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物質及其變化第一節 物質的分類及轉化 教學設計科目 化學 課題 第 2 課時 物質的轉化 課時 1 課時1.能對酸、堿、鹽、氧化物及它們之間的反應進行描述和符號表征。教學 2. 通過歸納相關物質間的化學反應關系,建立物質轉化模型,認識物質的目標 變化規律。3.能應用分類觀及物質轉化規律解決實際問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建立各類物質的轉化關系模型。教學難點:各類物質間的轉化關系。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物質的分類,同一類物質在組成或性質上往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對物質進行合理的分類,有助于我們按物質的類別進一步研究物質的結構、組成和性質。 二、酸、堿、鹽的性質: 【引導】回憶酸的主要化學性質有哪些,并列舉反應的實例。歸納堿和鹽這兩類物質的主要化學性質。 酸的通性: 使指示劑變色; 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與堿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與鹽反應生成新鹽和新酸。 回顧前面課堂內容完成課本中的思考 總結歸納酸、與討論 堿、鹽的反應規律,體現物質類別是在探究物質轉化中的重要依據。堿的通性:使指示劑變色;與酸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與鹽反應生成新堿和新鹽。鹽的通性:與金屬反應生成新的金屬和新鹽(金屬活動性規律);與酸反應生成新鹽和新酸;與堿反應生成新鹽和新堿;與鹽反應生成兩種新鹽(符合復分解反應規律)。【設問 1】為什么不同的酸(或堿)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因為它們在組成上有相似性:從微觀角度來看,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 H+,不同的堿溶液中都含有 OH- ,如果鹽在組成上有相似性,那么鹽在性質上也會有相似性。如碳酸鹽溶液中都有碳酸根離子,所以不同的碳酸鹽也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設問 2】酸、堿、鹽的主要化學性質中,涉及哪些反應類型?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二、物質的轉化【過渡】通過酸、堿、鹽這些物質的性質可以看出通過化學反應可以實現物質之間的轉化,那么在反應過程中,物質的類別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引導】觀察下列物質之間的轉化,寫出反應的方程式,歸納由金屬單質到鹽、非金屬單質到鹽的轉化關系。Ca→CaO→Ca(OH)2→CaSO4 C→CO2→H2CO3→CaCO3【總結】金 屬 單 質 堿 性 氧 化 物 堿鹽非 金 屬 單 質 酸 性 氧 化 物 酸鹽【拓展】以鈉元素和硫元素為例完成下圖的轉化關系。三、物質間轉化的應用1)物質的制備:從上述轉化關系我們可以找到制備某種物質的可能方法。①酸的制備:酸性氧化物與水反應、鹽與另一種酸反應②堿的制備:堿性氧化物與水反應、鹽與另一種堿反應③鹽的制備:金屬單質與非金屬單質反應、酸性氧化物與堿性氧化物反應、鹽與鹽反應、酸與鹽反應、堿與鹽反應2)工業上物質的制備方法選擇因素:要從反應的可此圖是物質轉化規律的集中體現,也是重要的工具,可用于深入理解物質類別與各類物質之間轉化的關系,也可用于設計物質轉化的路徑。能性、原料來源、成本高低、設備要求等方面來選擇物質制備的適宜方法。 思考 1:要制取氫氧化鈉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思考 2:現有原料 CuCO3,如何制備單質 Cu?四、練習: 1、寫出下列物質之間轉化的化學方程式。 (1)Cu → CuO → CuSO4 → Cu(OH)2 → CuSO4 → Cu (2)C → CO2 →CaCO3 → CaO → Ca(OH)2 → CaCl2 2、采用不同方法制取下列物質,并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以 Fe、CuO、H2SO4 三種物質為原料,用兩種方法制取 Cu。 (2)用 3 種方法制取 MgCl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