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從“入世”到“進博”看經濟全球化與中國——《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教學設計教學背景【教材分析】本節課的內容為高中政治教材選擇性必修1《當代國際政治和經濟》第三單元第七課第二框的內容,也是對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的關系總結。教材內容由探究與分享、教材正文、相關鏈接、名詞點擊四個部分組成。具體內容圍繞“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貢獻者”、“中國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推動者”三個議題展開,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如何參與國際經濟活動。【學情分析】1.認知狀況:學生在學習了必修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及必修2《經濟與社會》的內容后,已經具備了基本的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知識和開放理念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學生始終覺得經濟全球化與自身的距離有些遙遠,在生活中如何融入全球化停留在感性認識。2.心理狀況:深圳學生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是改革開放最前沿的陣地,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快、創新創業氛圍最濃厚的城市,因此對中國融入全球化的相關歷史和理論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學目標【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加深對我國對外開放這一基本國策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對這一基本國策的高度認同。科學精神:正確把握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沖擊和挑戰。法治意識:遵守世貿規則。公共參與: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為經濟全球化作出更多貢獻。【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全球義利觀,培養學生的國際主義情懷,增強個人本領在全球化浪潮中游泳,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堅定為實現個人職業夢想而努力的決心。【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閱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全面看問題辯證思維能力。【知識目標】辯證認識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國也是經濟全球化的貢獻者。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通過了解入世過程和入世帶來的變化,辯證認識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經濟全球化的貢獻者。樹立正確的全球義利觀,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雙向認識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的關系,即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貢獻者,是推動者也是負責任的大國,是行動派。教學方法1.議題式教學法 2.情境教學法教學過程總議題:如何理解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貢獻者?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本節課學習高中思想政治選擇性必修1第三單元第七課第二框的內容,大家知道我們什么時候加入世貿組織的嗎?我們先看一個視頻《入世20年,快閃進博會》【學生活動】從“入世”到“進博”看經濟全球化與中國,你如何評價中國與世界雙向互動?設計意圖:結合學生對進博會和入世20年的感性認識,引導他們深化對經濟全球化與中國關系的認識,推動形成雙向思維和辯證思維,引出我們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的認識。新課講授議題一:從中國入世20年總結中國何以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情境創設】“創業”艱難,成績斐然入世后中國能在世界上獲得公平競爭的地位,無論是公司還是國家,都將在統一的規則框架下貿易,也因此獲得了良好的國際環境。當然為了獲得公平競爭的權利,中國需要接受世界的規則(接軌),比如降低關稅、國內進行市場化改革,減少政府對國內經濟的干預、進口限制逐步取消、服務貿易逐步開放等。這些將代表中國徹底融入市場化的浪潮。進一步有力的盤活中國經濟,大量外資涌入進來,各種生產也轉移進中國,出口上,2001年中國是世界第六大商品出口國,然而到2009年,中國便躍居第一。進口上,2001年至2018年,中國貨物進口年均增長約13.6%,高于全球平均水平6.8%。外國的投資也帶來了資本和技術推動就業、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20年來,中國GDP增長了八倍,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占世界經濟比重從2001年的4%增至2020年的17.4%。總之,中國入世意味著開放提高到新水平。【任務驅動】結合視頻和文字材料分析,從國家、企業和居民個人的角度思考:中國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意義?【學生活動】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角度思考和總結。設計意圖:通過直觀的數字呈現,感受入世后的數據中國,數據喜人,成績優秀,進步巨大,簡單歷數入世談判過程,感受前輩們創業艱辛和立業偉大,感受他們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勇氣和決心,智慧和毅力,感受中國擁抱世界的帶來可喜變化,從國家、企業、個人三個角度總結中國入世的意義,培養學生熱愛國家,行動報國,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自身所肩負的社會責任,培養學生促進國家進步的使命感。議題二:從中國“入世”20年總結中國何以是經濟全球化的貢獻者?【情境創設】言必信,行必果入世20年,中國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兌現開放的承諾,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接近30%,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出口上,外國消費者可以以低廉的價格購買到中國商品,降低了他們的生活成本。進口上,我國有14億多人口的大市場,中國已連續12年成為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是許多國家的主要出口目的地。中國市場正邁向“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中國對外投資從26位上升到全球第一位。連續舉辦四屆進博會,不斷搭建完善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備受世界矚目。中國人民張開雙臂歡迎各國人民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帶動一大批國家聯動平衡發展。改革不止步,我國持續降低進口關稅,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持續放寬市場準入,精簡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減少投資限制,提升投資自由化水平;穩步擴大金融業、服務業等開放進程。【任務驅動】結合材料分析,從“減”和“增”兩個角度思考:中國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對世界國經濟發展的意義?【學生活動】總結“減”和“增”的表現,論證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貢獻者。設計意圖:通過直觀的數字呈現,感受中國入世后的數據世界,中國發展帶動一大批國家聯動發展包容性發展,中國給世界驚喜,中國給世界機遇,樹立學生全球視野和正確的全球觀。議題三:從中國連續舉辦進博會總結中國何以是經濟全球化的推動者?【情境創設】進博會中的智慧和氣魄習近平主席在多個場合多次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多邊主義就是大家的事情,大家一起商量推動,大家的規則,大家一起制定遵守。不能把一個或幾個國家制定的規則強加于人,也不能由個別國家從所謂“實力地位”出發,給整個世界“帶節奏”。但國際上總有一些勢力,裝得正,藏得深,表面上信誓旦旦講多邊主義,做的事卻是拼湊小圈子,搞意識形態對抗。掛多邊主義之名,行單邊主義之實,企圖搞利己害人的假多邊主義。其實,這種行徑,到頭來既解決不了本國問題,更應對不了人類面臨共同挑戰,最終得不償失。中國有14億多人口和4億以上中等收入群體,每年進口商品和服務約2.5萬億美元,市場規模巨大。中國提供進博會大平臺,意在擴大進口,促進貿易平衡發展。讓中國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為國際社會提供了大好機遇。進博會的正能量輻射到方方面面,讓世界一起變得更好。中國連年舉辦進博會,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體現了堅持“拉手”而不是“松手”,“拆墻”而不是“筑墻”的善意,體現了堅持合作共贏,以各國共同利益為重的誠意。進博會共吸引了5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600多家企業參展,來自全國各地的39個交易團、599個交易分團也都加大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洽談合作。進博會還為推動最不發達國家對華出口搭建了新平臺。【任務驅動】結合材料回答,進博會體現出中國在經濟全球化中怎樣的“中國態度”“中國主張”“中國行動”,請從這三個方面分析說明。【學生活動】解決一個個小問題:1.一些國家開放的“三觀”正嗎?2.解決共同挑戰更要奉行什么原則?3.一般的國家都是想辦法瘋狂輸出商品,我國為什么還主動多進口?4.“松手”是指什么?“筑墻”是指什么?5.進博會的正能量是什么?6.進博會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如約而至,體現了什么?設計意圖:通過一個個小問題的解決,最后總結出結論。引導學生用辯證的思維看待進出口的關系,正確認識貿易差額,強化學生弄清楚進博會中的智慧,彰顯進博會的氣魄,體現我們對經濟全球化的態度、主張和行動,最后要上升到“哲學高度”,引導學生深層次思考東西方義利觀的文化差異,增強四個自信。板書設計課后作業課后作業:請小組合作查閱中國加入世貿后的“數據深圳”,從身邊感受深圳和世界的雙向進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