)2NH3+3CuO3Cu +3H2O+ N2↑ (5)H2O +CH2+CO 9.(1)8.8 (2)解:設SrCO3的質量為x。 SrCO3 + 2HCl=== SrCl2 + CO2↑+ H2O 148 44 x 8.8 g = x=29.6 g 混合物中SrCO3的質量分數為×100%=29.6%。 答:原固體混合物中SrCO3的質量分數為29.6%。 解析:(1)分析表中①②兩組數據,在固體混合物都是100 g時,產生的二氧化碳的質量不同,說明①組中鹽酸已經完全反應。②③兩組數據比較,在固體混合物仍是100 g時,鹽酸的質量由200 g增至300 g時,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卻沒有增加,說明②固體混合物中的SrCO3已經完全反應,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為8.8 g,根據化學方程式可以計算得出SrCO3的質量,進而求得混合物中SrCO3的質量分數。 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