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封建時代的歐洲第10課 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1 教學分析【教學目標】(1)了解拜占庭帝國的位置和版圖、查士丁尼及其法典、拜占庭帝國的發展歷程和歷史地位等基本史實,從歷史發展角度思考歷史事件的影響和價值。(2)識讀地圖,從中獲取有效信息;閱讀出自《羅馬民法大全》的史料,透過現象看本質。(3)通過分析拜占庭帝國歷史地位,了解拜占庭帝國在世界文明史上起到了承上啟下,溝通東西的作用,感受“絲綢之路”的現實意義。【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查士丁尼法典》的內容和作用教學難點:探討拜占庭帝國強盛、衰亡的原因2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當資本主義文明從西歐的廢墟中升起時,君士坦丁堡仍沐浴在封建城市文明的巨大光輝中,這種文明的古典根基從未斷裂過。作為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它高舉著基督教文明的火炬走過整個黑暗時代,到公元11世紀,君士坦丁堡走到它的頂峰,成為中世紀最富有、最精致的城市。是什么原因導致這座千年帝國的都城毀于一旦 古老帝國的滅亡帶給現代文明哪些深刻的啟示 今天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了解事情的真相。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10課: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走近這個曾極度繁榮的古老帝國,感受它的輝煌,了解它的衰亡。二、新課講授一、一個帝國:1.330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古希臘移民城市拜占庭舊址,建成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395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死后,統一的大帝國分為東西兩部,由其兩個兒子分別進行統治。東羅馬帝國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舊名拜占庭,故亦稱拜占庭帝國。2、圖片展示:《查士丁尼一世統治時期的拜占庭帝國》3.教師提問: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拜占庭帝國為什么還能依然保持強盛 (即東羅馬帝國興盛的原因)答案提示:(1)外部因素:領土為古代文明比較發達的地方,深受高度發達的希臘文化的影響;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文化交流比西部更為順暢,這一帶商業貿易發達,經濟繁榮,形成了許多發達的工商業重鎮,三面環海,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一個“永久的城市,東方的羅馬,東西方之間的一道金橋”;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帝國有著獨特的經濟、文化和戰略優勢,為其延續千年之久提供了外部的保障。(2)內部因素:經濟發展基礎比較優越,奴隸制危機不太尖銳和嚴重,擁有數量眾多的發達城市。各種原因使得拜占庭帝國渡過了危機,國庫充實,實力強大,并且成功抵御了蠻族的入侵,成為了盛極一時的帝國。一個皇帝一部法律: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1、教師多媒體展示材料,讓學生了解查士丁尼的人生經歷。歷史活動:(1)查士丁尼成年后跟隨叔父查士丁從軍,經歷了戰爭考驗。后來,受叔父寵信的查士丁尼隨之成為皇位繼承人,并于527年正式登基。(2)查士丁尼率領軍隊東征西伐,從蠻族手中一度奪回了不少失地,包括北非、亞平寧半島、西班牙部分地區。(3)查士丁尼即位后很快指令成立法律編委會,主持編篆了《查士丁尼法典》。人物評價:(1)查士丁尼是最后一位試圖復興古羅馬帝國的皇帝,盡管他部分取得了成功,但所有政治與軍事功業都隨著他的去世而煙消云散,留給后世的最大遺產是他主持編繁的《查士于尼法典》。(2)查士丁尼一世在位近40年,是帝國歷代皇帝中文治武功最出色的一位,是拜占庭帝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皇帝。然后引導學生思考:查士丁尼統治期間,拜占庭帝國出現了歷史上第一個“黃金時代”,他主要在哪些方面采取了措施 首先是軍事上,東征西戰,奪取大面積領土;其次,在政治上反對腐敗;在經濟上,大力發展工商業。還大興土木,修建宏大建筑。此外,在法律上還編撰《羅馬民法大全》。不過,大興土木及應付戰爭耗資巨大,導致稅收加重,釀成許多地方叛亂,幾乎推翻查士丁尼的統治。3、《查士丁尼法典》來源于《羅馬法》。公元526年2月,查士丁尼大帝頒布一項教令,任命特里布尼厄斯組織一個由10名法學家組成的委員會,主席由“圣宮廷”的前司法長官約翰擔任。委員會有權力用現存的所有資料,并可加以增刪、修訂,隨后把這些救令分別標上發布皇帝的名號,以及施行的對象與日期,再按內容分類,按時間先后排列。這部《敕法匯集》在公元529年頒布施行,也就是著名的《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說:“皇帝的威嚴、光榮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須用法律來鞏固。這樣,無論在戰時或平時,總是可以將國家治理得很好。”4.學生自主學習:指導學生閱讀教材,說說《查士丁尼法典》的概況。《羅馬民法大全》包含哪幾部法律?提示:從529年起,委員會歷時6年,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編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和《查士丁尼法典》。5、分析總結(1)內容:《查士丁尼法典》包含現代法律分類的大部分類型,如基本人權、婚姻、家庭、婦女權益、財產繼承、轉讓、買賣、租賃、借貸、合同等行為規范,也包含現代社會所沒有的內容,如返還逃亡奴隸與隸農、保護非自由人子女、允許人身買賣等條款。(2)目的:查士丁尼編纂法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完全一致的,他試圖通過法律規范的系統化,達到鞏固皇權的目的。實質: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3)評價:《查士丁尼法典》是不同時期的羅馬統治者制定與頒布的法律、法規、命令的匯編,還吸收了許多法學家的研究成果,是羅馬法的集大成者,對現代法律體系影響至深。《羅馬民法大全》影響:仍然承認奴隸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樣把奴隸看作“會說話的工具”。還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定,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提示:《羅馬民法大全》仍然承認奴隸制,但在 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樣把奴隸看作“會說話的工具”。它還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定。被譽為歐洲民法的基礎。表格歸納總結羅馬奴隸制時期和查士丁尼(東羅馬帝國)時期法律文獻法律名稱 內容《十二銅表法》萬民法經濟法《查士丁尼法典》《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7、P50課后活動: 判斷下列表述,在正確選項后面的括號里畫V,錯誤的畫X。《查士丁尼法典》是《羅馬民法大全》中的一部分,但不是查士丁尼執政時期的法令匯編。(V)《羅馬民法大全》集中了古羅馬帝國的全部法律條文。(×)三、拜占庭帝國的滅亡1.圖片展示:《拜占庭帝國的衰亡和奧斯曼帝國的興起》材料研讀材料一 穆罕默德買通了熱那亞商人,借道熱那亞人所控制的加拉太地區,潛入金角灣內,以便水陸攻擊,他調動軍隊5萬,并在波斯普魯斯海峽和金角灣之間鋪設一條長約1.5千米的圓木滑行道。一夜之間將80艘輕便帆船拖上海峽岸邊,5月29日,土軍海陸兩面發動總攻,君士坦丁堡守軍浴血奮戰,誓死保衛城堡,但寡不敵眾,最后城堡被攻陷。材料二 原因是拜占庭的作用是絕對保守的。……但命運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創新。它誕生在一個古老的國度,生活在過去的勢力和榮譽的陰影之中,這種勢力和榮譽正是它所試圖維持和恢復的。……他們很少有人真正具有創造力。——《全球通史》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正文部分,并多媒體展示材料,引導學生思考:拜占庭帝國興衰的原因。答案提示:發展狀況 原 因興 盛 ①地理位置優越 ②商業貿易發達,經濟繁榮 ③繼承和保存古希臘、羅馬文化衰 落 ①對外戰爭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導致帝國衰落 ②滿足于已有的輝煌,不屑于學習和吸納其他文明的優點 ③奧斯曼人的進攻材料研讀材料一 東羅馬帝國因土耳其入寇的危機,常常遣使到意大利去求助。這些使者是比較稍懂希臘古學之人,所以他們便被意大利人拉去做希臘教師了。……后來君士坦丁為土耳其人滅亡之后,希臘人的西徙者,就更日益加多,而古希臘文學的靈魂,也就更加精神勃勃起來。——陳衡哲《西洋史》材料二 拜占庭學者編輯保存的古代典籍為意大利文藝復興提供了材料,更有不少拜占庭學者來到意大利直接推動文藝復興的發展。——武寅等《簡明世界歷史讀本》根據材料分析,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影響。在文化上,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三、課堂總結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后,拜占庭帝國又存在了近千年,成為跨越古代、與其他中世紀新興國家并行發展的又一大文明。帝國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 《羅馬民法大全》。在整個中世紀,拜占庭都是東方與西方、歐洲與亞洲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由于種種原因,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破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這個千年帝國最終壽終正寢,東羅馬帝國滅亡。3 板書設計1.《查士丁尼法典》:目的、內容、《羅馬民法大全》的意義2.拜占庭帝國的滅亡:原因、時間、對文化的影響4 教學反思本節課主要講述了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和拜占庭帝國的滅亡兩大問題。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圍繞這兩大問題分別探討了《查士丁尼法典》編纂的目的和內容、《羅馬民法大全》的內容和評價;分析了拜占庭帝國滅亡的原因以及拜占庭帝國對文化的影響。學生對于拜占庭帝國的探討比較感興趣,氣氛熱烈,展示較好,對于《羅馬民法大全》的認識不夠全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