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教材分析】本課是部編版必修下冊《中外歷史綱要》第七單元第15課《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本課通過三個子目(列寧主義的形成、十月革命的勝利、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講述了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的概況。【教學目標】1.唯物史觀:通過學習,運用唯物史觀的及辯證分析看待歷史的有關理論,結合列寧主義形成的過程,分析俄國十月革命的歷史背景,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時空觀念:通過《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教科書和配套課件,認識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所處的特定時空環境,抓住其特定時空背景和階段特征。3.史料實證:通過歷史圖片和歷史資料提出問題、設置懸念,通過二月革命和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等事件識記十月革命的過程,提高學生探究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4.歷史解釋:引導學生運用本課教材中文獻資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和斯大林時期的體制內容和影響,探究蘇聯建立社會主義實踐的探索,培養有效解讀材料、自主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5.家國情懷:通過教學讓學生認識并分析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對俄國和世界的歷史意義,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進步性。【教學重點】十月革命的歷史背景和歷史意義。【教學難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和斯大林體制的內容和影響。【教學準備】1.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前期教學準備,提出問題請教師有目的性地準備課程資料。2.學生課前預習,查閱相關背景資料,搜集有關資料。【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通過相關圖片,導入本課學習。請同學們觀察上面兩幅圖片,大家思考一下,這兩幅圖片反映的內容與什么歷史事件有關?對!十月革命。那么,十月革命是如何取得勝利的?革命勝利后蘇聯又開展了哪些社會主義的實踐?這些正是我們這節課所要探討的主題。二、講授新課(一)列寧主義的形成問題情境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內容及所學知識,指出列寧主義的形成的歷史背景和過程如何?自主學習1.背景(1)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社會矛盾日益尖銳。(2)1898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宣告成立,展開了有組織的工人運動。2.過程(1)1900年,列寧創辦《火星報》,宣傳馬克思主義,為建立新型無產階級政黨作了思想和組織上的準備。(2)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舉行第二次代表大會,標志著布爾什維克黨的建立。黨的指導思想是“布爾什維主義”,也就是列寧主義。問題情境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內容及所學知識,指出列寧主義的內容有哪些?如何評價列寧主義?自主學習3.內容(1)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2)由于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平衡規律,俄國是“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一環”。(3)“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甚至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4)工人階級要以暴力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4.評價(1)列寧深刻洞悉帝國主義時代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特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俄國革命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形成了列寧主義。(2)創造性地提出社會主義可能在一國或數國首先取得勝利等一系列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為帝國主義時代的無產階級革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圖片情境(二)十月革命的勝利問題情境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內容及所學知識,指出十月革命的過程如何?十月革命的勝利有何意義?自主學習1.過程(1)二月革命勝利后,政權交給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但它繼續進行帝國主義戰爭,并鎮壓人民的反抗。(2)1917年4月,列寧提出將俄國革命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推進的戰略和策略,領導了武裝奪取政權的斗爭。(3)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革命武裝占領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4)成立政權: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宣布推翻臨時政府,成立蘇維埃政權。這次大會標志著蘇維埃政權在俄國正式建立。2.意義(1)宣告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2)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國家,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世界格局,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想到現實的偉大飛躍,開辟了人類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新紀元。(3)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對世界的統治,極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改變了20世紀的世界格局。(4)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社會制度的并存與競爭。視頻情境播放視頻——十月革命合作探究二月革命與十月革命的比較十月革命的進程及意義史料一 俄國當前形勢的特點是從革命的第一階段向革命的第二階段過渡。第一階段由于無產階級的覺悟和組織程度不夠,政權落到了資產階級手中;第二階段則應當使政權轉到無產階級和貧苦農民手中。史料二 見下圖思考:(1)史料一中的“革命第一階段”和“革命第二階段”各是什么性質的革命?各自的主要任務是什么?(2)《列寧同志清掃地球》具體是指什么事件?清掃的對象有哪些?這幅漫畫說明了該事件的什么作用?提示:(1)第一階段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任務是推翻沙皇專制統治。第二階段是社會主義革命,任務是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2)事件:十月革命。對象:資產階級、帝國主義(資本主義)勢力、封建勢力等。作用:十月革命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世界格局,開創了一種全新的社會制度;十月革命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對世界的統治,極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改變了20世紀的世界格局。(三)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問題情境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內容及所學知識,指出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背景如何?有何內容?如何評價這一政策?自主學習(1)背景:十月革命勝利后,蘇俄面臨內憂外患的局面。(2)1918年夏,國內戰爭開始后,蘇維埃政權實行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3)內容:其中最重要的是余糧收集制,規定將農民除口糧、種子糧以外的一切余糧收集到國家手中。(4)評價:保證了前線的糧食供應,緩解了城市饑荒,但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導致戰后的經濟和政治危機。圖片情境問題情境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內容及所學知識,指出新經濟政策是如何實行的?有何內容與意義?自主學習(1)時間:1921年3月,蘇俄政府決定實行新經濟政策。(2)內容:重心是調整國家與農民的關系,通過糧食稅等市場機制建立工農聯盟,同時允許私營企業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并以租讓制等形式在一些經濟部門引入外國資本。(3)意義:新經濟政策的實施,穩定和恢復了國民經濟,鞏固了蘇維埃政權。(4)蘇聯成立:1922年12月,“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簡稱“蘇聯”。圖片情境合作探究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史料一 我們原來打算直接用無產階級國家的法令,在一個小農國家里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生產和產品分配?,F實生活證明我們犯了錯誤。——《列寧選集》史料二 列寧指出:“1921年開春以來,我們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義的辦法來代替原先的行動的辦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謂改良主義的辦法,就是……活躍商業、小企業、資本主義,審慎地逐漸地掌握它們,或者說,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們活躍起來的范圍內對它們實行國家調節?!?br/>思考:(1)根據史料一,分析說明“現實生活證明我們犯了錯誤”指的是什么,列寧的初衷與現實發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2)根據史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在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問題上,列寧的指導思想有何變化。提示:(1)錯誤:指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或希望通過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直接過渡到共產主義。根源:生產關系超過了生產力的發展水平(蘇俄是一個小農經濟占主導地位的國家)。(2)由直接過渡到利用商品貨幣關系發展生產力,向社會主義逐步過渡。問題情境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內容及所學知識,指出斯大林體制是如何建立的?有何成就與影響?自主學習(1)方式:在斯大林領導下,先后實施“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2)成就:到1937年,蘇聯宣布基本實現了“工業化”目標,主要工業部門的產量躍居歐洲首位、世界第二位。蘇聯發展為世界工業強國。(3)表現:①經濟上表現為生產資料公有制,實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計劃體制;②政治上表現為權力高度集中。(4)影響:①積極:蘇聯模式使蘇聯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了工業化,奠定了強大國家的基礎,為后來取得衛國戰爭的勝利創造了物質條件,為蘇聯贏得了巨大的國際聲譽。②消極:蘇聯模式排斥市場經濟,片面發展重工業,在農業集體化中采用強制手段,導致國民經濟比例失調,農業和輕工業長期落后,消費水平相對較低,這些問題影響了蘇聯的發展。圖片情境視頻情境播放視頻——斯大林模式【課堂小結】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