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七年級美術下冊第二單元2.春天的暢想 教學設計 設計思路本節課是欣賞與評述,感受春光 了解春天。首先,展示體現春天的各種圖片,讓學生感受自然界的春天。第二,美術大師是如何表現春天的,分析古今中外名家的作品如何表現春天。第三,提示學生如果表現春天,自己會用什么表現方法表現,并總結春天給人的寓意及象征。教學目標:1. 知識目標:欣賞與評析藝術家筆下的春天,感受藝術家們從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對春天的贊美,并理解自然美藝術美及其相互間的關系。2. 能力目標:用不同的方式去暢想春天,抒發自己對春天的感受,提出適合自己表現春天的藝術形式或表現方法。3.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美的發現與追求,對生命與自然的親近、熱愛。并培養學生的競爭精神與合作意識。教學重點:理解自然美、藝術美的相關知識及其間的關系。教學難點:提出適合自己表現春天的藝術形式或表現方法。課前準備:教具:有關春天的文學作品,描與春天的圖片資料、與春天相關的錄音帶。學具:水彩、畫筆、草稿紙。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分組競賽法學習方法:賞析法、討論法、總結法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說明一、導入 二、新課欣賞 1、請學生閉上眼睛,用心來聆聽下面的聲音。(播、放有關于春天的信息聲音及音樂的錄音《春之歌》《詠春》等)然后提問:(1)同學們聽到了哪些聲音?(2)判斷這些聲音應該是哪個季節的聲音并說出理由。 2、 剛才我們聆聽了春的聲音,現在讓我們走下座位,把目光投向窗外,親眼去看一看春天,觀察哪些征候或現象傳達了春的信息。 3、 將學生分成四組進行競賽。以組為單位用語言去描繪自己觀察到的春天。用學生的掌聲作標準評出優勝組。 1、展示古今中外美術大師們都在表現春天的繪畫作品,了解美術大師筆下的表現春天的作品,分析藝術作品中表現春天的不同特點:A、中國古代繪畫作品:《梅石溪鳧圖》宋 馬遠B、中國現代繪畫作品:《溪》吳冠中C、中國民間藝術—農民畫:《春天的對話》D、中國民間藝術—剪紙:《報春圖》E、外國古代繪畫作品:《春》波提切利 意大利F、外國現代繪畫作品:馬提斯的作品 提問:1)、,為什么古今中外的藝術大師都在表現春天?他們表現的方法相同嗎?2)、美術大師們是如何表現春天的?3)、如果讓你表現春天的感受你會用什么方法表現? 2、出示畫圖稿紙,命名為《春》。要求學生大膽的聯想,用顏色填充出具有自己個性的春的色彩。(在學生練習中將有關的色彩知識進行簡要講解) 學生感受欣賞 學生思考并回答 學生走下座位,把目光投向窗外,觀察春天的信息。 以組為單位用語言去描繪自己觀察到的春天。 學生獨立賞析作品的表現方法、表現的內容、表達的主題。自己分析并解決問題。 學生思考:要表達自己對春天的感受,會用什么方法。 嘗試運用繪畫的方法表達對春天的感受。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做以適當的講解說明。 用讓學生閉上眼睛聆聽聲音再分析回答問題,可以在課的開始就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為整堂課的教學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 讓學生走下座位觀察,可以通過適當的活動活躍課堂氛圍,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通過競爭式的語言描繪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分組競賽的方式可以增強學生的競爭的意識與團隊合作精神。 讓學生獨立賞析作品,自己分析并解決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課堂小結 總結:之所以古今中外的許多藝術家都在表現春天:春是四季之首,是生命的開始,是一年中最美的一個季節。就如現在的同學們,你們也是一個春天——生命的春天。所不同的是:自然界的春天可以循環再來,而生命中的春天卻只有一次。希望同學們能象欣賞美好的春天一樣珍視自己生命中的春天,不讓她虛度。同時也能象愛惜自己的春天一樣去愛惜大自然中的春天,愛惜春天中的每一個生命。 四、課后拓展 布置學生總結本課所學知識,為下節課的繪畫春天收集素材。 板書設計:感受春光 了解春天 一、自然美與藝術美:1、 自然美——客觀世界中自然物自然現象的美。2、 藝術美——藝術作品呈現出來的美。3、 二者關系:藝術美來源于現實美又高于現實美。二、用春的色彩填充此圖 教學反思: 1 .活動效果:學生走進大自然,親自去觀察感受春天,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開展活動,張揚了學生的個性,發揮了想像力和創造力,培養了團隊協作精神。2 .作業評析:各小組合力創作的春天的畫,五彩繽紛、色彩鮮艷、形式多樣,對春天描繪的非常生動、有趣。3 .改進措施:教學每個環節都要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思辨性,活動性,表現性。提高教學效果。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