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自制碳酸酸飲料》教學設計課程類型 【拓展課】化學 主 講 教師授課內容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自制碳酸酸飲料 助 教 1授課對象 初一年級學生 課 時 2授課時間 45分鐘 授課地點 教室課前準備(教具、活動準備等) 飲料瓶、托盤天平、白糖或甜蜜素、小蘇打、檸檬酸、香精、香精等 可以讓學生自帶飲料瓶和白開水或白糖水,教師準備其他物。課程特色 通過自制碳酸飲料的簡單化學小實驗,結合PPT演示講解和現實實驗,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讓學生了解碳酸飲料的制作過程。教學目標 了解碳酸飲料的制作原理。制作碳酸飲料的原理主要是如何生成二氧化碳的過程, 具體辦法是用小蘇打與檸檬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2、學會制作碳酸飲料的程序、方法及注意事項。程序和方法簡單來說主要是:加水、 加糖、加小蘇打,最后加檸檬酸(或者檸檬片)、蓋緊瓶蓋,或者是把加小蘇打和檸檬酸的 先后順序顛倒一下。 3、學會使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具體問題。本節課的控制變量法主要是:先控制小蘇打的數量不變,改變檸檬酸的質量,然后再控制檸檬酸的質量,變化小蘇打的質量,最后對比不同的配方的口感效果。 4、體會實驗法是探究實際問題的一種重要方法。教學重點 明確制作碳酸飲料的原理教學難點 檸檬酸和小蘇打的量對碳酸飲料風味的影響時間分配 教學過程 教學方法 備 注第一課時 5分鐘 10分鐘 30分鐘 第二課時(動手實踐課) 30分鐘 15分鐘 導入: 詢問學生是否經常會選擇在夏天喝可樂,雪碧等碳酸飲料。并告訴學生,如果能自己做飲料,夏天再加不用出門也能喝水碳酸飲料,也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2、明確碳酸飲料的成分。 具體的辦法是讓學生自己去猜、去探究,學生會利用事先 準備好的碳酸飲料、飲料的標簽,然后紛紛發言:“有水、糖、二氧化碳、食用香精、果汁等等, 最后展示課件,明確碳酸飲料的主要成分是水、糖或甜蜜素、二氧化碳、香精或果汁等。 3認識主要的化學成分(根據教學實際情況決定是否講解此內容) ①甜蜜素。學生一般都不了解甜蜜素, 教師用課件展示甜蜜素相關信息。 甜蜜素 是一各種甜味劑,它的甜度約相當于蔗糖50倍,也就是說假如一瓶水加50克蔗糖, 用甜蜜素只需1克就可以了,現在被廣泛地應用食品中。 ②檸檬酸 ③色素 4、明確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 教師設置問題情境,所謂“碳酸飲料、碳酸飲料”最關鍵的成分是什么?學生自然會回答是汽和水,那么汽是什么?汽是二氧化碳,二氧化 碳是怎樣產生的呢?學生自然會聯想到在第六單元學過的用碳酸鈣和稀鹽酸來制取,因為碳酸鈣不易溶于水,而鹽酸一般也不用作食用酸,所以,用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是不行的,這樣就需要尋找食用酸和易溶于水的食用碳酸鹽或碳酸氫鹽,最后由教師提示用小蘇打和檸檬酸。 5、明確檸檬酸與小蘇打加入的量和比例問題。 二氧化碳要靠小蘇打和檸檬酸來生成, 然會涉及量的問題,如果檸檬酸過多,碳酸飲料肯定會有酸味;如果小蘇打過多,碳酸飲料會有苦澀的感覺,即使它們恰好完全反應,如果二氧化碳太少的話,口感也不會太好。對于這個問題,學生無法自己探究出來,只能靠教師提示,這樣教師通過課件解決檸檬酸與小蘇打的比例問題。但它們的量不是完全絕對的, 它有一個范圍。就象用同樣比例的鹽炒出來的菜,有人說咸,有人說淡,有人說正好一樣。一般每500克水加小蘇打1、5克—3克、檸檬酸1、5克—3克。教師給出范圍以后,讓學生自行設計比例,也可以參考教師給的配方表: 小蘇打 小蘇打1.5克3克3克……檸檬酸1.5克3克1.5克……每個小組3—4名同學配方均不相同。 6、探究操作程序。 這一環節不可忽視,學生興致正濃,總想急于動手制作,但不可操之 過急,必須讓學生明確具體的制作程序,才能動手操作。具體制作程序是: ①、每瓶水(約500毫升)加甜蜜素1 克。(直接帶白糖水的不用此步驟) ②、每瓶水加1毫升菠蘿香精或其它果味香精。 ③、每瓶水加1、5—3克小蘇打。 ④、每瓶水加1、5—3克檸檬酸。 ⑤、立即蓋緊瓶蓋,振蕩并觀察現象。 (注意:每組的3—4名同學小蘇打和檸檬酸的比例要各不相同) 7、學生動手制作。 學生動手制作之前,教師要強調安全問題及操作應規范等。為了便于學生操作,大屏幕上顯示出制作的具體步驟,然后學生開始動手制作,教師循回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比如:稱量是否準確、水不要放太多、蓋蓋要及時等等。 8、成果展示。 學生制作完成后,開始進入品嘗階段,這是本節課的高潮階段,但是、 要等到二氧化碳充分溶于水再品嘗,那樣效果才好,可以利用這個時間讓學生匯報 小蘇打和檸檬酸的配比情況。然后讓學生品嘗,每個同學使用自帶的水杯,分別品 嘗不同配方的碳酸飲料的風味。學生們品的是有滋有味。 9、總結匯報。 各組分別總結匯報究竟哪一種配方較好,多數同學說小蘇打和檸檬酸各3克的較好,汽多、口感好,如果小蘇打少、檸檬酸多,則酸味濃,但是有的學生專門喜歡這酸味,如果檸檬酸少、小蘇打多,有點發澀。 問題導入法 小組討論法 自主探究法 討論法 實驗法 總結法 首先讓學生清楚這節課講什么內容,并且學完這節課可以有什么作用 通過對比分析我們平時買的碳酸飲料和自己做的飲料成分不同,了解最基本成分 通過實踐得出口味最佳的配方附 錄 (參考資料或板書等) 參考資料:七年級化學.人教版.第六章初評意見 教學助手(簽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