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學設計第四課.第一框《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課標要求】1.了解我國個人收入的方式與合法途徑,解釋個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2.評析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收入分配政策。【教學目標】1.結合現實國情,理解我國現階段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和重要意義,堅定制度自信。2.結合具體案例,理解按勞分配的內容和意義,闡釋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3.結合生活實際,正確認識按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意義。4.結合家庭收入具體情況,了解我國居民收入的方式與合法途徑,懂得勞動者應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致富。5.正確辨析對待勞動的不同態度,懂得勞動是財富的源泉,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6.理解和認同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具體政策和措施,提高社會責任感。7.分析我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取得的成就,懂得消除貧困是保障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教學提示】以“如何從收入分配中品味獲得感”為議題,探究實現共同富裕、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意義和途徑。1.可查閱統計部門的資料,或通過走訪政府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了解哪些收入形式屬于初次分配,哪些屬于再分配,或統計家庭收入中來自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情況。2.可調研不同類型企業按勞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方式,討論如何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教學重難點】1.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必要性及其意義2.多種分配方式與途徑的必要性及其意義3.個人收入分配的完善【課時安排】2課時【評價標準】項目 Ⅰ Ⅱ Ⅲ Ⅳ學科能力 描述與分類 解釋與論證 預測與選擇 辨析與評價核心素養 政治認同 科學精神 法治意識 公共參與————————第一課時始——————【教學過程】議題一:按勞分配與多種分配方式優化情境 (基礎) 問題驅動 (關鍵) 重點 難點 學科能力 核心素養 答案示例 (科學性與開放性)[情境1] 小李一家的收入情況 (1)閱讀教材P44—45,說說小李一家的收入體現了哪些分配方式?(5分鐘) (2)我國為什么要實行這樣的分配方式?(2分鐘) 我國現階段的分配方式 Ⅰ Ⅱ Ⅰ ⅠⅡ (1)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的分配方式,這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制度。 (2)①根本原因:我國的分配制度與分配方式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決定的。②直接原因:我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我國現階段必須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過渡:以上兩種分配方式,既由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多層次性決定,同時又推動了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情境2] 小李一家的收入情況 (1)第一小組,說明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的內涵、原因及其意義。(8分鐘) ①為什么要對社會總產品要作必要的扣除? ②為什么要以勞動為尺度,而不是按需分配或者平均分配? ③依據按勞分配的內涵,等量勞動必須獲得等量報酬嗎? (2)第二小組,說明我國實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內涵、原因及其意義。(8分鐘) ①各種生產要素所有者參與分配,意味著生產要素創造了價值嗎? ②公有制范圍內只有按勞分配嗎?非公有制經濟中存在按勞分配嗎? ③按勞分配與按勞動要素分配有何區別? ④勞動收入與非勞動收入有何區別? 我國現階段的分配方式 ⅠⅡ ⅠⅡ ⅠⅡ ⅠⅡ (1)按勞分配 內涵:①在公有制經濟中,有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必須參加勞動。②在對社會總產品作必要的扣除后,以勞動者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分配個人收入,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原因:①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②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③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 意義:①效率角度:實行按勞分配有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從而促進社會生產發展。②公平角度:是對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滅剝削和消除兩極分化的重要條件,體現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 (2)按要素分配 內涵:按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 原因:與多種所有制經濟相適應則存在多種分配方式,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要素也參與收入分配。 意義:①效率角度:讓各種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增加居民收入,推動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②公平角度:是對各種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與合法性的確認,實現分配起點的公平與獲得收入的機會均等。過渡: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分配方式,使得我國居民收入來源多樣化。議題二:居民獲得收入的途徑優化情境 (基礎) 問題驅動 (關鍵) 重點 難點 學科能力 核心素養 答案示例 (科學性與開放性)[情境3] 小李一家的收入情況 (1)結合材料,分析小李一家獲取收入的途徑。(8分鐘) (2)從環節上看,國民收入包括初次分配、再分配與第三次分配等環節。小李一家哪些收入屬于初次分配,哪些屬于再分配? (6分鐘) ①轉移支付與轉移性收入有何區別? ②轉移支付與轉移性收入是按勞分配嗎?是按生產要素分配嗎? 居民收入的 途徑 與 環節 Ⅰ Ⅰ Ⅰ Ⅱ Ⅰ Ⅱ (1)①勞動性收入:指通過勞動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工資、獎金、津貼,還包括單位為員工繳納的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等。 ②財產性收入:指通過自己所擁有的各類財產獲得的收入,例如因持有債券、銀行存款和以其他形式貸出貨幣獲得的收入,股票投資的股息紅利和因股票價格上漲而獲得的收入,向他人出租私有的房屋或其他資產獲得的收入等,其本質是財產的增值性收益。 ③經營性收入:因從事個體或私營經濟活動獲得的收入。 ④轉移性收入:指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個人或家庭的各種轉移支付所獲得的收入,例如養老金、社會救濟和補助、政策性生產補貼和生活補貼、救災款、經常性捐贈與各類賠償、報銷醫療費,住戶之間的贍養收入,本住戶非常住成員寄回帶回的收入等,但不包括住戶之間的實物饋贈。 (2)除了小李爺爺奶奶的養老金屬于再分配之外,其它均屬于初次分配。課堂練習:(7分鐘)本課小結:(1分鐘) (1)我國的分配制度 (2)居民收入的途徑 (3)國民收入的環節【板書設計】【教學評價】學生自評 等級(★★★★★) 教師反思 等級(★★★★★)自主學習 學法指導合作探究 活動駕馭記憶闖關 重難突破學以致用 解題指導教學反思————————第一課時完————————————————第二課時始————————議題一:勞動是財富的源泉優化情境 (基礎) 問題驅動 (關鍵) 重點 難點 學科能力 核心素養 答案示例 (科學性與開放性)[情境1] 小李家的家庭會議 結合材料,談談你對“勞動是財富的源泉”這一觀點的理解。(4分鐘) 勞動致富 Ⅱ Ⅲ ⅠⅡ Ⅰ Ⅲ (1)勞動是財富的源泉,我們獲得的任何收入歸根到底都來自勞動創造。①勞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人類的本質活動,是推動人類進步的根本力量。②勞動是人類改造自然的物質活動,是創造物質價值的活動,土地、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只進行價值轉移,本身并不創造價值。 (2)①思想上:要弘揚勞動精神,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要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誠實勞動,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要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②行動上:通過誠實勞動、辛勤勞動、創造性勞動致富。過渡:共同富裕是我國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優化收入分配政策,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議題二: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措施優化情境 (基礎) 問題驅動 (關鍵) 重點 難點 學科能力 核心素養 答案示例 (科學性與開放性)[情境1] 我國基尼系數變化圖 視頻1:國富之后如何民強 視頻2:初次分配與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與公平 (1)2003至2017年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數的變化說明了什么?(5分鐘,含視頻播放4分鐘) (2)我國收入差距有哪些表現?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主要有哪些?(1分鐘) 收入差距 及其表現 ⅠⅢ ⅠⅡ Ⅱ Ⅱ (1)說明我國收入差距總體呈現下降趨勢,但是2015年以來又有所擴大。 (2)我國收入差距主要表現為個人之間、城鄉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包括市場機制、產業結構、分配體制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過渡:為了矯正市場與體制方面帶來的問題,我國政府出臺了系列政策,縮小貧富差距,促進共同富裕。[情境2] 小李所在村的變化 (1)我國為什么要縮小城鄉貧富差距,促進共同富裕?(2分鐘) (2)結合材料一、二,討論如何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3分鐘,梳理四項主要措施) 關于兩個同時與同步,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邏輯開展教學。(5分鐘) 關于初次分配與再分配,討論以下問題: ①效率與公平的關系。(5分鐘) ②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轉移支付是如何調節個人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公平的?(5分鐘) ③對比個稅修訂前后個人所得稅的繳納情況,辨析: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越高越好?或者:個人所得稅減除費用標準是不是越高越公平?(6分鐘) 關于調節收入分配秩序,突出橄欖型社會結構的意義。(2分鐘) 關于消除貧困,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邏輯開展教學。(6分鐘) 完善收入分配 的 措施 Ⅱ Ⅲ ⅠⅡⅢ ⅠⅡ ⅡⅢ ⅡⅢⅣ ⅠⅢ ⅠⅡⅢ ⅠⅡ ⅠⅡ ⅠⅡ ⅠⅡ ⅠⅡ ⅠⅡⅢ ⅠⅡ ⅠⅡ (1)①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②優化收入分配,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是促進社會公平、解決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的重要體現。③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有利于擴大內需,推動供給側改革,促進以國內循環經濟為主體的供需鏈條的形成。 (2)①要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 ②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③要規范收入分配秩序,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④必須堅持消除貧困。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⑤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歸根結底要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本課總結:(1分鐘) (1)勞動是財富的源 (2)收入差距的表現及其原因 (3)縮小貧富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的原因 (4)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措施【板書設計】【教學評價】學生自評 等級(★★★★★) 教師反思 等級(★★★★★)自主學習 學法指導合作探究 活動駕馭記憶闖關 重難突破學以致用 解題指導教學反思————————第二課時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