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民解放戰爭【教學目標】 1.能夠按時間順序排列人民解放戰爭中重慶談判、內戰的各階段、北平談判、渡江戰役等重大歷史事件,能夠在地圖上指出相關歷史事件的地點。 2.通過設問和補充材料,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國共雙方的不同方針,認識其本質是專制與民主的較量。 3.通過單元時間軸使學生能夠對單元知識有更宏觀的認識,進而對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治滅亡的原因,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和意義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認識。 4.通過對解放戰爭等史實的講述使學生認識到革命來之不易,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人民抗戰的堅強核心,以此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并激發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難點】 重點: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和意義。 難點: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教學方法】 講授法,多媒體教學法,問題教學法【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1945年中國人民終于迎來了期盼已久的勝利,但是抗戰勝利后,中國人民并沒有迎來和平,而是進入到了人民解放戰爭時期。今天一起學習人民解放戰爭 教師解釋人民解放戰爭的起止時間,階段劃分,統治區域等,由學生填寫這階段解放區和國統區的事件 1.教師過渡,從表格中可以看到國民黨與中共在談判桌和戰場上進行了較量,那么談判桌上我們為何沒有贏得和平呢? 2.談判桌上的較量——為何失去了和平 ①分析抗戰勝利后有能力影響中國命運的政治力量對中國前途的態度 ②國民黨提出談判策略的原因 ③中共是否要赴重慶進行談判,為什么? 本部分主要采用問題教學法,通過追問的方式,讓學生對當時的形勢逐步明朗,進而得出中共為爭取和平而赴重慶談判的擔當與膽略和國民黨假和平,堅持內戰獨裁的本質。 3.戰場上的較量——為和平而戰 本部分采用的是地圖教學法,展示人民解放戰爭各個階段的地圖,由教師對重點戰役進行簡單介紹。尤其要介紹淮海戰役中人民群眾的力量。 教師過渡:從表面上看國共雙方在談判桌和戰場上進行較量,而背后的制度卻是民主與專制的較量 4.民主與專制——人民的抉擇 本部分首先由國民黨拉壯丁和淮海戰役人民群眾支持前線兩張圖片導入。其次,設問為何人民選擇中共。再次,師生共同分析國共雙方的政策。 材料:解放戰爭后期,蔣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觀抽簽,抽到的是“下下簽”,他嘆息敗局已定。不久,毛澤東也恰巧來到白云觀,為助興也抽了一簽,抽到的是“上上簽”,道士大為贊嘆。此事后來蔣介石知道了,說:“天意。”毛澤東卻說:“民意。” 通過上述材料設問: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是民意還是天意? 通過材料和情境的創設,學生已經對國共雙方的政策有了比較深入的比對,可以得出正確的結論,說到底是得民心與失民心的較量。 教師過渡:那么得民心與失民心較量的結果也顯而易見,那我們來具體分析中國能夠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 5.分析中國能夠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勝利 本部分采用小組討論,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雖然能夠清楚得民心失民心的觀點,但是如果將其細化還是有難度,通過小組討論,可以激發思維,相互補充。 6.回顧中共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進程,設問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有哪些重要的歷史意義? 教師此時給予角度的提點,學生自主思考,表達。 教師總結: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代表了人民,這就是本課人民解放戰爭的真正內涵所在。 7.升華總結 從國共兩黨的歷史關系我們可以得出,國共合則兩利、分則兩傷。 只有民族團結,國家統一,才能實現民族的發展。 總結導入,帶入情境 時空概念的運用 追問的教學方式,層層深入,線索更加清晰 地圖教學法,進一步落實時空觀念 材料對比,視覺強烈,認識上升華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