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教學設計課標要求本課闡明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明確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樹立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理念。結合本課內容,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樹立科學精神,實事求是,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促進個人成長、社會進步、國家發展;積極進行公共參與,凸顯學生人民當家作主的責任擔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斗終身。二、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通過了解中國夢的本質,認識到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人民是中國夢的創造者和享有者,堅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科學精神:領會中國夢的本質內涵,把握發展機遇,應對各種挑戰,明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正確抉擇。公共參與:通過暢談“我的夢”、“實現我的夢”引申到“中國夢”、“實現中國夢”,明確青年學生在實現中國夢中的重要作用,樹立堅定理想信念,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三、學生情況高一學生步入高中生活兩月有余,這個年齡段的他們充滿生機和活力,好奇心強,學習興趣容易被激活。從課堂角度談,學生課堂活躍,能積極參與合作、討論,且敢于表達自我想法。但是,部分同學理解問題的思維比較局限,擴散不開。因此,結合本課主題,創設課堂討論和活動環節,接軌學生實際生活,發散學生思維,增加想象空間,把實現中國夢這一主題由理論過渡到實踐。四、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中國夢的本質。依據:只有明確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才能為實現中國夢不懈奮斗。通過創設活動突破該重點。讓學生談家鄉變化,接軌實際生活,真正理解中國夢本質。2、教學難點:實現個人夢,實現中國夢。依據:本框內容詮釋了中國夢的內涵,目的是讓學生用理論知識來指導實踐。“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只有在實際生活中真正落實,才能實現個人夢想乃至實現中國夢,達到課標要求。通過情景活動,讓學生結合實際討論怎樣實現個人夢,再升華到實現中國夢,突破難點。五、教法和學法1、教法:結合課標要求,德育為先,能力為重,本節課采用議題式教學方法,圍繞相關議題,通過活動型課程的實施提示學生思考問題的情境,提供給學生表達的機會,引導學生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情感認同。2、學法: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討論法,積極參與課堂,在此過程中提升自我表達能力,真正體現課堂主體地位。3、教學手段:據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教學設備的狀況,采用多媒體教學。六、課型:新授課七、課時:1課時八、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5分鐘)視頻導入:通過視頻一《中國夢是咋來的》讓學生了解中國夢的由來,回顧中華民族屈辱歷史,明確不能重蹈覆轍,必須復興。教師:“只有創造過輝煌的民族,才懂得復興的意義;只有歷經過苦難的民族,才對復興有如此深切的渴望。”今天的我們,能實現也必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引出課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設計意圖:視頻導入,激發學生情感,為學習新課做好情景鋪墊。)講授新課環節一:展示學習目標和核心素養目標。(3分鐘)(設計意圖:讓學生知道本節課要掌握的核心內容和要達到的要求。)播放視頻二,習近平總書記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內容進行闡述,明確中國夢的內涵。教師:習總書記對中國夢的深刻詮釋,讓我們感受到“中國夢”其實離我們不遙遠,并且“中國夢”就在我們身邊。(設計意圖:通過視頻二的闡述,讓學生清楚中國夢的內涵,激發學習興趣,為下一環節做鋪墊。)環節二:展示總議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1、展示議題一:筑夢 我的夢?——中國夢?(5分鐘)教師引導學生積極說出個人夢想,簡單評價,然后引申到“中國夢”,說明個人夢匯聚形成中國夢。教師:知道了中國夢的內涵是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那么我們為什么要確立這樣的中國夢呢?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補充。(設計意圖:拋出問題,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明白個人夢雖小,但匯聚起來就會形成偉大的中國夢,增強情感認同和政治認同。)教師:中國夢把國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為一體。那么這個偉大夢想是怎樣體現在我們生活中的?2、展示議題二:知夢 中國夢的本質是什么?(10分鐘)教師活動:展示三組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到中國夢的本質就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學生活動一:結合中國夢的本質內容,談談家鄉的變化。(接力賽)學生接力回答自己感受到的家鄉變化。教師總結:我們的家鄉之所有如此大的變化,究其根源就是依靠人民的力量。引導出中國夢與人民、與國家、與民族的關系。知曉中國夢的幾對關系,再通過課件展示中國為世界做貢獻的幾組圖片,說明中國夢也是奉獻世界的夢,中國致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設計意圖:進行活動,可以讓學生感知身邊的變化,知曉中國夢不是遙不可及的夢,中國夢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突破難點。明確人民是中國夢的創造者和享有者,中國人民積極為世界做貢獻,增強實現夢想的堅定信心。)播放視頻三:《百年后的中國》回顧歷史,展望未來。(10分鐘)展示議題三:圓夢 實現我的夢——實現中國夢學生活動二:怎樣實現我的夢?學生小組討論,并寫下具體做法,且把寫下來的做法粘貼到黑板上進行展示。教師評價展示結果,鼓勵學生要把想法變為現實。播放視頻——《班主任寄語》,升華課堂氛圍。(設計意圖:讓學生寫出自己為實現夢想的具體做法,照應議題一筑夢。播放班主任寄語,升華課堂氛圍,從情感上感染學生,讓學生認識到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應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時刻為中國夢的實現做好準備。以此突破難點,落實核心素養中科學精神與公共參與。)(三)課堂小結(2分鐘)通過板書帶領學生總結本課內容:確立中國夢的原因、中國夢的本質、中國夢與人民、國家的關系。原因:中國夢把國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為一體。整體利益、共同愿景、最大公約數、最大同心圓。本質: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關系:人民的夢、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中華兒女的夢、奉獻世界的夢。教師總結:中國夢的實現要靠我們每一個人付出努力,把小我融入大我,凝聚中國力量、弘揚中國精神,相信偉大夢想終究實現!(四)課堂練習:判斷說明題、選擇題(5分鐘)一、判斷說明題1、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是實現共產主義。( × )2、中國夢僅僅是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的夢。( × )3、中國夢最深沉的根基在黨員心中 ( × )4、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黨和國家的事,與我們青少年毫不相干。( × )二、選擇題1、中國夢,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重要指導思想和重要執政理念。習總書記把“中國夢”定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并且表示這個夢“一定能實現”。下列關于中國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①中國夢表達了每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景②中國夢的實質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③中國夢成為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最大同心圓④中國夢是所有發展中國家人民追求幸福的夢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夢不是鏡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號,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國人民心中。”下列關于中國夢與人民的關系,理解正確的有(D)①中國夢的實現必須立足于每個人的意愿②中國夢與每個中國人民的夢想完全一致③中國夢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根本歸宿也在于人民④中國夢只有同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成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時間不等人!歷史不等人!時間屬于奮進者!歷史屬于奮進者!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必須同時間賽跑、同歷史并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 (A)①每個人把小我融入大我②一代代青年矢志奮斗③堅定文化自信,全面繼承傳統文化④每個人都以國家利益為重,舍棄小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五)課后作業:“暢想2035”。讓學生以寫信的形式暢想14年后的自己和國家,字數不限。(設計意圖:布置該作業,讓學生結合前面所說的夢想,展望未來,當下能為實現目標而努力奮斗。)教學反思通過三個議題和兩個活動的創設,環環相扣和不斷升華,讓學生參與其中,發揮其主體作用,能夠從筑夢、知夢到圓夢,深刻領悟中國夢的內涵,明確自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參與者和建設者。不足之處:在學生活動環節,參與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在以后的課堂中應注意多引導學生參與活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