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封建時代的歐洲第8課 西歐莊園1 教學分析【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知道西歐中世紀鄉村的典型組織形式是莊園;知道領主和佃戶之間的關系;了解西歐莊園的管理情況、農民的生產、生活情況等基本史實過程與方法 通過西歐莊園里領主和佃戶之間的關系以及莊園的管理,分析西歐莊園的特點;通過小組討論,比較西歐莊園中的農民與中國古代社會農民的異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和接受生產力發展決定生產關系變革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激發學生探索求知精神【重點難點】教學重點:西歐莊園的特點教學難點:比較西歐莊園中的農民與中國古代社會農民的異同2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古羅馬人學會了奢華,就有了名利的莊園;英國人看透了工業,就有了鄉村的莊園;俄國人得到了農奴,就有了貴族的莊園;法國人創造了葡萄酒,就有了飄滿酒香的莊園。 從古到今,一座莊園就有它的一種文化和制度,莊園里的秘密可能藏過幾個世紀。課題解析:“中古”:也稱“中世紀” ,指封建社會歷史階段。封建時代的歐洲鄉村是如何管理的呢?當時農民的生活狀況如何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8課:《西歐莊園》,走近西歐中世紀的莊園生活。二、新課講授一、莊園的構成:領主與佃戶1.封建莊園是伴隨歐洲封建制和農奴制的建立而逐漸形成的。它是封建領主在經濟上剝削、政治上統治農奴的基層單位,也是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最基本的組織形式。2..圖片展示:《莊園圖解示意圖》,從圖片分析在西歐莊園里主要生活著哪些人?在莊園里土地是如何劃分的?提示:領主、佃戶(包括自由的農民和缺少自由的農奴;莊園的土地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領主自己保留,直接經營,稱為“直領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戶的“份地”),莊園的周圍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稱為“共用地”,全體佃戶都可以放牧,按照規定共同使用。3.材料研讀材料一: 莊園面積有大有小,大多以村莊為基礎,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林地、荒地、池塘。莊園以農業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以自給,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莊園還有鐵匠、金銀匠等。大的莊園往往成為地方經濟的中心。小的領主可能只有一個莊園,而大貴族可以擁有十幾個甚至更多莊園。材料二(西歐)莊園實際上是個獨立的王國。結合上述材料,分析西歐莊園的性質。提示:農奴依附于封建主,缺乏人身自由;自由莊園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單位。材料三:7世紀法蘭克王國的“農民請求委身文件”。立字人某某,謹致崇高莊嚴之某某大人閣下如眾所周知,我因衣食缺乏,無以為主,請求大人本篤信上帝之虔誠,與慈愛為懷善心,準許我委身于大人監護之下,我已如此作了。以后您必須供給我衣食,予我以幫助和救濟,我將盡我的力量為您服務,不負您的援助與保護。在我活著的時期,我將在合乎我一個自由人身份的情形下,為您服務,維護您的榮譽。我不得脫離您的統治與監護,將畢生投靠在您的勢力與保護之下。因此,您我之間,如一方欲解除此種契約,必須付與對方若干先令作為賠償;此種諒解,永久不得破壞。 (因此,將此種合同繕寫兩份,立約雙方,各執一份) ——法學教材編輯部《外國法制史》編寫組:《外國法制史資料選編》(上冊)結合上述材料,分析領主與佃戶之間是一種什么關系。提示:領主與佃戶之間是統治與被統治、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佃戶有義務為領主勞動,領主也不能隨意沒收佃戶的土地,他們之間具有一定的契約關系。二、莊園的管理工具:莊園法庭1.莊園法庭是公地共同體的管理機構,也是最高權力機構。它既是莊園里領主處理自己與農奴之間關系的機構,同時又是同一村莊里村民之間解決自身事務的機構。它的性質是多樣的,既是處理公共事務的行政機構,又是處理涉訟事務的司法機構。2.材料展示:材料一 佃戶因為沒有認真耕種領主的田地,被罰款6便士;佃戶的家畜誤入領主的園子,被罰款6便士;只要領主的磨坊能夠磨面粉,就不得到莊園以外磨面粉,違者罰款20先令。材料二 無權享用公共牧場但仍在牧場內放牧的人,侵犯了全體村民的權益,判令他們從牧場牽走他們的牲畜,從此不得占用牧場,違者還要被罰款;某人不按規定的價格賣酒,也要被罰款。3.教師提問:(1)根據材料,指出西歐莊園的權利、莊園法庭懲罰各種違法行為的手段。提示:司法權、罰金。(2)根據材料概括哪些行為會受到法庭的制裁。提示:佃戶在勞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勞役、家畜誤入領主的園子、到莊園以外磨面粉、侵犯全體村民權益的行為等。(3)根據材料,指出西歐莊園法庭審判的依據并分析其特點。提示:習慣法或村法。沒有專門的工作人員,沒有固定的開庭時間和地點。(4)綜上所述,分析西歐莊園法庭的作用。提示:莊園法庭既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也有利于維護佃戶的權益,同時莊園也起著維護莊園公共秩序的作用。3、討論:西歐莊園中的農民與中國封建社會的農民有哪些異同。老師總結:相同點:都是獨立的小生產者,擁有自己的生產工具和財產;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都受到封建主的剝削。不同點:西歐莊園的農民主要以勞役的方式受領主剝削;而中國古代的農民則主要以實物地租的形式向地主交租。西歐農民的土地權利受到法庭的保護,佃戶可以利用法庭維護自己的權益,領主與佃戶之間存在契約關系,而中國古代農民幾乎沒有土地,對地主的依附性極強。三、課堂總結正因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這種奇特的政治現象和自給自足的莊園奇景,構成了中世紀西歐文明的獨特性。莊園是歐洲中世紀經濟的基礎。莊園內部的關系是領主壓迫、剝削依附農民或農奴的關系。這一時期是歐洲文明史上發展比較緩慢的時期。莊園法庭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也有利于維護佃戶的權益,同時莊園也起著維護莊園公共秩序的作用。3 板書設計4 教學反思學生之間學習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師給予善于發現問題和勇于表達觀點的學生展現機會的同時,一定要關注相對薄弱、拘謹的學生,給予他們話語權和針對性地創造條件,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這也體現了教育的公平性。西歐中世紀鄉村的典型組織形式是莊園。對于莊園的特點,學生不易理解。為此,我著重通過大量史料,讓學生分析、理解莊園的特點,并通過西歐佃戶與中國封建社會農民的比較,來加深學生的理解,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