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教學設計(UBD)單元標題 第一單元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學科/主題 歷史關鍵詞 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特點設計者 劉海鋒年級 高中二年級時間周期 4課時學區學校制作時間 2023.2.13封面【單元概述】(包括單元背景和單元目標)本單元屬于選擇性必修三第一單元,單元主題為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在教材中包括兩課書的內容。第一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特點,第二課 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通過這課程內容的學習,學生將了解中華文化的內涵、特點和價值,能夠從文明發展和文化傳播等角度認識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課程結束時,學生將要完成表現性任務。針對某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狀進行調查,并對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存在問題提出自己的改進對策。階段一——確定預期結果【所確定的目標】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從人類文明發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價值,認識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我們需要思考哪些基本問題(questions )?】文化與文明之間有何聯系與區別?如果可以用一個人(一件事物)代表中華文化,你認為應當是誰(什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在生活中有何體現?中華文化在歷史發展中形成的特質如何影響當代中國的發展?我們應該如何對待中華文化與外來文化之間的關系?中華文化在哪些方面影響著世界文明與人類社會的發展?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影響著一種文化的興與衰?【預期的理解(understand)是什么?】學生將會理解··:文化與文明之間有區別也有聯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深刻影響著每個中國人;中華文化的特質影響當代中國的發展;中華文化的不斷發展得益于與外來文化的交流,但不意味著無條件接受外來文化;中華文化的傳播與交流深刻影響著中國和世界的發展。【作為單元學習的結果,學生將獲得哪些重要的知識和技能?】學生將會知道(knowledge):幾個關鍵名詞:文化與文明、中華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中華文化的特質(特點);中華文化交流與傳播的表現。學生將能夠(skills):學生將能夠列舉生活中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日常生活影響的例子;學生將能夠學會通過自主查找資料來證明自己的觀點,論從史出;學生將能夠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提出自己的見解。階段二——確定合適的證據【什么能夠證明學生理解了所學知識?】表現性任務(獲得關于理解的證據)任務背景: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同時,外來文化的不斷涌入也同樣沖擊著中華傳統文化。例如,在對待中國傳統節日方面,部分青年人更熱衷于過西方的圣誕節、情人節;又如,中國傳統的戲劇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電視、電影等現代影視傳媒的沖擊下,也愈發式微,青年人中喜歡戲曲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傊?,我們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正面臨“生存”危機。任務要求:作為一名報社的小記者,你和你的小伙伴將負責一期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狀與保護”的采訪,請你就自己感興趣的一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傳統節日、傳統戲曲、客家花燈文化、客家山歌等),調查你身邊的5~10個人,寫一篇調查報告。了解它們對這種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和喜好程度;了解這種文化的生存現狀,并嘗試分析出現這種現狀的原因;在采訪并查閱相關資料的基礎上,提出保護這種優秀傳統文化的措施。評價的關鍵指標: 調查對象是否清晰、原因和措施分析是否有依據、表述是否清晰等級 指標 調查對象 原因和措施分析 表述D等 調查對象選擇錯誤 原因和者措施只是進行簡單羅列,沒有依據。而且沒能對原因和措施的主次順序作出判斷 表述、行文邏輯不清晰;多錯別字C等 調查對象選擇正確 對原因和措施進行簡單羅列,部分給出了立論依據,沒能對原因和措施的主次順序作出判斷 表述相對清晰;錯別字較少B等 調查對象選擇正確 對原因和措施進行了羅列,基本都給出了立論依據。能對原因和措施的主次順序作出判斷,但不夠科學合理。 表述相對清晰;基本無錯別字A等 調查對象選擇正確 對原因和措施進行了羅列,并給出了立論依據。能對原因和措施的主次順序作出科學的判斷 表述邏輯清晰,無錯別字【根據階段一的預期結果,還需要收集哪些證據?】其他證據:(例如測試、小測驗、問答題、工作樣本、觀察報告等等)課堂小測驗、問答題【學生的自我評估與反饋】學生將圍繞評價量規對自己小組的作品進行自評和組間的互評;學生將根據教師的點評對作品進行修訂階段三——設計學習體驗WHERETO逐一列出關鍵的教學和學習活動,同時以WHERETO元素中的相應首字母為每個活動編碼:拋出基本問題,明確學習目標(Where、Hold),介紹表現性任務和評價標準【3分鐘】給出兩幅地圖和一段對話,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文化?文化與文明有何不同?(Hold)【3分鐘】你覺得用什么可以最能代表中華文化?為什么?讓學生說出他們的答案,教師也給出一個答案,并且對這個答案為何能代表中華文化做出解釋。(Equip、Evaluate)【15分鐘】課堂探究:中華文化的發展經歷了哪些過程?教師播放一段關于中華文化的視頻,接著讓學生給出一個表格,讓學生結合書本P2-4頁的內容,完成表格。要求每個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完成表格,教師帶著大家一起完成,并分析每個階段的特征。(Equip、Evaluate、Enable)【20分鐘】如何區分和對待中華文化的精華與糟粕(Rethink)【4分鐘】根據探究表格,引導學生概括中華文化的特點。(Equip)【5分鐘】課堂小測驗,檢測學生上節課的學習情況(Evaluate)【5分鐘】課堂探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史料,了解中華文化的內涵。同時在其中穿插一些中西對比(天人合一與主客二分),深入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Equip、Enable)【15分鐘】課堂探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是什么?結合時政材料,引導學生思考中華文化的價值,深化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同;(Equip、Enable)【10分鐘】讓學生列舉生活中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與價值的例子。教師展示一些圖片與史料,引導學生思考其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Evaluate、Rethink)【10分鐘】導言:引用哲學家馮友蘭的一句話“世界上中國是文明古國之一,其他古國現在大部分已經衰微了,中國還繼續存在,而且還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中國是古而又新的國家?!ぁぁ?,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中華文化能夠延續不斷?(Hold)【3分鐘】介紹基本問題,明確學習目標(Where)【2分鐘】著名的“唐宋變革說”,你認為中華文化的轉型始何時?教師通過唐宋變革說,引導學生思考中華文化的轉型時期,了解近代中華文化在西方殖民和工業文化面前式微的背景。(Held、Equip、Enable)【20分鐘】課堂探究:農耕文明時代中華文化的包容與張力。從佛教中國化的過程以及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過程,引導學生感受農耕文明時代的中華文化自信;(Enable、Equip)【20分鐘】課堂探究:工業文明初期中華文化的式微與轉型。從西學東漸的背景和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這兩件大事出發,引導學生認識工業文明初期,中華文化面臨西方的巨大沖擊和挑戰;(Enable、Equip)【20分鐘】課堂探究:全球化時代中華文化的崛起。引導學生立足全球化時代下,中國人開始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重新思考如何對待外來文化與傳統文化,感受文化自信的重要性(Enable、Equip)【20分鐘】課堂小結,重申基本問題,要求學生做好表現性任務并思考基本問題。(Rethink、Evaluate)(5分鐘)把活動分成若干課時(按實際需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