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0.3依法收集運用證據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掌握收集和保存證據的重要性。2.掌握不同案件中有不同的證據以及舉證責任是不同的,提高我們的法律意識,在生活中要保存好相關證據。3.明確什么是證據。【核心素養】【科學精神】 了解證據的概念,證據的種類;理解收集和保持證據的要求。【法治意識】 明確我國訴訟法中規定的舉證責任承擔。結合實例體會舉證對于訴訟成敗的意義。樹立證據意識。【公共參與】學會收集、保留證據,提高舉證能力。【教學重點】理解收集和保持證據的要求證據的類型【教學難點】明確我國訴訟法中規定的舉證責任承擔【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總議題:依法收集運用證據【教學過程】導入新課俗話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從訴訟角度看,即從打官司角度看,打官司就是打證據,如何收集證據,證據的種類有哪些,舉證的原則是什么,是我們本節課學習的內容探究與分享胡某向于某借款5萬元。借款到期后,于某多次催討,但胡某僅支付了3萬元,余款未償還,于某只好向人民法院起訴。胡某卻一口咬定借款已經還清,還出具了于某親筆簽字按指印的收條,收條上寫著:“今收到胡某銀行匯款叁萬元整。4月11日還剩余款貳萬元整?!庇谀吵姓J收條是自己出具的,但收條是說胡某還剩2萬元沒有還清。二人就“還剩余款貳萬元整”是指“已還”還是“還剩”爭執不下。人民法院在調取證據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雙方進行了一次測謊,最終認為在胡某未提供其他證據進一步證實的情況下,無法認定其已還清余款2萬元,逐判令胡某歸還于某借款本息。思考:你認為這張收條能作為證據使用嗎 學生討論交流回答教師提示 、學生總結得出答案:表述不清,無法作為證據使用。議題一:處處留心皆證據1.證據(1)含義:就是證明的根據,訴訟過程中用來證明案件事實的根據。(2)作用:①打官司就是打證據。證據是打官司決勝負的關鍵砝碼。② 對司法機關而言,證據是查明案件真實情況的重要手段,是作出正確裁判的依據。③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證據是當事人主張自己權利的重要工具。④在刑事訴訟中,證據既是揭露犯罪的有力武器,也是保障無辜者不受錯誤追訴的盾牌。2.證據的種類收集與保存證據(1)原因:收集與保存證據非常重要。如果缺乏證據意識,不注意收集和保存證據,一旦發生糾紛,難免處于不利地位。(2)要求:,做事要留痕,講的就是要留證據。(3)體現:①與別人合作要盡量簽書面合同;②借錢給別人,要對方寫借條;③返還比較重要的東西給別人,要對方寫收條;④買東西或者接受服務要盡量索取發票;等等。【知識拓展】:物證和書證 物證是以物品的形狀、質量規格、痕跡等外部特征和物質屬性證明案件事實。 書證是以文字、符號、圖形的思想內容證明案件事實。 如果一個證據同時具備兩種證明方式,則既是書證又是物證,理論上稱為物證書證同體。【相關鏈接】:收集證據小貼士①減少現金支付,盡量使用銀行卡或者第三方支付。一旦出現糾紛,銀行流水和支付憑證是重要證據。②養成保留票據、合同的習慣。如購物小票、交通票據、營業廳的業務合同,這些日常的合同證據建議保留幾個月至一年。③不要輕易刪除聊天記錄。因為刪除相關記錄,也同時刪除了證據。④養成文字確認的好習慣。無論是借錢還是還錢,現金支付還是轉賬,支付完成后,不妨給對方發個短信之類的信息,確認之前發生的行為。請思考:偷拍、偷錄的資料能否作為民事訴訟的證據?學生討論交流回答教師提示 、學生總結得出答案:證據的取得要合法,民事訴訟中非法證據排除的根本性標準在于收集該特定證據的手段與結果是否對他人的合法權益造成了侵害。如果偷拍、偷錄是通過非法手段取得的(如竊入別人家中),這種資料就不能作為證據;如果不是通過非法手段取得的,則可以作為訴訟證據議題導引劉女士乘坐公交車時錢包不慎被竊,里面有別人寫給她的38萬元的兩張借條。事后,欠款人賴賬,劉女士只好起訴到區法院。劉女士在律師的指導下,給債務人打去電話稱借條丟了。債務人在電話里推脫:不能再補寫了。其實這一切都被錄音了,劉女士又去了公證處對錄音資料做公證。劉女士的證據意識,使自己在不利情形下維護了權益。[探究](1)什么是證據 上述案件中劉女士提供了什么種類的證據 (2)民事訴訟中為什么要求當事人提供證據 學生討論交流回答教師提示 、學生總結得出答案:提示:(1)證據是指訴訟過程中用來證明案件事實的一切憑證或根據。民事訴訟中的證據是當事人主張自己權利的重要工具。上述案例中劉女士提供的是視聽資料。(2)民事訴訟中大多數證據就在案件當事人手中,完全依靠法院收集證據只會使法院花費大量的時間、人力和物力,爭議的處理速度會大打折扣,甚至因為收集不到證據而無限期拖延下去。因此,民事訴訟中要求當事人提供證據。典例示范1.某投毒案中,犯罪分子用液體毒劑A使被害人中毒,投毒后該液體即迅速揮發為氣體,融人空氣中,后經專家現場檢測才認定空氣中的A氣體。則在本案中,A屬于( )A.物證B.鑒定結論C.不屬于法定證據種類D.既是物證又是鑒定結論學生討論交流回答教師提示 、學生總結得出答案:[解析]物證是指以其外部特征、物品屬性、存在狀況等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物品和痕跡。本案中A氣體的屬性證明案件事實,故應屬物證,A符合題意。B.C、D均不符合題意。變式訓練1.老鄭與老呂是生意合作伙伴,也是多年好友。一天,老呂用手機短信向老鄭求助,說他有筆8萬元的保險費急需繳納,手頭正緊,請老鄭救急,還說幾天后就還。看在老朋友份上,老鄭打了8萬元到老呂的賬戶,連借條都沒要。沒想到老呂不認賬,說這8萬元是老鄭應付的加工費,不是借款。由于沒有借條,老鄭在法庭上只能拿短信作為證據。短信屬于哪一類證據 ( )A.視聽資料B.電子數據C.人證D.鑒定意見學生討論交流回答教師提示 、學生總結得出答案:[解析] 民事審判的證據包括:當事人的陳述、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人證言、鑒定意見、勘驗筆錄。視聽資料包括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等,而像微博、短信、電子郵件等屬于電子數據證據,B符合題意。議題二:主張權利靠舉證探究與分享某通信公司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梁某支付拖欠的話費。通信公司提交的主要證據是一份有梁某簽名的移動電話開戶申請表。但梁某提出,開戶申請表上的“申請人”簽名并非其本人書寫。經查實,該簽名確系他人所為,但通信公司手頭只有梁某的身份證復印件,并沒有任何的委托手續。在案件審理過程中,關于梁某是否辦理過該移動電話的開戶申請,雙方意見截然相反。思考:假如你是本案的當事人,你會提出什么主張?你可以提供 哪些證據?學生討論交流回答教師提示 、學生總結得出答案:⑴如果我是梁某會向人民法院主張,請求判令梁某拒付該手機號拖欠的話費,并賠償因訴訟給梁某帶來的經濟損失。⑵梁某向法院提交的證據有:證明自己的身份證件遺失(派出所的身份證掛失信息)或被盜用(證人證言);證明自己與該手機號無實際的聯系(申請法庭調取該手機號通話記錄)。證明自己因訴訟務工時間及經濟損失(因訴訟向單位的請假條及工資標準)1.訴訟活動的舉證責任①民事訴訟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原則。法律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②“舉證責任倒置”的原則:當案件當事人因欠缺專業知識或者遠離證據而難以舉證時,法律岀于公平合理的考慮,由對方負責舉證。思考:承擔舉證責任的都是原告學生討論交流回答教師提示 、學生總結得出答案:提示;不能把“誰主張,誰舉證”這一舉證原則理解成原告主張要舉證,被告沒有主張不需要負舉證責任。【相關鏈接】:常見的舉證責任倒置情形常見的舉證責任倒置情形有:(1)因污染環境、 破壞生態發生糾紛,由行為人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2)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由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對其沒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注意:訴訟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也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原則。(2)行政訴訟①要求:作為被告的行政機關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②原因:行政訴訟的核心問題是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是否合法,而行政相對人在舉證能力上無法與行政機關抗衡。③目的:通過舉證責任分配方式來體現公正。(3)刑事訴訟(1)刑事訴訟法規定:①公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人民檢察院承擔;②自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自訴人承擔。(2)刑事訴訟法還規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并排除用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相關鏈接】正確把握三大訴訟中的舉證責任舉證基本原則:(1)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2)證據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是訴訟的靈魂。(3)在訴訟中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則,有利于正確解決糾紛,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實現公平正義。議題導引李某從甲地乘車去乙地,但車到中途車主便以車壞了為由而讓李某下車,李某被扔在半路并且車主不肯退還車費。李某氣憤之余,向人民法院起訴車主并且要求賠償損失,但李某因證據不足而敗訴。[探究](1)案例中的李某應該需要什么樣的證據 誰擔當舉證責任 (2)李某為什么會敗訴 從案例中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學生討論交流回答教師提示 、學生總結得出答案:提示:(1)①當日乘車的車票。②李某自己。(2)①原因:在民事訴訟中,雙方當事人的平等地位決定了“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原則。法律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②啟示:我們在起訴前必須收集對自己充分有利的證據,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處處留心,特別在乘車時應該索取車票。典例示范1.甲與同事丙路過一居民樓時,三樓乙家陽臺上的花盆墜落,砸在甲的頭上,致其腦震蕩,共花費醫療費1萬元。甲以乙為被告訴至法院要求賠償,而乙否認甲受傷系自家花盆墜落所致。對這一爭議事實,應承擔舉證責任的是 (C)A.甲承擔舉證責任B.甲、乙均應承擔舉證責任C.乙承擔舉證責任D.丙作為證人承擔舉證責任學生討論交流回答教師提示 、學生總結得出答案:[解析]一般地說,民事訴訟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原則,在有些情況下,當案件當事人因欠缺專業知識或者遠離證據而難以舉證時,法律出于公平合理的考慮,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原則。本案例適用于這種情況,花盆的主人乙應負舉證責任。變式訓練2.從小被叫作“萬眼鏡”的萬某向王某借錢以解燃眉之急,借條上借款人寫的是“萬眼鏡”。到期時,王某要萬語還錢,而他卻以借款人是“萬眼鏡”為由拒絕。于是,王某將其訴至法院。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根據“誰主張誰舉證”原則,由王某舉證“萬眼鏡”就是萬某②根據“舉證責任倒置”原則,由法院舉證“萬眼鏡”就是萬某③萬某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應承擔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④王某可能因沒有證據或證據不足,承擔不利后果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學生討論交流回答教師提示 、學生總結得出答案:[解析] 在民事訴訟中,雙方當事人的平等地位決定了“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舉證責任倒置”是處于劣勢的當事人難以舉證時,賦予當事人的權利,①符合題意,②不符合題意:萬某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但不是其承擔民事責任的法律依據,③不符合題意;材料中王某如不能證明“萬眼鏡”就是萬某就可能要不回自己的錢,④符合題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