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全民族浴血奮戰與抗日戰爭的勝利【教學目標】 1.時空觀念:通過知識填空表格,梳理本課內容的知識線索,讓學生掌握正面戰場的主要戰役及戰績。 2.史料實證:通過對本課史料的分析運用,培養學生分析史料、運用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做到史論結合、論從史出。 3.歷史解釋:注重相關歷史概念的解讀,論持久戰、根據地的民主選舉制度、皖南事變等,幫助學生加深知識理解。 4.唯物史觀:運用唯物史觀,分析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及意義。 5.家國情懷:通過學習日本侵華罪行和全民族抗戰下中國人民的英勇抗爭,全體中華兒女眾志成城,運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 2.難點:認識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理解十四年抗戰勝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歷史意義。【教學方法】 1.講述法; 2.問題探究法; 3.分析歸納法 4.多媒體教學等。【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總結上節課的知識內容,導入本節課題。 面對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威脅,國共兩黨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實現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全國軍民奮起抗戰。 讓學生整體把握本節課的課程標準和學習重點。一、正面戰場的抗戰 展示PPT,讓學生讀書完成下列表格。 (一)防御階段 1.淞滬會戰,意義:粉碎了日軍三個月亡華的狂妄企圖 2.忻口會戰,特點:抗戰初期華北戰場規模最大、戰斗最激烈的一次戰役 平型關大捷,特點:華北戰場中國軍隊主動殲敵的第一場勝仗,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3.徐州會戰,臺兒莊戰役,特點:抗戰以來中國軍隊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勝利。 4.武漢會戰,特點,抗戰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 5.結果:1938年10月,武漢廣州陷落,抗戰進入相持階段。 (二)毛澤東思想成熟時期:發表《論持久戰》、內容及意義。 (三)相持階段 1.1941年12月,第三次長沙會戰勝利,在國內外產生積極影響。 2.東部沿海工業大規模向西南大后方遷移,華北華東各著名高校師生帶著大量書籍和實驗設備遷到大后方,意義:鼓舞全國人民的抗戰信心,為抗戰勝利打下物質和精神基礎。 展示PPT,設問:國民黨在抗日戰爭中作用? ①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的陰謀,使抗戰成為持久戰; ②為中共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創造了有利條件。 1.讓學生們閱讀教材內容,完成知識表格,突出戰績戰役特點的知識點,讓學生清楚的掌握戰爭過程中的戰役的側重學習內容。 2.培養學生篩取有效信息能力。 3.通過展示相關文字材料及數據,讓學生們能辯證地認識國民黨在抗日戰爭中起到作用。二、敵后戰場的抗戰 1.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 2.百團大戰:時間、地點、指揮、軍隊、作用 3.皖南事變:國民黨頑固派對華中的新四軍軍部發動的一次突然襲擊,國民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頂點。 4.根據地的民主選舉制度:陜甘寧邊區的民主選舉 設問:你如何看待兩個戰場的關系? ①相互配合,協同作戰——抗戰勝利的保證。 ②防御階段,正面戰場是抗日主戰場;相持階段,敵后戰場逐步成為抗日主戰場。 ③兩者存在一定的矛盾和摩擦(如皖南事變)。 1.培養學生閱讀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過展示相關歷史圖片,再現歷史情境,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3.通過了解中共領導的敵后戰場抗戰,讓學生辯證地認識兩個戰場的關系。三、東方主戰場 1.反法聯盟建立:背景、時間、標志、性質、意義。 性質: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組成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 2.中國遠征軍赴緬甸作戰 (了解中國國外戰場的開辟,介紹戴安瀾將軍的英勇事跡。PPT展示) 3.開羅會議:時間、地點、內容 4.中國戰場的地位 1.通過了解國際反法聯盟建立的史實,及從三十年代以來中國抗戰抗擊日本法西斯的重要作用,認識東方主戰場的地位。四、抗日戰爭的勝利 1.中共七大,背景、時間、地點、內容、意義 內容:毛澤東在會上作《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提出黨的政治路線;選舉毛澤東為首的中央委員會;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2.勝利 (1)勝利標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簽署投降書 (2)勝利原因: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進行全民族抗戰; 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相互配合依存;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和國民黨始終堅持抗戰;中共堅持持久戰的戰略和游擊戰的戰術;日本發動的是侵略非正義的法西斯戰爭;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援助,其他世界反法西斯戰場的勝利。 (3)勝利意義: 引導學生分析抗戰勝利的意義,展示相關資料: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使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這一偉大勝利,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整合教材知識內容,歸納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培養學生分析史實得出歷史結論的能力。 2.通過閱讀分析史料,讓學生們認識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引導學生們正視歷史,正確對待現今中日關系,銘記歷史,展望未來。【總結】 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領導下的全民族抗戰,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共赴國難,最終取得全民族抗戰的勝利。【課后反思】 教材容量大、內容多、知識線索事件多,沒有完成課堂教學任務,講解到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結束。新教材增加一些史料,包括文字、圖片、文物等等,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新教材中全面的通史知識體系,對于歷史知識基礎欠缺的高一新生而言,學習難度大,部分學生跟不上進度。內容的深度與寬度把握不好,重難點不突出。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