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追求智慧的學問一、教學目標必備知識:1.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2.哲學的本義和任務;3.哲學的含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含義;4.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5.哲學與方法論的關系;6.哲學與具體科學知識的關系。關鍵能力:1.聯系身邊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學思想舉例說明哲學并不神秘,生活處處有哲學;2.通過比較分析法對哲學與世界觀、方法論、具體知識三對關系進行分析;3.通過對身邊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學家觀點的體悟,提高學生的思維層次,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4.運用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系原理,說明哲學可以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通過對哲學的產生、哲學與生活的關系的分析,增強我們對哲學的體悟和思想認同:通過對哲學與具體知識的學習,增強我們以哲學為指導,學好具體知識的自覺性。科學精神:通過哲學與具體科學知識關系的學習,懂得哲學的指導意義,從而使學生熱愛哲學,喜歡哲學,自覺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三、教學重點教學重點:哲學的起源: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2.教學難點: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四、課前準備教具:黑板、粉筆、多媒體五、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新課講授哲學的起源先哲談哲學柏拉圖指出:"thauma"(驚奇)是哲學家的標志,是哲學的開端。柏拉圖滿蘊深意地說:"iris"(彩虹,虹之女神,宙斯的信使)是"thauma"(驚奇)之女,并無誤溯其血統。"Iris"(彩虹)向人傳達神的旨意與福音,哲學是由驚奇而發生。在其注目之下,萬物脫去了種種俗世的遮蔽,而將本真展現出來。由此,它把自己展現為一種真正解放性的力量。亞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學》中說: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都是由于驚奇而開始哲學思維的,一開始是對身邊不解的東西感到驚奇,繼而逐步前進,而對更重大的事情發生疑問,例如關于月相的變化,關于太陽和星辰的變化,以及關于萬物的生成。一個感到困惑和驚奇的人,便自覺其無知。黑格爾認為:哲學是一種特殊的思維運動,哲學是對絕對的追求。"哲學以絕對為對象,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黑格爾《小邏輯》。先賢的觀點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遵循這樣的規律(道):事物本身的內部不是單一的、靜止的,而是相對復雜和變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陰陽的統一體。胡適在《中國哲學史大綱》中稱"凡研究人生切要的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一個根本的解決:這種學問叫做哲學"。李澤厚先生說:"哲學終結,思想開始"。還說:海德格爾之后,該是中國哲學登場出手的時候了。"讓哲學主題回到世間人際的情感中來吧。讓哲學形式回到日常生活中來1.哲學的本義哲學是一門熱愛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它致力于總體上把握人與世界的關系。Philo+sophia=Philosophia 愛追求+智慧=愛智慧/思哲學本身并非就是智慧,而是追求智慧之學。2.哲學的起源(1)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人類從事的兩項基本活動 :認識世界改造世界(2)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認識世界)在生活實踐中,人們會自覺不自覺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圍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觀念來指導自己的生活和實踐。在這些思考中,會觸及這樣或那樣的具有哲學性質的問題。在這一意義上,可以說:哲學起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哲學不是一成不變的任何哲學都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精神生活的構成部分,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因此,哲學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隨著時代和社會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發展。真正的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真正的哲學之所以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就是因為它從最一般本質和最普遍規律的層面上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把握了時代的脈搏,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3.哲學與生活的關系違背客觀規律,注定不成功事物的聯系具有普遍性只看到靜止,沒看到運動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媽媽:孩子發燒了,趕緊去醫院!奶奶:別上醫院,燒張紙就能好.....媽媽:您錯了,生病要去醫院找醫生。1.世界觀:(1)含義: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2)形成:每個人都要接觸周圍的事物,都會通過實踐活動獲得對事物的認識,這種認識積累多了,就會形成對世界的一定看法。(3)內容:世界觀所涉及的問題,是關于整個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問題。注意:(1)從“整個世界”看,“整個世界”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三部分,世界觀應是從“整個世界”的角度談看法和根本觀點的,而不是針對其中的某一部分,更不是針對世界上的某一或某幾類具體事物。(2)從“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看,世界觀不是零散的、具體的看法,而是帶有共同性、一般性、根本性的觀點。如“位置移動了”“性質變化了”“數量增加了”等都不是“總的看法”或“根本觀點”。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應該是撇開各類事物的差異性,從中概括出的所有事物的共性,即從“位置移動了”“性質變化了”“數量增加了”等中概括出的“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的”這一共同的、一般的、根本的觀點。(3)世界觀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觀是零散的、不自覺的,而哲思考: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那么,人人都是哲學家嗎?為什么?2.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1)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①世界觀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發形成的世界觀不等于哲學。②哲學是哲學家依據一定的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把不自覺的、不系統的世界觀加以系統化、理論化而形成的思想體系。③我們既反對把哲學簡單化,把零散的、不自覺的世界觀當作哲學學說,也反對把哲學神秘化,認為哲學與普通人無關(2)哲學與世界觀的區別和聯系。哲學 世界觀區別 含義 關于世界觀的學問 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主體 只有經過系統學習的人才能掌握(哲學家) 自發形成,人人都有特點 是系統化、理論化的 一般是零散的、不自覺的聯系 ①哲學以世界觀為內容,世界觀以哲學為最高表現,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②哲學與世界觀的研究對象都是整個世界。 ③哲學與世界觀都有科學與非科學之分。 ④哲學與世界觀都來源于生活實踐,并在實踐活動中發展和接受檢驗3.哲學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世界觀 方法論區別(含義) 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用世界觀作指導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論聯系 ①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不存在脫離世界觀的方法論,也不存在脫離方法論的世界觀。 ②哲學既是世界觀,也是方法論,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三)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哲學作為一門學問,和我們平時所學的數學、化學、物理一樣么?有什么區別?1.具體科學具體科學揭示自然、社會和思維某一具體領域的規律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系區 別 哲學 具體科學研究對象 整個世界 某一具體領域揭示的規律 揭示整個世界的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 揭示世界某一具體領域的規律作用 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論指導 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體方法指導聯系 ①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知識進行概括和升華,從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 ②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③哲學與具體科學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系,不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防止兩種錯誤傾向 ①替代論:把哲學看作“科學之科學”,認為哲學可以取代具體科學; ②取消論:輕視哲學,否認哲學對具體科學的指導作用2.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1)具體科學與哲學的區別具體科學:揭示自然、社會和思維某一具體領域的規律和奧秘哲學:對個別的規律和特性進行新的概括和升華,從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哲學的研究對象:萬事萬物的共同性質和共同規律;人與外部世界共同的本質關系;處理人與外部世界關系的共同規律。①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著哲學的發展。恩格斯說:“推動哲學家前進的,決不像他們所想象的那樣,只是純粹的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動他們前進的,主要是自然科學和工業的強大而日益迅猛的進步。”②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注意: ①“指導”有兩重性,不能只當成“促進”。同時指導是一般性的,不是具體方法的指導②只能說“哲學是全部科學研究之母”。不能說“哲學是科學之科學”3、結束新課哲學是指導人們生得更好的藝術。哲學的任務就在于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馬克思主義哲學可以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彎路;可以幫助我們形成正確的思維方法,鍛煉我們的思維能力,激發我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指導我們的美好生活。學好哲學,終身受益。4、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什么是哲學、世界觀、方法論、具體科學,以及哲學與世界觀、方法論、具體科學之間的關系,打開了學習哲學的大門,明白哲學不是高高懸在天上的,哲學就這我們的身邊,哲學能夠指導我們生活的更好。六、板書設計哲學的起源追求智慧的學問 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七、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學案及同步課時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